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ming简称TBL),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教学为主线,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预设的任务展开的,能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工具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任务的设计需要对教学内容做认真与细致的分析, 考虑学生学习特征以及当前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
一、任务的生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学生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学生要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对任务具有一定的兴趣。任务的生活性是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比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编辑电子报刊等。这些简单、实用的计算机操作因为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自主性研究学习。比如:贺卡是学生喜爱的节日礼物,在“画图”知识教学中,就可给学生设计一个制作节日贺卡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兼顾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能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任务强烈求知欲。
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应用性很强。如果能把学生需要解决的真实性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学习与其他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知识的服务功能,也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例如,语文课程的作文作业,学生完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写作、文字处理以及以E-mail形式上交作业。
二、任务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封闭性任务一般都是小任务,程序操作固定,学生自主程度低。当学生刚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时,学生完成一些封闭性任务,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做准备。但是,封闭性任务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当学生具备一定理论与操作基础后,需要设计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性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当尽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相反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次,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所提供的“任务”,只是一个参考,应减少学生刻意模仿任务的“样本”。
任务的开放性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在于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所以教师设置的开放性任务,不能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要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例如:讲授在Word “艺术字的插入”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掌握 “图片的插入与调整”操作要领。然后,教师再创设一个艺术字创作比赛,让学生自由探索,目的是考察学生怎样更多更快的插入与美化艺术字。
三、任务的可操作性,有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既需要掌握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更能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纸上谈兵的方法更可行。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过程。任务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师要善于分解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是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与演示只是为学生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提供准备。比如学生学习Word“设置文字的格式”知识点时,可以建议学生自学教材相关表述,再布置写一篇题为我的学校的文章,并用Word应用软件予以美化。教师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样本。Word设置文字的格式可以分为字体转换、行间距、段落设置等,布置任务不能操之过急。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没完成一步,给予鼓励,最终完成“任务串”。
四、任务的教育性,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与教学是统一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教育性,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素养,主要反映学生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或说面对信息的修养。任务的教育性并非与任务的教学截然分开的,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渗透着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学习网络搜索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可以设计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有关“环境保护”、“生命的起源”等内容的任务。依靠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整合,促进学生技术、人文等多种素质的提升。任务的内容除学科知识和操作方法之外,还应增加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譬如对信息发布的责任,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如何进行网络合作与交往等。在信息时代,只有学生采取负责的行为,健康上网合法运用各种信息,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或网络成为人们的认识根据。
总之,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充分的认识“任务”的特性,科学的设计任务、运用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与教育性任务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引导,高中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04
[2]钟大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工具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任务的设计需要对教学内容做认真与细致的分析, 考虑学生学习特征以及当前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
一、任务的生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学生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学生要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对任务具有一定的兴趣。任务的生活性是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比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编辑电子报刊等。这些简单、实用的计算机操作因为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自主性研究学习。比如:贺卡是学生喜爱的节日礼物,在“画图”知识教学中,就可给学生设计一个制作节日贺卡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兼顾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能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任务强烈求知欲。
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应用性很强。如果能把学生需要解决的真实性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学习与其他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知识的服务功能,也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例如,语文课程的作文作业,学生完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写作、文字处理以及以E-mail形式上交作业。
二、任务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封闭性任务一般都是小任务,程序操作固定,学生自主程度低。当学生刚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时,学生完成一些封闭性任务,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做准备。但是,封闭性任务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当学生具备一定理论与操作基础后,需要设计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性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当尽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相反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次,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所提供的“任务”,只是一个参考,应减少学生刻意模仿任务的“样本”。
任务的开放性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在于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所以教师设置的开放性任务,不能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要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例如:讲授在Word “艺术字的插入”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掌握 “图片的插入与调整”操作要领。然后,教师再创设一个艺术字创作比赛,让学生自由探索,目的是考察学生怎样更多更快的插入与美化艺术字。
三、任务的可操作性,有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既需要掌握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更能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纸上谈兵的方法更可行。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过程。任务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师要善于分解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是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与演示只是为学生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提供准备。比如学生学习Word“设置文字的格式”知识点时,可以建议学生自学教材相关表述,再布置写一篇题为我的学校的文章,并用Word应用软件予以美化。教师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样本。Word设置文字的格式可以分为字体转换、行间距、段落设置等,布置任务不能操之过急。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没完成一步,给予鼓励,最终完成“任务串”。
四、任务的教育性,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与教学是统一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教育性,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素养,主要反映学生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或说面对信息的修养。任务的教育性并非与任务的教学截然分开的,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渗透着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学习网络搜索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可以设计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有关“环境保护”、“生命的起源”等内容的任务。依靠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整合,促进学生技术、人文等多种素质的提升。任务的内容除学科知识和操作方法之外,还应增加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譬如对信息发布的责任,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如何进行网络合作与交往等。在信息时代,只有学生采取负责的行为,健康上网合法运用各种信息,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或网络成为人们的认识根据。
总之,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充分的认识“任务”的特性,科学的设计任务、运用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与教育性任务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引导,高中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04
[2]钟大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