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女人不能老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智慧的女人,会预想自己的收梢,自如并且享受地完成转型。知道不是抛媚眼的年纪,就适时收手。该干嘛干嘛,在一个年龄做适合那个年龄的修炼,说那个年龄的话,按那个年龄的规则行事。
  而比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更优的,是做一个有运气的女人。有运气的女人,是在老到60岁的时候,还可以完全地不转型,可以放肆地娇柔、恣意地无赖,一如16岁时——至少在一个人面前。那个人的目光是包容欣赏的。
  贾宝玉认为所有的女人都不能老。在他眼里,珍珠似的女孩儿,老了就会变成混浊不新鲜的鱼眼珠子。
  不是这样的。
  红楼众钗里,有些是可以老的。像李纨,像宝钗,在很年轻的时候,已约略可见她们老了时的大模样。她们成型很早,定性得也早。虽然“老”对所有的女性都是天然的威胁,但她们分属的类型,相对来说是女人里不那么怕老的。
  最不能老的,是黛玉。那些“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那些“眼空蓄泪泪空垂”,那些刻薄机变的俏语娇音,那些尖酸伶俐的小性儿,都只在一个女人(还得是美女)足够年轻时才会有审美的意味,才会被理解被容让甚至被欣赏被宠爱。
  很多拥黛派在《红楼梦》的各种续本里为林妹妹报仇,让林妹妹梦想成真,终于当了宝二奶奶。但奇怪极了,当了宝二奶奶后的黛玉,不再病弱不说,连醋都不吃了,还帮着宝玉张罗纳妾,从尖酸小性儿一跃而大度平和,说话行事做派,都活脱一个宝钗。
  一个长命的、幸福的林妹妹,一个坐拥檀郎、笑到最后的林妹妹,一个在庸常的婚姻生活里渐渐老去的林妹妹,终于不再是林妹妹。
  老了的林妹妹,就不是林妹妹了。所以林妹妹是第一个注定不能老的。
  《红楼梦》里曹雪芹写死了的和明确打算写死的,都是女人中典型不能老的类别。运气好的,如秦可卿、晴雯,都死在曹的笔下,死得要么气派,要么旖旎;运气差的,像黛玉,就死在高鹗手里,那么袅娜的美女,被“出气大入气小”“两眼一翻”一类情状惨怖的词汇糟践。但这样的收梢,也好过让黛玉成了宝二奶奶然后老掉的——所以高鹗的续本,仍然是被最广泛接受的。
  妩媚放浪的可卿是不能老的,刁蛮任性的晴雯也是不能老的。和黛玉一样,她们的色彩都太鮮明太生动太张扬太极端,这样的生命,只有在最巅峰的时候戛然而止,她的美才能留驻。
  ——在一切还来不及变坏的时候,戛然收梢,对她们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英国不久前公布了黛安娜车祸真相,调查绵延数年,所费不资,终于证实,那不是阴谋,只是天意。这样的收梢,原是最好。不错,是有一些仓皇,有一些悲情,但,那时的戴妃,韶华渐逝,丑闻也开始曝光,和失去美、失去同情和爱戴比,突如其来的这场意外,也是不坏的吧。仿佛给“自古英雄和美人,人间不许见白头”这句中国古话,作了一个现实的英伦版注脚。
  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是金庸射雕系列里的黄蓉。《射雕英雄传》里的刁蛮少女蓉儿,变成了《神雕侠侣》里的大侠夫人黄蓉,智商一点没降,可爱度高位跳水,爱情童话里的公主,变成了写实主义文学里的孩儿她妈——故事只要不在“公主和王子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儿结束,续写下去,蜕变就是必然,虽然令人伤感。
  我的妈妈,在她60岁的时候,说过一句非常睿智的话,用来评价她的一位同辈姐妹:年轻的时候不显年轻,老的时候也不显老。
  就是这样的啊。让年轻和老的界限不那么分明的,其实是“平淡”、是“庸常”。最经不起岁月磨砺的,往往是最流光溢彩的那些特质。消逝最快、留憾最深的,都是那些最美的风物。
  看过不少安慰不再年轻的女性的篇章,引经据典,多是站在危险的年龄边界的女作者写的。她们喜欢说,自信的女人不会老。
  不完全是。清醒的自我认知也许更要紧。
  女人的一些个性特质,真的只在一定的年龄段才美、才被接纳。比如刁蛮,女孩的刁蛮,是顽劣可人,中年或以上妇女的刁蛮,会让人觉得是偏狭是刻毒是泼赖。比如撒娇,是撒得娇俏喜人,还是撒得让观者鸡皮疙瘩掉一地,相貌不是决定因素,和年龄、和拥有多少青春的相关性要大得多。有些风姿,是真的岁月留不住,自信也徒然。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女人,会预想自己的收梢,自如并且享受地完成转型。知道不是抛媚眼的年纪,就适时收手。该干嘛干嘛,在一个年龄做适合那个年龄的修炼,说那个年龄的话,按那个年龄的规则行事。
  而比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更优的,是做一个有运气的女人。有运气的女人,是在老到60岁的时候,还可以完全地不转型,可以放肆地娇柔、恣意地无赖,一如16岁时——至少在一个人面前。那个人的目光是包容欣赏的,而且,他没有要呕吐的生理反应。
  (徐海文荐孙杰图)
其他文献
一个男青年来到了青山乡派出所,他对张所长说:“我们黎明村冯村长的傻儿子把他买来的媳妇用铁链锁在了家里,已经四五天了!你们要是再不去,那姑娘就没命了!”  对于这个冯村长张所长还是认识的。老冯原先是搞运输的个体户,发财以后靠家族的势力当选了村长,也逐渐成为村里的一霸。他的傻儿子张所长也见过,智力低下但是力气过人。可以想见,那个买来的媳妇不知道在他家遭了怎样的罪。  张所长向男青年详细地了解了冯家的位
期刊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赤贫村白垒村希望小学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十万余元捐款。校长吴道德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希望小学的师生们也笑得合不拢嘴了。  可是,这十万元该怎么花,却成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难题。本着公正民主的原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吴校长的提议下开了一次意义深刻的会议。  会议上,吴校长先是顿了顿,然后开始了讲話:“今天,我们收到了来自党和人民的十万元捐款,在此我代表学校真心地感谢他们……关于捐款的使
期刊
儿啊!我来看看你,我只是来看看你,过一会儿就走。要赶火车,回去晚了,矿上要扣钱的。  我知道你记恨我,你说梦话时,骂过我。你怎么这么恶毒?我是你爹啊!我有什么办法?念高中,一年得两千多块钱啊!  儿啊!我来看看你,坐一坐就走,你今天别骂我。  我知道你想念书,可我去哪儿弄两千块钱?就算把我的血抽干,再把骨头砸了,只要能卖出你念书的钱,我就去抽,就去砸。可是我知道抽血得靠門路。没门路谁要咱的血?谁要
期刊
从一个乡长做到皇帝,刘邦连升二十八级。刘邦在推翻秦帝国的革命运动中,第一不是元老,匹夫首倡的是东涉,也就是陈胜,是他和吴广揭竿而起;第二没有身份背景,刘邦不是六国的贵族,出身不如项羽之流;第三实力也不强,刚开始百八十人,本来想混个师长旅长也就算了,没想到先封王,后称帝。项羽比他志向远大,但事情没做成;刘邦没那么大的抱负,却做上了皇帝。为什么?  根本不用等后来的人总结,当事人刘邦做上皇帝后,马上就
期刊
有种很普及的说法是,年轻时牺牲健康去挣取金钱,年老时再用金钱购买健康。在70年代生人身上,这种说法已经不准确了。面对70年代生人三成得胃癌、肝病、白血病等致命疾病的报告,这种说法似乎应该修正为:年轻时牺牲健康去挣取金钱,但他们没有买回健康的机会。  时代影响命运。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已经幸运地规避了“文革”的劫难,至少躲过了自然灾害的苦难年月。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他们的父母看到了望子成龙的曙光
期刊
朋友最近买了车,一辆自动豪华型车。  朋友最初的计划,只是想买一辆代步的车,总价五六万元。他当时考虑买一辆二手车。有同事说,五六万元应该可以买辆新车了。朋友觉得有道理,于是把买二手车的计划放弃了。  朋友选定了街面上到处在开的普桑,可是一些朋友说了,普桑太平常了,也不像家庭用车,加上二三万元,可以买更好的车型。朋友想想也对,如果车子高档些,也有面子。于是他把购车资金从五六万元升至八九万元。  他到
期刊
白领和清洁工同在一幢写字楼里工作,白领的工作从早晨九点开始,下班时间不一定。清洁工也是早晨九点上班,下班时间是下午五点。  清洁工经常出入白领工作的场所,他看到白领们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操作着电脑,接着电话,用英文和中文与别人沟通,他们个个神情紧张。  而清洁工,干完早晨的活,他开始呆在工作间里,喝茶,看報纸,连中缝里的广告也看完了,然后出来透气。  他又看到白领们坐在那儿,操作着电脑,接着电话
期刊
在距离重庆辖内巫山县城40公里外的村子里,我见到一个80岁的老太婆弓着身子去“做事”,她是我见到的最年迈的“钟点工”。春夏之交,天已经热了,佝偻的老太婆还戴着厚的毛线帽子,她说“不能病啊”。每天她都要去邻居家,给那家里正读书的三个孩子做三顿饭,邻居家只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常年在东莞打工。老太婆的子女也在广东,她又说不清具体什么地方,看她的神色,广东就是天堂。如果哪一天老太婆一病不起,什么人照管她?
期刊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毛泽东的一幅诗词手书:“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
期刊
不仅是大学生、教师以及警察等声誉在发生变化,无数的社会角色的声誉都随着这个极度变动的世界在改变。这些社会角色不仅包括诗人、主持人、乞丐等各类人群,同时也包括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土地房子,甚至是传说中的神鬼。而它们声誉的变迁也都折射着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诗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曾经用着有力的词汇冲破重重迷雾,曾经用婉约的调调叩开无数少女的心扉。只身打马过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