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方能悟透古诗词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古诗词有很多方法,比如:诵读法、意境法、意象法、落差法、谜语法、比较法、托物言志法……不一而足。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好的欣赏古诗词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
  何谓“知人论世”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读懂一首诗或词,要透彻地理解其主旨内蕴,就要首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变化等。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鲁迅先生也说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且介亭杂文》)可见“知人论世”之必要。还是举例来说吧。
  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了解王安石当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以及改革失败的经历,是很难悟透该诗的内涵的。《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先看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枝梅”立于“墙角”已显孤独,可这“梅”却不以为然,仍旧绽放,而且是顶着寒霜开放。它们是多么的矫健、豪迈!梅花的这种不畏恶劣的环境、不怕挫折、不惧打击的精神,不正是作者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艰苦卓绝地进行“变法”的精神的写照么?作者借梅暗示自己改革受阻、被迫辞职的遭遇,可谓悲壮而又凄婉,其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凌霜傲雪的梅啊,但愿你的灵魂能抚慰我这颗寂寞的心!这两句诗之所以精彩,还在于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我以为,委婉、含蓄永远是诗歌的生命。假如直截了当地写成“我不怕打击,我一定坚持变法”之类,表达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三、四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为有”可理解为“因为有”,“暗香”可理解为“梅花的那种能散发得很远很远地方的清淡的香味”。这两句诗不仅诗意浓郁,而且饱含哲理。诗人已暗自料定,尽管改革失败了,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诗人毫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相反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作为而深感自豪。如果不了解诗人的这种身世、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很难真正读懂这首小诗的。
  又如北宋梅尧臣的《和淮阳燕秀才》:“惭予延荫人,安得结子韈,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诗人认为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相比,自己出身低微,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写道:“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洒脱地离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入仕,而宋代主要就只有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得加一个“右”字,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自己终身的耻辱。因此,不了解唐宋两代的选拔制度和社会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杜甫对中不了进士感到无所谓,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词。所以必须“知人论世”,才能正确地理解、评价其诗词。
  再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读懂这首诗,先得了解朱庆馀当时的境况。我们知道,唐代进行科举考试所用考卷并非密封卷,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因此,唐朝的士人在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了。《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举子们的命运掌控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写的应试文章是否合乎主考官的口味。朱庆馀虚心地向主考官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紧张忧虑,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无比关注。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之士而与韩愈齐名,朱籍平时已得到张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怕自己的文章不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如果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不能透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上例子启示我们,平时读古诗词,应该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特点,或者说,平时必须读一读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唐宋两代的文学史,了解一些著名的古诗词作者的大致情况,像王勃、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是大家需要重点了解的。
其他文献
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去。  方丈让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要他们办好后回来复命。  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其中一个小和尚就对另一个小和尚说:“师兄,我的铁锹木把儿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师兄劝他移完树之后再修。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铁锹要挖到什么时候呀!”  于是这个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木匠说:“真是不巧,我的斧头昨天砍东西弄坏了,
期刊
The Plural Form of “Child”  Teacher: What is the plural of man, Tom?  Tom: Men.  Teacher: Good. And the plural of child?  Tom: Twins.  “孩子”的复数形式  老师:汤姆,“男人”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是什么?  汤姆:男人们。  老师:答得好。那“孩子”的复数形式呢?  
期刊
The hardest arithmetic to master is that which enables us to count our blessings.  According to legend, a young man while roaming the desert came across a spring of delicious crystal-clear water. The
期刊
又一次拜读贾平凹的散文《丑石》,我仍旧沉醉其中。让我陶醉的,不仅是作者的生花妙笔,还有丑石所具有的那种不甘寂寞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道理,懂得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原文]  丑 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
期刊
1.Once, a village in Russia has a drought.  从前,在俄罗斯有一个村子大旱,一点儿水也找不到了。  2.A mother and her daughter live in the vil-lage. The mother’s illness becomes worse without water.  村子里有母女俩,母亲生病了,没有水喝,病更重了。  3.
期刊
神奇的大地上,万物各具风貌。树木既不像高山那样巍然屹立,也不似江水那样奔腾千里。他是沉静的男性、恬淡的君子、伟岸的丈夫,他不嚣张、不夸耀,在大自然的万物中甘当配角,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绿色的点缀。树,是大地的灵魂。  抱愧了,谷树  褚半农  ①在众多的乡土树种中,谷树绝对是布衣平民。它不像皂荚树那样高贵而神秘,也不像榉榆树那样伟岸而潇洒,更没有合欢树那样妩媚而动人。没有人垂青,没有人关注,也
期刊
英劇中,19世纪的淑女名媛们喜爱享用下午茶,那个场景,看起来惬意无边。直至今日,下午茶仍是英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式下午茶的由来吗?  The warm weather outside may look perfect for outdoor exercise. But for those who are not that sporty, what could be nicer
期刊
你相信有鬼嗎?当然不会相信。我们喜欢谈论鬼,喜欢讲述关于鬼的故事,但我们并非真的相信有鬼……是不是?  1880年,在巴黎歌剧院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舞蹈演员在黑暗的走廊里遇见了鬼。它穿越墙壁来到她的面前,它的脸上没有眼睛;一个舞台工人看见一个穿黑色晚礼服的男人,但他却有一个死人般的头颅,黄色的面孔,并且没有鼻子;人们听到另一个房间里有声音,而那个房间却是空的。  这就是歌剧院的幽灵…… 
期刊
【原文】  故乡的味道  王 妍  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出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
期刊
当别人在你旁边啰嗦个没完,你烦透了时,你可以说“You are so boring(你真烦!)” “Shut up!(闭嘴!)”这自然没错,可人家受得了吗?不如来一句“Oh, come on, give me a break!(帮帮忙,让我歇歇吧!)”,这多地道、多幽默。  要想说人“气色好”,你可以说“You look fine!”,可如果你说“You’re in the pink!”就地道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