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班级性格”,就是一个班集体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班级的特殊个性。班级由于它的集中教学、学生性格特点、教师个性等更加容易形成它的性格。良好的班级性格,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去年我刚接手的五年级(3)班,由于“性格”懒散、自私、自控能力差,让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总是找我投诉,我也是苦不言堪。如何塑造良好班级性格,成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一个班集体,能成功地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假以时日,就一定会培养出良好的班级性格。所以我依托“书香校园”活动,以《弟子规》作为准绳,引导学生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重新塑造班级良好性格。
一、以身作则,正确引导
处于学龄期的小学生,性格、人生观正在形成,具有辨识能力弱,“向师性”强的特点。他们把老师当作行为的典范、模仿的对象。由此可见,经常与学生密切接触的班主任,对学生精神的影响、班级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使班级产生向心力,有助于良好班级性格的形成。
刚开学的时候,我发现每次上课了学生都还没有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和文具,甚至在书包里翻了半天也没能把书本找出来。教室地板上的垃圾也是随处可见。哪怕我再三强调,甚至做出惩罚,都没有办法改善这个现状。
一开始,我坚持每天都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但是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苦口婆心地说教了,也不再需要用嘴巴去强调。我微笑地在教室巡视一圈,看到有学生书本歪了,我会帮他摆放整齐;看到学生没有放到统一的位置,我就帮他摆放到指定的位置;看见地板上有垃圾,我就弯腰捡起来。当我在帮第一个同学整理的时候,其他同学都会检查自己的书本有没有放好;当我捡起第一张废纸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检查自己的座位旁边有没有垃圾。时间一长,在我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得又快又好,卫生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再后来,我走进教室就发现,有学生已经主动帮我把讲台整理好了,地板也是干干净净的。良好班级性格已在悄然间初见雏形。
二、养成教育,端正品行
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如果我们能利用国学经典的智慧来熏陶感染我们的学生,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定能养成良好习惯,为班级性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平时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教,所以班上的学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缺乏自觉性、纪律松散、文明礼貌意识淡薄,打架、骂人时有发生。开学后,除了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我还把《弟子规》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绳来约束自身行为。我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后,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班里的气氛越来越和谐。
我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养成入手,把《弟子规》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优化生活细节,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我用“朝起早,夜眠迟”来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的晨检,我都会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和衣着穿戴,然后表扬他们做到了“晨必盥,兼漱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以前,早上发早餐奶的时候,有的同学会抱怨:“为什么没有我喜欢的朱古力口味的?”然后喝幾口就扔掉了。我对教育他们说:“对饮食,勿捡择。”简单一句话,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应该珍惜粮食。上课时,当我发现一些细节问题也会提醒学生。比如,学生起立的时候,姿态各异。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弟子规》践行中,慢慢地端正了自己的品行,遵规守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里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良好性格俨然形成。
三、舆论导向,释放能量
正确的舆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和约束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把正确的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矫正自己不良行为的依据。因此,班主任要建设正确的班级舆论,让班集体舆论释放正能量,促进良好班级性格良性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拥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拥有一身良好的“德行”,班级的正确舆论便能在无形中建立,班级性格也随之形成。我尝试把舆论导向的建立与《弟子规》进行有机结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美化教室环境,发挥德育功能
教室是建立班级舆论主要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教室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德育功能。
在布置教室时,我精心设计,将《弟子规》融于其中,强化了舆论的氛围,促进了舆论的发展。我让学生写出《弟子规》中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句子,并张贴在墙壁的显眼处。比如:“父母呼,应勿缓”,“见人恶,即内醒”,“凡出言,信为先”,等等。我还在后墙开设了“学习园地”,用于展出学生写的作文“我与《弟子规》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力行和收获,相互勉励。
(二)量化行为规则,规范学生行为
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弟子规》为准则的发展性评价表,把评价贯穿在学习生活中,以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落实《弟子规》的表现作综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方式来量化行为规则,能很好地将规则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发展性评价促进正确舆论的形成,让学生学会自省、自律、自爱、自勤、自勉。班风好了,找我投诉的老师越来越少,我倒是落得越来越“清闲”了。
(三)掌控批评表扬,开启健康心智
在班级中开展表扬和批评,对正确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对班级性格的养成正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扶持正气,抑制歪风邪气,始终把班集体舆论导入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判断,掌控表扬与批评的尺度。我肯定了他的态度,会帮爸爸洗衣服,但是却没有表扬他。我对他说:“《弟子规》教导我们以‘出于孝心、出于本分、出于仁义礼智’的态度去做事,就会觉得这件事是应该做的。你反观你自己的内心,你想当无名英雄,故意不讲,心里却希望爸爸表扬你,那洗衣服就不是出于孝心,而是名利心。”
去年我刚接手的五年级(3)班,由于“性格”懒散、自私、自控能力差,让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总是找我投诉,我也是苦不言堪。如何塑造良好班级性格,成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一个班集体,能成功地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假以时日,就一定会培养出良好的班级性格。所以我依托“书香校园”活动,以《弟子规》作为准绳,引导学生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重新塑造班级良好性格。
一、以身作则,正确引导
处于学龄期的小学生,性格、人生观正在形成,具有辨识能力弱,“向师性”强的特点。他们把老师当作行为的典范、模仿的对象。由此可见,经常与学生密切接触的班主任,对学生精神的影响、班级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使班级产生向心力,有助于良好班级性格的形成。
刚开学的时候,我发现每次上课了学生都还没有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和文具,甚至在书包里翻了半天也没能把书本找出来。教室地板上的垃圾也是随处可见。哪怕我再三强调,甚至做出惩罚,都没有办法改善这个现状。
一开始,我坚持每天都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但是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苦口婆心地说教了,也不再需要用嘴巴去强调。我微笑地在教室巡视一圈,看到有学生书本歪了,我会帮他摆放整齐;看到学生没有放到统一的位置,我就帮他摆放到指定的位置;看见地板上有垃圾,我就弯腰捡起来。当我在帮第一个同学整理的时候,其他同学都会检查自己的书本有没有放好;当我捡起第一张废纸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检查自己的座位旁边有没有垃圾。时间一长,在我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得又快又好,卫生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再后来,我走进教室就发现,有学生已经主动帮我把讲台整理好了,地板也是干干净净的。良好班级性格已在悄然间初见雏形。
二、养成教育,端正品行
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如果我们能利用国学经典的智慧来熏陶感染我们的学生,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定能养成良好习惯,为班级性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平时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教,所以班上的学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缺乏自觉性、纪律松散、文明礼貌意识淡薄,打架、骂人时有发生。开学后,除了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我还把《弟子规》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绳来约束自身行为。我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后,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班里的气氛越来越和谐。
我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养成入手,把《弟子规》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优化生活细节,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我用“朝起早,夜眠迟”来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的晨检,我都会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和衣着穿戴,然后表扬他们做到了“晨必盥,兼漱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以前,早上发早餐奶的时候,有的同学会抱怨:“为什么没有我喜欢的朱古力口味的?”然后喝幾口就扔掉了。我对教育他们说:“对饮食,勿捡择。”简单一句话,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应该珍惜粮食。上课时,当我发现一些细节问题也会提醒学生。比如,学生起立的时候,姿态各异。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弟子规》践行中,慢慢地端正了自己的品行,遵规守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里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良好性格俨然形成。
三、舆论导向,释放能量
正确的舆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和约束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把正确的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矫正自己不良行为的依据。因此,班主任要建设正确的班级舆论,让班集体舆论释放正能量,促进良好班级性格良性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拥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拥有一身良好的“德行”,班级的正确舆论便能在无形中建立,班级性格也随之形成。我尝试把舆论导向的建立与《弟子规》进行有机结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美化教室环境,发挥德育功能
教室是建立班级舆论主要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教室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德育功能。
在布置教室时,我精心设计,将《弟子规》融于其中,强化了舆论的氛围,促进了舆论的发展。我让学生写出《弟子规》中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句子,并张贴在墙壁的显眼处。比如:“父母呼,应勿缓”,“见人恶,即内醒”,“凡出言,信为先”,等等。我还在后墙开设了“学习园地”,用于展出学生写的作文“我与《弟子规》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力行和收获,相互勉励。
(二)量化行为规则,规范学生行为
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弟子规》为准则的发展性评价表,把评价贯穿在学习生活中,以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落实《弟子规》的表现作综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方式来量化行为规则,能很好地将规则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发展性评价促进正确舆论的形成,让学生学会自省、自律、自爱、自勤、自勉。班风好了,找我投诉的老师越来越少,我倒是落得越来越“清闲”了。
(三)掌控批评表扬,开启健康心智
在班级中开展表扬和批评,对正确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对班级性格的养成正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扶持正气,抑制歪风邪气,始终把班集体舆论导入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判断,掌控表扬与批评的尺度。我肯定了他的态度,会帮爸爸洗衣服,但是却没有表扬他。我对他说:“《弟子规》教导我们以‘出于孝心、出于本分、出于仁义礼智’的态度去做事,就会觉得这件事是应该做的。你反观你自己的内心,你想当无名英雄,故意不讲,心里却希望爸爸表扬你,那洗衣服就不是出于孝心,而是名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