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吗?——来自CHARLS数据的经验证据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寿险市场是否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缺乏细致的讨论。本文利用CHARLS数据和正相关理论检验了我国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我们选取了死亡率这一远期指标和健康状况这一近期指标来衡量消费者的死亡风险,从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两个方面利用正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证结论表明,以死亡率和健康状况衡量的死亡风险与寿险消费负相关或者不相关,即我国寿险市场并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然后,我们讨论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并根据年龄变量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我们的结论是稳健的。最后,本文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设计了一个机制,并利用该机制验证了利他动机是我国寿险市场不存在逆向选择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真心"还是"幌子"?与现有研究聚焦于考察社会责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基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个体证券交易行为的影响。基于2008~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高管10338个内幕交易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抑制高管内幕交易的规模,更能显著降低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这表明作为社会责任的谋划者,企业高管并未以社会责任为"幌子"牟取个人证券交易的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企业"真心"承担社会责任的证据;(2)进一步从"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
正确评价小微企业正规融资的效果,不仅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制定小微企业信贷相关支持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小微企业信贷调查数据,从盈利和就业两个角度,以匹配方法估计了正规融资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已较好满足,简单认为"融资难"并不准确;第二,正规融资使小微企业各项利润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微企业正规融资是可持续的。另一方面,短期内正规融资并未促进小微企业就业增加。第三,分行业看,正规融资对小微企业就业增加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
基于2004-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发现,股权质押会影响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而质押风险管理是股权质押影响大股东增持的潜在渠道。相较于未面临质押预警压力的大股东,面临质押预警压力的大股东更有可能去增持;此外,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大股东在面临质押预警压力时更有可能去增持。在经济后果方面,对于同样面临质押预警压力的大股东而言,选择增持会让上市公司股价在之后有更好的表现。本文认为,除了传统的财务动机等之外,缓解自身质押风险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另一动机;而除了盈余管理、税收规避等管理质押风险
本文通过一个两期模型,刻画了基金业绩如何通过影响市场信念,进而影响基金风格漂移和基金公司的解雇行为。若上期基金业绩很好,基金经理就会在乐观的自我能力预期下,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选择基金投资风格;若上期业绩一般,基金经理会因为调整成本而不太愿意切换投资风格;而若上期业绩很差导致自我能力预期悲观,基金经理就宁愿模仿上期绩优基金的投资风格。综合起来,基金风格漂移将随上期基金业绩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因为业绩很差的基金经理会采取模仿策略,因此在市场风格发生切换时更有可能发生基金经理解雇事件。此外,本文基于中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使用货币信贷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各省住户贷款数据计算各省的居民杠杆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住房销售的增长都对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房价上涨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正向影响,少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负向影响。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
为推动我国经济金融研究事业发展,创造经济金融领域中青年学者良好交流平台,《金融研究》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合作,拟于2020年12月上旬联合举办“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一届《金融研究》论坛”,诚邀经济金融领域相关专家和中青年学者莅临,共同研讨经济金融领域重要理论和政策问题。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中国O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机制理论框架,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影响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和结果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企业OFDI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果,且OFDI企业可以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效率以及生产效率这三个重要途径实现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跃升;现阶段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现象会显著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应,作用机制是,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作为干扰外部摩擦因子,通过降低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和生产效率等渠道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