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教学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地图是教材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和教学的最主要的直观教具,是整体地理教材的组成部分。
地图;感性认识;思维能力
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教学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正因为这样,在地理新教材中配合教材内容插入了大量的附图、略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图象内容。此外,每个学生都有与课本相配套的地图册,国家还印制了各种类型教学挂图,把这些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全方位的地图设置系统。地图是教材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和教学的最主要的直观教具,是整体地理教材的组成部分。
一、地图有助学生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公布的知识
地图是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缩影,在地图上可以确定它的准确位置。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获取分布知识。
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所以讲解一个国管或地区时,首先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关位置,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各种专门地图指出它的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分布及其规律。例如,讲《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首先让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疆域示意图”得出结论: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大平洋的西岸,最北端53度N多的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4度N附近的南海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135度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73度E附近的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东西跨越的经度有60多度。然后展示“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差异”和“我国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说明由于我国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南北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优越的海陆位置,既便于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又利于我国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为以后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可见,地图在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获取各种地理分布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二、地图有助于对各种地理事象的感性认识
在地图上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因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广大而且复杂,学生不可能处处得以亲自实践,只有借助地图获取研发认识,教材中所讲述的地理事物不管文字写得如何生动,学生也很难感知那些地理事物 的具体面貌,但如果利用地图等图象进行教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让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地球上所有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和性状,获得比较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很难建立起宇宙空间的概念。学生在阅读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图后,头脑中就会形成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的空间概念并搞清它们的从属关系,然后再阅读课文,就能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
人文景观也是如此。例如,在讲述三大人种时,没有看过白种人、黑种人的学生,很难想象他们的形象和特征。结合文字,参看彩色照片和教材中的三大人种图,学生头脑中对三大人种的特征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另外,象日本人穿的和服,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印度泰姬陵和舞蹈等,都是通过图象,使学生对同地区的人文景观获得感性认识的。
三、地图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综合能力
图象是帮助学生地理思维和记忆的基础。充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具体化,同时通过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相与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地理知识巩固下来,并获得基本技能。例如,记忆世界铁、煤、石油的分布,称在图上找到并填上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然后按亚欧大陆等有规律地记,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认识和掌握对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关系特别重要的铁、煤、石油资源的世界分布。
通过对学生地图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自学的甜头,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学习地理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地理研究的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掘地理规律,认识知识的相关性,利用规律引申、推导,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四、地图可以使课本中文字阐述具体化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课文 是课本中用语言来表达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式。地图与课文相比,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印证文字。地图教学能使课文中的文字阐述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材中讲述的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公布,如果只读课文,学生很难对各个自然的景观特征及其分布,有鲜明的表象和空间分布的地域概念。教材彩色插图中选用了一系列彩色照片,反映各自然带的不同景观,并在课文中讲述每个自然带时,配置了各个自然带典型的植被和体表动物的图象,再对照课文中《陆地自然带示意图》,学生对自然带的景观和空间分布特征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北极的冰雪和北极熊、南极的企鹅、热带雨林稠密的森林和猩猩等等。
总之,地图教学还有思想教育的功能。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对学生很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正確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育。
参考文献
[1]秘际韩.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5(01)
[2]陈慈颖.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福建地理. 2002(03)
地图;感性认识;思维能力
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教学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正因为这样,在地理新教材中配合教材内容插入了大量的附图、略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图象内容。此外,每个学生都有与课本相配套的地图册,国家还印制了各种类型教学挂图,把这些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全方位的地图设置系统。地图是教材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和教学的最主要的直观教具,是整体地理教材的组成部分。
一、地图有助学生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公布的知识
地图是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缩影,在地图上可以确定它的准确位置。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获取分布知识。
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所以讲解一个国管或地区时,首先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关位置,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各种专门地图指出它的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分布及其规律。例如,讲《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首先让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疆域示意图”得出结论: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大平洋的西岸,最北端53度N多的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4度N附近的南海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135度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73度E附近的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东西跨越的经度有60多度。然后展示“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差异”和“我国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说明由于我国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南北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优越的海陆位置,既便于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又利于我国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为以后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可见,地图在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获取各种地理分布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二、地图有助于对各种地理事象的感性认识
在地图上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因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广大而且复杂,学生不可能处处得以亲自实践,只有借助地图获取研发认识,教材中所讲述的地理事物不管文字写得如何生动,学生也很难感知那些地理事物 的具体面貌,但如果利用地图等图象进行教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让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地球上所有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和性状,获得比较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很难建立起宇宙空间的概念。学生在阅读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图后,头脑中就会形成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的空间概念并搞清它们的从属关系,然后再阅读课文,就能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
人文景观也是如此。例如,在讲述三大人种时,没有看过白种人、黑种人的学生,很难想象他们的形象和特征。结合文字,参看彩色照片和教材中的三大人种图,学生头脑中对三大人种的特征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另外,象日本人穿的和服,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印度泰姬陵和舞蹈等,都是通过图象,使学生对同地区的人文景观获得感性认识的。
三、地图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综合能力
图象是帮助学生地理思维和记忆的基础。充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具体化,同时通过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相与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地理知识巩固下来,并获得基本技能。例如,记忆世界铁、煤、石油的分布,称在图上找到并填上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然后按亚欧大陆等有规律地记,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认识和掌握对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关系特别重要的铁、煤、石油资源的世界分布。
通过对学生地图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自学的甜头,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学习地理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地理研究的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掘地理规律,认识知识的相关性,利用规律引申、推导,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四、地图可以使课本中文字阐述具体化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课文 是课本中用语言来表达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式。地图与课文相比,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印证文字。地图教学能使课文中的文字阐述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材中讲述的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公布,如果只读课文,学生很难对各个自然的景观特征及其分布,有鲜明的表象和空间分布的地域概念。教材彩色插图中选用了一系列彩色照片,反映各自然带的不同景观,并在课文中讲述每个自然带时,配置了各个自然带典型的植被和体表动物的图象,再对照课文中《陆地自然带示意图》,学生对自然带的景观和空间分布特征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北极的冰雪和北极熊、南极的企鹅、热带雨林稠密的森林和猩猩等等。
总之,地图教学还有思想教育的功能。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对学生很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正確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育。
参考文献
[1]秘际韩.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5(01)
[2]陈慈颖.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福建地理.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