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历史文化资源的底蕴和价值

来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旅游的推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一批久已湮废的古迹不断被挖掘出来。笔者以为,对历史古迹的恢复,必须深入考察,认真区分其历史文化积淀中的精华与糟粕,只有科学、准确地把握其底蕴和价值,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其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里试以南京著名的六朝古迹凤凰台为例略作分析。
  凤凰台之典源于南朝刘宋之时。南朝史家沈约《宋书·符瑞志》记元嘉十四年(公元438年)有大写(即所谓凤凰)显集于秣陵城永昌里居民王凯园中李树之上。当时《宋书》记载此事,仅称彭城王刘义康闻报朝廷,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未提及建筑之事。但是根据其它记载,南朝时期这里确有起台建楼之举。《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凤台山”条称“起台于山”。南宋绍兴间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六“凤台山”条也说:
  宋元嘉中,凤凰集于是山,乃筑台于山椒,以旌嘉瑞。
  到南宋后期的《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凤凰台”条考证又云:
  又按《宫苑记》,凤凰楼在凤台山上,宋元嘉中筑……
  据此,则凤凰台上又曾建楼。《宫苑记》一书虽早佚,但其说有它书为佐证。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三载刘宋孝武帝时天竺僧人求那跋陀罗:
  于秣陵界凤凰楼西起(中兴)寺……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
  中兴寺所在地即白塔寺,位置在凤凰楼西侧。据此可证刘宋时凤凰台上确曾起台建楼,用以旌纪凤凰祥瑞。但是,所有这些涉及凤凰台建筑的记载,从来没有一字提及具体的形制和规模,这一点颇使人费解。我们看《六朝事迹编类》卷十二述瓦官寺内瓦官阁云:
  为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
  此阁与凤凰台(楼)同为六朝古迹,且相互紧邻,文献记前者恢宏壮观,于后者却无一字赞誉和描述,如此鲜明的对比反差说明什么?看来,南朝时凤台山上起建的楼台并未引起世人太多的注意。
  进入唐宋时期,凤凰台的建筑渐次湮废,人们多发“凤去台空”之感慨。据《景定建康志》载,南宋孝宗、理宗间,分别由范成大和倪垕两度重修凤凰台,但于形制、规模等具体情况也未留下任何资料,当然也不可能对后世产生多少影响。
  在大致考察凤凰台的起因兴废后,变换一下审视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在凤凰台的建筑渐次湮废的同时,尤其自唐以来,世人对凤凰台的兴趣与关注反而与日俱增。和南朝时的默默无闻相比,凤凰台的影响,其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试以唐初所编几部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为例,书中各部类内容原多征引隋唐以前尤其是汉魏六朝的文献事例和诗赋文句,但遍寻其中“凤”“台”“楼”等部目,竟鲜有涉及凤凰台事迹者。显然,这是南朝人并不关注凤凰台的现象在文史作品中的反映。但自唐宋以来,这种局面大为改观,尤其是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以后,此台名声大噪,一跃而为六朝众多古迹名胜中最为文人墨客所热衷题咏的素材。笔者曾选取宋人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和晚清陈作霖《凤麓小志》二书,将其中辑录文人题咏凤凰台的作品略作统计,《景定志》“凤凰台”条共录李白以来唐宋文人的诗词26篇,远胜同书所录题咏其它六朝胜迹如雨花台、周处读书台等处的作品数。《凤麓小志》卷四“录诗歌”一目,辑录历代吟咏今南京门西一带多处名胜古迹的作品共44家,其中专门题咏凤凰台的竟有24家,占总数一半以上。显然,以唐朝为分界,此前此后世人对凤凰台的关注形成明显对比与反差,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作为六朝之古迹,其建筑湮废了,人们反而愈益关注起来,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显然,这是因为号称“六朝金粉”的繁华古都,其政治地位自隋唐以来一落千丈,这一急剧的历史变迁以及所包蕴的极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内涵,引发了世人无限的感慨和深入的反思。同时,也极大地触动了众多作家的激情和创作灵感。
  所以,应该说凤凰台之典虽起源于南朝,但其“成名”却在唐宋。凤凰台所以吸引后人关注,并不在于曾经有过但却从未引起世人注意的些许建筑,作为南京著名的古迹,作为一处历史文化资源,其真正价值,它的底蕴,它的灵魂,首先应是以李白名篇为代表的众多作家的题咏,如果要再深入一层,则更在于世人对于六朝兴废反映的历史巨变所进行的深刻而多角度的反思。换言之,凤凰台的意义决不在于有过什么楼台实体,而在于千百年来围绕这一典故所积淀的文学艺术和思想成果。今天,如果要开发利用凤凰台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应该而且必须体现这一基本精神。
  [编辑:方 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內容,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和宗教情怀。“祥和套壶”以一大一小两把主壶和四只造型各异的杯子共六件组成一套,彼此风格一致、巧妙对应,通过独特的造型构成和装饰细节,将吉祥文化这一主题充分提炼并表达了出来。  关键词 祥和套壶;吉祥文化;如意祥云;自然意象   宜兴紫砂壶有着近600年的发展历
期刊
摘 要 通过“春秋壶”的创作以及对青铜文化元素紫砂器的相关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壶艺的原则与变通,它既秉承青铜器敦厚凝重的造型特点,但也不局限于表现其沉穆古拙之气,而是将对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见解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之虚实相映、气息丰盈。  关键词 春秋壶;青铜文化;琢砂;陶刻   宜兴紫砂壶诞生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并经历了从粗陶器皿到人文艺术品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明末清初时大彬“改
期刊
摘 要 一件作品从设计图稿到完成制作,必须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意,人们对大自然总怀有深厚的感情,常有生活的关联进而到艺术的创作。  关键词 真心实意;艺术;创作   设计创作一件优秀作品,首要在于立意。“意”是指人的思想、情感、意趣、意兴、情绪等,是人的心灵的呈现。有时,受一件事物的触动,意有所思、心有所想,一件新的作品样式可能呼之欲出,再找相关资料,逐步完成自己的设计。创作一件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必须
期刊
摘 要 意蕴美是紫砂壶创作的最高追求,精湛雅致的造型传达出悠长的余味,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美的境界。“暗香”一壶在造型设计上具有鲜明的自然特征,以精致的泥料与精湛的工艺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其中,揭示了紫砂壶艺术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暗香;梅;文化   紫砂壶创作始于中国明朝正德年间,是中国传统陶瓷器具中优秀的作品。紫砂壶独特的魅力首先来源于独特的紫砂泥,其次是来源于制壶艺人高水准的制壶工艺
期刊
摘 要 青铜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青铜头盔便是其中极为细致的一个载体。“秋韵壶”主体是青铜头盔造型,无疑烘托出青铜文化历久弥新的气质。与此同时,壶名中的“秋”并非秋天之意,而是取春秋战国之“秋”,别出心裁地表达出其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秋韵壶”以春秋战国为时代背景,以青铜头盔为造型意象,它脱离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在人文意境方面赋予了别开生面的气象,为紫砂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它以紫砂坯体为载体,把诗、书、画融入紫砂作品的主题表达中,较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及人文内涵。如果说素面无饰是紫砂材质本色之美的话,那么紫砂陶刻装饰则以独特的形式特征与内涵容量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力。紫砂陶刻虽然从属于具体的紫砂作品,但其本身也有独立的技艺规律与艺术特性,只有掌握了其内在规律,才能不断提升陶刻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紫砂作品的装饰与主题表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代,其制作技艺发展至今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已渐成体系,在这过程中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壶也兼具了人文载体的功能。紫砂壶的器型大致有三类,即光器、花器与筋纹器,每种器型都有其独特的技艺特色,并承载着各自的人文内涵,紫砂“四方聚财壶”主体属于混四方光器,同时又引入了雕塑的艺术语言,雕器同塑,与壶体以金绘技法装饰,营造整体视觉效果。意象上以四方造型为载体,引“方孔圆钱”与“金蟾”两大元素
期刊
怀仁是全国重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产品由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拓展到工艺瓷、工业瓷、建筑瓷等门类。为进一步推动怀仁陶瓷产业的发展,提高怀仁陶瓷的设计能力和水平,提升陶瓷从业人员的创作水平和设计理念,经研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拟定于 2021年在山西怀仁举办第十一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中陶奖-怀仁杯,请各企业、院校、陶瓷从业者等踊跃参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品种数不胜数,“鱼化龙壶”作为其中的代表壶型之一,深受紫砂爱好者与收藏者的喜欢,它的造型流畅灵活,形式简洁雅致,所表达的语言丰富,制壶艺人通过解析它的造型与装饰来把握更多的形式美,以提高相关的设计与创作水平。  关键词 鱼化龙;紫砂;造型;装饰;形式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且博大精深,其中茶文化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品茗器物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而紫砂壶作为茶
期刊
摘 要: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所拥护。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依靠全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党的领导;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1-0045-03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决定着统一战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