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 错误资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116-01
在教学中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就一定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反思的活力,让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效。错误总会伴随着学习而不断呈现,如能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那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滋味,也会洋溢着灵动的气息。
一、别紧张,说下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段。
师(出示习题):“小军把自己的画片的一半又1张送给小明后,发现自己还剩下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经过思考后,大部分得出的解答是:25×2+1=51(张)。
师:别紧张,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一半又1张,就是一半多1张,所以就是25的2倍多1张。
生:老师!再读后,我发现我的思考出现问题了,题目中说的是拿出一半又1张,那么剩下的肯定不是原来的一半了,所以刚才的思考是错的。
生:我也感觉到错了,我通过线段图,发现25张比一半少,而25+1才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正确的思考是:25+1=26(张),26×2=52(张)……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磨砺的艰难历程,所以让学生解剖自己的学习就是发现错误的明智之举。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才会调动所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去掉错误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纠偏、答错,而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找出自己思考的误区,认识到正确的思考方向,让学习在反思的架构中走向成熟。让学生通过辨析、交流,实现学习、思考的双重蜕变,进而提升思维,积淀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好建议,试一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出示练习):“用长是30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计算出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题目刚出示,学生就纷纷议论起来:“题目错了,没有宽。”“这题不好做。”……
师:哦!看来都认真读题了,能找出题目中的一些毛病了。不过,我们还得更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能否给出不同的好建议呢?
生:我认为还是画个示意图来想一想。
生:可不可以假设出宽有一定的长度,如20厘米,或者18厘米等?
生:能不能找出剪下的正方形与原来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呢?
……
师:有这么多的好建议,我们要不要试一试啊?
生(异口同声):要!
学生们在画图后发现:正方形的长就是原来的宽,经过假设宽是20厘米,计算后得出剩下部分的周长。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图例,把小长方形的长旋转到大长方形的长边上,实现学习的突破,发现剩下部分的周长就是原来长的2倍。
给学生一个适宜的发现空间,让学生勇敢地经历“去掉错误”的过程,那数学学习就会愈加精彩,数学课堂也会充满智慧的光芒。这位老师的处理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用耐心等候学生说完,相信学生一定行;诱导学生去思考,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更利于学习、更利于错误纠正的建议。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给学生明确的去错误的提示,也为新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三、看仔细,说清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片段:
在学生探究得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审视小数,总结规律。
师:认真回顾我们的学习,你发现什么样的分数是可以用小数表示呢?
生: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都能用小数表示。
生: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些是分数吗?它们都是整数啊!
生: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都可以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来表示。
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师:对啊!面对学习我们既要看清楚,又要表达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记得好、记得牢。
……
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就得让学生自己真正明白探索的过程,获得真实、科学的感悟,实现知识的有效提炼。“去掉错误”的过程,实质是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纠偏,而是去“混”留真、去粗存精的思辨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辩解的机会,营造“去掉错误”的氛围,让学习在自由平等的对话中得到升华。
(责编 林 剑)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116-01
在教学中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就一定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反思的活力,让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效。错误总会伴随着学习而不断呈现,如能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那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滋味,也会洋溢着灵动的气息。
一、别紧张,说下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段。
师(出示习题):“小军把自己的画片的一半又1张送给小明后,发现自己还剩下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经过思考后,大部分得出的解答是:25×2+1=51(张)。
师:别紧张,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一半又1张,就是一半多1张,所以就是25的2倍多1张。
生:老师!再读后,我发现我的思考出现问题了,题目中说的是拿出一半又1张,那么剩下的肯定不是原来的一半了,所以刚才的思考是错的。
生:我也感觉到错了,我通过线段图,发现25张比一半少,而25+1才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正确的思考是:25+1=26(张),26×2=52(张)……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磨砺的艰难历程,所以让学生解剖自己的学习就是发现错误的明智之举。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才会调动所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去掉错误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纠偏、答错,而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找出自己思考的误区,认识到正确的思考方向,让学习在反思的架构中走向成熟。让学生通过辨析、交流,实现学习、思考的双重蜕变,进而提升思维,积淀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好建议,试一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出示练习):“用长是30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计算出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题目刚出示,学生就纷纷议论起来:“题目错了,没有宽。”“这题不好做。”……
师:哦!看来都认真读题了,能找出题目中的一些毛病了。不过,我们还得更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能否给出不同的好建议呢?
生:我认为还是画个示意图来想一想。
生:可不可以假设出宽有一定的长度,如20厘米,或者18厘米等?
生:能不能找出剪下的正方形与原来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呢?
……
师:有这么多的好建议,我们要不要试一试啊?
生(异口同声):要!
学生们在画图后发现:正方形的长就是原来的宽,经过假设宽是20厘米,计算后得出剩下部分的周长。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图例,把小长方形的长旋转到大长方形的长边上,实现学习的突破,发现剩下部分的周长就是原来长的2倍。
给学生一个适宜的发现空间,让学生勇敢地经历“去掉错误”的过程,那数学学习就会愈加精彩,数学课堂也会充满智慧的光芒。这位老师的处理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用耐心等候学生说完,相信学生一定行;诱导学生去思考,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更利于学习、更利于错误纠正的建议。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给学生明确的去错误的提示,也为新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三、看仔细,说清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片段:
在学生探究得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审视小数,总结规律。
师:认真回顾我们的学习,你发现什么样的分数是可以用小数表示呢?
生: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都能用小数表示。
生: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些是分数吗?它们都是整数啊!
生: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都可以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来表示。
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师:对啊!面对学习我们既要看清楚,又要表达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记得好、记得牢。
……
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就得让学生自己真正明白探索的过程,获得真实、科学的感悟,实现知识的有效提炼。“去掉错误”的过程,实质是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纠偏,而是去“混”留真、去粗存精的思辨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辩解的机会,营造“去掉错误”的氛围,让学习在自由平等的对话中得到升华。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