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美学意境培养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人文教育,更是一种精神陶冶。新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有个误区,重翻译分析、轻赏析审美,致使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殆尽,把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细细思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全怪学生,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美学意境培养。
  一、强化诵读,品味语言美
  首先,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全句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悲伤心情,此情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表现出来。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就“品”出来了。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
  其次,强化诵读。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这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诗人之悲而悲,为诗人之乐而乐。
  在吟诵中,语文老师要辅以朗读技巧的指导,使其掌握重音、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步入审美佳境。打开课本,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在读中涵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陶冶,在读中升华。身临其境地去体会陆游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去感受曹操的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去倾听李清照的绵绵相思,爱情至上的离愁别绪……
  二、引导审美,再现意境美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要求。捕捉诗中的意象,首先要使学生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往往是凄凉和悲哀的象征;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等;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
  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这些传统的意象。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寄寓不同的情感,要注意结合诗句辩析。同是写梅花,宋人陈言的“一花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借梅花喻自已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毛泽东笔下的梅则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样写秋景,中国古代诗歌中大多寄寓了悲秋的情怀,而刘禹锡却是“我言秋日胜春潮”,蕴含着乐观豁达的情感。学生了解了意象的这些特殊内涵,对一首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三、以学生为本,体验情感美
  诗歌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詩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追寻诗歌背后蕴涵的情感,体验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古诗文由于语言上的艰深,年代久远,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烧起来。首先,要引导学生打破时空隔阂,扫除障碍,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其次,要遵循审美认知规律,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再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现代接受美学认为,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一篇作品,教师首先是一位读者,而学生也是读者,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权利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传统的课堂,最佳的效果就是学生掌握了预期的知识,解决了心中的疑惑,达到课后练习应达到的能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合作探究,问题展示等环节,在愉悦中学习,在讨论中增智,在交流中形成能力。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具有极大优越性,但
期刊
班级是一个文化单元,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人一个世界。怎样去建设好班级?怎样去培养共和国未来的公民?我认为智慧和艺术是不可少的。新时期的班主任一要新理念,二要执行力。  一、新理念的三方面创设  (一)班主任应有教育科研的意识  每接受一个新班,我们总会遇到所谓的“问题学生”。首先我就把这几个学生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接下来一个星期连续跟踪谈心,让他们马上得到尊重、信任,并在班级事务中让他们有表现
期刊
一、背景简介(问题的提出)  庙城学校是由原庙城中学和原庙城镇中心小学于2006年8月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学校现由中心校、两所分校组成,共有教职工226人,教学班54个,学生1553人,其中小学生1191人,中学生362人。  农林科技教育是我校享誉市区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的生成得益于我校建于1996年的10亩科技园。在市区科协以及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下,我校科技园由小到大,
期刊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工作是管理人的一项工作,而人千差万别,这就更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如果能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便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从而使管理工作效能达到最优。本文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调动师生积极性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还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包括着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生活资源、自然资源等。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对物理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于实验资源,更是应该合理开发,恰当使用,以增进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种
期刊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独断
期刊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之所为;而习惯是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他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
期刊
篮球中的个人防守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它的取得是经过较系统的、科学的、有目的的训练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篮球中的个人防守的培养与训练一直是篮球运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篮球比赛攻防对抗日趋激烈,防守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篮球防守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方向的研究,揭示了当代篮球运动防守中运用技术的重要性。  篮球比赛运用的技术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部分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很多家庭的孩子不得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还有的被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孩子很少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接触,有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没见过父母的面,只在电话里交流。由于这样,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存在许多困惑与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格孤僻,逆反心理严重。大多数学生都是隔代抚养,代沟影响较大。他们追求潮流的心理与祖辈的
期刊
2012年11月15日,我听了一节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授课老师一反常规授课模式,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设立“历史法庭”,虚拟一个人物为原告——代表秦统一后的全国平民百姓,被告是秦始皇,而陪审团和律师均由全班学生扮演的形式统领课堂,为学生神入历史、感悟历史创设了一个展示才能、彰显活力的开放式课堂。  本文试着以“课程内容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为观察点,就本课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