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点模糊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呼唤创新的时代,我们应正确对待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模糊性。
  
  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燕子》这课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轻快以及它休息时的静态美。课文第2自然段大篇幅的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是否多余?为何要写春天的景色?我向学生提出了个问题?
  学生甲: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也回来了。所以要写春天的景色。
  学生乙:春天不能少了轻盈的小燕子,但小燕子更离不开美丽的春天。
  学生丙:红花还要绿叶配,写春天是为了衬托小燕子的美。春天越美,小燕子就越美。
  这些见解是思维的火花,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出不同的趣味。如果这时搬 出一个标准答案,那该多么索然无味。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轨。康得说:“模糊观念比清晰观念更富表现力。”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态与他们对话,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这种独特的模糊理解更有益于他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学习了《最大的麦穗》这一课,学生比较难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便让学生联系生活以及经验来理解。
  学生甲:我有位叔叔大学读完出来找工作,开始找了一个岗位不满意,接着花了很多时间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最后回头发现,原来的那个岗位也没了。
  学生乙:我读过一个故事,讲一只猴子上山玩,先看见了玉米,便掰玉米;看见了桃子就扔了玉米摘桃子;看见了西瓜便扔掉桃子;最后看见了兔子便扔掉西瓜去追,结果一无所获。我们可不能像猴子那样。
  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这课,我问学生,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甲:刘备三顾茅庐,卑躬屈膝,最终感动了孔明。孔明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刘备为了国家的兴旺才委曲自己。
  学生乙:勾践为了东山再起,卧薪尝胆,甚至为夫差做马车。最后,勾践收回了领土,取得了胜利。勾践忍辱负重是为了国家的生存。
  学生丙: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稳定局势,处处让着廉颇,委曲求全;廉颇深受感动,向蔺相如负请罪。蔺相如不是怕廉颇。他为了国家的发展。
  这些事例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这句中心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有清晰的一面,有难以描摹的一面,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北大的王富仁教授认为,感受和表达不是一回事,理解的表达不出来,这也是正常现象。当学生在阅读时,言不可尽意,就要依靠自己的生活和体验,设身处地去补充还原。这样也造成了理解的模糊性。当学生不可清晰的深入理解文本信息时,可以容忍模糊,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理解,获得形异而质同的理解。
  
  三、 好读书,不求甚解
  
  有一次听了一节公开课,教者上的是《长征》,在讲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老师这样解释:“云崖暖”指的是这里的气候比较恶劣,据文献资料反映,红军是在绞平渡这个地方渡江的,这地方自古就以酷热闻名。《三国志》记载,张岱将军曾率军在此渡江,结果1500人热死。《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据说就在附近。因此,这句不是讲金沙江水流太急了,急流把云崖都拍得发暖了。而是指这里的环境太恶劣,是诗人避开正面直叙而表现出的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个教学环节不可否认,老师下了一番苦功,但老师用自己对教材的深挖掘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学生阅读应是从模糊状态中获得一种独特体验,教者把一句话从整体中游离出来,再做“解麻雀”式的分析,显然是越爼代庖了。
  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我们也应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同时语文学习具有习得性,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积沙成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人的学习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这是对于那些难理解或不必理解的先放一放,容忍模糊,待以后来消化。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他们的感受很蒙眬但随着人生体验的丰富,将会逐渐清晰起来。
  语文阅读教学的模糊性不是颠倒黑白,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容忍模糊性不是不要精确,相反,适度的模糊性是为了获得真正意义的精确。同时,语文阅读教学的模糊性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我们应有点模糊的情怀。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有个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识字教学的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好了,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上。  识字教学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呢?我在几年前曾对几所小学的毕业生作过调查,其识字回生率高达29.1%,语文毕业试卷的书写工整率为17%,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率仅为5%~30%。由于识字写字的问题在小学阶段解决得不好,也带到了中学乃至大学。  小学阶段识字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好,原因是
古诗词教学的关键词是什么?  是“诵读”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似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的要求。是“讲读”吧?一读二讲三背诵,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缺少了心灵的感悟,诗还是诗吗?是“深度”吗?教《清平乐村居》,从“安居乐业”到“居危思安”,解读出不一般的深度。但是细看课的主体部分——感悟诗意、诗情,脱不了“一问一答”的窠臼,牵引的痕迹十分明显。也许是“诗意”?教《枫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分段目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脑中的形象,形成一幅鲜明而有序的画面,如耳闻,如目睹,如身临其境,从而品味到诗词中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并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量。    一、 想象中绘画    古诗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把诗与画结合起来,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
一、 关注“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这片森林,深入感悟诗歌情感    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在内容和思想上都有自己的风格。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对于正确把握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南宋诗人陆游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诗人,一生都梦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壮志难酬,抱憾终生。了解了这些,再来学习《示儿》这首诗,我们就能深刻地理解作者“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情怀,感受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操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识字过程充满童趣.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趋向多元化,财务状况趋向复杂化,导致经营者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操纵财务数据事件的不断发生。盈余操纵行为不仅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
春光若流水,翰墨比芳兰.2010年4月1日,在“全国写字(书法)艺术教育先进实验学校”靖江市城东小学隆重举行了“写字教学观摩研讨会”.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如何在阅读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呢?  第一重境界  课堂伊始,教师巧妙激趣,学生兴趣盎然之际,便是求知的动人序曲。  1. 设疑。教学之前,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对文本的阅读产生期待,对后续的阅读理解作用很大。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就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在让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总结设计了这
我以为语文课的真味就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中,在指导学生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一、 语文真味在有效朗读中    有效的朗读是感知语言,培养语感,体会语言最精妙的手段。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是能够注重朗读的,诸如教师领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集体读等等,课堂上做到了“书声琅琅”。但这样的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