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森:“春”品佳茗自在心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zui8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莉森为自己在台湾桃园市忠孝西路上的“自在茶馆”成立了工作室,新春将近,她已经开始陆续整理茶叶和相关藏品,进行迎春的茶空间布置,为新春期间的茶话会做准备。因为在春节期间安排的茶会,所以参加的多是莉森的亲朋挚友,所以莉森对茶空间的布置,将着重打造温馨的氛围。对于在茶空间的设计上,莉森特意找到能突显喜庆的相关物什做布置:门口张贴的春联已请老师挥毫而就;画着孩童春节施放鞭炮的热闹景象的老瓷茶叶罐摆在显眼的位置;白瓷划花定窑梅瓶插上几根枝条以期望来年运势如线条般流畅,还有到时候的茶席布置、果盘图腾等等,都将综合考虑,打造一个喜庆热闹的氛围。
  而对于茶品的安排,莉森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茶会将以来自泰北美斯乐阿萨姆红茶为第一款茶,期间将分享美斯乐茶农辛勤种茶、做茶而苦尽甘来的故事,让大家从分享中感恩一杯茶;第二道的是来自台湾梨山茶区的原始森林自然茶,茶树未施肥与农药,适度修剪、人工除草,喝的是属于台湾山林里大自然的味道及能量;接着是云南古树茶上场,以感受老茶树深远无边独特的韵味;最后以70年代“港仓”老生饼将眼耳鼻舌感官收敛回归原点,这四款茶大约需三至四小时时间慢慢品赏。
  莉森说,因为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所以工作室对于像她而言,已宛如第二个“家”,很多茶友共同的“家”,大家在此谈笑风生,呈现自己最轻松的一面。平时很少特意地花时间谈心,而相聚喝茶却是最容易打开彼此心扉的方式,一壶茶添几个杯子便能兜住大家坐下来话家常,而计划性地安排席间的活动内容更能增强成员间的共识及凝聚向心力,是非常温馨而有效的交流活动。
  除了春节期间的茶会,莉森也将跟亲人在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珍藏的私房茶。提到家人对茶叶的感情,莉森颇有成就感。原来,她的家人原本没有喝茶的习惯,多是喜欢喝白开水聊以止渴,这种情况在莉森大学毕业后发生改变。大学期间的她便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后经常把自己的工资花在茶叶上,她的爱好很快影响了家人,全家人都养成了闲暇即泡茶招呼亲朋的习惯,至今已二十多年。回想当年买茶的情景,莉森说道: “我很爱茶,所以我经常大量购茶,当时这让父母很疑虑,怎么一直买?买那么多茶干嘛?还不如买房子比较实在,后来,随着他们对茶叶了解写热爱,竞主动整理了一间房间让我藏茶,后来我也顺理成章地投身了茶行业。”
  如今,莉森跟家人凑到一起喝茶已经是彼此之间的习惯,很多烦心事,一边泡茶一边跟家人说说,心里都会开朗很多,而侍茶多年的她也分享喝茶的心得: “我一直在推广‘喝茶好、好喝茶、喝好茶’的品茶概念,我觉得健康环境下生长的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对的茶、对的时间、对的人,当这些元素都具备时,更能让身心都健康、自在……”
其他文献
范增平  1985年在台湾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是第一位把茶艺带进祖国大陆的使者。  所谓“良心”,是人的本然菩心,就是仁义之心,良心就是道,茶道就是茶的良心。因此,自唐代以后,就提倡“茶道”,茶道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修行,修行在于修身、修心,通过茶事活动,修心悟道,陶冶情操,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
期刊
时间总是以我们不曾留意的方式悄然留走,珍视的终难挽留。  就像这尘封了数年的老茶,岁月深深地烙印在它们的每一条叶咏上。  1998年的福鼎白茶、1994年的易武红带、1996年的安溪乌龙、1993年的正岩水仙,试着,循着茶的气息,找寻光阴的余味。  四款茶同时开汤,投茶量5克,审评方式冲泡。  诸多出乎预期的表现,颇值得玩味。  福鼎/白茶 隽永蜜香  年份:1998年  档案:茶品等级属特级白牡
期刊
1391年9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谕旨,要求今后罢造团茶,改贡散茶。这道谕旨宣告了团茶时代的终结,亦为中国六大茶类格局的形成及泡饮法的大行其道开辟了先路。  朱元璋此举得到了后世的充分肯定。沈德符曾盛赞道:“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散茶的勃兴,有力地推动了制茶技术的革新与饮茶方式的变革。至清中期,绿、白、黄、青、黑、红六大茶类已初具雏形,且在中国各宜
期刊
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座有着年岁的城墙,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或许每一叶茶封存在时光的生命也是如此,在属于自己的界限里,安稳地成长。一叶茶里的时光,清简漫长。在茶里寻找光阴的足迹,抽丝剥茧地从认识老茶开始。  喝茶不就是闻香品味吗?无香少味的老茶,有什么喝的呢?应该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甚至难免有人会质疑喝老茶本身就背离了喝茶的本质。喝老茶到底喝什么?在千滋百味的新茶都
期刊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檐,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
期刊
初冬的武夷山,霏雨初霁,暮色笼罩。  指尖在七弦琴上飞动,铿锵且不失细腻的琴音,在寒凉的空气里流淌萦回。一曲行云流水的《醉鱼唱晚》拉开了“琴茶人生·武夷雅集”的序幕。  有朋远方抱琴来,我烹泉煮茗以待。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的《茶道》联络处主任及读者、茶友等百余人,雅集碧山丹山,共享古琴之清远雅正、岩茶之岩骨花香,乃一大赏心乐事。  席间,广陵派古琴艺术传承人、扬州飞泉琴社创始人田泉,焚香操琴,为现
期刊
春节,意味着团聚。茶亦醉人何必酒。爆竹声中,天南地北,茶香四起,辞旧迎新。一家人,一壶茶。浓浓的亲情,在一品一啜间传递……
期刊
轻叹岁月如梭去,淡然手间忘忧君,又到一夜连双岁,今日五更分两天。  一年的辛苦疲惫,急忙忙的把生活尝尽,吞下的也只是凡俗里的一把盐成酱苦,忘记了素净清怡。假若停下片刻,兑一杯茗水,生一炉暖碳,开半襟胸怀,心中缓缓洇来的,也许就是常常摩拳挥棒去拼争的那些个幸福。没有人在意南山,不知道那一束霜菊的幽淡,直到春花秋月尽,才知过客红尘里,不如夜宿柴门采东篱,举杯欢笑吃茶去。  闻到浓浓的年味,又是一个轮回
期刊
如同深植血脉的基因,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守望,因为它总是和家如影随形,令人魂牵梦萦。  家,就像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温暖而安妥的襁褓。  当锅中煮起香甜的腊八粥时,当蒸笼里热气腾腾地蒸起年糕时,当红彤彤的腊肠挂在太阳底下时……年味渐浓,乡思渐浓。  味觉是牵引着人们回家最直接、最深刻的诱因。1700多年前,秋风吹起了张翰心底关于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记忆,便决绝地结束了宦游,
期刊
友从海外归来,约我喝茶,而且说一定要喝当地产荼,迫切的语气令人不能轻慢,遂以春之雨花相待。松针状的茶芽入水即沉,极为恬静,尔后轻轻舒展,透明的玻璃杯中袅袅地飘逸着清茶的香气,友人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细啜一口,言道“平时在南京不在意,这一出去,真想这味道呀,还是喝这茶过瘾”。我笑而不言,明白此时茶之优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那股浓浓乡情所散发着的清芬。  大部分的人,对家乡的味道是恋恋不忘的。沈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