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朋友聚会,聊起房价问题。
胡兆阳是个年轻的科长:“房价嘛,总是要回落的。这个问题,我关注很久了。首先,只涨不跌,不符合国际惯例嘛;其次,政府也很关心这个情况嘛,政府呢,只要下决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儿!”
王慧是个中学老师:“你这个讲法对不对呢?我觉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因为逻辑上有漏洞。我告诉你,政府想控制房价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没一次成功的!我再告诉你,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规律压倒一切。我还要告诉你,中国的房价还远远没有涨到位呢!”
赵治文一直读书,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房价不断高涨的原因,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早就指出了资本的秘密: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在市场经济关系中,住房作为商品有其合理性,但是,住房作为既保障人权又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的载体来说,就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商品,而且,邓小平说过,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因此,我认为:房价不会涨太久。”
这样的聊天当然是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诊断】
这些人都得了“X腔症”,这里的“X”是个变量,对胡兆阳来说就是“官腔症”,对王慧来说就是“教师腔症”,对赵治文来说就是“学者腔症”。
在语言学中,所谓“X腔”其实是一种语言变体,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比如在行政机关中官员有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就是“官腔”;在学校里教师有特别的说话方式,就是“教师腔”;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则有一定的“学者腔”……官场打官腔,学校摆教师腔,学术研究中显露“学者腔”,非但无可厚非,而且大有益处。它能使说话人很快进入交际角色,并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否则别人就会说你“不像领导”、“不像老师”或者“不像学者”。
但是,语言变体总是和语言环境相匹配的,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使用“X腔”就得了“X腔症”了。到处打官腔的“官腔症”患者潜意识中总是把自己当领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顺从;总是摆“教师腔”的“教师腔症”患者非常看重自己的权威,不断灌输自己的想法,时刻想教训别人;而“学者腔症”患者则总是摆出一副理论指导实践的态度,自以为深不可测……
生活中的“X腔症”还有很多,如时时作小女儿状的“嗲腔症”,动不动就慷慨激昂的“演说腔症”,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文艺腔症”,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的“明星腔症”……
【心理治疗】
治疗“X腔症”,得从心理治疗入手。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任着多重社会角色,并且根据不同的社交场景及时进行变换。比如王慧,在单位是老师,买菜时是顾客,回家了就是主妇;面对老公是贤妻,面对儿子是良母……一个成功者总是在不同的场合扮演最合适的社会角色。
但是有一种人,他们迷恋于一种社会角色,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于是在任何场合都试图充任单一的社会角色。这种心理潜意识表现到说话方式上就会形成“X腔症”。
所以,治疗“X腔症”首先要摆正心态,明白角色转换的道理,该充大爷时就充大爷,该当孙子时还得乖乖当孙子。
【处方】
每种“X腔症”都有自己典型的语言表现,举例如下:
1.官腔症:一句三顿,拖长尾音,过分强调自己说话的重要性。滥用“嘛、吧、啊”等语气词。喜欢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来组织话语,其实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意思。
2.教师腔:喜欢自问自答。常常有“你知道吗”、“我告诉你”、“我警告你”等教训别人的口头禅。语气咄咄逼人,语速往往过快。
3.学者腔:好用长句,好用关联词。术语多。喜欢引经据典,把简单的意思说复杂。说话慢条斯理,甚至过于缓慢。
其他“X腔症”也有一些独特的语言表现,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就看你举一反三,自我归纳了。
只要我们在不同场合注意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且注意适当修正这些语言方式,就能摆脱“X腔症”了。
朋友聚会,聊起房价问题。
胡兆阳是个年轻的科长:“房价嘛,总是要回落的。这个问题,我关注很久了。首先,只涨不跌,不符合国际惯例嘛;其次,政府也很关心这个情况嘛,政府呢,只要下决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儿!”
王慧是个中学老师:“你这个讲法对不对呢?我觉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因为逻辑上有漏洞。我告诉你,政府想控制房价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没一次成功的!我再告诉你,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规律压倒一切。我还要告诉你,中国的房价还远远没有涨到位呢!”
赵治文一直读书,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房价不断高涨的原因,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早就指出了资本的秘密: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在市场经济关系中,住房作为商品有其合理性,但是,住房作为既保障人权又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的载体来说,就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商品,而且,邓小平说过,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因此,我认为:房价不会涨太久。”
这样的聊天当然是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诊断】
这些人都得了“X腔症”,这里的“X”是个变量,对胡兆阳来说就是“官腔症”,对王慧来说就是“教师腔症”,对赵治文来说就是“学者腔症”。
在语言学中,所谓“X腔”其实是一种语言变体,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比如在行政机关中官员有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就是“官腔”;在学校里教师有特别的说话方式,就是“教师腔”;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则有一定的“学者腔”……官场打官腔,学校摆教师腔,学术研究中显露“学者腔”,非但无可厚非,而且大有益处。它能使说话人很快进入交际角色,并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否则别人就会说你“不像领导”、“不像老师”或者“不像学者”。
但是,语言变体总是和语言环境相匹配的,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使用“X腔”就得了“X腔症”了。到处打官腔的“官腔症”患者潜意识中总是把自己当领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顺从;总是摆“教师腔”的“教师腔症”患者非常看重自己的权威,不断灌输自己的想法,时刻想教训别人;而“学者腔症”患者则总是摆出一副理论指导实践的态度,自以为深不可测……
生活中的“X腔症”还有很多,如时时作小女儿状的“嗲腔症”,动不动就慷慨激昂的“演说腔症”,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文艺腔症”,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的“明星腔症”……
【心理治疗】
治疗“X腔症”,得从心理治疗入手。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任着多重社会角色,并且根据不同的社交场景及时进行变换。比如王慧,在单位是老师,买菜时是顾客,回家了就是主妇;面对老公是贤妻,面对儿子是良母……一个成功者总是在不同的场合扮演最合适的社会角色。
但是有一种人,他们迷恋于一种社会角色,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于是在任何场合都试图充任单一的社会角色。这种心理潜意识表现到说话方式上就会形成“X腔症”。
所以,治疗“X腔症”首先要摆正心态,明白角色转换的道理,该充大爷时就充大爷,该当孙子时还得乖乖当孙子。
【处方】
每种“X腔症”都有自己典型的语言表现,举例如下:
1.官腔症:一句三顿,拖长尾音,过分强调自己说话的重要性。滥用“嘛、吧、啊”等语气词。喜欢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来组织话语,其实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意思。
2.教师腔:喜欢自问自答。常常有“你知道吗”、“我告诉你”、“我警告你”等教训别人的口头禅。语气咄咄逼人,语速往往过快。
3.学者腔:好用长句,好用关联词。术语多。喜欢引经据典,把简单的意思说复杂。说话慢条斯理,甚至过于缓慢。
其他“X腔症”也有一些独特的语言表现,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就看你举一反三,自我归纳了。
只要我们在不同场合注意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且注意适当修正这些语言方式,就能摆脱“X腔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