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教育目标明确规定,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高中生的主要学习和增强知识储备的方法就是不断刷题,在刷题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问题太多导致学生更愿意自己解决。而且年级越高,提问题的学生就越少。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不恰当的做法,数学更是一个需要学生对问题不断思考、不断解决的科目,提问题是学好数学的灵魂所在。文章将从“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意识”“结合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趣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问题意识”这三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展开谈论。
  关键词:高中课堂;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众所周知,数学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些共有的特点,那就是积极思考、善于探索、不耻下问,在不断地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才济济,只有那些具有问题意识,擅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能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工作,取得优异的成就,为公司做出贡献。只有主动地去思考和提问题,才能让学生的思想集中在课堂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提出问题,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才能对其及时补救;只有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拓展思路,学习到更多、更深一层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一、 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坚持一味讲解,而是要适当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垂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设置课堂问题的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已经有了用平面角去度量空间角的经验,但他们对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进一步感悟数学中问题的转化思想。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开课初期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在平面几何中,我们通过引入‘角’的概念来刻画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在空间中引入类似的概念来刻画两个相交平面的位置关系吗?”在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思考、讨论过后,教师再为其补充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例子。比如笔记本电脑打开过程中,屏幕和键盘所在的平面相交并形成了一定的角度;打开门(或窗)的过程中,门(或窗)与墙所在的平面相交并形成一定的角度;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利用问题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先让学生感性认识二面角。再类比平面角的概念,从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引入二面角的概念。紧接着教师再提问:“虽然都是平面与平面相交,但在直观感觉上,两平面的“开合程度”并不一样。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说“把门开大一些”,这说明门与墙面所形成的角度有不同的状态。那么该如何定量地刻画两平面的位置关系呢?根据前面研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经验,我们可以用一个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大小。这样的平面角该如何建构呢?”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继续提问:“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从该点出发,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任作一条射线,即可构成一个平面角,这样的平面角能用来刻画二面角的大小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又该如何作图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一定能指出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角的大小会由于所作射线的位置不同而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度量的基本要求就是“唯一性”,明确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再请学生思考,以棱上的一点为顶点,如何在两个半平面内各作一条射线,使之形成的角度是唯一确定的?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分析可行性——找到症结——修正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流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思维的严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结合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体现的是数学的应用价值,即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函数的概念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特点,初步体会了在具体的问题(分段函数)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法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法解决实际问题呢?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学素材与真实案例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分别要运用到什么方面。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将实际问题生活化,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函数的表示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教科书上例7、例8所示的问题,结合例7、例8的学习,初步体会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数学建模素养,培养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識。例7是关于数学成绩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列表法向图像法的转化,通过对三名同学成绩的简单分析,学生可进一步体会图像法的直观性,可提倡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看待自身成绩。例8是2019年国家热点问题——个税的新计算方式。函数以列表法给出,可通过对条件的分析,转化成解析法和图像法,体现了分段函数的应用价值。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求解比较熟悉,而解决带有情境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搭建与学生密切相关、应用性很强的实际问题情境,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的能力。对于例7,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表包含了三名同学的6次成绩数据,已经很直观了,这时教师可进行相应解释:列表法虽然具有“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的优点,但是不利于发现每位同学的成绩变化情况以及与班级平均分的关系,换句话说仍然不够直观。学生一般可自然想到更加直观的表示方式——图像法。但是当学生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三位同学6次成绩及班级6次平均分共24个散点时,问题随之而来,无法区分每个散点数据属于哪个学生,其直观性更是无从谈起。于是教师可进行相应引导:“为了更容易看出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我们将表示每位同学成绩的函数图像(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三名同学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时间,自主将实际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进而转化为函数图象。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将所学内化于心,同时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实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趣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问题意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想、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发现和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说出各种可能的设想和猜测,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探究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要注意相关内容的知识准备和问题解答和拓广的准备,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贴近现实,同时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一方面,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数列这节课时,本章的探究题、练习题、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的内容素材很多是来源于古代或现实生活情境的题目,这些题目设置的特点是贴近现实,有一定挑战性和趣味性,具体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些题目进行,如等比数列概念引入可以结合练习题中有关“古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题目,以设置悬念,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可以先从求1 2 3 … 100的高斯算法出发,并以1 2 3 … n求和为过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等差数列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末项的和这个规律。教科书给出的探究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前面基础上,把数列1 2 3 … n内在的这种规律性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获得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思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加深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对数列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通过数列概念引入以及数列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列问题的实际应用,提高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讲细胞分裂模型,这是生命科学中的数列模型,类似的有人口增长的模型。《庄子》中“一尺之棰”的论述,这是中国古代学者的极限思想,让学生从古人就发现了极限思想中对其感到钦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男生这个方面都很有兴趣,他们都比较喜欢计算机之类的东西。储蓄中复利的计算,日常经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这4个实例,既让学生感受到等比数列也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也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不断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从种种方面来看,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学习、解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培养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同时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发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标要在教学时以学生为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解决课堂问题当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阿勒腾别克·马吾列.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論坛,2015:25.
  [2]刘恩坤.小议如何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84.
  作者简介:庞靖,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协同理论,研究了现代研究生教育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协同论为依据,重点阐述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创新要求,数学老师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一种被许多教师认可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深度学习”成为数学课堂竞相
  本文结合国内外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提出举办"詹天佑班"的背景和意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举办土建类"詹天佑班"试点中对应用型本科层面如何培养拔尖人才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项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合理应用能够保证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提高文科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案例教学法以其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思考性,以及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
会议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高中英语老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科学有效使用,可以强化英语老师和高中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可以让高中英语老师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给老师提供更多的改进教学方法的一手信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英语;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每一所高等院校的基本责任。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