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六十一年前他写出了《我的祖国》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曲时,乔羽把自己关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一关就是十来天,他想到了长江,终于写出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一首好歌,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是集体情绪的最忠实记录者。你有一首启蒙的歌吗?”在容纳上千人的香港大学礼堂,龙应台在做“一首歌一个时代”的主题演讲。坐在第一排、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回答说,他的启蒙歌是《我的祖国》。礼堂角落里传来稀稀拉拉的歌声,接着,歌声合流,上千人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8月26日下午,乔羽在视频中看到了这个场景。他快90岁了,精神矍铄,盯着电脑屏幕时,表情凝重,“有点激动”。
  乔羽,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948年毕业于北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著名词作家、剧作家。
  夏日的北海公园里不时会传来《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每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还是用《难忘今宵》作结,《我的祖国》六十多年传唱不衰……写出它们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却年事已高。
  “酒仙乔老爷”
  餐桌上摆一杯鲜奶、一碗蔬菜浓汤、两个煮鸡蛋,再放一首《我的祖国》。“乔老爷”的一天是从“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里开始的。
  过了75岁,“乔老爷”不怎么公开露面了。“非典”那年,他从北京城内搬到了京郊顺义区的一处小院儿,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每月只选一两天,回城里,会友。“乔老爷”的名号源于上世纪的电影《乔老爷上轿》。乔羽从此被叫上了“乔老爷”。后来,排练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总理亲自抓,乔羽是总负责人。周总理和他熟了,也喊他“乔老爷”,从此,一锤定音。
  “乔老爷”生平三大爱好——抽烟、喝酒、和朋友聊天。无奈年岁作祟,八十来岁时,烟给戒了,朋友年纪大了,也没法聚会聊天。三大爱好,只剩喝酒。“唯量不大偏饮酒,识字无多要作诗。”‘乔老爷”这些年乡音未改。这是他给自己写的打油诗。吃饭时,兴致来了,他跟女儿乔国子说:“姑娘,拿酒来,喝两杯。”朋友来了一高兴,四两都是他的。
  乔国子常说,父亲的酒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她记得,他们在垂杨柳住了三十年,街上卖报的报童挥着报纸,逢人就吆喝“酒仙乔老爷”、“酒圣乔老爷”,她还纳闷说谁呢。一问,说的是她爸!“乔老爷从小到今天,都喝出一条大河来啦。”
  有一回,“乔老爷”脑血栓住院。天天输银杏液。一天,他跟护士说,换个液输吧。护士回,这是疏通血管的,您懂医呀,您说输什么液呀?“乔老爷”说,输五粮液吧。惹得病房一阵哄笑。“乔老爷”老了,脑子却清楚得很。脑血栓入院那次,十几位医生来会诊,连着出了几道算术题,“乔老爷”全答上来了。接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那我问你个问题吧,第二次世界大战怎么打起来的?”医生却没答上来。
  前几天,有人来拍“乔老爷”的生活视频。有个喝酒片段。旁人举起酒杯,“干杯!”“乔老爷”兴起,端起酒杯,挨到嘴,才发现是空的。“假的!”他说。旁人赶紧解释,后面还有拍摄计划,不能喝真的,只能用空杯。NG之后,再来一遍,“‘乔老爷’干杯!”“假的!”乔国子哭笑不得,“干杯就行,别说‘假的”’。折腾几回,最后也没拍成。“真的就是真的,没有就是没有。他一辈子就是这样,说不了假话。”乔国子说。
  最快活的时光
  在成为“乔老爷”之前,乔羽原名乔庆宝。1927年在山东济宁城出生后,父母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乔羽”是1946年参加革命前自己改的。“中国古代的关羽、项羽人都不错,还有写《茶经》的陆羽,现在又有个乔羽。”改名后,乔羽告别家乡,跟着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进入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在那里,他成了刚刚成立的北方大学的一名学生。
  当时北方大学的校长范文澜,秘书长罗青,教师都是南征北战的老革命和颇负盛名的教育家。按照毛泽东指示,北方大学是为进一步解放全中国做人才准备的。
  那会儿,他们上的是没围墙、无教室的大学,但讲课的个个都了不起。“全是大文人,可不是小知识分子。”现在回想起来,乔羽还是忍不住要竖大拇指,“范文澜,多厉害!”
  柿子树上挂一块黑板,学生坐在石头堆、土堆上,就算上课。范文澜一口浓重绍兴腔,还得给学生们配个翻译,大家听不懂的,写在黑板上。黑格尔、康德,教员们什么都讲,学生们如痴如醉。
  在北方大学那三年,是大学时光,也是革命生涯。西柏坡会议后,乔羽深入冀南地区调研,写了12万字的土改调查报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他又和同学们在后方医院搞思想政治工作,自己写文章,还办了一份油印小报。
  他喜欢哲学、美术,后来却对艺术生出许多爱。在读期间,他写过5首歌词,在创作比赛中,他的弹词《王桃梅转变》也得过奖。演出是艺术学院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会儿,乔羽在台前幕后跑龙套,打杂。“今天民兵甲,明天匪兵乙,一会儿红军,一会儿败军。”演出服装都是找乡亲们借的,大娘家的大褂儿,大伯家的茶壶……
  “哎呀,那时真是好玩儿。”乔羽常和人说起北方大学的生活,“那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活幸福的一段时光。”“那种日子还有过吗?”“没有!再也没有啦。”
  “哪是什么泰斗”
  1948年秋,乔羽毕业留校,专职从事歌词和剧本创作。同学们四散天涯。他的母校北方大学,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更名、合并,成了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
  接下来的十年,是乔羽的创作巅峰时期。《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北海划船划出來的。1954年,接到给电影《祖国的花朵》创作歌词的任务,他带着新婚妻子佟琦去了北海公园,租了条船,在北海泛舟。恰巧碰到过队日的少先队员,乔羽和小朋友们比赛划船。两桨斜插水中,小船随波起伏。佳人在侧,灵感缓缓流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这首歌能传唱多年不衰,他说:“那个时代是咱们中国人心情最为舒畅的时代。我用最好的心情写下了最真实的生活。”给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曲时,乔羽把自己关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一关就是十来天,他想到了长江,终于写出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难忘今宵》则是急就章。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当年,港台演员头一回被邀请到央视参加春晚。总导演黄一鹤想要一首和当年气氛合拍的歌曲。找到乔羽时,他正在为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排练。歌词要得急,乔羽凌晨3点开始写,早上5点交稿。那年春晚结束后,观众盛赞,《难忘今宵》“写得好,唱得好”。没想到,一唱,就是几十年。
  从20岁到90岁,乔羽写了一辈子歌词。人们称他是词坛泰斗。听到这个,乔羽总是摇摇头,摆摆手,“哪是什么泰斗。”有人问乔羽,如果你要为自己写一段墓志铭,会是什么。他说:“这里埋葬着一个写过几首歌词的人。”
  据搜狐、新京报整理
其他文献
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过春节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春运,是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处在春节前后的特殊运输季,背后是庞大的人口短期内集中流动。但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的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古人也有春节“回家难”。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一年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重要,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时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要欢聚一堂,坐在一起吃年饭,共享
期刊
身为一个学教育的人,真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还真觉得无法按书本上教的那样得心应手。于是,把孩子的角色来回来去地变,要么是孩子,要么是学生……目的就是要让他接受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哑巴孩儿”能听得懂什么呀。于是在孩子会讲话以前,磕磕碰碰地施展着“杂拌儿教育法”。突然有一天,自己顿悟道:孩子就是孩子,他无法进入到大人们的内心世界,但大人却是从小长起来了,而且有完整的成长经历,与其让孩子去学  做
期刊
戴上VR眼镜,拿起操作手柄,一座高铁大桥出现在记者眼前。选择前进,记者“跳”到了大桥的墩基处,近距离观看大桥的设计细节;往上一“跃”,又来到高铁大桥的路面上,全方位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这是8月25日,在中铁一局郑合高铁跨宁洛高速连续粱项目现场的“VR+BIM技术”体验馆记者体验到的场景。中铁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VR+BIM技术’,可以身临其境了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指导施工过程。”  
期刊
这期沙龙的主题是“教育”,四位作者里面,两位爸爸,一位妈妈,一位待字闺中的北京姐儿。因为论证自己的教育主题,大家提到了李宗盛、标尺、镜子、风筝、变回孩子……我脑补并篡改了李宗盛、林忆莲的一句歌词:教育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  我自己也是妈妈,想—想这个主题,暗自出汗。关于育儿,我竟然没啥子好说的。我明明白白跟儿子说,我不懂怎么带孩子,我的爸爸妈妈怎么带我,我有样儿学样儿怎么带你。于是,儿子—直
期刊
情人节这天,惊闻著名女导演史蜀君溘然长逝,悲恸不已。回溯其作品,如《女大学生宿舍》《失踪的女中学生》《夏日的期待》,不变的关键词是“青春”“都市”“女性”与“爱情”。影片里既没有大牌明星、没有超龄演出,看到的是饱满的脸,亮晶的眼睛,拙朴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具有浓烈而真实的时代记录。而对更广泛的观众来说,史蜀君拍的琼瑶片,电视剧《月朦胧鸟朦胧》和电影《庭院深深》,也是忘不掉的记忆。这位一生保持着关切
期刊
一位妈妈晚上十点的咆哮刷爆了朋友圈,“什么关系?什么关系?互为相反数啊!”看到这儿,相信所有的陪读妈妈们都会会心一笑。这样的“咆哮”几乎在每个做作业的晚上都会上演,我也不例外。  其实,每次吼完都是后悔的,看着娃儿眼泪汪汪的大眼睛,强撑着落荒而逃。为什么总是忍不住,也许是着急,也许是嫌弃,也许是心情不好,也许是说不上什么理由,让火气一路上扬,压也压不住。不久前看了一篇文章,讲一个获过德国儿童绘本类
期刊
亲爱的蓝迪  我的弟弟  你很少赢过别人但是这一次你超越自己虽然在你离开学校的时候  所有的人都认为  你不会有出息你却没有因此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我知道你不在意因为许多不切实际的鼓励  大都是来自酒肉朋友  或是远房亲戚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最常见的就是你的女友  离你而去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打击你我都曾经不止一次的留级  在那时候我们身边  都有—卡车的难题  不知道成功的意义  就在超越自
期刊
內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殷玉珍家门前绿树成排,拨开脚下的土壤,便露出了湿润的沙子,曾经的流动干沙已不复存在。登上坡顶的瞭望塔极目远眺,碧草连天,松涛阵阵。翻看旧照,难以想象,昔日这里竟是一片荒凉的明沙。  正在地里干活的殷玉珍面容黝黑,一身军绿色的粗布衣裳,整洁利落。握手间,她厚实的手掌和粗壮的手指,传递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刚强和坚韧。  1985年,刚满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嫁到乌审旗这个叫“
期刊
77年前,一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被安置在当地一户老乡家养伤。在此后的一年中,老乡不仅给他治好了伤,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一次次躲过日寇的扫荡。一年后,他的伤养好了,在和救命恩人一家泣别时,他说:“等把鬼子赶出中国,我一定会再来看你们,道一声谢谢!”  今年96岁的王显聚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1937年3月,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当年只有15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鲁西南抗日游击队。不
期刊
張玉梅把婆婆当亲娘,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婆婆在一次大病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今已经102岁的婆婆身体硬朗。洗锅刷碗,样样都行。就算年轻人也不一定比得过。村里人夸她婆婆是前世修的缘,有这么一个好儿媳。  张玉梅.是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楠木村村民,现年62岁。她在丈夫去世后,20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把整个家庭扛了起来,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