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应用,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8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迁移应用是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推广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这不但体现了我国传统上的“学以致用”的思想,而且体现了高考说明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求。通过2009年的一组高考题的几种不同的解法比较,可以能看出通过“迁移应用”是解决一些比较复杂问题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 推断题是学生应试中知识的重要考查方式,但由于教育理念的发展,其形式从框图推断逐渐演变为化工工艺流程。作者从模式和特点两方面揭示这种变化的趋势和必然,并为同行继续研究命题理念和复习教学、应试策略提供启迪。  关键词: 中考化学 推断题 变化和特点    推断题是中、高考化学试卷中常见,但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考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
《考试说明》对各项数学能力提出了可测性的要求,高考试题是各项要求的具体体现,要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透彻地分析一些高考试题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下面先解读《2011年福建数学考试说明》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要求.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  数形结合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哪个国家,和“食”相关的词语都很丰富。其中用于表现味觉的就有“酸、甜、苦、辣、咸”等词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词语逐渐被用于除了味觉以外的领域。在日语中,特别是「甘い」这个词比其他四个味觉词应用得更加广泛。本文从「辛い」的反义词的方面对「甘い」的词义进行阐述。  1.「甘い」的基本意思  在古日语中,「甘い」是“甘、甜、美、香”等汉字的读音(读作ウマシ)。用于表现令人身心愉快且
摘 要: 日语表达中,“あげく”被定位为公认的语法功能——“辞”, “結果”往往被置于词汇的“词”的地位,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被置于“词”的地位的“結果”其实已经具备了近似于“あげく”的语法功能。作者通过“あげく”与“結果”的用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結果”的语法功能及其他用法的问题。  关键词: あげく 結果 对比分析 语法功能    “あげく”与“結果”在意义、用法等方面极为相似,可
摘 要: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灌输性”、“接受性”,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立足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论述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在导入新课时、讲授新课时、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悬念 探究能力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
摘 要: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教师来评价学生,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发挥。新课程倡导积极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然而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公正、客观地参与学习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和评价量规表作为评价工具,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组内互
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来。同时观察得越多,越详细,获得的知识就越牢固。”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学原则正式提出来。直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述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方法
摘 要: 本文作者针对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写作难的现象,运用过程写作教学法进行了一次尝试,即将写作的过程分解、融入到整个单元的全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听、说、读的学习中主动地寻找和收集对写作有用的素材、积极准备、不断积累,最后学生很容易地写出了较完整的作文,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达到了 “以写促学”的目的。  关键词: 中职英语 英语写作 过程写作法    一、背景  某次参加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五种角色地位——倾听者、雕塑的材质、对话者、审美者和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由浅至深地剖析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确立,集中研讨了学生的五种角色问题,旨在帮助教学者充分认识并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语文学科教学 思想个体 学生角色地位    一、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常被看作一
1998年的一天,我收到了已经考取北大的一个学生的来信。他的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老师啊,高三阶段真的是黎明前的黑暗啊……我也知道,没有这黑暗,就没有光明的到来。”多少年来,每当想起这句话,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我从教二十多年,每年把一批一批的学生送进了高校的大门,和一波一波的学生共度高三,其中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制度层面的东西,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的力量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