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仙镇木版年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演变之轨迹
  年画即版画,是指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祟的进入。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北宋徽宗也喜爱绘画,宣和年间在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了“宣和画苑”,集中了一大批宫廷画家,有不少佳作传世。宋代重视工笔重彩,画家有不少是从民间“匠人画”者中选入宫廷的。例如被誉为“燕家景致”画风创造者的燕文贵,原在街市卖画,即因技艺出众而被选入宫中;以画儿童题材著称的“杜孩儿”;以画建筑有名的“赵楼台”等,都是从民间选入宮廷的。当时宫廷每逢过年都必备门神,这些画家都要为门画提供样稿。北宋末年木版年画的制作十分精细,宫廷、贵族、王公之门,以浑金饰之。北宋时雕版印刷术已广泛使用,话本插图雕印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条件,后来木版年画也成了专门的行业,每逢岁末大量印制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神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等。北宋年画的大发展,也行销全国各地,对全国的影响很大。但是到了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大批画工和雕版工被掳走或四处逃散,加上黄河不断泛滥,汴京失去往日繁盛景象而一蹶不振。后来一些年画行业人员返回,便在距汴京较近的朱仙镇拼凑班子重新开业。据民国五年(1916)李步青、廉方所著《岳飞与朱仙镇》一书记载:“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的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300余家,出品盛销于邻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为畅销的是门神画,除本省外,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地的商贩也来此订货。到了明代,朱仙镇修了许多庙宇,著名的有岳飞庙、关帝庙、瘟神庙、救苦庙、二郎神庙等,俗称72路神仙庙。在朱仙镇年画中也可看到许多神仙的形象,如门神、财神、牛马王神、灶神和天地全神等。明代以来朱仙镇每年九月初九是年画行会纪念日,大家都集中在关帝庙前,参拜各自的行会神,如“门神匠会”参拜鲁班,纸行的“红纸会”供奉染色仙葛仙。除参拜外还要唱戏三天庆祝,并且开始年前的挂牌营业,朱仙镇附近30多个村庄的半工半农匠人也开作印刷。明末李自成率兵于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攻城,开封城官宦中严云京提出“掘河淹贼”并于九月中掘黄河堤,开封城内尽被水淹,木版年画以及雕版荡然无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黄河再泛水灾。道光二十三年(1843)六月,河决中牟。影响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清末民初,朱仙镇的人口减少到不及万人,年画作坊也由300多家减少到40余家,较大的作坊主要分布在镇西大街、估衣街、西门大街等处,例如,天义德门神老店、德源长、老振兴德等。上世纪3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阻断,加上黄河不断泛滥,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逐渐撤离,有的只有一二十人看守,常年开业也变成季节性年关卖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旧的门神为内容的朱仙镇年画,在破四旧的声浪中,作为封建迷信被取缔。但是政府重视有着千年历史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革新发展,倡导以新内容、新画风来改造木版年画。1986年在朱仙镇中岳庙大街成立“朱仙镇木版年画社”,作为保护、宣传、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机构。许多老艺人被吸收入社,刻版印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价值体现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着开封年画文化信息。有学者撰文指出:朱仙镇是与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等齐名的中国四大著名年画产地。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最悠久,可谓中国年画的鼻祖和发祥地。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汴京后,年画艺人南迁至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新产地——朱仙镇得名于世。朱仙镇木版年画即在沿袭开封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以门神为大宗。千百年来,贴门神的风俗在开封及朱仙镇仍久沿不衰,至今尚流传有年节“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去杀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贴门旗儿”(门旗在开封当地指年画和对联)的说法。因此,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着开封年画,与开封年画同根同源。以至于后来,朱仙镇木版年画衰败后,从业者以各种形式到“年画祖庭”开封寻求发展。是开封年画的元艺术品格、审美风格,开封年画的传播方式包容了、认同了原本是本体的他(它)们,使之在以后的岁月里在开封年画这个“大家庭”当中延续着生命。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民间文化的一种沉积,承接延伸着中原文化的地方特点,即中原民间文化的一种艺术传统与欣赏习俗。朱仙镇的民间艺人世世代代接受着神话故事、演义小说、历史戏剧、民间传说的民间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表现在木版年画的创造中,在艺术气质与风格上保持了民间所固有的地方特色。“老版是祖上留下的,磨损了照样画刻一块,这人物脸是变不得的,变了人们就不认识,如“门神”是给人看的,要把这些人物威武神奇、镇妖除怪的形象表现出来。目的为了突出人物特点,不按比例,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真实性格。艺人们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民间创作者心理上的两种特性,“一方面是精神上对民间群体文化意识的附庸性,另一方面由于心理造型思维的特性所呈现出固有的艺术本色”。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一直是以适应民间人们欣赏习惯为依托,带有普遍的民间特色。除在表现上以门神、灶爷灶奶等题材外,还有“木兰从军”、“财神”等许多题材,在制作上艺人们用的镇子、加子、手刷、调色盆底等都是自己手工制成的,他们用自己精心配制的颜料,加上触抹、印、撒等手工技艺,印出了一张张造型古拙,形象夸张,色彩浓烈的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民俗传承的载体,体现着一种美满、繁荣与安康的审美追求。朱仙镇木版年画虽然主要是过年时或者节日时才張贴的图画,但其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对世俗的生活具有较多反映和体现,是民俗传承的载体。节日民俗的激发是年画创作的源头,节日民俗画是朱仙镇木版年画早期产生的一个主要品类,多是供农民腊祭活动时所用。“报今岁之所获,祈来年之丰收”,因此神仙类年画就成了农家腊祭的必备之物。人们创造了马神、灶神、土地神及各行业诸神和天地全神等来祭拜,期望天地诸神赐给他们好运,以保来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蝙蝠、荷莲、如意、花瓶、鹿、花草象征吉祥,他们就把这些吉祥象征的形象安排在画面里,表示一种幸福,以示平安、福禄,庆祝丰收等,表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特色与稳定性,形成了一种饱满、对称、均衡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一种美满、繁荣与安康的审美追求。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重要的美术价值。木版年画对美学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农民智慧的高超和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年画是在过年时热闹喜庆的场合下张贴的,人们希望可以喜气洋洋,满满当当,盼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就要求作为节俗装饰用的年画在构图方面必须饱满,给人一种充实的美感。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继承了汉唐壁画的传统,刻线遒劲,构图丰满,线条简练粗犷,挺拔流畅,富有力度,体现出中原民间艺术特有的古朴淳厚的气质。朱仙镇木版年画非常注重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多用青、黄、红三原色,色彩单纯而明艳,无过渡与润染色,庄重浑厚,对比十分强烈,展现出了欢乐喜庆、生动活泼的色彩情调。例如,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老虎多被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年画中的老虎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体现了民间美术具有自由时空的造型,它超越自然的客观时间、空间位置的局限而达到一种自由理想的表现方法。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常常把不同时间存在的物体,如鹿、河莲、蝙蝠、如意、麒麟甚至天地三界等放在一起,它不受客观自然逻辑的限制,而在超自然中寻找一种形式与自由,它不是客观自然的复制,而是一种感性与意象的表现。
  结论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行会的纪念日,也是一年一度售年画之始。届时,关帝庙、岳飞庙将举办门神会,唱三天大戏,年画业会首要召集各商号、作坊,议价加薪,规定凡九月初九第一批到画坊采购的顾客,均以半价优待,故各地顾客,都赶在九月初九前云集朱仙镇,争作第一批顾主。朱仙镇木版年画只能在节令时节可以看到,但它的审美价值、收藏价值,它的独特民俗形式是需要我们认真发掘整理的,应让它显示出更加宝贵的艺术价值。朱仙镇木版年画自身所蕴涵的价值,传扬着中原人民热情直率、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后世无论从何种角度去传承、研究、鉴赏它,都不失为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存。可以说,对待朱仙镇木版年画,我们是在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承担一种不能放弃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今栋:《河南木版年画》,《中国艺术》,2000(3)。
  2.崔秀莲:《审美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州今古》,2003(1)。
  3.李中和:《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州统战》,1999(1)。
  (作者单位: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一些城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记者”活动。可是,许多“小记者”在写稿投稿时,常常感叹写稿难,要么积累材料,记流水账;要么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感到写文章太难了。如何使校园的“小记者”和同学们走出写作困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笔者认为,学校语文老师结合
摘要:作为传媒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新闻记者,在现实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就是荣辱观的欠缺。新闻记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从思想上构筑拒腐防变的防线,为搞好新闻报道提供坚实的精神内核,为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推动示范作用。新闻记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力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兢兢业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好每一个新闻报道,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德育工作中充满着一些困难,如果德育工作者想要使他们的工作表现突出,他们就需要了解德育工作的局限性,而这并非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本文将这种局限性归结为两大类,一类
图书馆是一个单位、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文化生态视域下,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文化生态与图书馆  文化生态系统是人或人的群体、文化与文化生态构成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形成了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复合结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是原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发展的不协调,收入分配的不公,腐败现象的严重,就业再就业难度的加大等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不和谐”现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如果不能够营造和谐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立为“十一五”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针对这项工作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把创新技术、健全制度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努力造就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档案是在人类活动中形成的,是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是维护社会历史真实
【摘 要】国内传统英语学科课程安排大多有早自习或早读,虽然时间很短,但如果对其精心安排、有效利用会对英语课的学习、英语知识的巩固、运用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起到辅助作用。本文阐明了早自习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学生早自习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早自习的实施管理办法。  【关键词】英语 早自习 利用 时效性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从生物学及生物钟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
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入手,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论述了当今传统武术及其文化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芙德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武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宗教習惯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貌。“踏脚”是宁夏泾源县独有的一种回族传统体育形式,现仅流传于泾源县香水镇纯回族村——园子村,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百余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踏脚”活动不断地推广、完善,并且不断得到发展。在园子村农闲饭后,它是广大回族人民娱乐健身、锻炼身体必不可少的内容;另一方面“踏脚”活动已经成为回族民间一项比较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踏脚”是一种
期刊
摘要: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绘画方法,也是一种绘画形态,表现出一种绘画意境。它不仅标示着一种艺术特征和风格,更蕴蓄着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中国画以空白作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象征性符号,表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艺术理解的独特思维方式,对绘画意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绘画 空白 意境    空白,作为一种审美符号,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