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化学实验课教学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化学的实验尤其重要,学生初识化学,许多的知识不能理解,所以对化学实验有很强的依赖性。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具体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认识事物变化的条件、现象、规律等,顺利的形成概念,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
  
  一、以兴趣为先导,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精心组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为,它能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另外,我还尽可能地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改为家庭小实验,比如,氯化钠及其溶液、酒精、蔗糖的导电实验。在课堂上根据他们的实验现象,引导分析实验结论,这样既节省了课堂上的实验的时间,又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同时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观察为依据,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多变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觀察目的,提高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即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明确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和注意力。
  
  其次,教师要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要有先后顺序,主次分明,使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和实验现象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再次,要引导学生对主要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贯彻和分析,特别是那些不易发现又容易消失的关键现象。对于次要现象也不可以忽视,必须做到既全面又深刻,提高观察分析的准确性。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观察实验过程和抽象思维过程联系起来,要求用正确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观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把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加以证明。
  
  想要观察全面,必须掌握一般的观察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观察。对物质的观察,一般应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路线,对化学反应观察一般遵循“反应前——反应中一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具体的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和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简单的检验等。
  
  三、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动手实验,其一是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其二是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以身作则,规范示范,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从严要求,认真完成。每次上实验课前,教师要有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出实验指导,引起学生重视,课堂上,教师要悉心指导,指导纠正不良的操作。从目前学生情况分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劳动少,所以动手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基础着手,严格要求,重视基础实验内容。本着既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能为学校节约费用的原则出发,做一些操作练习,如将粗食盐提纯后的物质收集起来,供同学们用天平做固体称量练习。
  
  四、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徙,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探索创新的知识能力。在教学中以常见的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发觉其内涵和外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完成实验和得到明显实验效果所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操作,巡台检查指导,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做到有的放矢。
  
  除此之外,还要认真检查实验技能,这是督促学生重视实验,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的手段之一,考查方式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叙述操作步骤,也可以进行集中的实际操作考试。
  
  化学中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和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正确地掌握和巩固基础理论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实践技能
  
  
  
  
其他文献
1、茶園场的选择: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喜温、喜湿、喜阴、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PH值在4.0—6.5之间的土壤都适宜种茶,最适宜为4.5—5.5之间,土色一般成黄色,它的标志性作物有映山红,油茶、松树、铁芝箕等。种茶的地势海拔应在1200米以下,坡度应在25°以下,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管理,坡度在10—20度之间,可种成倾斜生态茶园,或作斜坡梯层茶园,缓坡地段成片建设茶园,坡地宜改为台地,台
期刊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如果一节课始终都平铺直叙,那就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中考复习中教师如能做到方法得当,脉络清晰,那么学生的基础知识便能得到巩固完善,基本技能也会进一步强化提中;反之,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很难收到实效。因而很多教师颇感头
期刊
一、水土流失概况  白沈沟流域位于平安县城南,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 o57、36、、—102006、08、、,北纬36o15、24、、—36 o26、58、、。总面积194.06km2,水土流失面积132.42 km2,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付区,海拔2100-2400米之间,地形复杂,地貌有川地、坡地和沟道组成;沟壑纵横,沟壑密度为2.Ikm/km-,i壤侵蚀活动剧烈: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属高
期刊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笔者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因人施教,全生得能,培
期刊
随着深化改革,继续对外开放的政策,英语现已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交际用具,且被认为是当今开设的最重要的外语科目之一,对现代化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对这门学科的实施者——英语教师,提出了更严、更新的要求,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人人能运用这种交流工具。为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及英语教学质量,我们采用边教边学的办法,即在教学岗位上,通过平时的教研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帮助我们每个英语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投入很大,却收效甚微。这已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深入的探讨: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样学?很多老师终日辛勤耕耘,花费大量的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间和精力,结果却不容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他们在英语科上投入的时间不能说少,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是高考中的重要课程,非学不可,换句话说,
期刊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对此作一论述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
期刊
兴城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做文章,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2008年粮食产量实现25.6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3亿元,比2002年增长95.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4100元,比2002年增加1766元。目前,兴城市农作物的复种面积达15万亩,水浇地面积达20万亩,全市粮经作物比例已调整到60∶40。初步建立粮食、
期刊
1.加強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截至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资源管理法律。同时,国务院还制定颁布了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