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和他的“怪”乐器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人生
  
  你见过用下水管做的乐器吗?你听过用呼啦圈做的笛子演奏《卡门》、用针管制成的“塞笛”吹奏《野蜂飞舞》吗?以及“月琴”、“脚踏风铃”……这些稀奇古怪的乐器有的甚至申请了国家专利。它们均出自一位道具师之手——中国杂技团道具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王建民。
  
  国际顶级杂技赛事第24届法国“明日暨未来”国际杂技节上,中国杂技团表演的《翔——软钢丝》获得了比赛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该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同时获得最佳道具奖的“遥控折叠旋转软钢丝架”。这个新奇的道具不仅能把演员表演最具效果的角度展现给观众,而且扩大了展示演员动作高超技巧的空间,增加了节目难度。这个起到关键作用的完美道具,就出自王建民之手,这才是他的主业。
  
  演奏杂家
  
  花白头发络腮胡,猛地一看像个外国老头,这是王建民给人的第一印象。问他年龄,他笑称70多,其实,不过50出头。知道记者要来参观他的那些“怪”乐器,王建民很是兴奋。“我现在忙,只有你们来的时候才有机会亲近这些宝贝。”于是,王建民开始一个个展示,他拿起一根塑料管演奏了一曲《卡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曲《卡门》是由这根塑料笛子奏出。这件“怪”乐器是王建民把一根呼拉圈割下一截,用硬币当塞,做成的一根音色可与中上等长笛媲美的塑料笛子。王建民用下水道管做成的“环状埙笛”演奏《敖包相会》,音量是普通埙的五倍。
  先表演,后介绍。从计算公式到物理原理再到制作过程,讲得详详细细。王建民在演奏时手脚并用,脚下忙活“脚踏风铃”,手上忙活“月琴”,有时甚至嘴上再加上“塞笛”。虽然上下齐开动,却十分协调,忙得不亦乐乎的王建民陶醉其中。
  1953年,王建民出生于北京,后举家搬至哈尔滨。王建民从小喜欢乐器,花1毛8分钱买的笛子起初怎么也吹不响。后经人点拨,他很快入门。1968年,王建民每天都在哈尔滨火车站吹笛子,为那些上山下乡的人们送行,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王建民插队到黑龙江省肇源县文工团,在这一方天地,他开始学习长笛、唢呐、笙,同时自学作曲,从五线谱到音程关系,王建民一关关攻克,后来还创作了一首《乡村的赶牛道上》。
  王建民用自制的口笛演奏《苗岭的早晨》,在当地的村村寨寨演过上百场,还代表县里参加地区音乐比赛。那次比赛获了奖,但让王建民记忆深刻的却是他的那件“演出服”。“当时没有演出服,团里好不容易给我借来一件黑西服,但却没有白衬衣。我就用白纸自制,折出领子,剪出前片,然后用别针固定,还真是骗过了好多人的眼睛,大家都议论我的白衬衣又新又白,只有我自己紧张的不敢乱动,生怕露馅”。
  后来,回到哈尔滨的王建民又吹起了萨克斯,同时是好几个乐队的主力。“我总是即兴吹奏,因为学过作曲,所以总是能吹出新意。”当年那只二手的萨克斯,到现在还一直跟随着王建民。
  
  “非典”因缘
  
  从演奏员到道具师,王建民也说不清楚怎么就转了行。“可能是在剧团的时候,总看别人做舞美、做道具,自己也有了点想法,设计过一些能动能响的道具,为节目增色不少。”干起道具师,王建民一发不可收拾。他不仅设计道具,并且总是改革创新。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在他手里总能实现。就这样,道具研制、创新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乐器被他一一放下。1994年,王建民回到了北京,任职于中国杂技团。十几年间,王建民改革创新了杂技、马戏、魔术等方面的道具、器械400余件,获国家专利30多项。道具越做越出名的王建民已经没有时间摆弄乐器。
  天性使然,王建民自己组装半导体、照相机,凡是动脑筋的活儿,他都感兴趣。同事们都说他是“奇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是对王建民最贴切的形容。
  2003年的“非典”,王建民找到了新乐趣。“我那时候是疑似病例,哪也不能去,就在家待着。闲的无聊,我就把家里现有的材料拿出来鼓捣。每做好一样,自己就反复试奏,最后一共折腾出十几种奇形怪状的乐器,完全可以组成一个乐队。”之后,王建民将其中的四五种乐器进一步改进,最终还为这些乐器写了配器和伴奏。
  对于这些“怪乐器”,王建民并不急于推广。王建民有一句话:“不求第一,但求唯一;不求豪华,但求绝妙。”在他看来,乐器必须独特,无可替代。他还为他的“怪”乐器创作过一首《古镜重磨》,“要让乐曲领着乐器走,这样大家才会逐渐认可、喜欢这个新成员”。
  王建民一直想用这些“怪”乐器组一个乐队,无奈没时间。“估计只能等到退休之后了”。
  王建民虽然天天跟道具打交道,却对音乐,尤其是现代派作品非常关注。“音乐在我的设计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我是从音乐起步的”。
  ■
其他文献
周报评点  看《西部女郎》,我不禁想到流行于国内演艺界的那一句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而相比之下,在国内看到的一些歌剧,从主演到配角,都基本上只会那一两个动作,左边做完右边做,捂完胸口捂右边,极其单一!    5月15日,在罗马歌剧院听了普契尼的歌剧《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这部改编自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同名戏剧的3幕歌剧有西部片的感觉!  这部歌剧在191
期刊
5月23日,是毛主席发表“二为”方针纪念日。下午3点,由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家协会、《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的“我们永远在一起”——四川音乐学院抗震救灾歌曲演唱会举行。该院全体党政领导、师生员工近3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所展示的11首歌曲均系该院师生深入重灾区第一线亲身感受所创作的,由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伴奏。主题歌是由该院党委书记柴永柏作词,院长敖昌群作曲
期刊
开卷有益    众所周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声乐复调最为兴盛的黄金时期。然而,在我们当下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常常驻目于巴洛克时期以来的音乐名作,并奉之为经典[classical]。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形,有其历史的原因,抑或由于资料匮乏等,导致我们无论在教学还是演出之中,巴洛克时期之前音乐曲目稀少。实际上,在笔者的经验之中,适当地加强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的聆赏,既可以直观地展示音
期刊
教学论坛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教材评估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使用情况的检查和验收。教材评估是检验发现教材建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遵照教学方案设定的重要后续环节。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步骤地、有计划地使用对于发展完善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评估有两年阶段性检查和四年总结性整改。  教材评估是实现教学大纲要求的校正尺。教材建设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根本宗旨是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手段是各
期刊
音教关注    5月23-25日,来自全国各地50所高等院校近80名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云集重庆西南大学,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合唱指挥教学法研讨会。  这是继教育部颁发音乐学音乐教师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课程纲要》)通知2007年实施以来,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合唱教学的首次会议。  为期三天的大会与分组讨论会就合唱课教学、合唱指挥课教
期刊
本报讯(通讯员 孙宝泽) 5月16日晚,受天津钢琴专业委员会、天津交响乐团邀请,青年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盛原在天津为四川灾区举办义演独奏会。此次义演及随后的讲座活动全部收入1.2万元已经通过天津交响乐团,捐赠给天津红十字会。  音乐会上,盛原精彩演绎了巴赫、肖邦、拉威尔等作曲家的作品。在17日上午的讲座上,盛原首先聆听了天津音乐学院三位钢琴专业学生的演奏并给予了严谨、细致、生动的指导;
期刊
中央音乐学院柳琴、阮专业硕士毕业生王迪的专场音乐会于4月25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王迪向人们展示了柳琴曲《剑器》《江月琴声》《未央歌(首演)》和《俏》(首演);还向人们展示了阮曲《花下醉》《棲菊寻梦》《游泰山》和《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四首阮曲。她那技艺精湛、情感深入的演奏,不时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博得了王纪艺、张鑫华、花晓荣、徐阳等教授过她的老师们的由衷赞扬。  徐昌俊作曲的《剑器》
期刊
采风集锦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许多与本族来历相关的创世神话,从著名的“司岗里”(山洞或葫芦),我们便会想起分布在中、缅、老、泰四国交界地的古老民族——佤族。      佤族在我国境内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以西盟、沧源两地最为集中。佤族人长期过着原始狩猎、采集和种植生活,传统文化具有原始、古朴的特征。因为没有文字传统,佤族关于本族历史和文化的所有记忆,多要借助“司岗里”这类口传文化形式保存。 
期刊
先声夺人    6月6日晚,总政歌剧团女中音歌唱家阎俊茹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长路茹歌”独唱音乐会。届时,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将友情助阵。音乐会将由指挥家牛杰执棒,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担纲伴奏。  音乐会上,阎俊茹的演唱曲目既有歌剧选段《哈巴涅拉舞曲》《我走,我走》、电影插曲《映山红》《我爱你,中国》以及东北民歌《摇篮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新疆民歌《玛依拉》等,近20首风格
期刊
音乐厅    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中,浙江交响乐团6月11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交响音乐会专场令人瞩目。      浙江交响乐团自1957年组建以来,已发展成为准三管编制的乐团,曾先后与陈燮阳、汤沐海、张国勇、水蓝、俞峰以及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著名指挥家合作,曾赴韩国、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国巡回演出,举行以弘扬中国交响乐创作,特别是浙江本土的音乐作品为主旨的交响音乐会,受到亚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