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个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一般用于口语中,后面带“的”构成“怪+X+的”的结构。例如:
(1)安白登教授,你不能不来看看毛立士吃醉了的神气,怪可笑的!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2)这封信写得怪有意思的。(朱德熙《语法讲义》)
(3)求婚是这样的,曹元朗见了面,一股怪可怜的样子,忽然把一个丝绒盒子塞在苏小姐的手里,神色仓皇地跑了。 (钱钟书《围城》)
单就上面的例句看,我们发现:“怪+x+的”结构比较复杂。这里的X具有多种性质,而整个结构在句中的语义指向也各不相同。
一、X的性质
“怪”作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在“怪+x+的”中,X受到“怪”的限制,具有以下几种性质:
1.形容词性词语作X例如:
(1)本来不好意思跟你说的,怕你一个人找我怪着急的。 (毕淑敏《不宜重逢》)
(2) 他把嘴捂在沙子里吸呀吸呀,什么水分也吸不出,但是脸挨着湿沙子倒怪舒坦的! (杜鹏程《保卫延安》)
(3) 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茅盾《林家铺子》)
(4)末了,他讲:“当官的发财,你们当兵的卖命为什么来?你们在山头上饿肚子淋雨怪可怜的。过来吧。兄弟们!过来放你们回家!” (杜鹏程《保卫延安》)
(5)廉枫在急掣的车上快镜似的收着模糊的影片,同时顶头风刮得他本来梳整齐的分边的头发直向后冲,有几根沾着他的眼皮痒痒的舐,掠上了又下来,怪难受。 (徐志摩《“浓得化不开”》
通过分析上述例子,我们发现“怪”后的形容词多表示人的生理感受或心理感受,如“着急、难受”等。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更明显地表示人的心理感受。比如:这些都是我玩腻了的地方,怪热的,我不想去(冰心)/这么坐着怪闷的,咱们玩点什么/我不坐你们中间,怪挤的。
2.动词性词语或短语作X。例如:
(6)村南有两棵老梨树,叶子红得耀眼,怪叫人喜欢的。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7)这孩子怪招人喜欢的。 (《语法讲义》)
(8) 湖面闪着光,几只白鹅悠闲地游着,怪有诗意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9)您这么有福气,大家怪羡慕的。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这些例句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多数表心理活动。动词可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如:吃、看、听、说、表演等,不可与程度副词搭配。所谓状态动词,即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动词,其中心理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可与“怪”“很”“挺”等表程度的副词搭配,部分生理状态的动词也可搭配,如:这鱼不好洗,怪扎手的/闪开,这汤怪烫手的。
3.“不+形/动”短语作X。例如:
(10)一则是提醒自己别忘了饭后舔碗,叫人老百姓顿顿给咱舔,怪不好意思的。 (毕淑敏《不宜重逢》)
(11)说去又不去了,这样怪不好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12)刘师傅怪不是味儿的笑了。(《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3)《别》的用字造句,那么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读着真怪不好受的。(同上)
“怪+不+形/动+的”结构实质上是在前两类的基础上加了否定副词“不”,动词或形容词的性质与前两类并无差别,在此不再详细说明了。
二、“怪+X+的”语义分析
在语义平面,X表示某种动作或心理的景象,或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引起某人或某物产生某种景象。这就涉及“怪+x+的”的语义指向。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用V表示动作,S表示动作或情状的主体,即施事:动作的客体即受事,记作O,S的部分或全体记作S’,O的部分或全体记作O’“怪+X+的”的语义指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V,即表示V的某种情状或程度。例如:
(1)妈妈哭得怪厉害的。
(2)再闹下去就怪没意思的。
(3)孩子们唱得怪好听的。
例(1)中“怪厉害的”指向“哭”,例(2)中的“怪没意思的”指向“闹下去”,例(3)中“怪好听的”指向“唱”。“怪+X+的”在语义指向V时,整个结构一般是作动词的补语,如例(1)和例(3),也可以充当谓语,如例(2)。
2.“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S,即表示S的某种情状。例如:
(4)这群官太太也怪可怜的!
(5)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茅盾《林家铺子》)
(6)这种想法怪新鲜的。
例(4)中的“怪可怜的”指向“官太太”,例(5)中的“怪好看的”指向“假毛葛和驼绒”,例(6)中的“怪新鲜的”指向“想法”。这里,“怪+x+的”在整个句子中,由于语义指向情状的主体,故充当谓语或定语。
3.“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S’,即表示S’的某种情状。例如:
(7)他身上怪难受的。
(8)二叔心里怪不高兴的。
(9)鸿渐脸上的笑容怪不自在的。
例(7)中的“怪难受的”指向“身上”,例(8)中的“怪不高兴的”指向“心里”,例(9)中的“怪不自在的”指向“笑容”。
4.“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O,即表示O的某种情状。例如:
(10)图书馆工作人员把书排得怪有序的。
(11)喜霞被说得怪不好意思的。
(12)我怕你一个人找我怪着急的。
例(10)中的“怪有序的”指向“书”,例(11)中的“怪不好意思的”指向“喜霞”,例(1 2)中的“怪着急的”指向“你”。当“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O时,也是主要充当补语。
5.“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O’,即表示O’的某种情状。例如:
(13)他把我的脸打得怪疼的。
(14)演员的造型被化妆师搞得怪糟的。
(15)艺术家的作品被改得怪不成型的。
例(13)中的“怪疼的”指向“脸”,例(14)中的“怪糟的”指向“造型”,例(15)中的“怪不成型的”指向“作品”。
6.“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S与0之外的第三者(相关的人或物等)的某种情状,在这里记作M。
(16)他的话听众听得怪模糊的。
(17)她的书写老师看了怪不舒服的。
这些句子里的“怪+X+的”表示动作发生后致使M显现某种情状。例(16)可以变换成“他的话把听众说得怪模糊的。”“怪模糊的”指向“听众”。例(17)中的“怪不舒服的”指向“老师”。
三、“怪+X+的”的语法作用
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一文中指出,“的”字结构是名词结构,能作主语、宾语或定语,不能作谓语、补语、状语。“怪+X+的”同样属于“的”字结构,却比较特殊。它 除了充当定语外,主要充当谓语、补语。该结构在句中可作多种成分:
1.“怪+X+的”在句中充当定语
(1)三只毛茸茸模样怪可爱的小虎,在一块林间空地上互相追逐着、嬉戏着。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2)怪聪明的一个小姑娘,手也勤,嘴也巧。(《现代汉语八百词》)
2.“怪+X+的”在句中充当谓语
(3)马长胜偎到周大勇跟前。他看旁边有几个敌人尸体,横三竖四怪碍眼的。(杜鹏程《保卫延安》)
(4)秀娟道:“你去试试也好。这样子好了,我去给你把条件全说好了,省得你当面去接洽,怪僵的!” (张爱玲《多少恨》)
(5)这挺好,本来他挺为这条事发愁,怕自己忍不住吐出来,怪煞风景的。(毕淑敏《不宜重逢》)
3.“怪+X+的”在句中充当补语
(6)这封信写得怪有意思的。(《语法讲义》)
(7)这孩子长得怪可爱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8)老孙早想和永生主动打招呼,又怕人家认不得他了,闹得怪没意思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朱德熙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指出,“怪、很、挺”与“的”构成的“的”字结构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而“最、更、太、顶”等程度副词与“的”构成的“的”字结构只能作主语、宾语或定语,而不能作谓语、补语或状语。
“怪+X+的”结构在句中之所以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主要是取决于X。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指出:“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它所占据的语法位置的总和。”因此,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放在其后作谓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还可作补语(如:看书看得累)。动词同样可受副词修饰。动词属谓词,故一定可作谓语,少数动宾结构还可作补语(如:讲话讲得怪有意思的)。“怪+X+的”结构中的“的”并无实在意义。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称“怪/很/挺+形+的”中的“的”为状态形容词后缀。正是由于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才决定了“怪+X+的”的语法功能。
四、“怪+X+的”与“很/挺+X+的”之异同
“很、挺”也是程度副词,与“怪”的意义比较相近。如:
(1)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印象。(巴金《雾》)
(2)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挺好的印象。
(3)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怪好的印象。
单看这上面的例句,它们的意义非常相似,结构也相同,而且现代通行的字典、词典上都用“很”来注释“怪”(并且多数人认为“挺”与“怪”也无多大差别),这样就让人觉得这三个副词并无区别,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其实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
1.“怪”“很”“挺”三个副词都可以在后面加“的”构成“怪/很/挺+X+的”的结构。例如:
(4)“早起倒是很好的”,她再说一句,两人便向前走了。 (巴金《雾》)
(5)“金燕西拿了一把很好的扇子来,叫你给他写呢。” (张恨水《金粉世家》)
(6)这帮敌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黑粗,有的精瘦;个个都满脸灰土;戴着葫芦瓢似的棉帽子,穿着挺新的黄布军衣。(杜鹏程《保卫延安》)
(7)河槽里吹过阵阵凉风,挺舒服的。(同上)
(8)宝玉笑道: “我怪闷的,来瞧瞧你作什么呢。”(《红楼梦》第十九回)
分析上述例句,可以看出:
“怪、很、挺”可用于同一结构(即后面加“的”)中,但是它们所表示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三个副词按其表示程度的轻重来说,可分为三级,即:“很”——甲级,“怪”——乙级,“挺”——丙级。(这是一种临时说法)我们清晰地看出,三个词不可以完全替换,如例(6)中“穿着挺新的黄布军衣”,这件衣服并不非常新,说直了就是不旧而已,如果换成“很”“怪”,意思就发生了变化。
2.“怪”后一般来说必须加“的”,而“很”和“挺”没有这一限制。例如:
(9)胡国光现在倒很心安,一路上他专心揣摩如何对方罗兰谈判,他自觉得很有把握的。(茅盾《蚀》)
(10 )根据有关情况分析,敌人很可能在今夜逃跑。(《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11) “政委!没有什么。我心里挺难受,挺惭愧!”(杜鹏程《保卫延安》)
(12)大伙都挺高兴,只有第一连战士宁金山,眉尖子拧起,摆起那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同上)
3.“怪”往往含有“亲切、爱抚、夸赞”等意味。其后所接的形容词一般表示正面的、好的、积极向上的意思,一般不修饰反面的、坏的、消极的词语。“很”“挺”所修饰的形容词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例如:
(13)他睁开眼一看:太阳多亮啊!沙地里万点金光齐闪,怪耀眼的。(杜鹏程《保卫延安》)
(14)可是这位名叫老虎的班长,笑眯眯地噙着个小烟袋,怪和善的。(同上)
(15)这小伙子别看表面上粗手大脚,心里倒挺灵挺细的,办事也认真。(《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16)这个人在解放前挺坏,现在比过去老实多了。(同上)
(17)但是这些声音马上撞在平静的水面上散开了,落在水里便再也浮不起来,送到楼房里来的只是那些得到微风的帮助偷偷地逃跑了的,却已经是很低微、很稀薄的了。(巴金《家》)
4.“怪”字前不可加否定副词“不”构成“不+怪+动/形+的”的结构,而存在“不+很+形/动+的”的结构。例如:
(18)受了这点挫折,心情不很愉快。(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19)从旅馆里走出来两个侍役,都带着恭敬的笑容,一个从司机手里接了那两件并不很重的行李,另一个引着青年走过微微湿润的草地,向里面走去。(巴金《雾》)
(20)是一向不很关怀时事的李白也用了“战城南”的乐府古题写出反对侵略战争的诗歌。(冯至《杜甫传》)
“挺”在这一点上与“怪”极为相似,不存在“不+挺+X+的”的结构。
5.“怪+X+的”中的X应属于谓词的范畴,而“很/挺+X+的”中X还可以是名词。例如:(21)日本是同中国很两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准备呢?(鲁迅《琐记》)
(22)朵儿不爱花枝招展地打扮自己,可穿扮一向是很格局的。(铁凝《丧事》)
副词只能作修饰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可以修饰名词或代替名词的代词。上述例句中“很”却修饰了名词“两样、格局”,这种说法在过去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但随着社会语言的发展,这种说法越来越普遍,如“很个性”“非常男女”等等。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中将这类词(即既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又可修饰名词的词语)看作是区别词和副词的兼类。而“怪”不具备这种特征,所以副词“很”“挺”在兼作区别词时,不可以用“怪”替代。
五、结语
副词“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程度副词,作为一个修饰 词,并非可以修饰任何词。它一般与“的”构成“的”字结构,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除了像一般的“的”字结构一样可以充当定语外,它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在语义指向上,该结构既可以指向施事,也可以指向受事。本文主要讨论了“怪+X+的”结构中“X”的类别以及整个结构在语法作用、语义指向上的特殊性,并通过“怪”与“很”“挺”的比较,说明“怪”“很”“挺”三个词虽然都是程度副词,其意义用法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某些句子中三者可以互相替换,但是更多时候是不可以的。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我们才能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浅析“X不X”式中的X 赵红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X不X”是正反问句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有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为了方便,本文一律用“X不X”代替。“X不X”既可作为谓语又可做独立成分,邵敬敏先生(1996)把“X不X”作谓语的称作正反问句,而“X不X”作独立成分的叫附加问句,本文不详细区分其作附加成分的情况。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包括老舍、曹禺的剧本,2005年的《小说月报》等杂志的检索分析,介绍“X不X”式中X的词类的性质、形式特点、句法分布情况,以及它的几种删略式。
二、“X不X”正反问句中的X为动词V时,其性质、形式特点及其句法分布
(一)“V不V”中V可以是一般动词,也可以是特殊动词,如判断动词“是”、助动词以及趋向动词。
1.V是一般动词的正反问句。例如:
(1)你的腿到底疼不疼?(《赵树理文集》)
(2)“要是卖不下那么多钱,你喂不喂?” (《懒大嫂》西戎)
2.V是判断动词“是”。例如:
(3)是不是我来先叫他睡?(《曹禺戏剧集》)
(4)他们是不是还在追着你?(同上)
V可以是助动词,即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等动词。例如:
(5)我两个没介绍信,能不能登记?(《赵树理文集》)
(6)我可不可以告诉他?(《小说月报》)
(7)不知道该不该去?(同上)
(8)要不要先洗个澡?(同上)
3.V可以是趋向动词,如上、下、上去、下去、来、去等。例如:
(9)你下不下车?
(10)陈姨太,你说今天钱家大姨妈,她还来不来?(《曹禺戏剧集》)
(二)以动词V构成的正反问句,主要是作谓语,V可以是单个动词,可以带宾语,可以带补语,也可在动词前加状语,并且有完整式和两种删略式。
1.V为单个动词。例如:
完整式
(11)你饿不饿?
(12)我不知道你懂不懂?
删略式
(13)打日本你害怕不?
V带宾语构成的正反问句式,有完整式和两种删略式。
完整式
(14)你还认识我不认识我?(《曹禺代表作》 )
(15)不这样,你还要命不要命?(《鸭绿江》)
(16)你吃饭不吃饭?
(17)你了解他不了解他?
前删略式
(18)师傅,你收不收徒弟?(《老舍剧作选》)
(19)我不知道我适合不适合你?(《小说月报》)
(20)你还顾不顾影响?(《百合花》)
后删略式
(21)你记得姐姐的一点特征不记得?(《老舍剧作选》)
3.V带补语构成的正反问句式。例如:
(22)a.雨下的大不大?
(22)b.雨下的大不?
(23)a.你看他跑得快不快?
(23)b.你看他跑得快不?
4.V前加状语构成的正反问句。例如:
(24)a.你经常去不经常去?
(24)b.你经不经常去?
(24)c.你经常去不?
动词V充当“X不X”式中的X时,可以是一般动词,如表示动作的“打、骂、吃、喝、玩”等,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动词,如判断动词“是”,可以是表可能、意愿等的助动词。从上面的例子来看,“X不X”主要充当的是句子的谓语,有时即使出现在全句的宾语中,充当的也是宾语小句的谓语,例如:“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对不对”是“觉得”的宾语,而“对不对”就充当的是宾语从句的谓语。单个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X不X”式中的X,如例(11)(12),而且由动词带宾语构成的动宾短语,也可以进入正反问句, (14)~(20)就是动宾短语充当“X不X式”中的x的例子,也可以是动词带补语如(21)(22),或者由动词构成的状中结构如(23)充当。动词构成的各种正反问句都有完整式和删略式,相比较而言,删略式要比完整式表又清晰,语言简练,如例(24)a为完整式,与(24)b、(24)c比较起来,明显拗口,所以(24)b、(24)c这种形式更为常见,更符合人们日常交际的需求。
三、“X不X”式的X为形容词时,“X不X”的句法分布及对形容词的要求。形容词构成“X不X”也有完整式和删略式,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补语等成分
(一)充当谓语
(25)我再次把他推开:“你无聊不无聊?”(《小说月报》)
(26)你说这衣服我穿上漂亮不漂亮?(同上)
(27)那一瓶花是我捐献的,漂亮不?(《几度夕阳红》)
(二)充当补语
(28)伤得重不重?(《红豆》)
(三)作谓宾动词的宾语
(29)你觉得冷不冷?
(30)你认为美不美?
由形容词构成的正反问句也很常见,“X不X”在句中可以当谓语,如(25)~(27),其中(25)(26)是完整式,(27)是删略式;“X不X”也可以在句中充当补语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个结构。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大、红、快、好)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大方、干净、规矩、伟大);状态形容词包括:
a.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小小儿
b.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干干净净
c.煞白、冰凉、通红等重叠式为ABAB式的
d.带后缀的形容词:黑乎乎的、绿油油的等
e.以及以形容词为核心的短语,如:很大、挺长、又高又大、温柔美丽等
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属性,是简单形式,而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述性,大多是性质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形式。单纯的性质形容词可以用“不”否定,可以构成“X不X”正反问。例如:
(31)你们生活困难不困难?
(32)教室干不干净?
可以说“白不白”“红不红”“凉不凉”,其实就是针对其性质进行两方面的询问;而相反,状态形容词都表示一定量的程度,如“雪白”“通红”,我们不能说“通红不通红”“雪白不雪白”,它们已经代表了一定程度的白、红,所以再不能直接进入“X不X式”中进行程度的询问。
四、一些介词可以充当“X不X”式的X例如:
(33)你跟不跟我走?
(34)你在不在那吃饭了?
并不是所有介词都可以进入这个格式的,例如“自”“于”就不能进入,“介不介”格式其实是由于介宾短语加动词组成“X不X”式省略而造成的。例如:
(35)a.你到北京不到北京去?
(35)b.你到不到北京去?
(35)c.你到北京去不?
能够进入这个格式的介词都是由同形的动词虚化而来的,现在都属于动词和介词的兼类词, 比如“在、到、跟、给、用、靠、比”等,而纯粹的介词“自、与”就不能进入。
五、结语
“X不X”式中的X可以是一般动词、特殊动词,可以是单纯的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带有动词性质的一些介词;当X是动词时,可以是单个动词也可以是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X不X”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可以是全句的谓语,也可是宾语小句中的谓语;X是形容词时,“X不X”不但可以做谓语,还可以做补语、做谓宾动词的宾语;但只有单纯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进入“X不X”格式,而状态形容词则不能。
“X不X式”有完整式和几种删略式,完整式中当x为复杂成分时,头部显得特别冗长,因此实际语言交际中很少用,而删略式使疑问更加突出、表义清晰、语言简练,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广泛使用。
(赵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安白登教授,你不能不来看看毛立士吃醉了的神气,怪可笑的!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2)这封信写得怪有意思的。(朱德熙《语法讲义》)
(3)求婚是这样的,曹元朗见了面,一股怪可怜的样子,忽然把一个丝绒盒子塞在苏小姐的手里,神色仓皇地跑了。 (钱钟书《围城》)
单就上面的例句看,我们发现:“怪+x+的”结构比较复杂。这里的X具有多种性质,而整个结构在句中的语义指向也各不相同。
一、X的性质
“怪”作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在“怪+x+的”中,X受到“怪”的限制,具有以下几种性质:
1.形容词性词语作X例如:
(1)本来不好意思跟你说的,怕你一个人找我怪着急的。 (毕淑敏《不宜重逢》)
(2) 他把嘴捂在沙子里吸呀吸呀,什么水分也吸不出,但是脸挨着湿沙子倒怪舒坦的! (杜鹏程《保卫延安》)
(3) 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茅盾《林家铺子》)
(4)末了,他讲:“当官的发财,你们当兵的卖命为什么来?你们在山头上饿肚子淋雨怪可怜的。过来吧。兄弟们!过来放你们回家!” (杜鹏程《保卫延安》)
(5)廉枫在急掣的车上快镜似的收着模糊的影片,同时顶头风刮得他本来梳整齐的分边的头发直向后冲,有几根沾着他的眼皮痒痒的舐,掠上了又下来,怪难受。 (徐志摩《“浓得化不开”》
通过分析上述例子,我们发现“怪”后的形容词多表示人的生理感受或心理感受,如“着急、难受”等。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更明显地表示人的心理感受。比如:这些都是我玩腻了的地方,怪热的,我不想去(冰心)/这么坐着怪闷的,咱们玩点什么/我不坐你们中间,怪挤的。
2.动词性词语或短语作X。例如:
(6)村南有两棵老梨树,叶子红得耀眼,怪叫人喜欢的。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7)这孩子怪招人喜欢的。 (《语法讲义》)
(8) 湖面闪着光,几只白鹅悠闲地游着,怪有诗意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9)您这么有福气,大家怪羡慕的。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这些例句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多数表心理活动。动词可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如:吃、看、听、说、表演等,不可与程度副词搭配。所谓状态动词,即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动词,其中心理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可与“怪”“很”“挺”等表程度的副词搭配,部分生理状态的动词也可搭配,如:这鱼不好洗,怪扎手的/闪开,这汤怪烫手的。
3.“不+形/动”短语作X。例如:
(10)一则是提醒自己别忘了饭后舔碗,叫人老百姓顿顿给咱舔,怪不好意思的。 (毕淑敏《不宜重逢》)
(11)说去又不去了,这样怪不好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12)刘师傅怪不是味儿的笑了。(《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3)《别》的用字造句,那么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读着真怪不好受的。(同上)
“怪+不+形/动+的”结构实质上是在前两类的基础上加了否定副词“不”,动词或形容词的性质与前两类并无差别,在此不再详细说明了。
二、“怪+X+的”语义分析
在语义平面,X表示某种动作或心理的景象,或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引起某人或某物产生某种景象。这就涉及“怪+x+的”的语义指向。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用V表示动作,S表示动作或情状的主体,即施事:动作的客体即受事,记作O,S的部分或全体记作S’,O的部分或全体记作O’“怪+X+的”的语义指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V,即表示V的某种情状或程度。例如:
(1)妈妈哭得怪厉害的。
(2)再闹下去就怪没意思的。
(3)孩子们唱得怪好听的。
例(1)中“怪厉害的”指向“哭”,例(2)中的“怪没意思的”指向“闹下去”,例(3)中“怪好听的”指向“唱”。“怪+X+的”在语义指向V时,整个结构一般是作动词的补语,如例(1)和例(3),也可以充当谓语,如例(2)。
2.“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S,即表示S的某种情状。例如:
(4)这群官太太也怪可怜的!
(5)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茅盾《林家铺子》)
(6)这种想法怪新鲜的。
例(4)中的“怪可怜的”指向“官太太”,例(5)中的“怪好看的”指向“假毛葛和驼绒”,例(6)中的“怪新鲜的”指向“想法”。这里,“怪+x+的”在整个句子中,由于语义指向情状的主体,故充当谓语或定语。
3.“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S’,即表示S’的某种情状。例如:
(7)他身上怪难受的。
(8)二叔心里怪不高兴的。
(9)鸿渐脸上的笑容怪不自在的。
例(7)中的“怪难受的”指向“身上”,例(8)中的“怪不高兴的”指向“心里”,例(9)中的“怪不自在的”指向“笑容”。
4.“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O,即表示O的某种情状。例如:
(10)图书馆工作人员把书排得怪有序的。
(11)喜霞被说得怪不好意思的。
(12)我怕你一个人找我怪着急的。
例(10)中的“怪有序的”指向“书”,例(11)中的“怪不好意思的”指向“喜霞”,例(1 2)中的“怪着急的”指向“你”。当“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O时,也是主要充当补语。
5.“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O’,即表示O’的某种情状。例如:
(13)他把我的脸打得怪疼的。
(14)演员的造型被化妆师搞得怪糟的。
(15)艺术家的作品被改得怪不成型的。
例(13)中的“怪疼的”指向“脸”,例(14)中的“怪糟的”指向“造型”,例(15)中的“怪不成型的”指向“作品”。
6.“怪+X+的”在语义上指向S与0之外的第三者(相关的人或物等)的某种情状,在这里记作M。
(16)他的话听众听得怪模糊的。
(17)她的书写老师看了怪不舒服的。
这些句子里的“怪+X+的”表示动作发生后致使M显现某种情状。例(16)可以变换成“他的话把听众说得怪模糊的。”“怪模糊的”指向“听众”。例(17)中的“怪不舒服的”指向“老师”。
三、“怪+X+的”的语法作用
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一文中指出,“的”字结构是名词结构,能作主语、宾语或定语,不能作谓语、补语、状语。“怪+X+的”同样属于“的”字结构,却比较特殊。它 除了充当定语外,主要充当谓语、补语。该结构在句中可作多种成分:
1.“怪+X+的”在句中充当定语
(1)三只毛茸茸模样怪可爱的小虎,在一块林间空地上互相追逐着、嬉戏着。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2)怪聪明的一个小姑娘,手也勤,嘴也巧。(《现代汉语八百词》)
2.“怪+X+的”在句中充当谓语
(3)马长胜偎到周大勇跟前。他看旁边有几个敌人尸体,横三竖四怪碍眼的。(杜鹏程《保卫延安》)
(4)秀娟道:“你去试试也好。这样子好了,我去给你把条件全说好了,省得你当面去接洽,怪僵的!” (张爱玲《多少恨》)
(5)这挺好,本来他挺为这条事发愁,怕自己忍不住吐出来,怪煞风景的。(毕淑敏《不宜重逢》)
3.“怪+X+的”在句中充当补语
(6)这封信写得怪有意思的。(《语法讲义》)
(7)这孩子长得怪可爱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8)老孙早想和永生主动打招呼,又怕人家认不得他了,闹得怪没意思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朱德熙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指出,“怪、很、挺”与“的”构成的“的”字结构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而“最、更、太、顶”等程度副词与“的”构成的“的”字结构只能作主语、宾语或定语,而不能作谓语、补语或状语。
“怪+X+的”结构在句中之所以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主要是取决于X。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指出:“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它所占据的语法位置的总和。”因此,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放在其后作谓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还可作补语(如:看书看得累)。动词同样可受副词修饰。动词属谓词,故一定可作谓语,少数动宾结构还可作补语(如:讲话讲得怪有意思的)。“怪+X+的”结构中的“的”并无实在意义。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称“怪/很/挺+形+的”中的“的”为状态形容词后缀。正是由于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才决定了“怪+X+的”的语法功能。
四、“怪+X+的”与“很/挺+X+的”之异同
“很、挺”也是程度副词,与“怪”的意义比较相近。如:
(1)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印象。(巴金《雾》)
(2)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挺好的印象。
(3)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怪好的印象。
单看这上面的例句,它们的意义非常相似,结构也相同,而且现代通行的字典、词典上都用“很”来注释“怪”(并且多数人认为“挺”与“怪”也无多大差别),这样就让人觉得这三个副词并无区别,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其实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
1.“怪”“很”“挺”三个副词都可以在后面加“的”构成“怪/很/挺+X+的”的结构。例如:
(4)“早起倒是很好的”,她再说一句,两人便向前走了。 (巴金《雾》)
(5)“金燕西拿了一把很好的扇子来,叫你给他写呢。” (张恨水《金粉世家》)
(6)这帮敌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黑粗,有的精瘦;个个都满脸灰土;戴着葫芦瓢似的棉帽子,穿着挺新的黄布军衣。(杜鹏程《保卫延安》)
(7)河槽里吹过阵阵凉风,挺舒服的。(同上)
(8)宝玉笑道: “我怪闷的,来瞧瞧你作什么呢。”(《红楼梦》第十九回)
分析上述例句,可以看出:
“怪、很、挺”可用于同一结构(即后面加“的”)中,但是它们所表示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三个副词按其表示程度的轻重来说,可分为三级,即:“很”——甲级,“怪”——乙级,“挺”——丙级。(这是一种临时说法)我们清晰地看出,三个词不可以完全替换,如例(6)中“穿着挺新的黄布军衣”,这件衣服并不非常新,说直了就是不旧而已,如果换成“很”“怪”,意思就发生了变化。
2.“怪”后一般来说必须加“的”,而“很”和“挺”没有这一限制。例如:
(9)胡国光现在倒很心安,一路上他专心揣摩如何对方罗兰谈判,他自觉得很有把握的。(茅盾《蚀》)
(10 )根据有关情况分析,敌人很可能在今夜逃跑。(《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11) “政委!没有什么。我心里挺难受,挺惭愧!”(杜鹏程《保卫延安》)
(12)大伙都挺高兴,只有第一连战士宁金山,眉尖子拧起,摆起那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同上)
3.“怪”往往含有“亲切、爱抚、夸赞”等意味。其后所接的形容词一般表示正面的、好的、积极向上的意思,一般不修饰反面的、坏的、消极的词语。“很”“挺”所修饰的形容词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例如:
(13)他睁开眼一看:太阳多亮啊!沙地里万点金光齐闪,怪耀眼的。(杜鹏程《保卫延安》)
(14)可是这位名叫老虎的班长,笑眯眯地噙着个小烟袋,怪和善的。(同上)
(15)这小伙子别看表面上粗手大脚,心里倒挺灵挺细的,办事也认真。(《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16)这个人在解放前挺坏,现在比过去老实多了。(同上)
(17)但是这些声音马上撞在平静的水面上散开了,落在水里便再也浮不起来,送到楼房里来的只是那些得到微风的帮助偷偷地逃跑了的,却已经是很低微、很稀薄的了。(巴金《家》)
4.“怪”字前不可加否定副词“不”构成“不+怪+动/形+的”的结构,而存在“不+很+形/动+的”的结构。例如:
(18)受了这点挫折,心情不很愉快。(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19)从旅馆里走出来两个侍役,都带着恭敬的笑容,一个从司机手里接了那两件并不很重的行李,另一个引着青年走过微微湿润的草地,向里面走去。(巴金《雾》)
(20)是一向不很关怀时事的李白也用了“战城南”的乐府古题写出反对侵略战争的诗歌。(冯至《杜甫传》)
“挺”在这一点上与“怪”极为相似,不存在“不+挺+X+的”的结构。
5.“怪+X+的”中的X应属于谓词的范畴,而“很/挺+X+的”中X还可以是名词。例如:(21)日本是同中国很两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准备呢?(鲁迅《琐记》)
(22)朵儿不爱花枝招展地打扮自己,可穿扮一向是很格局的。(铁凝《丧事》)
副词只能作修饰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可以修饰名词或代替名词的代词。上述例句中“很”却修饰了名词“两样、格局”,这种说法在过去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但随着社会语言的发展,这种说法越来越普遍,如“很个性”“非常男女”等等。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中将这类词(即既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又可修饰名词的词语)看作是区别词和副词的兼类。而“怪”不具备这种特征,所以副词“很”“挺”在兼作区别词时,不可以用“怪”替代。
五、结语
副词“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程度副词,作为一个修饰 词,并非可以修饰任何词。它一般与“的”构成“的”字结构,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除了像一般的“的”字结构一样可以充当定语外,它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在语义指向上,该结构既可以指向施事,也可以指向受事。本文主要讨论了“怪+X+的”结构中“X”的类别以及整个结构在语法作用、语义指向上的特殊性,并通过“怪”与“很”“挺”的比较,说明“怪”“很”“挺”三个词虽然都是程度副词,其意义用法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某些句子中三者可以互相替换,但是更多时候是不可以的。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我们才能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浅析“X不X”式中的X 赵红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X不X”是正反问句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有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为了方便,本文一律用“X不X”代替。“X不X”既可作为谓语又可做独立成分,邵敬敏先生(1996)把“X不X”作谓语的称作正反问句,而“X不X”作独立成分的叫附加问句,本文不详细区分其作附加成分的情况。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包括老舍、曹禺的剧本,2005年的《小说月报》等杂志的检索分析,介绍“X不X”式中X的词类的性质、形式特点、句法分布情况,以及它的几种删略式。
二、“X不X”正反问句中的X为动词V时,其性质、形式特点及其句法分布
(一)“V不V”中V可以是一般动词,也可以是特殊动词,如判断动词“是”、助动词以及趋向动词。
1.V是一般动词的正反问句。例如:
(1)你的腿到底疼不疼?(《赵树理文集》)
(2)“要是卖不下那么多钱,你喂不喂?” (《懒大嫂》西戎)
2.V是判断动词“是”。例如:
(3)是不是我来先叫他睡?(《曹禺戏剧集》)
(4)他们是不是还在追着你?(同上)
V可以是助动词,即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等动词。例如:
(5)我两个没介绍信,能不能登记?(《赵树理文集》)
(6)我可不可以告诉他?(《小说月报》)
(7)不知道该不该去?(同上)
(8)要不要先洗个澡?(同上)
3.V可以是趋向动词,如上、下、上去、下去、来、去等。例如:
(9)你下不下车?
(10)陈姨太,你说今天钱家大姨妈,她还来不来?(《曹禺戏剧集》)
(二)以动词V构成的正反问句,主要是作谓语,V可以是单个动词,可以带宾语,可以带补语,也可在动词前加状语,并且有完整式和两种删略式。
1.V为单个动词。例如:
完整式
(11)你饿不饿?
(12)我不知道你懂不懂?
删略式
(13)打日本你害怕不?
V带宾语构成的正反问句式,有完整式和两种删略式。
完整式
(14)你还认识我不认识我?(《曹禺代表作》 )
(15)不这样,你还要命不要命?(《鸭绿江》)
(16)你吃饭不吃饭?
(17)你了解他不了解他?
前删略式
(18)师傅,你收不收徒弟?(《老舍剧作选》)
(19)我不知道我适合不适合你?(《小说月报》)
(20)你还顾不顾影响?(《百合花》)
后删略式
(21)你记得姐姐的一点特征不记得?(《老舍剧作选》)
3.V带补语构成的正反问句式。例如:
(22)a.雨下的大不大?
(22)b.雨下的大不?
(23)a.你看他跑得快不快?
(23)b.你看他跑得快不?
4.V前加状语构成的正反问句。例如:
(24)a.你经常去不经常去?
(24)b.你经不经常去?
(24)c.你经常去不?
动词V充当“X不X”式中的X时,可以是一般动词,如表示动作的“打、骂、吃、喝、玩”等,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动词,如判断动词“是”,可以是表可能、意愿等的助动词。从上面的例子来看,“X不X”主要充当的是句子的谓语,有时即使出现在全句的宾语中,充当的也是宾语小句的谓语,例如:“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对不对”是“觉得”的宾语,而“对不对”就充当的是宾语从句的谓语。单个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X不X”式中的X,如例(11)(12),而且由动词带宾语构成的动宾短语,也可以进入正反问句, (14)~(20)就是动宾短语充当“X不X式”中的x的例子,也可以是动词带补语如(21)(22),或者由动词构成的状中结构如(23)充当。动词构成的各种正反问句都有完整式和删略式,相比较而言,删略式要比完整式表又清晰,语言简练,如例(24)a为完整式,与(24)b、(24)c比较起来,明显拗口,所以(24)b、(24)c这种形式更为常见,更符合人们日常交际的需求。
三、“X不X”式的X为形容词时,“X不X”的句法分布及对形容词的要求。形容词构成“X不X”也有完整式和删略式,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补语等成分
(一)充当谓语
(25)我再次把他推开:“你无聊不无聊?”(《小说月报》)
(26)你说这衣服我穿上漂亮不漂亮?(同上)
(27)那一瓶花是我捐献的,漂亮不?(《几度夕阳红》)
(二)充当补语
(28)伤得重不重?(《红豆》)
(三)作谓宾动词的宾语
(29)你觉得冷不冷?
(30)你认为美不美?
由形容词构成的正反问句也很常见,“X不X”在句中可以当谓语,如(25)~(27),其中(25)(26)是完整式,(27)是删略式;“X不X”也可以在句中充当补语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个结构。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大、红、快、好)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大方、干净、规矩、伟大);状态形容词包括:
a.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小小儿
b.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干干净净
c.煞白、冰凉、通红等重叠式为ABAB式的
d.带后缀的形容词:黑乎乎的、绿油油的等
e.以及以形容词为核心的短语,如:很大、挺长、又高又大、温柔美丽等
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属性,是简单形式,而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述性,大多是性质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形式。单纯的性质形容词可以用“不”否定,可以构成“X不X”正反问。例如:
(31)你们生活困难不困难?
(32)教室干不干净?
可以说“白不白”“红不红”“凉不凉”,其实就是针对其性质进行两方面的询问;而相反,状态形容词都表示一定量的程度,如“雪白”“通红”,我们不能说“通红不通红”“雪白不雪白”,它们已经代表了一定程度的白、红,所以再不能直接进入“X不X式”中进行程度的询问。
四、一些介词可以充当“X不X”式的X例如:
(33)你跟不跟我走?
(34)你在不在那吃饭了?
并不是所有介词都可以进入这个格式的,例如“自”“于”就不能进入,“介不介”格式其实是由于介宾短语加动词组成“X不X”式省略而造成的。例如:
(35)a.你到北京不到北京去?
(35)b.你到不到北京去?
(35)c.你到北京去不?
能够进入这个格式的介词都是由同形的动词虚化而来的,现在都属于动词和介词的兼类词, 比如“在、到、跟、给、用、靠、比”等,而纯粹的介词“自、与”就不能进入。
五、结语
“X不X”式中的X可以是一般动词、特殊动词,可以是单纯的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带有动词性质的一些介词;当X是动词时,可以是单个动词也可以是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X不X”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可以是全句的谓语,也可是宾语小句中的谓语;X是形容词时,“X不X”不但可以做谓语,还可以做补语、做谓宾动词的宾语;但只有单纯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进入“X不X”格式,而状态形容词则不能。
“X不X式”有完整式和几种删略式,完整式中当x为复杂成分时,头部显得特别冗长,因此实际语言交际中很少用,而删略式使疑问更加突出、表义清晰、语言简练,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广泛使用。
(赵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