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载征程 一百个脚印

来源 :盐业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63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以期盼的心情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盐业史研究》创刊100期。值此喜庆之际,《盐业史研究》编辑部全体同仁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和支持本刊的各级领导、各位作者和广大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祝大家幸福安康,如意吉祥!
  《盐业史研究》自1986年正式对国内外公开发行至今,历经26年的风雨征程,已发行了100期。26个年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正处在成长时期的《盐业史研究》来说,却是非同寻常的。
  《盐业史研究》原名《井盐史通讯》,1976年4月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创办,不定期出刊,内部发行。截止1985年,《井盐史通讯》共出刊14期,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1986年,随着盐业史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作为内部交流的《井盐史通讯》已不能适应日益扩展的研究队伍、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的需要,《盐业史研究》应运而生。《盐业史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党的‘双百’方针,发掘和整理中国盐业遗产,促进科研、扩大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中国盐业经济史、科技史和文化史的专题研究论文,兼及史料辑录、书评、学术动态等,并适当刊登国外学者研究盐业史的最新成果。
  《盐业史研究》创刊号的发行,在国内引发较好的反响。1987年4月22日,《光明日报》以《探索盐业科学的园地》为题,报道和介绍了《盐业史研究》杂志:“由四川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主辦的《盐业史研究》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盐业史问题的学术刊物,它将向您展示出我国盐业史千年的春秋。该刊物对于发掘和整理中国盐业史遗产,促进科研,扩大学术交流和普及人们的科普知识,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1988年,《盐业史研究》改为季刊,定期出版,至今已达100期。由于倡导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的自由讨论,所选论文或文章力主求新求实,论据可靠,论证周密,风格清新,本刊在学术界长期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统计显示,1995-2011年,本刊刊载的盐业史研究论文占全国的64%以上,其中,665篇论文或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索引收录,30篇被全文转载。
  《盐业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本刊于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从1996年起,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全文收录;1999年12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著名经济史学家李根蟠先生对《盐业史研究》的学术地位和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赞誉道:“工业史的研究稍逊于农业史,但亦可观,其中,盐业史成绩尤著。”
  2012年7月,本刊主编黄健和副主编程龙刚应邀参加了“长芦盐业历史文化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天津市长芦盐业总公司、天津市历史学会、天津市档案局、今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收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川等地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30余篇,为深入挖掘长芦盐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保护长芦盐业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长芦盐业自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长芦盐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盐质最好的海盐产区。然而,与其它盐区相比,长芦盐业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这与其在中国盐业史上的显赫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在本刊创刊100期之际,我们从30余篇研讨会论文中遴选13篇,结集成《长芦盐业历史文化研究专辑》,作为长芦盐业史的补阙之作和《盐业史研究》创刊100期纪念刊,以飨读者。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各位作者和广大读者与我们风雨同舟,再创彩虹!愿我们共同的刊物,在大家一如继往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下,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食盐产地是盐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如果没有食盐产地,就不可能进行食盐生产。因此,食盐产地是盐业史研究关注的重大问题。吉成名教授是长期致力于盐业史研究的资深专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涉足盐业史研究,关注食盐产地;90年代以后更加活跃,其相关成果不断问世。2002年,他以“中国历史上食盐产地变迁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成功。从那以后,他的相关成果就更多了。他以这些论著为基础,撰成《中国
期刊
摘要:关于明、清云南盐课提举司赋役征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不少论著。但对于盐课征派的核心“丁”以及盐课提举司所征派的赋与役之内容与变化未能进行详尽的厘辨与考察。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主盐区黑、白、琅三大盐课提举司为观察区域,进一步厘清有关“丁份”、盐课的征派、灶丁的“他役”等问题,并进而以“丁”为核心管窥明、清以来王朝赋役制度转变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明清;云南;盐课提举司;丁份;赋役 
期刊
摘 要:有清一代,两淮盐课居全国之首,而淮南盐课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朝末期,为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清政府对淮盐的运销流程进行严密管控,其目的是疏销杜私。主要以馆藏“重盐执照”为考察对象,以此探析清末淮南盐政的发展及演变。  关键词:清末;淮南盐政;重盐执照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8)03—0021—07  咸丰年间,两江总督何桂清曾称:“两
期刊
编者按:本文系译文《长江上游盐井河段歪头运盐船的历史与制造技艺》(刊载本刊2017年第3期)的姊妹篇。Notes on the Crooked-bow and Crooked-stern Junks of Szechwan,译作《四川歪头船和歪屁股船的笔记》或《四川的运盐船》,属于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为中国海关副巡江事务长的英国人G.R.G.Worcester(一般译作夏士德,1890—1969
期刊
摘 要:金沙场是明清时期淮南的重要盐场。《邱氏宗谱》记载了从元末明初至清道光四年,金沙场邱氏宗族从明初“入籍通灶”到清末“灶籍裁乃入通民籍”的近500年宗族历史。宗谱呈现了邱氏宗族中儒生们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淮南金沙场乡里社会实态。在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政治生态下,邱氏宗族儒生们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与封建国家主流价值观、地方社会乡绅的文化建构和盐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灶籍;
期刊
摘 要:北魏时期的河东地区,当地豪强控制了盐业的生产与销售,形成一个盐利利益集团。东西魏时期,河东盐业销售区域分别为东西魏控制,河东大族在两个政权选择之中,没有明显的倾向。宇文泰占领弘农地区之后,河东盐业销售区域为西魏全部掌控,河东大族基本上投靠宇文泰。宇文泰也采取了维持河东大族利益的盐政,河东大族成为西魏北周政权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河东大族;东西魏;盐利 中图分类号:K239.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刑部驳案制度是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特色。通过部驳,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法律适用上的偏差。本文以《刑案汇览·盐法》中的商巡案件为中心,通过分析刑部对督抚意见的驳议,不仅可以增加对商巡地位的认识,也可以看出刑部在案件审理中虽注重情理法结合,但并不是只注重情理,而基本是严格缘法定案的。  关键词:《刑案汇览》;刑部;商巡;驳案制度;缘法定案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食盐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社会史而言,中国古代盐业史的研究显然不算显学,在众多的经济史、社会史研究教材、著作中,盐业经济通常是处于被“顺便提及”的尴尬地位。中国古代史志中留下了大量关于盐业史方面的材料,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要的资料宝库,但从现在国内研究情况看,无论中国古代盐业史的学术地位还是研究的量度,都远远不能与留下的史志资料的丰富程度相匹配
期刊
摘 要:富荣西场是川盐古道陆路运输线上具有悠久历史的产盐区之一,由于其地处川滇、川黔、川鄂等多条古盐道的源头,并与茶马古道等古代交通枢纽线段重合,沿途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文章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抢救为目的,围绕富荣西场井叙古盐道的摩崖、牌坊、石碑等文化形态展开论述,以图文的形式梳理沿途部分代表性的盐业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对川盐古道文化研究提供微观个案。  关键词:川盐古道;文化遗产;考察与整理 中
期刊
摘 要:巴蜀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祭祀镇江王爷的习俗由来已久,是日,各地举办盛大的“王爷会”或“放水节”以镇江水、保安澜,自贡地区尤为隆重。而此隆重祭典的主角——镇江王爷之身份却始终模糊不清、众说纷纭。位于自贡市中区釜溪河畔的王爷庙是四川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庙宇之一,亦是清代自贡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治《富顺县志》称其为“一县胜景”。本文拟从自贡市王爷庙的分析出发,藉由已有研究成果和各地方志,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