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舞,蹁跹起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yid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但是一个地方发展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文明的讲述者。本刊特别推出“宁夏文物”系列报道,讲述宁夏文物背后的故事,用文物梳理文明。
  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门是宁夏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墓门上的惊世发现
  1985年,盐池县苏步井乡,一座距今约1400年的唐代墓葬抖去厚重的尘土,现身世人的面前。墓中出土了两扇成套的石门,虽被铁锁紧闭,但凿磨光滑的门扇正面刻画的胡旋舞图案却如同被唤醒的“睡美人”,在阳光的直射下,蹁跹起舞、曼妙生姿。
  左右两扇石门上的舞者为男性,高鼻深目,发束带,上身穿圆领紧身窄袖衫,下身穿贴腿紧裙,脚蹬长筒皮靴,各踩在一小圆毯上,双人对舞,舞姿略有不同。左边的舞者侧身回首,左脚站立在小圆毯上,右腿后屈,左手微微上举,右臂弯曲至头顶;右边的舞者则右脚站立在圆毯上,左腿前伸,双臂上举到头顶上方合拢。两人都手举长巾,舞动中熟练挥旋。四周浅浮雕卷云纹,使舞者犹如腾跃于云气之中,营造了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构思巧妙、主题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舞姿热烈奔放,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胡旋舞”完全解读
  “胡旋舞”是唐代非常流行的舞蹈,据《旧唐书》记载,是西域小国康国的乐舞,唐代传入中原。但对它的认识一直以来只停留在文献记载,此次发现,使胡旋舞有了标准、典型物证,人们得以眼见为实。
  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中题注:“李传云:天宝中,西国来献”。白居易则在《胡旋女》一诗中说:“胡旋女,出康居”,“康居”即唐时的康国。胡旋舞虽出自康国,但并非康国所独有,其他国家也有胡旋舞,也曾向唐朝廷进献过胡旋女。《新唐书·礼乐志》就将胡旋舞列于“高丽伎”而不是“康国伎”,高丽在今朝鲜半岛,位于唐朝东北部,可见胡旋舞分布的地域很广。“高丽伎”属唐《九部乐》,《九部乐》是唐高宗建国后,继承隋的音乐制度设立的,这说明中原有胡旋,并不是源自所说的天宝末,而是在唐初甚至更早,只不过没有开元年间那样流传广泛而已。此外,《通典》记载:“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由此可见,胡旋舞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专有舞蹈,也不是某个特定舞蹈的专名,而是以旋转技巧为主的舞蹈,都泛称为“胡旋”。
  胡旋舞有其独特的舞蹈风貌,包括舞具、舞服、舞姿、舞伎等方面。石门上的男性胡旋舞者手中的长巾,就是胡旋舞的舞具。唐人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俳优”条记载:“舞有骨鹿舞,胡旋,俱于一小圆毯子上舞,纵横腾掷舞也”,可知胡旋舞是“俱于一小圆,两足终不离于毯上,其妙若皆夷毯子上舞”,此种小圆毯子形制今天可见于敦煌莫高窟壁画。除舞毯之外,舞伎还要手执长巾。元稹描写“虹晕轻巾掣流电”,胡旋舞伎在旋转时手中所持彩色轻巾飞动犹如闪电。
  墓门上舞者穿的舞服就是胡旋舞伎所穿舞服,《通典·康国乐》中载“绯裆,皮靴皆是胡服”,《旧唐书·音乐志》载:“康国伎……舞者二人,二人之服皆从其国”。胡旋舞之舞服保持着康国的本土特色,袄、锦袖、绿绫浑裆、赤皮靴、白帑。舞者还戴着戒指、镯子、耳环等饰物。装扮明艳简洁,既适合大幅度旋转动作,又能突出胡旋舞华丽夺目的效果。
  胡旋舞又被称为“左旋右旋之舞”,舞蹈呈现连续左旋右轉动作,而且旋转速度很快。墓门上舞者身旁刻画的卷云纹,形成一种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呈现的便是胡旋舞的飞快动作。白居易曾在《胡旋女》一诗中写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这首诗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胡旋舞快速飞转的特点,将胡旋女的姿态神情描述得淋漓尽致。
  胡旋舞的伴奏乐器主要为鼓。《通典·乐六》谓胡旋舞“乐用笛鼓二、正鼓一、小鼓一、合鼓小鼓”,合鼓属皮革类打击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音调活泼、氛围热烈,应合节拍、踏节而动。
  胡旋舞的表现形式,有独舞、二人对舞,也有三四人齐舞。关于舞者的性别,白居易、元稹都以“胡旋女”称呼。但是,唐代的时候男子会胡旋舞的也不少,如安禄山、武延秀。
  唐代传统乐舞的主要特征是抒情、含蓄,节奏较为缓慢,而胡旋舞则截然相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再则,传统乐舞通常规模宏大,胡旋舞却较为简约,也因此风靡于宫庭、盛行于民间。
  隐没于历史烟波
  唐朝时期,军事日益强大,政治局势日趋稳定,为乐舞的繁盛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唐王朝的强盛,中西贸易、文化交流进入鼎盛时期,西域的工艺、宗教、风俗传入中原,胡旋舞也自然在中原兴盛起来。
  唐末安史之乱后,因社会动荡,胡旋舞也走向衰落。至宋元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断绝,胡旋舞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致销声匿迹。
  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唐代音乐、舞蹈以及不同民族的器乐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文字资料和部分图片由宁夏博物馆提供)
其他文献
那是我经常早晨散步经过的地方,也是葡萄的王国,一个绿意盎然的地方。  每次都能见到她们,看到她们一边辛勤地劳动,一边放开嗓门大声地聊天,还不时传来阵阵愉快的笑声,让人忍不住想走上前去。  我在镇政府工作时,养成了沿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长廊散步的习惯,自然而然也会沿着田间小径向酒庄、葡萄园深处走去,不论春夏、不问得失。也就是在那里,常常能遇到了她们忙碌的身影:每年的4月份开始给酿酒葡萄放苗展藤,到后来
期刊
阅读在,阅读的公共领域就不会消失。  尽管阅读是私人化的行为,但人们又不自觉地愿意借助公共领域来完成这一行为,似乎只有如此,阅读才不是寂寥的,才是重要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图书馆、书店、书吧,传统的阅读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但它们所承载的仪式感和传递的文化气质,在这个喧嚣的当下,却依旧显得格外珍贵。  纸质书、电子书,未来我们读什么样的书?科技推动着阅读载体的飞速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
期刊
什么是铅字,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它又是怎么变成书上的那一个个字?  在宁夏传媒文创活字印刷体验馆的字库里,当面对8000枚铅字时,时光仿佛倒流,情绪被倏然调动,眼前的那些字挣脱了纸的禁锢,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存在,那凹凸有致的笔画复活着关于铅与火的故事、关于汉字的故事。  既为体验馆,在了解了中华印刷文化的发展历史、学习了汉字的历史知识、参观了报纸书刊的印制过程后,便进入了“动手”环节。在这里,体验者
期刊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城市,一定要去博物馆和书店。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书店便是城市的精神家园。”一本好书,可以照亮人生。一家好书店,可以照亮一座城市。书店不只是地标,更成为承载城市气质的最好载体。   在银川,书香苑无疑是这样的存在——古朴优雅,每一处陈设都透露着淡淡的书香,是静心品读的上佳去处。2014年12月12日,坐落在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文化城内的书香苑正式开门迎客。现在已然成为银
期刊
阅读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谈资。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让阅读有了更多的可能。  一台Kindle、一个平板,亦或一部手机,在指尖的轻触与滑动间,阅读翻开了新的一页。  2020年初,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比增长8.3%,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
期刊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猝然的方式蔓延神州大地,打乱了归家的脚步、团聚的脚步、生活的脚步,以及学习的脚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必须守住校园这片净土”;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全民防控;全区教育系统严防死守、守土尽责,坚决防止疫情进入校园。  182位名师变“主播” 154万学生在家上课  对于154万宁夏学生而言,一根网线架起了“空中课堂”。自2月5日上线以来,“空中课堂”累
期刊
捧着手机,看着电视,身边电脑时刻在线……疫情期间,宁夏的中小学生接受了在线教育,通过视频观看优秀教师录制的不同学科视频课程,停课不停学。有人甚至称2020年为在线教育元年。  在线教育的喜忧  “我对这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比较满意,尤其学校的在线辅助教学,比如老师互动、答疑等”,刘女士的孩子在上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班主任为直播课堂下了不少的功夫,“虽然开始有点‘ 乱’,但很快就步入正轨,每次直播前老
期刊
仿佛江南水国乡  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的宁夏,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旱是她的主色调,有幸的是黄河自南而北纵贯宁夏境内397公里,世代哺育着宁夏平原。2000多年来历代兴修水利,优越的引黄灌溉条件造就了西北干旱地区的绿洲,湿地使宁夏成为国家四大自流灌溉区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以湖泊湿地为主要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  宁夏湿地面积20.7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左右,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
期刊
作为宁夏特产,硒砂瓜声名远播,也被坊间列为宁夏“新五宝”之一,当之无愧地成为宁夏特色产业。  宁夏的硒砂瓜尤以中卫的最为出名,“中卫硒砂瓜”不但被确定为宁夏精准扶贫的主产业,还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加以登记保护。  硒砂瓜最早长在这儿  “中卫硒砂瓜”与众不同之处是其独特的压砂种植方法。经过风化、被山洪冲刷到山沟里淤积的以石炭系为主的岩石碎片,被铺压在灰钙土土壤上,可以提高地温、蓄水保墒,
期刊
3月25日,莘莘学子们终于结束漫长假期,走进久别的校园,开始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当日,银川初三、高三年级学生正式开学复课,随着孩子们的到来,校园里又是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来,同学们,分两边测温。”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分出自行车通道和步行通道,两个通道都需要经过测温才能通过。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初三年级共有20个班1082名学生,学校采取错峰入校的方式,1~5班学生7∶00~7∶15时入校,6~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