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老师改变旧观念,适应新角色。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老师不是“传声筒”——把教学所需的知识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应是充当学生认知和思考的引导者,帮助者。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小活动,正是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相长的重要实现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历史小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一些要求。
符合有效教学的原则。每个活动都应该落到实处。阅读、讨论,都要给充分的时间,不能一带而过。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大众化,努力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活动真正起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作用,符合学生主体的原则。常见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当导游。在“张骞通西域”一课,当一次“小导游”,导游以张骞的身份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西部游。游玩的路线: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过西域,翻葱岭,最后再回到长安(今西安)。途中可以欣赏美丽的塞上风光:一望无际的沙漠,黄沙漫漫中的骆驼队;还能领略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服饰、饮食、习俗、物产。让学生体验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和沿途各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性的新奇感。
二、小型辩论会。如何评价秦始皇?怎样看待火药的发明?没有虎门销烟,会不会有鸦片战争的发生?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三、讲述小故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讲述,如神话故事,历史伟人,重要战争,成语故事等等。讲故事是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如搜集、整理,选择资料的能力,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动手做一做。造纸术的发明: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先收集一些破鱼网、树皮、麻布等东西,根据书上的造纸工艺示意图进行简单的造纸实践;自制指南针,材料:纸,小绣花针,盘子,水。让学生根据书中的要求自己制作指南针,并观察其指南的特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中熟悉了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也体验了亲自参与的乐趣;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也增强了他们的了解和团结合作意识。
五、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模仿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或“高端访问”的形式找几个历史名人做访谈节目。如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许多事情肯定会引发学生的好奇,把她“请”到今天来,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一次节目;司马迁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他为了写书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究竟经历了哪些磨难?又是凭借什么样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通过这种活动,既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又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表演历史小品。如商鞅变法,中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重庆谈判等。学生通过自编自导历史短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并品尝到合作的喜悦。
七、学唱革命歌曲。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30年,为激励革命士气,创作了如《长征组歌》、《松花江上》、《国民革命歌》、《国际歌》、《黄河大合唱》、《长城谣》、《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南泥湾》、《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革命歌曲。我们组织学生演唱这些歌曲,一方面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感受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出自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曲调高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通过演唱这些歌曲,让学生体会革命先烈们为中国的解放与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历史考察。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参观合川钓鱼城,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胜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先人们为抵抗外敌和先烈们为革命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情况。在活动开展中,出现了与老师预先设计不符的现象。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只要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使用组织的教学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一定能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
课堂小括动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过程。那我们应该怎样活动呢?
第一、制定活动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是刚剐过去的现实,学生获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上的极大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确定活动的主题。每节课上的活动不能多于三个。每个小活动,以该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展开,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把握活动的时间。因为这些活动是穿插在课堂内的一些小环节,而且不能喧宾夺主,破坏课堂的主流,活动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每个活动都要短小精干,最多不超过4分钟。因为时间短,内容少,难度低,排练的同学容易掌握,他们在参与上才有热情。
如果太难不容易理解和表演的,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缺乏参与兴趣。
第四、课前充分准备。为达到预期效果,历史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写好简单的剧本(可老师写,也可以学生写,视活动的难易度丽定);制作道具;根据剧本进行排练。以免表演时炒夹生饭,或达不到效果而失去了意义。
第五、确定活动的形式。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来完成。在分组过程中,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来进行。通过班内分组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不断体验着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带来的快乐,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这过程中也得到潜移默化。
第六、及时反思,形成研究成果。课堂活动的实践,是历史老师成长的基石,也是老师产生教育灵感的源头。而反思是教师产生教学灵感与教学智慧的关键。在反思中形成对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丰厚的史学修养;在反思中生成在新的历史教学环境下的创造性的驾驭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遵循以上原则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必趣。
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有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不屑一顾,不参与老师开展的活动。怎样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参与呢。物质奖励,精神表扬,还是惩罚?当这些通通失效时,平时的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该占多少呢。历史老师在学生评选优秀中,能有多大的发言权呢。怎么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呢?
老师在学生的活动中,介入的时机怎么把握,介入的程度是多深,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越俎代庖,活动主题的确定,怎么使其生活化,本土化。应根据本学期课程的内容和当地的实际而提出,联系当地实际,让历史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身边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探究,思考回味,逐步树立终身受用的历史素质和思维方式。
总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个平台,做好他们的组织者、指导者、培养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挖掘他们的禀赋和潜能,让他们的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构建自己的崇高精神面貌家园,实现素质教育新课标的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历史小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一些要求。
符合有效教学的原则。每个活动都应该落到实处。阅读、讨论,都要给充分的时间,不能一带而过。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大众化,努力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活动真正起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作用,符合学生主体的原则。常见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当导游。在“张骞通西域”一课,当一次“小导游”,导游以张骞的身份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西部游。游玩的路线: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过西域,翻葱岭,最后再回到长安(今西安)。途中可以欣赏美丽的塞上风光:一望无际的沙漠,黄沙漫漫中的骆驼队;还能领略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服饰、饮食、习俗、物产。让学生体验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和沿途各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性的新奇感。
二、小型辩论会。如何评价秦始皇?怎样看待火药的发明?没有虎门销烟,会不会有鸦片战争的发生?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三、讲述小故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讲述,如神话故事,历史伟人,重要战争,成语故事等等。讲故事是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如搜集、整理,选择资料的能力,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动手做一做。造纸术的发明: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先收集一些破鱼网、树皮、麻布等东西,根据书上的造纸工艺示意图进行简单的造纸实践;自制指南针,材料:纸,小绣花针,盘子,水。让学生根据书中的要求自己制作指南针,并观察其指南的特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中熟悉了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也体验了亲自参与的乐趣;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也增强了他们的了解和团结合作意识。
五、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模仿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或“高端访问”的形式找几个历史名人做访谈节目。如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许多事情肯定会引发学生的好奇,把她“请”到今天来,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一次节目;司马迁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他为了写书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究竟经历了哪些磨难?又是凭借什么样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通过这种活动,既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又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表演历史小品。如商鞅变法,中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重庆谈判等。学生通过自编自导历史短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并品尝到合作的喜悦。
七、学唱革命歌曲。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30年,为激励革命士气,创作了如《长征组歌》、《松花江上》、《国民革命歌》、《国际歌》、《黄河大合唱》、《长城谣》、《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南泥湾》、《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革命歌曲。我们组织学生演唱这些歌曲,一方面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感受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出自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曲调高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通过演唱这些歌曲,让学生体会革命先烈们为中国的解放与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历史考察。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参观合川钓鱼城,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胜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先人们为抵抗外敌和先烈们为革命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情况。在活动开展中,出现了与老师预先设计不符的现象。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只要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使用组织的教学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一定能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
课堂小括动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过程。那我们应该怎样活动呢?
第一、制定活动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是刚剐过去的现实,学生获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上的极大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确定活动的主题。每节课上的活动不能多于三个。每个小活动,以该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展开,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把握活动的时间。因为这些活动是穿插在课堂内的一些小环节,而且不能喧宾夺主,破坏课堂的主流,活动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每个活动都要短小精干,最多不超过4分钟。因为时间短,内容少,难度低,排练的同学容易掌握,他们在参与上才有热情。
如果太难不容易理解和表演的,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缺乏参与兴趣。
第四、课前充分准备。为达到预期效果,历史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写好简单的剧本(可老师写,也可以学生写,视活动的难易度丽定);制作道具;根据剧本进行排练。以免表演时炒夹生饭,或达不到效果而失去了意义。
第五、确定活动的形式。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来完成。在分组过程中,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来进行。通过班内分组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不断体验着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带来的快乐,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这过程中也得到潜移默化。
第六、及时反思,形成研究成果。课堂活动的实践,是历史老师成长的基石,也是老师产生教育灵感的源头。而反思是教师产生教学灵感与教学智慧的关键。在反思中形成对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丰厚的史学修养;在反思中生成在新的历史教学环境下的创造性的驾驭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遵循以上原则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必趣。
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有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不屑一顾,不参与老师开展的活动。怎样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参与呢。物质奖励,精神表扬,还是惩罚?当这些通通失效时,平时的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该占多少呢。历史老师在学生评选优秀中,能有多大的发言权呢。怎么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呢?
老师在学生的活动中,介入的时机怎么把握,介入的程度是多深,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越俎代庖,活动主题的确定,怎么使其生活化,本土化。应根据本学期课程的内容和当地的实际而提出,联系当地实际,让历史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身边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探究,思考回味,逐步树立终身受用的历史素质和思维方式。
总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个平台,做好他们的组织者、指导者、培养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挖掘他们的禀赋和潜能,让他们的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构建自己的崇高精神面貌家园,实现素质教育新课标的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