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作为传统学科的语文作文教学,也应把创新性的培养目标放在首位。近几年,我反复研究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将一线教学和课题研究、多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在课堂设计、作文过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均做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一、情境强化体验驱动作文
在学生刚接触到作文时,我只要求他们写身边看到、听到、发生过的人和事。学生自拟题目,内容五彩缤纷,这样能够克服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我在教学中,时常会设计一些新奇的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如写《向你介绍我》这篇作文时,我要求学生们带一面镜子来到学校。一开始,他们充满了疑惑,作文课为什么需要带镜子?课上,我让学生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通过点名的方式,让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特点。同时,我鼓励他们找一找同学外貌、性格上的特征,互相评议,先说后写。在镜子的幫助下,他们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作文。
在教学课文《七色花》后,我以《我的七色花》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首先,我让学生们拿出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朵七色花,涂上七种颜色,然后写上自己的七个愿望。学生们一听,纷纷拿出水彩笔,一边画一边讨论谁的愿望最新奇、最容易实现。画好七色花,写好七个愿望,再将自己的愿望一一记录下来,这就成了有意思的作文。完成后,学生们欣喜地告诉我:“这样就是写作文吗?太有趣了!”
就这样,我把作文课由一堂单纯练写、练说的课堂变成了集艺术、实践、思维、语言综合训练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课堂,既吻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毫不费力地牵引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多彩有趣的学习殿堂。
作为岳麓区郝家坪小学市级立项课题“基于科学探究的小学习作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我抓住习作教学与科学课的整合研究契机,陪着三年级的学生们种了一个学期的凤仙花,养了两个季节的蚕宝宝。其间,学生们在实验中兴奋地观察讨论,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在此起彼伏的惊讶、欢呼、雀跃声中,他们写出了几十篇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
二、优化写讲结合的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均要指导写作。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边写边讲,边讲边写”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着手去写。当然,写作内容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就比将好词好句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填鸭式教学好得多。
学生写完一两段乃至全文后,教师可以读一些学生的习作,哪怕只有一两点可取之处,如学生观察视角独特,或对某一景物描写得非常形象、逼真,或某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情实感等,也要现场点评,肯定文章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处于良性竞争的态势中,促使他们都想从不同角度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构建新型积极的评价机制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方面,我保留了眉批、尾批等传统做法,同时,引入新型的评价机制。
一是只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不进行横向比较。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都有自我实现、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的需要。所以,在进行作文评价时,我都使用阶梯性评语,像“你有进步”“你进步很大”等,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增强自信心,从而以获得他人认可为动力不断努力。
二是评语从不使用抽象、批判性语言。过于抽象的评语让学生难以理解,写上去也是枉然,批判性语言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创造力,也是不宜使用的。
三是采取谈心式评语。这种评语语言亲切生动,流露出真情实意,口语性较强,既有面批的功效,又有鼓励的火种、殷切的希望,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是适时评价。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着重体现这一点。
作文指导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评价、不断肯定的过程。正因为有了激励性评价机制,且使其无处不在,才使学生乐写作文,并越写越好,越写越想写。对作文刚入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作文课,可以让学生越写越想写。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舞台,是学生走进作文天地的强大动力,也是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情境强化体验驱动作文
在学生刚接触到作文时,我只要求他们写身边看到、听到、发生过的人和事。学生自拟题目,内容五彩缤纷,这样能够克服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我在教学中,时常会设计一些新奇的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如写《向你介绍我》这篇作文时,我要求学生们带一面镜子来到学校。一开始,他们充满了疑惑,作文课为什么需要带镜子?课上,我让学生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通过点名的方式,让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特点。同时,我鼓励他们找一找同学外貌、性格上的特征,互相评议,先说后写。在镜子的幫助下,他们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作文。
在教学课文《七色花》后,我以《我的七色花》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首先,我让学生们拿出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朵七色花,涂上七种颜色,然后写上自己的七个愿望。学生们一听,纷纷拿出水彩笔,一边画一边讨论谁的愿望最新奇、最容易实现。画好七色花,写好七个愿望,再将自己的愿望一一记录下来,这就成了有意思的作文。完成后,学生们欣喜地告诉我:“这样就是写作文吗?太有趣了!”
就这样,我把作文课由一堂单纯练写、练说的课堂变成了集艺术、实践、思维、语言综合训练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课堂,既吻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毫不费力地牵引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多彩有趣的学习殿堂。
作为岳麓区郝家坪小学市级立项课题“基于科学探究的小学习作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我抓住习作教学与科学课的整合研究契机,陪着三年级的学生们种了一个学期的凤仙花,养了两个季节的蚕宝宝。其间,学生们在实验中兴奋地观察讨论,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在此起彼伏的惊讶、欢呼、雀跃声中,他们写出了几十篇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
二、优化写讲结合的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均要指导写作。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边写边讲,边讲边写”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着手去写。当然,写作内容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就比将好词好句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填鸭式教学好得多。
学生写完一两段乃至全文后,教师可以读一些学生的习作,哪怕只有一两点可取之处,如学生观察视角独特,或对某一景物描写得非常形象、逼真,或某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情实感等,也要现场点评,肯定文章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处于良性竞争的态势中,促使他们都想从不同角度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构建新型积极的评价机制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方面,我保留了眉批、尾批等传统做法,同时,引入新型的评价机制。
一是只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不进行横向比较。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都有自我实现、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的需要。所以,在进行作文评价时,我都使用阶梯性评语,像“你有进步”“你进步很大”等,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增强自信心,从而以获得他人认可为动力不断努力。
二是评语从不使用抽象、批判性语言。过于抽象的评语让学生难以理解,写上去也是枉然,批判性语言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创造力,也是不宜使用的。
三是采取谈心式评语。这种评语语言亲切生动,流露出真情实意,口语性较强,既有面批的功效,又有鼓励的火种、殷切的希望,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是适时评价。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着重体现这一点。
作文指导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评价、不断肯定的过程。正因为有了激励性评价机制,且使其无处不在,才使学生乐写作文,并越写越好,越写越想写。对作文刚入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作文课,可以让学生越写越想写。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舞台,是学生走进作文天地的强大动力,也是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