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米杂交种选系1064的选育与利用

来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玉米育种材料的更新换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研究室利用美国杂交种先玉335作为种质基础,运用加密筛选、人工接菌鉴定、自然选择、人工自交7代选育出具有抗病抗逆性强、耐瘠薄、脱水快、适应性广、配合力高的新玉米种质1064.通过血缘划分,明确1064血缘关系,并利用不同血缘间杂种优势,成功选育玉米新品种嫩单27、嫩单29和嫩单35.3个品种生育期所需≥10℃活动积温2550~2700℃,适宜组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至第三积温带优良玉米品种.
其他文献
为探究土壤中施用未腐熟平菇菌糠对栽培辣椒植株内生菌种类和数量的影响,用穴施不同量出菇两茬平菇菌糠处理土壤,以不加菌糠为对照,辣椒移植75 d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辣椒植株茎和叶内的内生菌进行分离,200 d时,分离根内的内生菌,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区别种类,计数不同处理中各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分离出各内生菌的数量或种类均有不同,对照中分离出内生菌10种;167 g·穴-1处理分离的内生菌的种类最多,共11种,而其他处理均为9种.但从数量上来看,83 g·穴-1处理分离内生菌菌落数量最多,共
稻田固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推动我国寒地水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了解我国寒地稻田系统2010-2019年碳排放及碳中和概况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寒地稻田系统固碳减排的对策,包括选用氮素利用率高的水稻品种、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综合考虑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种类及比例、翻耕和旋耕每年交替的轮耕制度等.并提出今后寒地稻田固碳减排应重点考虑加强寒地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排放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强化寒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准确估算,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寒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为培养农林类测量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数字化背景下,针对农林类专业测量学教学课时少、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实验仪器脱节,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加强学习过程、实践能力考核,增强大家学习的紧迫性,提高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教学改革措施.
为促进海伦市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推动海伦市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阐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意义和海伦市富硒农产品品牌发展概况,分析了富硒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海伦市富硒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建设性策略:整合农产品区域品牌从而建设规模化强势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精准定位、加大富硒农产品科技创新投入、拓展富硒农产品价值链进而强化富硒农产品质量提升区域品牌附加值、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是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密切相关.本文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从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出发,分析探讨制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启发意义.
植物保护专业是农科的基础专业,也是广大涉农高等职业学校必开的专业之一.为促进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从专业需求出发,分析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调查得出,学生对课程模式较为认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基地”的实践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能力考核促进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收集查阅地被物元素循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降水和凋落物分解的元素输入过程和影响因素,描述了基于径流和植物根系吸收的元素输出过程,探讨了全球气侯变化背景下地被物元素变化特征.但当前短期性试验、单因素方法和单向输入角度的研究并不能从根本上阐明元素循环机制,为此,今后要从技术方法、多种学科结合、模型模拟以及长期监测等方面加强研究.
为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炭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广,本文通过对目前用于生物炭制备的原料种类及特性、制备工艺对生物炭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生物炭的生产制备、应用以及风险评估等情况,并提出今后还需加强农用生物炭工艺的标准化,土壤特性与生物炭的关系,以及生物炭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为促进农业害虫防治方法的研发,本文对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回顾了近30年来对CSPs的化学感受功能以及非化学感受功能的研究动态,并结合其相关功能对CSPs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为提高农业气象学课程协同育人效果,提升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本文结合涉农类专业特点,对农业气象学引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所蕴含的相关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进行了探讨.通过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