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临下的骗术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xkbsy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段时间,老听见一些新媒体、传统媒体常说一句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搞得每个人都十分紧张,都在那拷问自己,到底我们的起跑线在哪?到底输了没有?家里有小孩念书的家长们更累了,他们更需要弄明白起跑线,哎哟,这鬼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到底输在了什么地方?到底输了多少米?想了许久,没有答案。
  想不出来是十分正常的,即使真悟不出来也不怕,就不说呗。如同每一次考试,考不好的人绝对不会公开说自己考不好的,只是笑一笑掩饰过去。既然大家都搞不明白这劳什子起跑线,那只能去学习,去弄明白。于是,各种各样的胎教、启蒙班,“一对一”辅导班,奥数名师指导,“一点就会”班,智力舞蹈,一下子涌现出无数先知先觉的导师,来引导人们站在起跑线上,这事十分“感人”。这可是当今世界罕见的事情,绝对是奇迹。那些辅导班的老板,那些发明“起跑线”提法并到处宣扬的人,咧开满口大黄牙的嘴,哈哈大笑,得意忘形地叫嚷:哈,钓上大鱼大鳖了,要他们老老实实掏钱了,而且掏得心服口服,糊里糊涂。哈哈……
  什么是“起跑线”呢?这些骗子也够绝的,搞出这种新概念,就像“白富美”“高富帅”“小鲜肉”“高颜值”,到底说的是什么?没人清楚。什么是白富美?涂脂抹粉后,黑炭一样的脸都可以变白。什么是富?一条村里,有一姑娘开了一间杂货店、小饭店,就被当地人称为“富婆”。这富婆去迪拜玩,人家商场的售货小姐一年的薪水比她全部家当都要多,这怎么比呢。说美,什么是美?情人眼里出西施,各人有各人的审美观。国家级芭蕾舞女演员下乡,农民说:“这婆姨怎么不长肉?肩膀太削了。‘抬头女人低头男’,不好伺候,不好看。”芭蕾舞女演员去高校,男孩子说:“真有气质,走路风一样吹过,云一样飘过,一看就像训练有素有功底、有内涵的美人,真美。”评价五花八门。
  至于什么叫“小鲜肉”,你真的会恐惧,假如十八、二十是小鲜肉,那么三十、四十是中期肉,五十、六十是风干肉,七十、八十又是什么肉呢?越想越害怕。一说小鲜肉,你就会联想到肉菜市场那胖乎乎的肉贩子,他挥舞大刀,大叫:“哎!新鲜肉哕喂,要买快买!”一点美感都没有。一听小鲜肉,马上弥漫着一种肉菜场的骚味和酸味。还有那“高颜值”,听得你鸡皮疙瘩都马上起来了,油腔怪调,讲话酸溜溜,谁是高颜值?以貌取人,表面功夫,花拳绣腿,小打小闹,到处花言巧语、油嘴滑舌、嗲声嗲气、不男不女、装腔作势的人,越来越多,成行成市。这倒也罢了,现在怪腔又发展了,范围拓展了,已经应用到市场上、经营上了,到处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例。这些人布下一个语言圈套,等你钻进去,套紧,然后让你自动掏钱。
  什么是起跑线?我们估计奥巴马也搞不清什么是人生的起跑线,他年轻时在雪糕店里卖雪糕。你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什么是人生起跑线,他一定说不清,因为现在后人找曹雪芹住在哪里,在哪里写的《红楼梦》,一直找不着准确的地址。你叫全中国的人事干部、组织系统的人去研究,没有谁搞得清“起跑线”是怎么回事。即使你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北大的著名教授搞到一块,研究什么是人生的起跑线,起跑线输和赢的问题,全部教授都只能举手投降,交一张白卷。
  骗术越来越高明了,懂得居高临下了,懂得布下一个迷魂阵了,我们只能认输了,只好诚恳地说,我们确实不知道起跑线在哪里,究竟是在中国田径队、万里长城的端口,还是在甲骨文年代或者是蒸汽机革命、工业革命时代,真的搞不清。于是,人们掏出工资的50%去供房,掏出30%去求学,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剩下20%左右去应付日三餐,还有一些必要社交开支,愁眉苦脸当个“月光族”。现在你分不清谁是刘文彩、南霸天,你只知道已输在了起跑线,就得如此潦倒。
  当然,我们也不慌,因为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骗术都是暂时的社会现象,而且说句很不中听的话,用这类“起跑线”去唬人、去吓人、去迷惑人的手法,是一种貌似助人、解惑,实际上动机极为下流,是没文化含量的鬼话!这些话就像姑娘考验男友“我和你妈掉进河里,你先救谁?”这样的怪题,永远的主动权都在发问者那里,荒唐了几十年。说“起跑线”的人,无非就是用堂堂正正的面目要你掏钱,去上各种高价班,就那么简单。
  笔者见过许多“不怕输”的明理之人,他们知道并承认“输了”也是一种觉醒,也是一种考验。他们不停止自学,终身学习,不停止关注世界,关注人生,关注自己。他们不妒忌贤人,不恨有能力的人,不打压正奋起的人,不埋怨做错事的人,不讥讽所谓输在什么某一次某一场战事的人。他们很沉稳,很有担当精神地生活、工作,他们从站台发车,到终点下车,很有条理,规矩地操劳。掌声、鲜花、赞美与他们无缘,他们很像一场球赛的配角,像群不会嘶叫的战马,用脊梁顶起了重担,让民族轻装前进,他们在那里一步又一步负重前行。他们从不迷信捷径,不迷信什么“天才”教育。
  不少人对什么人生起跑线的输输赢赢看得很淡,他们知道这是居高临下的骗人术,他们同样知道说这些话的人其哲学功底、社会学功底、人生的阅历等都很肤浅。因为人们知道,想一生都赢的人等于一生都输掉了,因为,没有永远的赢家。我们缺乏的不是怎么去赢别人,而是要想着怎么去协助,怎么更好地合作,怎么加分力,怎么尽一分心。这种教育,更为可贵,这样的人,一生都不会输在什么起跑线上。
  (曹瑾荐自《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责编:天翼
其他文献
郑德采介绍,火罐一般的疗法有:留罐、推罐(走罐)、闪罐、药罐、针罐、放血等。他重点介绍了平衡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是以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平衡火罐的操作流程:  1)闪罐:火罐接触患者后立即拔起,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声响。吸附-
期刊
他们能瞬间让你的公众号阅读量过10万,也能短时间内让你的视频观看量过百万。双十一来临,他们还能为你的店铺创造巨大的流量,吸引消费者。每个直播平台热搜榜上,都有他们的影子,他们是骂名不断的“水军”,是互联网繁华和泡沫的制造者。  何为水军  有利可图灌水者  提到水军,梁晓(化名)不以为然,24岁的他大学时便开始兼职做网络推广,如今已是一家互联网推广公司的负责人,尽管团队不大,只有十几人,然而只要客
期刊
民国时期,广州的房租呈上涨趋势。除了1938年到1945年这几年,广州沦陷于日军之手,出现过居民大逃亡和经济大萧条外,其他时间,广州的人口一直在上升,市面一直在繁荣,房租一直在上涨。    1923年,广州市卫生局做过一个调查:无房户每家每月的房租支出,平均要占到家庭总支出的两成。这个比重,坦白说并不算高,但是低收入阶层受不了,像人力车夫、清洁工、码头工人,每月挣的钱不多,除了糊口所剩无几,租不起
期刊
他们大学毕业刚来的时,大家都说,这真是对金童玉女啊,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模样都很漂亮,高矮胖瘦般配,吃饭开会啥的总在一起。有人问他:“你们俩是同学吧?”他说不是。那人说:“那就真是缘分,咱们单位本来就小,长期不招人,这一下就招了你们俩,你说有缘没缘。”他说:“我们不过一起来的,比较有共同语言嘛。”  全系统初任培训,他俩自然又坐在一起,别的单位的人都说,你们招了一对璧人。看,她的鼻尖正好在他衬
期刊
1926年,林语堂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业余时间常写一些杂文,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友。其中,一个年轻人家境比较贫寒,但他思想深刻、文采出众,林语堂很欣赏他,常常给他生活上和文学上的帮助。  有一次,林语堂身染小疾,连续几天卧床不起,文友们自发地去探望。那个年轻人却很苦恼:他想去看望林语堂,但手头拮据,拿不出像样的礼品。文友们听说他的心意后,就主动借了些钱给他。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跑到菜市场,买了一
期刊
23岁的吴佳彬靠做水军挣钱读完大学还补贴家用,如今他漂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工作。 “听着要高尚100倍”  “光看到接吻的女主了,说好的接吻场景呢?”  “高性能发动机很受宠的哈,必须支持!”  “现在的输入法,就是流氓软件!”  “点赞,麻花疼就折寿一年~~”  ……  吴佳彬说,如果人生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一段时间水军,尽管始终觉得这是个灰暗、上不了台面的工种。  类似的网络灌水短句带上各种卖萌
期刊
1  早晨7点半,朱德芹右手扒着床沿,将身体扭向右侧,努力3次才坐起来。她的双手来回动作,把一条绿色的紧腿裤蹭到了身体上。轮椅就摆在床边,她用胳膊撑住扶手,使劲儿将整个身子挪进轮椅里。完成这些动作,嗓子以下毫无知觉的朱德芹足足用了半个小时,累得“眼冒金星”。  稍作收拾,朱德芹将一双黑色丁字皮鞋套在脚上,转动轮椅,推开家里白色的门。这种样式的鞋,常出现在她的梦里。地震前的晚上,她把一双时兴的黑色丁
期刊
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在推行后的第六个年头终于收获了第一项成果——中国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首批学生毕业了。虽然只有10个人,但意义却不一般,因为他们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即被统一授予了八品官衔,成为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官方职业外交官。东北小伙张德彝  在这10个人里,有个运气向来不错的东北小伙,叫张德彝,这一年19岁。之所以说他运气不错,一是他在尚未弱冠之年即成
期刊
1979年,郑光日在朝韩边境附近的炮兵部队服役。当时,这位愿为祖国朝鲜甘洒热血、付出生命的军人,第一次捡到了韩国政府通过气球送过来的传单。“我对此很愤怒和不屑一顾。”他回忆道。  然而,37年之后,郑光日成了一名脱北者,与一个名为“人权基金会”的组织合作,向全球征集旧U盘,通过无人机将“颠覆”性的内容送至朝鲜——不同的是,当年通过气球传送的是最高领导人的所谓“私生活轶闻”,而他们选择的是美国的电影
期刊
一  很遗憾,这是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2011年某天,我正在办公室写邮件,负责人事的姑娘突然冲进来说:“我搜企业招聘信息的时候搜出一个公司!”  看她一副大事不好的样子,我赶紧停下手里的工作:“这公司怎么了?”  “这公司的业务介绍、招聘信息,还有整个网站结构,几乎都是抄咱们的!”  我吁出一口气,这种事早已经普遍又无奈,防不胜防啊。我刚要说她大惊小怪,却见她眼睛狡黠地一眨,上前一步,俯身轻轻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