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行为”的碰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两年多了。但是,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得较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尤其是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属于“缺乏理念的教学”。
  “缺乏理念的教学”,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教师上了课却不会“说课”。这种教学,当然是盲目的教学,是低水平、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因此,本人认为,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行为不仅需要“焊接”而且需要“碰撞”,因为有了“碰撞”才会“融合”。
  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发生有效的碰撞、产生有效的融合呢?“模仿”与“参照”名师的教学行为应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有效的策略。
  只要我们将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一些“显性”比较,就会发现: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一些细微差别。列举如下:
  (这里,为叙述方便,请允许暂且把“普通教师”理解为“名师之外的教师”)
  
  一、名师提前进教室,先和学生“拉家常”
  
  拉家常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属于“百姓行为”,但用于课堂教学中,就属于“专家行为”或“名师行为”了。这种行为,能够体现师生平等的新理念。其主要作用在于:让师生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接受,相互信任;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开通师生间交流的渠道,赢得师生间心理上的零距离;能够为师生创设交往互动的和谐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较而言,普通教师一般不会提前进入教室。通常是提前站在教室的门口外边,等上课铃一响,便快步跨进教室,站上讲台大喊一声:“上课!”……若当时教室内很不安静,教师还会高声喊道:“不要闹了!再闹的就出去闹!”这样的开端,显然不可能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名师在讲解“新知”时,一般先问:“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这种做法,能够充分体现“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一新理念。其作用在于:一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表达、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达中“观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准确地找到本堂课的“现实起点”,使“备学生”这一难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师生共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
  普通教师一般是不会让学生先说什么的。以数学课为例,普通教师的做法——有的是单刀直入:“这节课,我来给你们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的是先要严肃地宣布:“XX同学犯了XX错误,现在要进行的惩罚……”;还有的是先要学生做一大堆与本堂课的内容关系不大的“口算题”后,才转入本堂课的正题……
  
  三、名师偏爱请“低差生”回答问题
  
  这种行为,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体现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文精神;蕴涵着构建和谐课堂——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
  比较而言,普通教师常常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全部让少数“优等生”包揽。尤其是在有人听课时,老师生怕那些“低差生”插嘴。即使偶有哪位“低差生”克服了重重心理障碍,鼓起勇气才“冒险”举手起来回答问题,也常常被老师途中叫停,另请“高明”……
  
  四、对待学生的错误,名师与普师教师反应不同
  
  当学生产生错误时,名师首先思考的是教育目的与教育策略、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而普通教师通常的反应是气愤与急躁、焦虑与责罚。显然,一个是用“育人”的方法和策略对待学生的错误;一个是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待学生的错误。前者把“学生的错误”视为正常的教育现象和应有教育资源;而后者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教育工作额外的“负担”,从而把它看作自己的“烦恼”。这是导致普通教师觉得教学工作枯燥无味、又苦又累、心力交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名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三维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
  
  例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教“相遇问题”时,先请两个学生到前面演示行程中相遇的情形,引导学生理解“相向而行”、“同向而行”、“反向而行”的概念。当两个学生相向而行,由远及近、触肩而遇时,两个学生木然而立。这时,吴老师笑着说:“就这样相遇吗?”两位同学恍然大悟——立即握手致“意”、拥抱表“情”!这虽然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但却凸现了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就是育社会,育人就是育未来的思想。当时,吴老师只是轻轻地一“拨”,巧妙地把“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的整合。
  普通教师总是难以找到教书和育人的结合点,常常是不知不觉地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花大力气进行改变,才能完全转变到“教书育人”的正确轨道上来。
  
  六、名师在下课之前,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堂课中的感受、收获与思考
  
  这一行为,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他在学习中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这也是及时巩固新知识、拓展新思路的有效措施。
  普通教师往往因时间不够用而缺少了这一环节。常见的情形是,下课铃响了老师还没讲完那教案上的内容,造成拖堂。这几乎是“厌恶中收场”,无异于“不欢而散”,有可能导致“有种无收”。
  
  七、名师对自己的上课总有不满意之处
  
  名师对同—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教20次就有20次的改进,教30年就有30年的更新!然而,有部分普通教师常常自认为:“我的课上得够好了”、“对教过—次、两次的内容再教就不需要备课了”……那种“无备而上”和“抄教案,迎检查”的现象并不鲜见。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教师误把旧教案等同于教学经验;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等同于抄教案,甚至干脆等同于旧教案。这是我们的教师对备课环节认识的误区;也是我们教学管理上面临的实际问题。
  常言道:“细微之处见真功。”名师的真功夫从何而来呢?那是在教学工作中执著追求、不断反思,寻找差距、不断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的结果。
其他文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些普遍现象:主题肤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童真的学生,写出来的大多是些毫无个性的语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如何写出个性化作文呢?本人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追求个性化作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追求写作个性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
17世纪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面的港口小城哈雷姆的一个小酒馆里。经常会有一个酒鬼光顾。他形象落魄,举止粗俗,动辄举手打人,甚至经常赊账。但是,老板和其他客人都对他特别和气,而且还尊称他为“画家先生”,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画家哈尔斯。  有一天,哈尔斯又在酒馆里喝酒。妻子来找他。劝他不要再喝酒了。他一气之下,就打了他的妻子。一个外地来的骑士也在酒馆里喝酒,看到这一幕后,非常生气,便上前阻止酒鬼。两人
学习内容  并脚跳短绳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20课)  设计理念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它强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依据这样的理念、策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作如下的设计:  学习阶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微视频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我以美术活动“宣纸染色”为例,探索微视频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带给美术教学的改善。  一、行动研究  将宣纸折叠后用颜料染色,由于折叠方法和染色方法的变化,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我用此素材开展了中班美术活动“宣纸染色”。  活动目标:学习将宣纸折叠后进行染色的方法,体验玩色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宣纸、颜料、报纸、抹布等。
《教师教育》2005年第四期发表了《巧用多媒体,让英语课有声有色》一文,指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有直观性、交际性和兴趣性的特征。《英语课程标准》也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应在以往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资源和电教设备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充实学生的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Holid
蔬菜、水果只是用来吃吗?这在艺术家的眼中,显然可不止是这样。其实,艺术家在40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艺术魅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朱塞佩·阿尔钦博托了,他用水果、蔬菜等各种物体来堆砌成人物的肖像,这别具一格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让他成为了蔬菜创意界的鼻祖。  一、娃娃读画  漆艺涵:这个画很特别,就像拼图一样,可以通过各种蔬菜、水果拼出来,而其他的画是用颜料、铅笔、水彩笔画出来的,所以
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5岁的幼儿大肌肉发展较为迅速,小肌肉动作较为灵敏,同时已经开始逐渐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与材料,使幼儿获得新的直接经验。  在不同的美工区域,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符合儿童发展特征的游戏活动。下面跟着小编一探究竟吧!  一、颜料区  颜料的色彩魅力一直吸引着孩子,美工室区域活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郊游图片,分享郊游时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 能够用连环画的方法记录自己郊游的过程。  3. 大胆表现群体出游时人物的遮挡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一次郊游的经历。  物质准备:郊游过程中的照片,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大小不同的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郊游图片,观察并回忆郊游的整个过程  师:我们郊游去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在郊游的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核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大的动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如同另一种语言,是幼儿表达情感和对事物理解的重要手段,由于手工活动具有操作性强、参与率高、趣味性足的优势,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激发兴趣  在开展幼儿手工活动时,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环境,吸引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幼儿充分感受手工活动的乐趣。  在创设幼儿手工活动环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