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军事活动的多媒体报道探索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畅行中国边疆》是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下属的军事广播和交通宣传广播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历时5年,发动记者近200人次,走遍了我国绵延数万公里的边防线,采访了7个省、自治区边疆线上的边、海防部队。这是一次全媒体报道、多家媒体联动的有效实践,为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创新报道模式、报道平台、资源整合以及军事记者如何加强自身素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全媒体   媒体联动   亲历式报道   军事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6月,《畅行中国边疆》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在黑龙江正式启动,2015年8月在新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场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下属的军事广播和交通宣传广播委员会共同组织的联合采访活动,历时5年多,发动记者近200人次,走遍了我国绵延数万公里的边防线,采访了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广西、广东、云南、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边疆线上的边、海防部队,以及陆军、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公安边防部队。这是一次全媒体报道、多家媒体联动的有效实践。
  一、与时俱进,常变常新
  《畅行中国边疆》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时间跨度长,纵向对比可以看出,每年的活动均带有当时、当地的鲜明特色,也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军事广播宣传的变化轨迹。
  主题紧贴时代。一次成功的采访活动离不开一个精准的主题,《畅行中国边疆》联合采访活动每年的主题注重呼应主流宣传,反映时代特色。例如:201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当年12月24日至30日,《畅行中国边疆》(广西、广东段)采访活动在广州战区边海防展开,主题为“贯彻十八大,三军见行动”。报道兼顾陆海空三軍,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边海防官兵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精神风貌。再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段的采访活动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主题,全面赞颂新疆边防建设的巨大成就,讴歌新疆边防军人热爱保卫边疆、建设发展边疆的牺牲奉献精神,特别是军警民团结共同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感人事迹,展示边防地区军政军民团结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
  采访贴近地方。新闻理论界通常认为新闻的贴近性是评判新闻价值的客观根据之一,而这种贴近性主要指地理、心理、利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畅行中国边疆》采访活动在媒体的选择上遵循新闻贴近性原则,在云南段时,邀请普洱交通广播记者参加,节目同时在普洱交通广播播出,使受众产生地理和心理上的贴近感;在西藏段和新疆段时,针对受众多为少数民族同胞的情况,邀请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新疆记者站的记者参加采访活动,并分别用藏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在西藏电台和中央电台播出,使听众对自己的身边事更有兴趣,感受更深,增强了传播效果。
  模式呈现多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形态不断丰富,各媒体不断融合,这种趋势也体现在《畅行中国边疆》报道模式的变化当中。从最初的以广播为主到台网联动,再到现在的微博、微信边采边发,广播连线报道现场播发,网络图文报道即刻跟进,深度专题报道稍作沉淀后播出,整个报道模式集快速、多样、深度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向受众展现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亲历式报道的积极探索
  在《畅行中国边疆》采访活动中,记者们深入边防一线采访,通过亲历式的报道,深入挖掘基层哨所点的生动故事,展示边防线的最新风貌。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给人以“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感受。
  深入基层,并非浅尝辄止。要做好亲历式报道,切忌浅尝辄止,而要真正深入基层、融入基层。边防哨所地处偏远,分布在人迹罕至的边防线上,边防战士把哨位当战位,以哨所为家,不管这里是雪域高原还是高温荒漠。在联合采访活动中,记者们不顾环境艰苦,扎进漠河边防的北极哨所,探访流传着“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湾的虫子一把抓”的“蚊虫王国”北湾边防连,也登上位于青藏高原海拔5300米的“全军最高哨所”查果拉……
  能到边防哨所采访机会非常难得,记者们跟随边防战士踏上高寒缺氧的巡逻路,在训练场上和龙腾虎跃的战士一起挥洒汗水,和少数民族同胞携手联欢见证多民族军警民鱼水情。在话筒和笔墨的记录下,通过直播和录播相结合、广播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向听众传递了《中俄友谊之花绽放漠河北极哨所》《“炼丹炉”里的巡逻路》《缺氧不缺精神的雪域哨兵》《训练场上士兵突击》等一批鲜活生动的报道。
  用心聆听,挖掘细节故事。一篇好的报道,往往有动人的故事作支撑。边防的故事非常多,但需要用心去发掘。因此,仅仅是体验还远远不够,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既要动如脱兔,记录巡逻路和训练场上的一点一滴;又要静如处子,打开心灵的耳朵和基层官兵展开零距离交流,在沟通中发现打动人心的故事。例如:笔者在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采访时得知“查果拉”的藏语意思是“鲜花盛开的地方”,然而由于高寒缺氧,视野所及却是一片不毛之地。面对强烈的反差,笔者带着疑惑询问执勤的边防战士,得到的回答却是:“其实那朵花是盛开在我们每一名官兵心里的,我们想让这朵花在查果拉生根发芽,给查果拉带来生机和绿色。”
  学会“拾贝”,历练亲历能力。在这种长途奔波、一站紧接一站的采访活动中,很容易出现“走马观花观过就忘”“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这两种情况。一个是因为不善于从大量看似普通的线索中发现亮点,一个是因为没有确立独到的报道主题。亲历式报道不是事无巨细的全景式记录,需要记者用自己的判断确定主题,用自己的眼睛捕捉细节,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提炼最打动自己的部分。唯有打动了自己,才能去感动受众。
  随着采访活动进行到后期,我们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哨所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这就要求记者“同中求特”,细心观察,从特别的角度来立题。例如:同样是高原哨所,我们分别从“记者亲历高原巡逻路”和“高原训练场上磨练精兵”来切入;同样是国门口岸,分别从“国门高处奉献的青春”和“国门变迁见证国力昌盛”的角度切入。   即使是相同题材、相同角度的报道,因为有了记者亲历所得的个性化细节,也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例如:在中央电台记者采制的报道《珠峰卫士强军路》中有这样的细节描述:“走进海拔4300米的高原训练场,缺氧和低气压让人心慌气短,甚至连我带的水笔都漏墨无法使用。”山西电台交通广播记者的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跟战士们一一握手道别,看着十八九岁的小战士们紫红肿胀的双手,向上翻翘的指甲,都不禁讶异唏嘘。”这些细节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拾贝”,使报道鲜活、动人、富有感染力。
  三、多家媒体资源整合、联动共赢
  《畅行中国边疆》是军事广播委员会和交通宣传委员会整合资源举办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是一次多媒体联动、优势互补的成功实践。
  以广西、广东段的《畅行中国边疆——贯彻十八大、三军见行动》采访活动为例,总政宣传部出专辑点评指出:“《畅行中国边疆》专题栏目与全国十多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媒体联合互动,记者深入军营进行体验式采访,第一时间向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荐新闻线索,在《央广新闻》栏目实时滚动发稿,这些音响丰富、视角独特、制作精良的报道在《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国防时空》等节目中发出强音后,又第一时间在央广网以文字速记形式转发,台网互动实现二次传播,运用音频、图片、文字、微博等多种方式展现广大官兵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实践成果和精神风貌。多数网络稿件被新华网、新浪网、中国网、人民网、腾讯网等网络媒体转载或用作新闻头条,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使宣传效果最大化。”
  笔者认为,活动中的媒体联动分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广播与交通广播的联动;二是地方电台、中央电台与国际电台的联动。联动使报道的凝聚力更强、传播影响更大、优势更加明显。
  人员阵容强大。每一年的《畅行中国边疆》采访活动都集合了十多家广播、网络媒体(其中一两次还有电视和平面媒体参与)约30名记者参加,为采访活动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军事广播、交通广播优势互补。军事广播委员会的会员台包括全国长期持续开办军事节目的几家广播电台,其中尤以有60年历史的中央电台军事广播节目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在广大受眾中也有着良好的口碑。交通广播更是20多年来广播改革发展的生力军,特别是车载广播的兴起让交通广播如经络般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如果说军事广播是一位严谨专业的学者,那么交通广播就是有着前卫理念和创新实践经验的青年,《畅行中国边疆》整合两者的信息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在采访中,各台记者就主题选定、采访心得、节目制作等进行业务交流。中央电台、国际电台、海峡之声电台及各地方电台军事节目记者具有专业的军事记者素养,把握政治导向准确,熟悉军事题材的报道方向,善抓采访点;各交通广播电台的记者对边防、对军事有着最纯粹的新鲜感,常在报道角度方面给人惊喜,同时他们熟知现代都市受众的收听需求和收听习惯,报道中善于 “接地气”。因此,整个采访活动的报道,既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可听性,又因各媒体不同的风格而多姿多彩,出炉的作品中也不乏精品,其中《畅行中国边疆——贯彻十八大、三军见行动》在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荣获广播消息提名奖。
  拓展平台,扩大宣传效果。各个媒体都有各自稳定的受众群,中央电台是国家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广播传媒,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资源优势,深得广大听众的信任;国际电台用65种语言或方言向全世界播出,具有独特的、无法取代的受众资源;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是专门从事对台湾广播的综合性电台,海峡对岸的听众是固定受众群;各地方都市台和各交通广播电台对当地的受众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们拥有丰富的频率资源和广大的受众群体。
  《畅行中国边疆》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将各家媒体平台打通,最大化地扩展受众面,将边防军人戍边奉献的故事以及边防新风貌,通过整合平台传递给全国各地的受众,极大地提升了宣传的影响力。
  四、报道模式的变化见证全媒体变革
  全媒体时代是广播新闻发展的机遇,媒介形态不断丰富,各媒体走向融合,《畅行中国边疆》采访报道活动也见证了这种发展趋势。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在2015年新疆段的《畅行中国边疆》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中,我们也采用了全媒体报道形式。各台官方微博、微信共刊发120条,包括图片500多幅。可以说,在采访活动“进行时”、报道的前期阶段,微博、微信较大程度上担当了主角。
  笔者认为,《畅行中国边疆》采访活动的报道模式集快速、多样、深度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向受众展现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现场电话连线和微博、微信传递信息速度最快。在电话连线将记者见闻感受用电波送达受众耳中之时,微博、微信再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带给受众视觉信息。特别是微博、微信具有内容碎片化、语言个性化的特点,能将一些没有被制作成广播节目的采访素材加以传播,这对很多记者来说都是一种 “查缺补漏”、减少遗憾的最佳途径。
  江苏电台交通广播记者王丹在新疆段的采访活动中,连续12天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文字和图片,共推送文字过万,图片超过200幅,听众跟帖评论过千。网友“涨块妞”说:“连续追了十几天竟然要结束了,真心不舍!大美新疆,可歌可敬的边防战士,辛苦了丹姐!”网友 “小花佛”说:“黑黝黝的面庞,坚定的目光,灿烂的笑容,为边防军人点赞。”
  五、结下珍贵友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不管是记者之间还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都是一场充满正能量的互动,相互影响、共同受益,结下珍贵友谊。
  中央电台记者邓曦光在采访手记中写道:“让双脚走过的地方溅起更多的边疆尘土,沾满更多的海疆泥沙,让心沉下去,聆听战士们最朴素、最真实的心声,拜兵为师,静心励志。”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杨涛在他的采访手记中写道:“‘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这是边防官兵的心声。记者一行在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尽管有强烈的高原反应,但想想我们可爱的官兵们,你会觉得不可以‘什么也不说’,反而是说什么都不够。”广西电台交通广播记者唐宇在采访手记中写道:“边防是艰苦而乏味的,但恰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战士对祖国的忠诚,在我们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这份矢志不渝,感人至深。”
  负责保障云南段采访活动的西双版纳军分区政治部宣保科科长侯和林专程给中央电台军事中心发邮件说:“这次采访活动把记者们带到西南边陲部队,也给部队官兵和战士们带来寒冬里的一股春风。官兵们早上从广播里听到关于自己以及身边战友的报道都很激动,特别是当得知自己单位的事迹已向全国听众播出,感到中央电台记者的作风很深入扎实,把边疆的声音和故事带给了全国听众,对于部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同时,各媒体之间也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信息互通、节目共享等。让默契延续,让合作更加共赢。
  (本文编辑:刘园丁)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故事的题材很广泛、内容众多。要在众多故事中选好故事、讲好故事,就必须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讲究传播艺术,让受众想听并听懂。本文围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塞尔维亚语广播的实践,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好中塞友谊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受众 双语 互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塞尔维亚共和国(Republic of Ser
期刊
2015年6月,凝聚了一批长期奉献于新闻及法律工作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心血的《媒体人新闻业务守则》及其《释义》出版发行。它不仅是一套媒体工作指南,更是寄托了其对我国新闻界在表达标准方面早日形成行业共识的期望。我刊近日采访了《守则》编写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法律顾问徐迅,她代表编写组表达了运用法律知识、按照传媒发展规律制定一部可操作的职业新闻工作者行规手册的愿望,
期刊
被称为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的《咱们穿越吧》在四川卫视推出以来,独特历史穿越题材好评不断,其充滿想象力的形态和对中国历史的独特展示,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  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纪连海称:“我一口气看了三集《咱们穿越吧》,它区别于戏剧形式的穿越,不戏说,重考证,可谓是一部兼具历史教育性和趣味性的中国历史教育大片。我们寄希望于电影、电视、网络等诸多现代化的手段能够让更多的普通大众真正地接受更加接近真实的
期刊
一、广电+互联,打通网络化生存渠道  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的逻辑实质上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进行再分配,并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的效能。传统广电要实现转型,也要借助这一逻辑,改变原来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依托核心资源构建“一云多屏”的聚合、传送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新媒体业务,把传统受众转变为用户,由“中央厨房”向多终端分发内容,进而打造“智慧广电”,把聚合、组织、动员能力发挥到极致,
期刊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覃继红 王珮 刘逸帆 吕晓虹  编者按:转瞬之间又一年。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年,对主流媒体及广播而言,关注频度最高的热词当数“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并非突如其来,自然也不会稍纵即逝。有人说这是个伪命题,但更多的人说,媒体融合是媒介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无论如何,包括广播在内的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确正在面对这个问题。形势不容回避,也不必悲观,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深圳广电集团交通广播频率应对受众市场变化,实践媒体融合转型的经验:立足于优质的广播内容,向产品横向延伸,向平台纵向拓展,从一维的媒体信息服务到多维的综合生活服务,利用市场、技术、资本的力量形成媒体转型的驱动力。在策略层面用“账号”的方式来固化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成功地把受众转变为用户。  【关键词】跨界思维 优伴 生态平台 用户 账号  【中图分类号】G221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播剧《天魂》和纪实文学节目《钱学森的航天岁月》的制作为例,提出广播文學作品应秉承高起点、大制作、深探索的制作理念,描述出从热爱投入到理性思考再到实践飞跃的理论弧线。  【关键词】广播剧 精品节目 高起点 大制作 深探索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信息时代也是充斥着信息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是各种信息的极大丰富和获取的便利,而另一方面是信息的无孔不
期刊
【摘 要】天津农村广播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坚持将有地域文化特色、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送到基层。本文以七年来的“送文化”下乡实践为例,阐明媒体如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扩大媒体品牌影响力,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关键词】农村广播 送文化下乡 服务群众 媒体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
期刊
经过广电总局的严格管控,真人秀市场的调整必将对中国电视综艺行业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在内容生产颇具潜力的中国电视人面前,“冷思”之后的真人秀,并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实现新的突破,达到更完美的荧屏呈现。  在此背景下开播的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从制作播出之初就是独特而优秀的,始终坚持主流价值观和较高的审美水准。它本身就是国内的原创模式,且第一季就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
期刊
【摘 要】2015年第41届亚太广播发展机构年会于8月18日至20日在泰国清迈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七集系列报道《玉兔探月日记》被选中作为优秀科普节目提供大会赏听。本文从视角、体裁两方面点评这部作品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广播 玉兔 拟人化 日记体 文学元素 系列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sia-Pacific Institu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