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与《梅岭三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60年9月,陈毅元帅亲书“大余的梅山和梅关都是老革命根据地,是革命人民的故乡之一。”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南方游击队发起疯狂的进攻。陈毅元帅视死如归,坚决抗战。梅山,见证了陈毅元帅三年游击战的艰辛,留下了元帅充满革命气息的代表性作品《梅岭三章》。
  【关键词】:陈毅;《梅岭三章》;革命;梅岭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字仲弘,四川乐至人。八一南昌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团党代表。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曾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陈毅同志在大庾岭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时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诗文作品,从这些诗文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战争的血雨腥风,管窥历史,其中最有名的是《梅岭三章》。
  1934年秋,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了江西,敌人对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中央苏区沦陷了。陈毅同志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没跟随主力撤离,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击。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历尽艰险,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到达赣南梅岭山区时,这支队伍已是兵不满百了。他们隐蔽在深山密林之中,风餐露宿。当时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破坏,他们与党中央完全断绝了联系。恶劣的环境,士气低落,战争也越来越残酷。但是,陈毅同志始终充满信心,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从他留下的诗作,我们能看见当时的部分场景。
  《大余县志》记载到:“中华民国26年(1937)5月2日‘梅山事件’发生,陈毅在大庾梅山被围,脱险后吟《梅岭三章》。”生死存亡关头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节,《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不顾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我南方游击队发动猖狂进攻。由于叛徒出卖,梅岭被困,在几乎葬身火海之时,陈毅同志视死如归,写下了著名诗篇《梅岭三章》,慷慨高呼:“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巍峨峻拔,势如腾龙卧虎,雄踞于江西南大门。这里号称“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树木遮天蔽日,山中有洞,洞洞相连,便于部队隐蔽,保存实力。从《梅岭三章》中,可以看到当时战争的残酷以及红军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梅山游击队遭到敌人围困,陈毅同志当时生病了,心想这次不能突围了,所以作诗三首,藏在衣底。不久,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视死如归的看待这次围困,心里还在想什么?革命的路上本来就是艰难多阻的。这一番去阴间召集那些为革命死去的十万多部队,一起助力抗敌。南方的战争已经持续十年了,死后应该把头悬挂在城门。同志们你们还要多多努力,希望你们打胜战,用胜利来祭奠为战争死去的同志。投身革命应该义无反顾,这样残酷的战争会有一个尽头。为了正义的事业献身,换取人间充满自由与幸福。这首诗气势磅礴,读来振奋人心。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对这次战斗义无反顾,誓死保卫家国。诗中呈现了一位视死如归的红军战士形象,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生命,并且死后化鬼魂也要召集死去的士兵们一起抗敌,这是何等的坚决!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它的本质是对革命家内心情感的生动化形象化。借助雄伟壮美的想象,以及元帅自身临危不乱、果敢的革命精神才使他逢凶化吉摆脱困境。第一组第一句以设问形式写出了今日之战就算头断血流也要坚持到底,因为自古成就大事业都是千难万险的。接下来就是表达自己视死如归、死而后已的决心了。抱着决一死战的信念,设想自己战死后也要召集阴间死去的十万战士回来杀敌,这样的气势与决心令人震惊。第二组写出南方战事十年之久,革命者们应当视死如归。接着就是鼓励战士们奋勇杀敌,以战争的胜利为死去的革命者祭奠。第三组表达自己献身革命,四海为家之志。取义成仁就在今日,给人间送去自由安定的生活。人们可以很容易感知这首诗的磅礴气势,也可以看到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的信念与志气。《梅岭三章》不愧为陈毅元帅的代表性作品,不愧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革命应当抱着“取义成仁今日事”之信念,革命者也应当具备“投身革命即为家”的远大报复,才不愧为革命者。
  此外,在梅山的三年游击战中,还有许多的革命诗。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战争气息,读来令人震惊。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如1935年何梅《塘沽协定》签订时,陈毅在《登大庾岭》中感慨:“大庾岭上暮云低,欧亚风云望欲迷。国贼卖尽一抔土,弥天烽火举红旗。”意指登上大庾岭,天边的晚霞也觉得低了,俯瞰现在的国内外形式像风云变幻不定,错综复杂,不容易分辨。与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化,新的世界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国贼(指蒋介石、何应钦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抵抗)连祖宗的一抔土都要卖尽,革命的烽火正熊熊燃烧。诗中展现了一位义愤填膺的军人形象,对于卖国贼的痛恨,以及对抗战到底的决心与信念。短短几句,把革命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对于卖国行径大胆的批判,誓死革命到底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写于1935年的《偷渡梅关》:“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该诗写作背景是“北山事件”后为摆脱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陈毅、项英等同志趁夜色朦朧偷渡重兵把守的梅关,转赴油山时所作。意为敌军对革命游击区的封锁碉堡就像雁阵一样上下左右排列,连天的衰草使战士行军艰难。战士们要牢记这攀藤附葛的时刻,梅关这片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经历的战争太多了。诗中呈现出当时被敌包围的紧迫画面,以及红军战士行军的艰难险阻,牢记历史与苦难,抗战到底。以先辈事迹鼓励自己,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革命信念。这些写于梅岭的革命诗作,写作背景大同小异,风格大都气势磅礴,记载了老一辈革命家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令后世敬仰。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爱国与革命气节,才会如此振奋人心,充满战斗力与感染力。在革命战争时期,正是这些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支撑了艰难的抗战岁月,充实了物质缺乏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充实,抗战信念十分坚定。艰难的抗战年代,正是这一批革命家们用鲜血与生命筑起新中国重生的起点。
  陈毅同志在梅山的三年游击战期间,留下了许多纪实性的诗作,充满了革命到底的战斗气息。这与诗人本身的爱国热情与抗战激情是密不可分的,研究陈毅与《梅岭三章》,是对历史的一个真实还原,也是战争的一个片段回放,他的价值对于历史与文学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大余县志编纂委员会.大余县志[Z].北京:中国·三环出版社,1990:11.
  [2] 大余县委宣传部 .梅国诗选注[M].赣州:大余县委宣传部,1991:7.
其他文献
一  吴凡从未想过怎么会和那样一个孙子成为同学。  不只因为这孙子太孙子,也正好他就姓孙。他爹给他起名“好雨”,意为“好雨知时节”,却没想到最先呈雨后春笋之势窜出来的不是他的双腿,不是他的身高,不是他舒展的腰肢,而是他的两枚凸显的门牙。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不断敦促他的门牙疯长。人们爱用“地包天”来描述一个人下嘴唇比上嘴唇突出,而他的样子可以用“牙包地”来形容。也许是牙齿的快速增长消耗了他体内太多的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二十一世纪,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民间美术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它所展现的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传承,可以说现代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民间美术,所有的艺术都是以民间美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民间美术同样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核心,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且现代艺术追求的是情与美的艺术魅力和淳朴
期刊
【摘要】:惠民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它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主要从惠民泥塑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的几点思考两个大方向进行阐述。  【关键词】:惠民泥塑;问题;思考  一、惠民泥塑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媒体的宣传,人们对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滨州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非常丰富,有年画、剪纸、皮影风筝、泥塑、面塑、民间
期刊
李斯特三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是音乐与文学完美的结晶,更是钢琴音乐作品诗意化的典型代表之作。本文以这三首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诗乐艺术及演绎特征作研究。本文选择了三位钢琴大师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分别是:奥地利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美籍古巴钢琴家乔治·博列特(Jorge Bolet)、俄罗斯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Lazar Berman)。其中《彼得拉
期刊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从出生到死亡,不时不刻不再深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和价值观里,并给每个人深深烙上印记,即继承了过去,更预示着未来.研究乞巧,探讨其中的独立精神和文艺、文史案秘,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立体精神,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心.  以下是我对中国陇南礼县、西和县乞巧活动的有关认识。  一、西汉水上游的人文地理环境调查  西汉水为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上游西礼盆地
期刊
【摘要】: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深受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主张”大音希声”,这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意识基础。而俄罗斯音乐是西方音乐的典型代表,深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以及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征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本文将从中俄两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史,各自特点,俄罗斯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以及传统音乐的保护等几大方
期刊
【摘要】:藏族神话故事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反映了藏先民早期的社会文化心理。阿来重视藏族民间文学资源在自己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并借此表达自己对藏族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追怀。  【关键词】:阿来;民间文学;神话  藏族民间文学资源有着浓厚的藏族民间文化色彩,深刻地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生长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嘉绒藏区的阿来穿行于藏汉文化之间,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大学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校园的规划建设备受人们关注。在高校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实践中,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高校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同时,“未来设计”“未来建筑”“未来城市”等等这些关于未来的诸多设计与理论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
期刊
【摘要】:2016年,中国总工会出台《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各级工人文化宫要不断加强工人文化宫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工人文化宫专业人才比例,为工人文化宫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对群文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群众文化工作担当的是建设主流价值文化,生产文艺精品,组织文化活动,引
期刊
【摘要】:戏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多种表现艺术,已俨然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部分。武生是戏曲中重要的角色,武生表演的好坏对戏曲的效果影响很大。现从戏曲中武生形象的重要地位出发,就武生表演应具备的基本功以及武生表演需要的技巧、武生表演要达到的境界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做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戏剧;武生表演;生存  "行当"是戏曲艺术对现实生活中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在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