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康复护理与健康指导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a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康复护理
  运动锻炼的作用
  间歇.眭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症终末期的临床表现,行走后下肢疼痛是其典型症状。对于间歇性跛行患者实施指导性锻炼计划是缓解跛行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导性跛行锻炼计划中规律行走可以提高患者的行走速度、行走距离和行走时间,并且能减轻每次行走或每段行走距离的跛行症状。这些功能改善逐渐产生并在锻炼4~8周后明显见效,坚持锻炼12周以上功能改善进一步提高。
  有计划的指导性锻炼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症间歇性跛行的基础。具体方法是每次至少应该进行30~60 min的行走,至接近最疼痛的程度后休息,每周至少坚持3次,至少持续12周。运动的特征是行走或踏平板运动,参加运动训练的跛行患者无痛行走时间平均增加180%,最长行走时间平均增加120%。目前,还不知道非指导性锻炼计划对间歇.眭跛行患者是否有益。
  由于跛行患者经常伴有或存在潜在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锻炼中可能出现心血管和生理上的反应,在最初治疗计划实施前必须评价这些风险。但锻炼计划很安全,极少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在治疗性锻炼计划实施前必须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监测的标准平板运动试验,这样可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缺血症状、ST-T改变或心律失常。运动试验还可以为跛行患者建立锻炼处方,提供跛行阂值、心率和血压反应的信息。鼓励接受治疗性指导下锻炼计划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心率、血压和血糖监测。
  指导性锻炼计划可以比药物更有效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最大行走能力,如果能持续增加体力活动,同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就可能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跛行患者的预后。
  足部保健
  1 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往往下肢血运较差,应保持患足干燥,注意保暖和预防外伤。如发现足部皮肤破损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并用消毒纱布包扎。若两天后无好转,需及时求医。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如有嵌甲、胼胝应及时求医,以免局部受压、损伤、继发感染。
  2 选择适合宽松的鞋,足部畸形的患者需要穿加肥加深或特制的鞋。
  3 袜子要软,每日更换,保持干燥清洁。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洗脚,之后彻底擦干,并涂护肤油。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健康指导
  食疔的作用
  合理调配膳食可预防或明显延缓血管“老化”,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限盐每日食盐量少于6 g者不易发生高血压。应当减少烹调用盐,提倡多吃新鲜蔬菜、鲜鱼和瘦肉,少吃含盐量高的腌制食品。
  2 多食碱性食物多食碱性食物可保持人体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的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质减少,防止其在血管壁的沉积,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管的清洁剂”。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存在体内的元素所显示的性质。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硫和磷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有些食物如番茄、桔子口味虽然很酸,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一般来说,大米、水果、牛奶、栗子、杏仁、山芋、土豆等几乎都是碱性食物。常使血液呈弱碱性,利于预防动脉硬化。
  3 多食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长期食入优质蛋白质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膳食中要防止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因其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食用油也应以植物油为主,有利于血管保护。合理的饮食方案应包括:控制总热量,主食每天4两,以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土豆、南瓜为佳,少吃点心,不吃油炸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肥肉,每天每人烹调用油<25 g;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周吃2次鱼,用橄榄油或茶籽油代替其他烹调用油;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蛋黄每周不超过2个,建议用脱脂奶代替全脂奶;每天蔬菜1斤、水果1~2个,适量豆制品。规律运动:运动时心率=170—年龄。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烟,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情。
  4 血脂异常防治饮食指南
  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7%~9%。即使正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也应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血脂异常的患者宜摄入低脂饮食,血脂控制的目标值:TC<200 mg/dl(5.2 mmol/L),LDL-C)应<100mg/dL(2.6mmol/L)。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 戒烟吸烟和糖尿病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病最严重的危险因素。吸烟对我国人群的外周血管病致病危险仅次于糖尿病或高血压。应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戒烟或限烟。
  2 控制体重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中具有独立的作用,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防超重一要少吃,二要增加运动,对于静坐工作者和儿童尤其重要。患者的体重与出现跛行疼痛的距离直接相关,超重的间歇性跛行患者减肥后可延长行走的距离。理想体重指数:18.5-23.9 kg/m2。
  3 纠正其他危险因素改变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低脂低盐饮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
  药物预防
  为了减少下肢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血管事件,需要终生治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同时要增加每日运动量和低脂饮食。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ACEI类药物可减少下肢血管病患病的风险。
  2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经常从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产生了。医学分析证实:儿童血管中胆固醇的脂肪条层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脂肪条层在许多3岁儿童的主动脉里就可找到。为了预防成年后患动脉硬化症,应从儿童时期就注意检查血液中的胆固醇,避免其过高。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冠心病等危症,即使患者没有出现过心肌梗死,在血脂干预上也等同于得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至少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100 mg/dl以下,对于发生缺血事件极高危的可疑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应使LDL-C降低到≤80 mg/dl。并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
  鉴于大多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无临床症状,临床医生不能仅仅关注少数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也不能等待出现症状时再进行干预,而要及早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这对于下肢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3 为了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SBP应降至<140/90 innl Hg(1 innl Hg=0.133 kPa)。β受体阻滞剂是有效的降压药物,不是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禁忌。
  4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使FBS<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7%以下,合并冠心病者,糖化血红蛋白应<6.5%,以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鼓励糖尿病患者进行恰当的足部护理,包括穿合适的鞋子,应用防止足部疾病的药物,每日足部检查,保持皮肤清洁和局部应用保湿霜,皮肤破损和溃疡立即处理。
  5 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所有老年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应每日口服75~325 mg阿司匹林,以降低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及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的风险。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替代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无论在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尽管同时也增加老年人出血的风险,但获益显著大于风险。为了减少出血并发症,可在有效控制血压后再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注意监测有无出血倾向。
  6 代谢综合征患者应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治疗其他血脂异常(如治疗高TG、低HDL—c),采用纤维酸衍生物或烟酸治疗可能有效。
其他文献
病例简介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近2年,加重2周”就诊。患者自述近两年来经常感到上腹部疼痛,无明显诱因。疼痛为钝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饭后略有加重,伴有腹胀、嗳气,偶尔出现恶心,但无呕吐。近两周腹痛加重,出现烧心、纳差、夜间失眠、消瘦等症状,并且经常感到疲乏无力、焦虑。  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结婚17年,有一个16岁的儿子,正在上高中。从事销售工作,单位效益不好,与领导有矛盾
期刊
危险因素  增加PAD患病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糖尿病、肥胖(体质指数>30 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AD/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  年龄  年龄是PAD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关于PAD的调查结果显示65~69岁的男性PAD患病率为10.6%,而75~79岁的人群PAD患病率高达233%。我国的流调结果与此相似。  吸烟  吸烟是导致
期刊
患儿,女,2岁,农村儿童,汉族,因“发热、尿黄11天,柏油样便3天”入院。  患儿于2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 ~41 ℃,持续至今。患儿伴巩膜黄染,尿黄如茶水色及纳差。发热时不伴有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表现,无抽搐及惊厥。未见皮疹及出血点。自服“解热镇痛药”十余次,(药名及剂量不详),体温可有短暂下降,体温下降时伴有出汗。约1~2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近3天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柏油样
期刊
专家简介  范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少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全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兼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兼心血管专业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编专著13部,担任多家国家级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工作。作为第一负责人
期刊
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定义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射血约70 ml,从心脏射出血液的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出,这种波动叫脉搏波。脉搏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即为PWV,其数值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m/s)=L/t。传播时间(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距离L是两个探头问的距离。目前多采用测定颈动脉一股动脉(cfPWV)和肱-踝动脉(baPWV)的脉搏波传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联合主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支持,北医仁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型公益项目“中国心血管医生介入治疗进阶工程(简称CICA)”三期培训会议于2011年9月21日在上海华亭宾馆成功举行。  此次会议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胸科医院的方唯一教授担任主会场会议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钱菊英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
期刊
雷诺现象、脱发、关节肿痛、口干、眼干。睡眠、精神可,食欲欠佳,二便如常,体重较前略下降。  既往史:10年前至今频发霉菌性阴道炎,应用达克宁栓可缓解;7年前情绪激动后出现“荨麻疹”,1~2天后自行缓解;6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重大外伤史,输血史(-)。  过敏史:青霉素皮试(+)。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北京并久居北京,否
期刊
长期以来,诊室血压检测一直是血压测量的主要手段,然而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人体血压具有时间一生物学规律并随生理变化不断波动,因此诊室血压测量只能代表某一时间点的血压值。此外,诊室血压检测测量舒张压的准确度较低,存在测量者的主观偏倚,而且常常存在“白大衣效应”。还有部分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较差或存在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测量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这部分人群。  近年来,24 h动态血压监
期刊
专家简介  刘宏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在军医进修学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擅长老年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获军队科技奖励1项,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    周围动脉一般指除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以外的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包括颈动脉、上肢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下
期刊
病例简介  患者,男,66岁,主诉“呕吐咖啡色液体、黑便10天,复发2天”,伴头昏、乏力、心悸,不伴反酸、嗳气,无腹痛腹胀,到当地医院就诊。查HBsAg(-),大便常规隐血(+),腹部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脾脏轻度胀大。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糜烂性胃炎。给予保守治疗(具体不详)后,病情暂时稳定,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拟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转入我科。  既往史:否认“肝炎”病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