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底层意识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初,底层文学写作成为探讨的热点,它本身继承并衔接着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传统,在新世纪新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下形成“新人民性”的文学特色。作为底层写作旗手之一的曹征路,所创作的《那儿》鲜明地展现了传统产业工人所携带的“神性”特质在今天的境遇,其批判现实的手法源自左翼文学的传统资源,以其“新人民性”的时代特征实现对左翼文学传统的衔接。
  关键词:《那儿》 底层文学 新人民性
  孟繁华在“崛起的福建小说家群体”研讨会上,针对林岚的小说创作,提出“新人民性”的概念。“新人民性”是指文学不仅应该表达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同时也要真实地表达或反映底层人民存在的问题。在揭示底层生活真相的同时,也要展开理性的社会批判。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民主,是“新人民性文学”的正义。在实现社会批判的同时,也要无情地批判底层民众的“民族劣根性”和道德上的“底层的陷落”。因此,“新人民性文学”是一个与现代启蒙主义思潮有关的概念。[1]这一“新人民性”概念的提出,为左翼文学与当代底层文学间的关系做出了十分清晰的说明与解释。
  一、底层文学的新人民性与左翼文学的“神性”异曲同工
  对林岚文学作品的讨论可以说是学界对底层文学讨论的开端。到了2005年,随着曹征路《那儿》的发表,引起了批评界对底层文学更为广泛的探讨。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我小舅”是国有企业的工会主席、省劳模、副县级干部,在国企改革中,他看到国有资产被个人侵吞,工人阶级被“领导”出卖,他为了给工人们讨个公道,上访北京。但在被市领导找去谈话后,他心目中坚信不疑的世道公理竟被领导驳回。小说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这段冲突的经历,但是“我”在他刀刻斧凿的脸上却看到“一种神性的光辉”。这种神性源自朱主席对自身传统产业工人身份的认知与认同,同时这“现实”中的“神性”其实也是朱主席绝望的挣扎。最后,他用气锤砸碎了自己的头颅,奏响了工人阶级的挽歌。在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学作品中,“神性”是小说主人公的一个普遍特征。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是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虽然他依靠国民党军警来镇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表现出封建性的一面,但是他仍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在外遇帝国主义经济打压、内逢买办资产阶级暗算的恶劣环境下,仍与赵伯韬等人展开着殊死的较量。在动荡时局中,吴荪甫怀着振兴民族工业的雄心,期待开创一个时代;朱主席在改革浪潮中则是怀着“英特纳雄耐尔”的决心去挽留一个时代,两者都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仰,矢志不渝地为一个群体寻求安妥的“神性”。小说也正是在通过朱主席这个人物表现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同时,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二、左翼文学的特质
  左翼文学源起于20世纪30年代“左联”的文学创作。由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左联”自身的阶级视角和“国防文学的提出”,对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有所“规训”,文学作品在政治需求和时代诉求的规约下,形成有限的话语空间,并形成了一股“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创作思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左翼文学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延异。在当代文学思潮下,文学作品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话语。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一直试图摆脱政治因素的束缚,希望完成中国自“五四”以来的第二次文学启蒙。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经历伤痕、反思、寻根、改革等文学思潮,逐渐向着“纯文学”的方向发展,其先锋性不断凸显,且更加重视语言及形式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八九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创作中,虽然力图去政治化,但是作家及同时代知识分子仍旧将个人与时代和社会相结合,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塑造出一个“大写的人”,在将人的个性与合理欲望加以展现并进行肯定的同时,将个人放入全社会的浪潮中加以塑造,而且作家也以社会性和时代性的视角,通过文学作品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代作家大多和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鉴证历史的流脉,有极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在90年代末期,“新写实”写作异军突起,以其更为纯粹的个人化叙事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由于其过于琐碎地记述个人生活,而暴露出其创作弊端。虽然其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众传媒市场化和消费化的过程中,这样“琐碎的女性写作”的价值却体现在了满足男性读者的猎奇心理上。在同时期的先锋写作和“纯文学”写作中,文学作品越发重视语言和形式的写作,以期摆脱所有的外在的社会历史因素,而醉心于“文字的游戏”当中。这是在新时期以来,文学自身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值点,但是它恰恰忽视了文学即“人学”这一重要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与社会责任在文学作品当中的体现。在长久地脱离创作源泉以后,“纯文学”的创作亦日渐干瘪。在新世纪,80后作家快速成长,一个典型的代表是践行了当代“成功学”的作家——郭敬明。他的作品以《小时代》为标志,大时代也许只是文学作品当中的背景摆设,故事的主人公则是围绕着自己特有的小生活圈展开叙述。另外,甫跃辉以一名“城市中的他者”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小说创作,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更传达了青年一代在城市生活中的孤独与幻灭。 但都“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三、“新人民性”文学与左翼文学的衔接
  在这样的文学思潮嬗变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与左翼传统,即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关注人生人性,剖析社会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写作传统和写作精神,渐行渐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暴露出中国社会在现代性过程当中的种种社会问题。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冲击下,个人的欲望与诉求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人们迎来了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困惑之下,以林岚、曹征路等作家为代表的“底层写作”登上当代文坛,获得广泛的关注。他们的创作大多以社会底层人的生活为创作素材,通过对他们苦难境遇的书写,传达出当下工农底层生活和境遇。鲁迅在写给友人李秉中的信中曾说:“然以昔曾弄笔,志在革新。故根源未竭,仍为左翼作家联盟之一员。”曹清华提出,这表明鲁迅于左翼作家身份之上寄托的是他未竭的革新知之志。事实上,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所强调的就是他对左翼的看法。他所谓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以及反对关在屋子里、高谈彻底的主义,便是要求左翼作家承担起关注现实、追求革新的社会責任。[2]进行底层写作的作家们,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以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经历为叙述体裁,以进行社会剖析和批判为核心创作意旨。可见,当代底层文学延续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左翼精神内核。但是随着文学思潮交替与变更,今天的左翼精神已不再是30年代的受到左联“规约”、肩负政治使命的文学创作精神。因此,更为准确地说,当代底层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转型和延异。
  参考文献:
  [1]刘中树,张学昕,主编.学院批评文库[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
  [2]曹清华.何为左翼,如何传统[J].学术月刊,2008(01).
  (作者简介:张超,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绝望主妇》作为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的美剧,也成功地吸引了我国相当一部分受众。其噱头般的私域题材、跌宕起伏的叙述、独特的编制模式往往是最吸引观众时刻关注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绝望主妇》为例,来分析美剧的编剧模式在文化思想上的工业化输出,以及给我国影视剧创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电视剧 编剧 《绝望主妇》  近年来,国外的电视剧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很高,美剧、韩剧、日剧尤其如此。
期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歌。每当听到这首歌,心中总是涌起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一九二一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走过了多少个春秋夏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又有多少名共产党人奋勇争先,前赴后继,到如今的一百周年里,开创了多少个可歌可泣的传奇……  是他们雄心勃勃,克服困难,铸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是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规划着未来的辉煌。  二
期刊
摘要:特级教师薛法根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在他质朴灵动的课堂中,我们能很鲜明地感受到他巧用课堂资源,激活生活经验——准确表达,突破惯性思维——精准表达,提供语言体验——丰富表达,提炼核心信息——唯美表达,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他的课例极具参考价值,也为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语用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课堂资源 言语品质 薛法根  2011年
期刊
雪,落在了我的梦里  小寒刚过,日子  走成白色  闪着耀眼的白,绝美而舞  落在我的梦里  放学后的孩子  就像我小时候,赤裸的小手  开着红色的花  棋盘山  几片落叶,在风中翻飞  寻觅梦的出口  这个冬天的寒冷  呼唤一场雪的  柔情……  大自然的眼光  正在描述冬天的风姿绰约  那一块巨石,深情地  仰望,夕阳西沉  江水沉静,在清寂里  越陷越深  华严塔亮起了灯光  我听见,崇仁寺
期刊
盛世赞歌  那年,口粮三百六  那月,牛耕田马拉车  那时,左手锄头右手镐头  等待春暖花开的季节  把温饱的梦种在心里  祈祷苍天施舍风调雨顺  那年那月那天大地无眠  那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  吹醒了大地的梦  告别了眼角结冰的冬季  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正在走向改革开放的深远  纵观民族复兴的豪迈  记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写四十年不懈的历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惠农政策把美
期刊
石头房  石头垒成的房  沉甸如书  青藤爬满  缠绕如蛇  在孤寂中守候  守候你来  血梅  在雪峰顶端抓一道血痕  像一朵血淋淋的梅  燃烧  山腰的绿被风吹碎了  黑织的网  春光渗漏  嘶吼一声  春一软就酥了  我仍酣睡不醒  街角  斑驳的黑  刺刺作响  镂刻的屋檐  化成鞋底留痕  街頭一角  仿佛人的内心  谷雨  城市笼在雨雾中  风撕扯闪电  窥视静默的黑  街道楼房树木 
期刊
纸上  我想写下很多很多的东西,  它们也许不那么令人感伤。  但我想把——  人走茶凉,痴人流浪,月照长廊,何处去往;  人世无常,险象暗藏,金戈铁马,刀影锋芒;  魑魅魍魉,幽魂未亡,白驹过隙,大梦一场;  盛如李唐,败转殷商,月明万里,何处春江;  谁言帝王,两鬓染霜,深宫人往,无人身旁;  佳人媚妆,妖冶脸庞,风起祸殃,卷祸心肠;  青山灞上,枯木新桑,荼蘼盛放,两处阴阳;  无尽狂妄,终
期刊
彼时,这是一个夏天,一个普通的夏天,但却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夏天”,也是所有准备高考的高三学子们的“最后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和太多的人说了再见,和太多的人见了最后一面,说了再见的,可能真的就再也不见,见了最后一面的,可能真的就是最后一面。  這个夏天,有笑有泪,有汗水有辛酸,有坦然有不舍。这个夏天的我们,一边忙着备战高考,一边又要珍惜每一天与同学相处的日子。这个夏天,我们百感交集,高考临近的紧张感
期刊
摘要:表演理论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在民间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表演理论进行分析,并以《聊斋俚曲集》为例,探究如何采用表演理论进行民间文学分析,从中归纳表演理论对研究民间文学传承的启示。  关键词:表演理论 民间文学 聊斋俚曲  表演理论是由美国民俗学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当代世界最富有影响力和活力的理论与方法之一。表演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受到了
期刊
摘要:《棋王》最早被划入知青文学的范围,阿城此时也认为《棋王》是“另类知青小说”。但无论题材还是内容,《棋王》都有别于传统的知青文学。但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寻根”逐渐成为主流。《棋王》的批评界定逐渐向寻根文学靠拢,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塑造下,与作者本人一起完成了“寻根”身份的确认。  关键词:《棋王》 阿城 知青文学 寻根文学  1984年12月,青年作家与评论家对话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的议题是《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