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享乐主义,是指实践主体痴迷于技术所带来的无限的精神享受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与行为范式,是享乐主义的技术形态。受当前高校技术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遭到了严重的消解。它主要从环境、政治性功能、渗透功能三个方面消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其消解的本质在于解体人的主体性与殖民人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技术享乐主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消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51 — 04
技术享乐主义,是指实践主体痴迷于技术所带来的无限的精神享受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与行为范式。它是享乐主义的技术形态,主要表现为“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无头脑地赞美新技术所带来的感性享乐,迷恋和追逐时尚的技术产品及其导致的瞬间满足、感官刺激和巅峰体验,自我放纵、游戏人生。”〔1〕受当前高校技术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遭到了严重的消解。针对这一危害进行探讨,对于化解技术享乐主义的消极作用,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化是大学生技术享乐主义滋盛的生活基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不再仅仅存在科学研究之中,也成为日常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大学校园中,网络信息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学校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重要工具。中国各个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整个校园的网络,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学生网民占26.8%,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规模。
网络新信息技术会引发大学生生存态度和价值理念的变化。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后工业文明”并将造成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改革,不仅仅会引发经济生产、政治组织的重大改变,还会直接引发生存状态与价值理念的重要影响,而且对后者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前者。网络信息技术特有的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媒介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拓宽了人类的生存领域,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处境。正是在网络社会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对于实现人类的潜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只有当“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2〕时候,“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3〕,因为“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4〕,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一切发展,网络空间的发展则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个人的自我实现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与之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导致了过度的技术依赖与享乐崇拜。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大学生的技术享乐主义。现代社会是个体得到充分张扬的社会,个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凸显。
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匿名性、平等性使得个体的自我意识膨胀。网络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身体不在场”的交往,虽然其同样需要建立在由“身体在场”的主体意识延伸出来,但它以网络虚拟空间为载体。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实时的互动是网络空间存在的基础,是通过想象的作用形成在场的,大学生是通过在这种想象中进行的自我塑造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现实社会中很多重要的特征由于身份的隐匿已经不再重要,网络信息传播的分散性、自由性以及难以管理的特征,使得大学生享有相对于在现实社会中享有更高程度的自由,成为自己言行的主人,能够以非常开放和轻松的精神状态进入到虚拟社区中,行为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导致大学生由于缺乏责任感而自我放纵。
其次,网络虚拟空间的发展容易导致大学生满足于多样化的感官欲求,陷入到技术崇拜乃至技术享乐主义之中。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如果说电视由于其体积庞大,对大学生的影响还限制在家庭生活之中,而网络信息技术的轻盈化则能够使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受到网络虚拟空间的影响。笔记本电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技术成为青少年最为热衷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近年来,新技术市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领域,先进的数码产品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娱乐方式。
首先,大学培养方式的宽松为享乐主义创造了客观条件。我国的大学生,经历了高中升学考试的拼命厮杀,往往把进入大学视为成功之后的享受阶段,逃课逐渐见怪不怪,及格成为学习目标。我国高校由于缺乏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只要进入大学一般就能够顺利毕业,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与紧迫意识,未能够充分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为大学生趋向享乐创造了客观环境。
其次,独生子政策使得大学生成为家庭的重心,这为大学生进入技术享乐创造了经济基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受到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以及亲属的多重宠爱,加上整体经济社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重视成绩教育,忽视个人生存能力教育,科学消费观教育匮乏,这使得大学生进行技术娱乐消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最后,大学生喜欢自由、追求平等、热爱新奇的人格特征为其沉醉于技术享乐提供了主观条件。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进入社会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在象牙塔里度过,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权威意识,喜欢自由自在的生存方式,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爱好,乐于追求各种各样的时尚潮流,求新求变的欲望比较强烈,这就导致他们对技术数码产品的情有独钟。因为技术产品尤其是网络信息产品消弭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差距,把每个人都置于王权平等的地位,容易激发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梦想,成为大学生难以摆脱的诱惑。 二、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消解的表现
技术享乐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必须直面的重要因素。技术本身的发展是为了能够把人从及其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发展机会。但是与之同时,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生存状态的技术化,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导致技术享乐主义的产生。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空间能够使人摆脱现实的压力,在虚拟空间中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心理满足。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不完美状态,人就容易沉溺到虚拟空间中,通过虚拟空间中的虚拟满足获得精神的暂时解脱。而现代技术发展的商业化趋向又以此为盈利机遇,不断拓展技术享乐的虚拟空间。当前大学生通过技术享乐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倾向:人人大都拥有电脑和手机,每天在网络空间上花费大量时间,在宿舍的时候用电脑上网,出了宿舍用手机上网,网络游戏、网络影视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料。这些状况要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技术享乐主义带来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和获取信息方式,更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积极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
(一)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价值理念形成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传播迅捷的特征,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解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消解。网络信息技术把整个世界链接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都能够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呈现在社会生活中,传统社会里那种某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主导一切的局面被打破,经常受到不同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的比较和冲突,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国外电影、电视、游戏等娱乐内容的进入也在代表着本国的意识形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其次,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解体现在对网络环境的消解上。网络虚拟空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与之同时,也打开了技术享乐主义的大门。网络虚拟游戏容易使大学生陷入到虚拟的精神满足之中。网络游戏看似轻松而且愉悦,让人可以做到“不用与任何让你厌烦的人打交道,不用被迫倾听任何让你愤怒的言论,可以在网上进行‘孤独的狂欢’,尽情地享受‘寂寞的欢愉’”〔5〕,实际上导致了自我娱乐中的自我封闭,所能够获得的也不过仅仅是“渺小和粗鄙的快乐”、“可怜的舒适”〔6〕,结果会使个人仅仅关照自己个体的小圈子,缺乏宽阔的视野与对外界的关心,使得个体的生存状态变得狭隘、枯燥,迷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功能的消解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网络向大学生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从而使大学生具备当代社会科学发展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价值挂念以及政治信仰,使之成为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后认知判断与行为抉择的支撑体系。技术享乐主义却侵蚀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技术享乐主义的商业化倾向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技术享乐主义的商业化倾向主要是指现代技术娱乐的发展把赢取利润视为主要的目标,为此把想方设法满足人的欲望乃至把开发新的需求作为宣传营销的重点,淡化了企业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企业商家一味想着迎合大众追求自我实现和感官享受的现实需要,并通过各种广告和活动强化这种感性需要,“深入开发能使自我兴奋、享受、满意的一切可能性”〔7〕,利用各种视觉和听觉的手段引人耳目,激发起对消费和享乐的热情,“在消费文化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受欢迎的。”〔8〕鉴于大学生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在现代技术享乐的声色犬马面前缺乏健全的免疫能力和抉择能力,容易造成沉溺,忽略了心智的成熟与德性的成长。
其次,技术享乐主义的政治性因素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虽然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技术产品是蕴含着阶级意识形态在里面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占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网络游戏、创作的热播影剧有意无意的都会蕴含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容,大学生沉浸其中就有逐渐被同化的危险。如《中国国防报》对美国《战地4》的批判中指出,此游戏开发公司——美国艺电公司(EA)在这款全球发行的游戏中以中国2020年国内局势动荡为背景,把美国描述为“挫败阴谋、追求和平”的代表,不但在宣传自身的价值理念,也在某称程度上抹黑了中国。在诸如《命令与征服:将军》《闪点行动2龙腾》《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等游戏中把中国打造为一个好战的国家形象;在如《足球经理2005》以及《人民将军》等游戏中设定了台港澳地区的独立主权;在《生活大爆炸》、《神盾局》、《疑犯追踪》等热播影剧中讽刺中国的社会问题。〔9〕而这些游戏、影剧因其制作精良、图像逼真受到很多大学生的欢迎,但是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功能的瓦解影响深远。
(三)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功能的瓦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网络虚拟空间中,利用网络电子信息交流平台,传递生动、形象、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但是在技术享乐主义的冲击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娱乐性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加之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功能受到瓦解。 首先,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功能的瓦解体现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消解。在传统社会中,社会舆论虽然同时包含着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但官方舆论场基本上还处于主导地位。在新技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线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照片、书写文字,随时上传自己的所见所感,官方舆论场在事实的占有上已经失去了控制地位。技术时代的娱乐主义倾向,比较喜欢解构崇高、化解伟大,热衷于散布更让一般人乐于接受的信息。加之官方媒体如果依旧延续传统伟大、光荣、正确的宣传模式,极易引发受体的反感,如现在网络空间中对雷锋形象的瓦解,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功能的瓦解还体现在中外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的比较所导致的不信任感。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央视国际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南方网、北方网等网络平台肩负“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但是由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较为有限,语言体系与思维结构都比较陈旧,导致了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不足。西方国家则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优势地位,英文网站信息总量在全球的网络信息中占据绝对的优势,此外,由于西方较为开放、独立的新闻审查政策,使得西方的舆论公信力和影响力都有稳固的基础,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我国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劣势地位。西方通过网站传播其政治理念、文化观念,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合法性以及社会公信力的信任,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消解的本质
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消解的本质在于解体人的主体性与殖民人的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解体人的主体性
首先,技术的发展趋向把人视为手段而非目标。马克思早就指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0〕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技术的本质是座架(Ge-stell),这是指一种向自然提出种种蛮横要求的催逼,这个要求将人聚集起来,使之去订造作为持存物的自行解蔽。在他看来,现代技术只把世界当做一个单调的、可计算的储存物加以订造,世界仅仅成为获得日新月异的消费品的源泉,而丧失了其他的所有一切的尺度,整个世界变成了人类按照自己的欲望进行改造活动的场所,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而对世界进行疯狂掠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
其次,技术在提升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在解体人的主体性。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人与技术之间存在着这种交互效应,那就是“人与技术化地理解自身和世界,愈将自身提升为世界的主宰,也就愈陷入一种依赖性,使他不再有余地去从不同与‘可制作性’的角度看待物与人”〔11〕。技术享乐主义就是技术对人的主体性的解体。技术享乐主义不但影响了人的思想,还最终会左右人的行为;技术享乐主义给了人类更多的安逸的选择,与之同时也失去了对未知生命拓展的勇气;技术享乐主义创造了虚拟的数字空间给人类以虚幻的感性满足,却使人忘记了环顾周遭更加真实的生活背景;技术享乐主义看似给了我们更多地选择空间和自由,实际上强化了我们对技术的依赖与缩小了我们生存的体验范围。技术带来虚幻的满足,却使我们在感官享乐中退化了创造性和主动性,成为技术享乐的奴隶。技术享乐带给人的只能是人生痛苦与生活压力的消极逃避,而非直面生命本身的积极建构。
(二)殖民人的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是人的重要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人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存在着从基本的生存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当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相应地转入到高级需要之中。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是人最高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价值的指向。
技术享乐主义把人的精神生活引向歧途。技术享乐主义把人对无限超越的追求沉浸在对感官刺激的享受之中,否定了人的精神追求在人的超越追求中的重要性。因为技术享乐主义专注于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安逸的享受工具,使人意识不到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陷入到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难以真正领会并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技术享乐主义使人沉浸于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之中,用对虚假快乐的不断追求代替了生命的意义和高尚的价值,把欲望实现视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导致了对生存世界和他人的漠不关心。技术享乐主义使人把对精神生活的超越堕落为对感官欲望的无限贪求,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础。
技术时代精神生活的弱化导致了道德信仰的真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为主流的道德信念体系支撑着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家国同体的价值观念和血缘亲情为核心的伦理关系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异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而在技术享乐主义的殖民扩张之下,个体的价值过分张扬,道德相对主义开始泛滥。技术主义的盛行使人自以为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追逐个人利益与个人享受成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信仰的缺席导致了人的行为的肆无忌惮。在没有道德信仰作为支撑的社会中,人们为所欲为地通过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在技术的娱乐中,甚至“杀人游戏”都可以作为主题而被人津津乐道。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在没有上帝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技术时代所导致的人类的机械化生活、碎片化生存,以及技术娱乐所发展的刺激活动,都缩小了精神生活与道德存在的空间。这种困境也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参 考 文 献〕
〔1〕 程立涛.技术享乐主义价值批判〔J〕.教学与研究,2012,(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5〕蒋余浩.网络、政府监管言论与共和国理想〔J〕.读书,2005,(09).
〔6〕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
〔7〕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72.
〔8〕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8-19.
〔9〕 中国国防报批《战斗4》:强行抹黑中国形象〔EB/OL〕.http://www.newhua.com/2013/1211/243270.shtml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11〕 〔德〕彼得·特拉夫尼.海德格尔导论〔M〕.张振华,杨小刚,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34.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技术享乐主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消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51 — 04
技术享乐主义,是指实践主体痴迷于技术所带来的无限的精神享受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与行为范式。它是享乐主义的技术形态,主要表现为“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无头脑地赞美新技术所带来的感性享乐,迷恋和追逐时尚的技术产品及其导致的瞬间满足、感官刺激和巅峰体验,自我放纵、游戏人生。”〔1〕受当前高校技术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遭到了严重的消解。针对这一危害进行探讨,对于化解技术享乐主义的消极作用,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化是大学生技术享乐主义滋盛的生活基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不再仅仅存在科学研究之中,也成为日常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大学校园中,网络信息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学校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重要工具。中国各个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整个校园的网络,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学生网民占26.8%,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规模。
网络新信息技术会引发大学生生存态度和价值理念的变化。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后工业文明”并将造成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改革,不仅仅会引发经济生产、政治组织的重大改变,还会直接引发生存状态与价值理念的重要影响,而且对后者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前者。网络信息技术特有的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媒介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拓宽了人类的生存领域,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处境。正是在网络社会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对于实现人类的潜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只有当“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2〕时候,“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3〕,因为“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4〕,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一切发展,网络空间的发展则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个人的自我实现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与之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导致了过度的技术依赖与享乐崇拜。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大学生的技术享乐主义。现代社会是个体得到充分张扬的社会,个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凸显。
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匿名性、平等性使得个体的自我意识膨胀。网络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身体不在场”的交往,虽然其同样需要建立在由“身体在场”的主体意识延伸出来,但它以网络虚拟空间为载体。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实时的互动是网络空间存在的基础,是通过想象的作用形成在场的,大学生是通过在这种想象中进行的自我塑造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现实社会中很多重要的特征由于身份的隐匿已经不再重要,网络信息传播的分散性、自由性以及难以管理的特征,使得大学生享有相对于在现实社会中享有更高程度的自由,成为自己言行的主人,能够以非常开放和轻松的精神状态进入到虚拟社区中,行为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导致大学生由于缺乏责任感而自我放纵。
其次,网络虚拟空间的发展容易导致大学生满足于多样化的感官欲求,陷入到技术崇拜乃至技术享乐主义之中。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如果说电视由于其体积庞大,对大学生的影响还限制在家庭生活之中,而网络信息技术的轻盈化则能够使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受到网络虚拟空间的影响。笔记本电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技术成为青少年最为热衷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近年来,新技术市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领域,先进的数码产品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娱乐方式。
首先,大学培养方式的宽松为享乐主义创造了客观条件。我国的大学生,经历了高中升学考试的拼命厮杀,往往把进入大学视为成功之后的享受阶段,逃课逐渐见怪不怪,及格成为学习目标。我国高校由于缺乏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只要进入大学一般就能够顺利毕业,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与紧迫意识,未能够充分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为大学生趋向享乐创造了客观环境。
其次,独生子政策使得大学生成为家庭的重心,这为大学生进入技术享乐创造了经济基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受到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以及亲属的多重宠爱,加上整体经济社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重视成绩教育,忽视个人生存能力教育,科学消费观教育匮乏,这使得大学生进行技术娱乐消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最后,大学生喜欢自由、追求平等、热爱新奇的人格特征为其沉醉于技术享乐提供了主观条件。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进入社会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在象牙塔里度过,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权威意识,喜欢自由自在的生存方式,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爱好,乐于追求各种各样的时尚潮流,求新求变的欲望比较强烈,这就导致他们对技术数码产品的情有独钟。因为技术产品尤其是网络信息产品消弭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差距,把每个人都置于王权平等的地位,容易激发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梦想,成为大学生难以摆脱的诱惑。 二、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消解的表现
技术享乐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必须直面的重要因素。技术本身的发展是为了能够把人从及其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发展机会。但是与之同时,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生存状态的技术化,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导致技术享乐主义的产生。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空间能够使人摆脱现实的压力,在虚拟空间中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心理满足。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不完美状态,人就容易沉溺到虚拟空间中,通过虚拟空间中的虚拟满足获得精神的暂时解脱。而现代技术发展的商业化趋向又以此为盈利机遇,不断拓展技术享乐的虚拟空间。当前大学生通过技术享乐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倾向:人人大都拥有电脑和手机,每天在网络空间上花费大量时间,在宿舍的时候用电脑上网,出了宿舍用手机上网,网络游戏、网络影视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料。这些状况要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技术享乐主义带来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和获取信息方式,更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积极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
(一)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价值理念形成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传播迅捷的特征,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解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消解。网络信息技术把整个世界链接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都能够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呈现在社会生活中,传统社会里那种某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主导一切的局面被打破,经常受到不同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的比较和冲突,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国外电影、电视、游戏等娱乐内容的进入也在代表着本国的意识形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其次,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解体现在对网络环境的消解上。网络虚拟空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与之同时,也打开了技术享乐主义的大门。网络虚拟游戏容易使大学生陷入到虚拟的精神满足之中。网络游戏看似轻松而且愉悦,让人可以做到“不用与任何让你厌烦的人打交道,不用被迫倾听任何让你愤怒的言论,可以在网上进行‘孤独的狂欢’,尽情地享受‘寂寞的欢愉’”〔5〕,实际上导致了自我娱乐中的自我封闭,所能够获得的也不过仅仅是“渺小和粗鄙的快乐”、“可怜的舒适”〔6〕,结果会使个人仅仅关照自己个体的小圈子,缺乏宽阔的视野与对外界的关心,使得个体的生存状态变得狭隘、枯燥,迷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功能的消解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网络向大学生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从而使大学生具备当代社会科学发展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价值挂念以及政治信仰,使之成为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后认知判断与行为抉择的支撑体系。技术享乐主义却侵蚀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技术享乐主义的商业化倾向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技术享乐主义的商业化倾向主要是指现代技术娱乐的发展把赢取利润视为主要的目标,为此把想方设法满足人的欲望乃至把开发新的需求作为宣传营销的重点,淡化了企业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企业商家一味想着迎合大众追求自我实现和感官享受的现实需要,并通过各种广告和活动强化这种感性需要,“深入开发能使自我兴奋、享受、满意的一切可能性”〔7〕,利用各种视觉和听觉的手段引人耳目,激发起对消费和享乐的热情,“在消费文化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受欢迎的。”〔8〕鉴于大学生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在现代技术享乐的声色犬马面前缺乏健全的免疫能力和抉择能力,容易造成沉溺,忽略了心智的成熟与德性的成长。
其次,技术享乐主义的政治性因素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虽然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技术产品是蕴含着阶级意识形态在里面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占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网络游戏、创作的热播影剧有意无意的都会蕴含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容,大学生沉浸其中就有逐渐被同化的危险。如《中国国防报》对美国《战地4》的批判中指出,此游戏开发公司——美国艺电公司(EA)在这款全球发行的游戏中以中国2020年国内局势动荡为背景,把美国描述为“挫败阴谋、追求和平”的代表,不但在宣传自身的价值理念,也在某称程度上抹黑了中国。在诸如《命令与征服:将军》《闪点行动2龙腾》《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等游戏中把中国打造为一个好战的国家形象;在如《足球经理2005》以及《人民将军》等游戏中设定了台港澳地区的独立主权;在《生活大爆炸》、《神盾局》、《疑犯追踪》等热播影剧中讽刺中国的社会问题。〔9〕而这些游戏、影剧因其制作精良、图像逼真受到很多大学生的欢迎,但是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功能的瓦解影响深远。
(三)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功能的瓦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网络虚拟空间中,利用网络电子信息交流平台,传递生动、形象、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但是在技术享乐主义的冲击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娱乐性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加之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功能受到瓦解。 首先,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功能的瓦解体现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消解。在传统社会中,社会舆论虽然同时包含着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但官方舆论场基本上还处于主导地位。在新技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线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照片、书写文字,随时上传自己的所见所感,官方舆论场在事实的占有上已经失去了控制地位。技术时代的娱乐主义倾向,比较喜欢解构崇高、化解伟大,热衷于散布更让一般人乐于接受的信息。加之官方媒体如果依旧延续传统伟大、光荣、正确的宣传模式,极易引发受体的反感,如现在网络空间中对雷锋形象的瓦解,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功能的瓦解还体现在中外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的比较所导致的不信任感。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央视国际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南方网、北方网等网络平台肩负“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但是由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较为有限,语言体系与思维结构都比较陈旧,导致了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不足。西方国家则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优势地位,英文网站信息总量在全球的网络信息中占据绝对的优势,此外,由于西方较为开放、独立的新闻审查政策,使得西方的舆论公信力和影响力都有稳固的基础,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我国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劣势地位。西方通过网站传播其政治理念、文化观念,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合法性以及社会公信力的信任,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消解的本质
技术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消解的本质在于解体人的主体性与殖民人的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解体人的主体性
首先,技术的发展趋向把人视为手段而非目标。马克思早就指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0〕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技术的本质是座架(Ge-stell),这是指一种向自然提出种种蛮横要求的催逼,这个要求将人聚集起来,使之去订造作为持存物的自行解蔽。在他看来,现代技术只把世界当做一个单调的、可计算的储存物加以订造,世界仅仅成为获得日新月异的消费品的源泉,而丧失了其他的所有一切的尺度,整个世界变成了人类按照自己的欲望进行改造活动的场所,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而对世界进行疯狂掠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
其次,技术在提升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在解体人的主体性。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人与技术之间存在着这种交互效应,那就是“人与技术化地理解自身和世界,愈将自身提升为世界的主宰,也就愈陷入一种依赖性,使他不再有余地去从不同与‘可制作性’的角度看待物与人”〔11〕。技术享乐主义就是技术对人的主体性的解体。技术享乐主义不但影响了人的思想,还最终会左右人的行为;技术享乐主义给了人类更多的安逸的选择,与之同时也失去了对未知生命拓展的勇气;技术享乐主义创造了虚拟的数字空间给人类以虚幻的感性满足,却使人忘记了环顾周遭更加真实的生活背景;技术享乐主义看似给了我们更多地选择空间和自由,实际上强化了我们对技术的依赖与缩小了我们生存的体验范围。技术带来虚幻的满足,却使我们在感官享乐中退化了创造性和主动性,成为技术享乐的奴隶。技术享乐带给人的只能是人生痛苦与生活压力的消极逃避,而非直面生命本身的积极建构。
(二)殖民人的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是人的重要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人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存在着从基本的生存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当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相应地转入到高级需要之中。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是人最高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价值的指向。
技术享乐主义把人的精神生活引向歧途。技术享乐主义把人对无限超越的追求沉浸在对感官刺激的享受之中,否定了人的精神追求在人的超越追求中的重要性。因为技术享乐主义专注于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安逸的享受工具,使人意识不到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陷入到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难以真正领会并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技术享乐主义使人沉浸于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之中,用对虚假快乐的不断追求代替了生命的意义和高尚的价值,把欲望实现视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导致了对生存世界和他人的漠不关心。技术享乐主义使人把对精神生活的超越堕落为对感官欲望的无限贪求,消解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础。
技术时代精神生活的弱化导致了道德信仰的真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为主流的道德信念体系支撑着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家国同体的价值观念和血缘亲情为核心的伦理关系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异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而在技术享乐主义的殖民扩张之下,个体的价值过分张扬,道德相对主义开始泛滥。技术主义的盛行使人自以为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追逐个人利益与个人享受成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信仰的缺席导致了人的行为的肆无忌惮。在没有道德信仰作为支撑的社会中,人们为所欲为地通过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在技术的娱乐中,甚至“杀人游戏”都可以作为主题而被人津津乐道。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在没有上帝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技术时代所导致的人类的机械化生活、碎片化生存,以及技术娱乐所发展的刺激活动,都缩小了精神生活与道德存在的空间。这种困境也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参 考 文 献〕
〔1〕 程立涛.技术享乐主义价值批判〔J〕.教学与研究,2012,(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5〕蒋余浩.网络、政府监管言论与共和国理想〔J〕.读书,2005,(09).
〔6〕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
〔7〕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72.
〔8〕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8-19.
〔9〕 中国国防报批《战斗4》:强行抹黑中国形象〔EB/OL〕.http://www.newhua.com/2013/1211/243270.shtml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11〕 〔德〕彼得·特拉夫尼.海德格尔导论〔M〕.张振华,杨小刚,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34.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