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的天然营养食品,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是任何代乳品无法比拟的,而母婴同室是提高纯母乳喂养的关键,然而母乳喂养能否得到成功,必须掌握最佳的开奶时间,即从婴儿出生伊始,立即母乳喂养,建立起良好的开端。
一、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2年實行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1992年1月份至今,产妇分娩数达3026人次,除个别子癫、癫痫、休克、精神病或心功能Ⅲ级至Ⅳ级可发生心衰者,不易哺乳及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重度窒息儿、先天性代谢病患儿外,100%婴儿实行全母乳喂养。
一、做法
1.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胎儿从宫腔到达体外,很难适应与母体分离这一现实,此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闹。分娩后进行皮肤接触,可使婴儿感到母亲的温暖,增进母婴感情,同时早吸吮能建立很强的吸吮反射,使婴儿得到价值很高的初乳,胎儿娩出30 min内,剖宫产产妇作出应答后,在产妇及婴儿保暖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和吸吮。
2.正确指导母亲喂奶技巧正确的哺乳应是:母亲取坐位或卧位,做到体位舒适、心情舒畅、肌肉松弛。母婴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母亲的视线对着婴儿的视线,母亲的手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使婴儿在吸吮时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如果喂奶时听到吞奶声,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柔软,母亲乳房有下奶的感觉,婴儿湿尿布24 h 6次或6次以上,大便若干次,2次喂奶之间,婴儿很满足,体重平均每天增加l8g~30 g,说明母乳是足够的。在一次喂奶过程中,先产生的略带蓝色的奶是前奶,而后产生的较白色的奶是后奶,前奶含蛋白质较多,后奶比前奶含脂肪多,这些脂肪提供了母乳的大部分能量,因此在一次哺乳中,应持续吸吮一侧乳房,这样不影响产奶量,还能使婴儿吃到含全部营养的母乳。
2.除有医学指证,禁止给婴儿吃母乳以外任何食物或饮料母乳作为婴儿的一种天然食品,营养、防病、经济、方便。过早地给婴儿添加其他食品会干扰正常吸吮和泌乳。对于极低体重儿、早产儿、未成熟儿、有潜在的低血糖、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低血糖,母亲有严重疾病、癫痫、精神病、心衰、子痫或服用哺乳期禁用药物等需人工喂养的要教会人工喂养的配奶方法。
3.鼓励按需哺乳母婴应睡一张床或婴儿置于母亲床旁的小床上,以使母亲一开始便担任起照顾婴儿的责任,当母亲觉得奶胀或婴儿啼哭时及时抱起喂奶。催乳素生成在夜间更占优势,故夜间喂奶有助于保持奶量,应当不分昼夜,保证婴儿想吃就吃,按需哺乳。
4.定期家庭访视是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成功和得以坚持的关键产妇出院后应定期对母婴进行家庭访视,最好在回家后2 d或3 d、2周或1个月后各访视1次,访视时除了解母婴的一般情况外,重点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如昼夜哺乳的次数、每次哺乳的时间、乳房排空的情况,并要亲自观察母亲喂奶的情况,回答并解决母亲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母乳喂养再教育。鼓励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生活环境整洁舒适,丈夫关心、体贴妻子,备好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保持产妇良好的食欲。
二、效果
1 降低了新生儿疾病发生率 母婴同室即母婴24 h在一
起,增进了母婴感情,保证了按需哺乳,母亲保持有足够的乳汁分泌,降低了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我院开展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工作后新生儿发病率降低,鹅El疮发生率降低5.78。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1.12 ,红臀发生率降低0.22 ,肠炎发生率降低0.26 ,高胆红素血症降低7.5o ,肺炎发生率降低1.20 。
2.增强了母亲的安全感 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增强了母亲心理J-的安全感。由于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情况能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医护人员能经常指导产妇喂奶技巧、宣传科学的喂养知识、及时解决喂奶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了产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三、讨论
1.经过实践我们对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的好处有了深刻的认识
2.对婴儿的好处 初乳作为第1次免疫,其中的脂肪酶可
作为代谢调节剂、溶酶体、乳糖酶,都存在且具有活性。母乳中的抗氧化剂B一胡萝b素、维生素E等有导泻作用,有助于胎粪的排泄,减少黄疸的发生。母乳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钙的吸收;母乳中的铁易吸收,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8个月很少发生缺铁性贫血。母乳渗透力与血浆相似,对肾脏的渗透负荷很低,即使在热带或热而干燥的气候里,也不需要添加水分。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及溶菌酶、乳铁蛋白、巨噬细胞、白细胞、抗葡萄菌因子及双歧因子等多种抗感染的物质,从而减少了婴儿患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机会;母乳能降低糖尿病、少患冠心病。母乳中乳蛋白最适合婴儿消化,脂肪以油酸为主,易被吸收,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消化功能好、大便柔软、牙齿及面部肌肉发育正常,在婴儿出生后2年内,母乳仍有预防疾病和有助于疾病康复的作用;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作者简介:姓名:白燕,出生年月:1962年9月10日,女,民族,汉,籍贯:吉林扶余,学厉:大专,职称: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护理学
一、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2年實行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1992年1月份至今,产妇分娩数达3026人次,除个别子癫、癫痫、休克、精神病或心功能Ⅲ级至Ⅳ级可发生心衰者,不易哺乳及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重度窒息儿、先天性代谢病患儿外,100%婴儿实行全母乳喂养。
一、做法
1.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胎儿从宫腔到达体外,很难适应与母体分离这一现实,此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闹。分娩后进行皮肤接触,可使婴儿感到母亲的温暖,增进母婴感情,同时早吸吮能建立很强的吸吮反射,使婴儿得到价值很高的初乳,胎儿娩出30 min内,剖宫产产妇作出应答后,在产妇及婴儿保暖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和吸吮。
2.正确指导母亲喂奶技巧正确的哺乳应是:母亲取坐位或卧位,做到体位舒适、心情舒畅、肌肉松弛。母婴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母亲的视线对着婴儿的视线,母亲的手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使婴儿在吸吮时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如果喂奶时听到吞奶声,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柔软,母亲乳房有下奶的感觉,婴儿湿尿布24 h 6次或6次以上,大便若干次,2次喂奶之间,婴儿很满足,体重平均每天增加l8g~30 g,说明母乳是足够的。在一次喂奶过程中,先产生的略带蓝色的奶是前奶,而后产生的较白色的奶是后奶,前奶含蛋白质较多,后奶比前奶含脂肪多,这些脂肪提供了母乳的大部分能量,因此在一次哺乳中,应持续吸吮一侧乳房,这样不影响产奶量,还能使婴儿吃到含全部营养的母乳。
2.除有医学指证,禁止给婴儿吃母乳以外任何食物或饮料母乳作为婴儿的一种天然食品,营养、防病、经济、方便。过早地给婴儿添加其他食品会干扰正常吸吮和泌乳。对于极低体重儿、早产儿、未成熟儿、有潜在的低血糖、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低血糖,母亲有严重疾病、癫痫、精神病、心衰、子痫或服用哺乳期禁用药物等需人工喂养的要教会人工喂养的配奶方法。
3.鼓励按需哺乳母婴应睡一张床或婴儿置于母亲床旁的小床上,以使母亲一开始便担任起照顾婴儿的责任,当母亲觉得奶胀或婴儿啼哭时及时抱起喂奶。催乳素生成在夜间更占优势,故夜间喂奶有助于保持奶量,应当不分昼夜,保证婴儿想吃就吃,按需哺乳。
4.定期家庭访视是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成功和得以坚持的关键产妇出院后应定期对母婴进行家庭访视,最好在回家后2 d或3 d、2周或1个月后各访视1次,访视时除了解母婴的一般情况外,重点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如昼夜哺乳的次数、每次哺乳的时间、乳房排空的情况,并要亲自观察母亲喂奶的情况,回答并解决母亲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母乳喂养再教育。鼓励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生活环境整洁舒适,丈夫关心、体贴妻子,备好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保持产妇良好的食欲。
二、效果
1 降低了新生儿疾病发生率 母婴同室即母婴24 h在一
起,增进了母婴感情,保证了按需哺乳,母亲保持有足够的乳汁分泌,降低了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我院开展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工作后新生儿发病率降低,鹅El疮发生率降低5.78。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1.12 ,红臀发生率降低0.22 ,肠炎发生率降低0.26 ,高胆红素血症降低7.5o ,肺炎发生率降低1.20 。
2.增强了母亲的安全感 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增强了母亲心理J-的安全感。由于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情况能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医护人员能经常指导产妇喂奶技巧、宣传科学的喂养知识、及时解决喂奶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了产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三、讨论
1.经过实践我们对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的好处有了深刻的认识
2.对婴儿的好处 初乳作为第1次免疫,其中的脂肪酶可
作为代谢调节剂、溶酶体、乳糖酶,都存在且具有活性。母乳中的抗氧化剂B一胡萝b素、维生素E等有导泻作用,有助于胎粪的排泄,减少黄疸的发生。母乳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钙的吸收;母乳中的铁易吸收,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8个月很少发生缺铁性贫血。母乳渗透力与血浆相似,对肾脏的渗透负荷很低,即使在热带或热而干燥的气候里,也不需要添加水分。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及溶菌酶、乳铁蛋白、巨噬细胞、白细胞、抗葡萄菌因子及双歧因子等多种抗感染的物质,从而减少了婴儿患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机会;母乳能降低糖尿病、少患冠心病。母乳中乳蛋白最适合婴儿消化,脂肪以油酸为主,易被吸收,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消化功能好、大便柔软、牙齿及面部肌肉发育正常,在婴儿出生后2年内,母乳仍有预防疾病和有助于疾病康复的作用;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作者简介:姓名:白燕,出生年月:1962年9月10日,女,民族,汉,籍贯:吉林扶余,学厉:大专,职称: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