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城市化生活折断孩子成长的翅膀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日趋“城市化”的农村生活,使得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越来越远离大自然。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带领幼儿回到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断建构以幼儿兴趣为起点的“农”味课程,使幼儿置身于自然这个“大课堂”;以幼儿生活体验为基点进行生成性开发,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社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城市化 自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确,这一理论给我们农村幼教指明了方向——与自然更贴近的农村幼儿园,不应盲目照搬城市教育,而应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农村纷繁复杂的市场需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问题一:农村生活“城市化”。许多家长宁可给孩子买各种昂贵的玩具,也不让孩子到室外玩耍。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孩子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他们不认识稻谷,不能分辨秧苗与小草,不知红薯长在哪里,甚至认为公鸡会下蛋。长此以往,这些农家孩子必将成为“笼中鸟”“井底蛙”,对土地、对自然、对农村的感情也将越来越淡薄。
  问题二:幼儿教育“城市化”。教师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现代人”,从教学内容到教育方式、方法都盲目照搬城市的一套,没有一点农村地方特点。
  回想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孩子们玩着各种有趣的游戏,这些游戏的玩具又多数来自大自然。我们的童年与钢琴、调色板无缘,这是我们人生中的遗憾,而现在的孩子远离大自然,这同样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遗憾。其实,孩子对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但只是没有机会走进大自然,我们应该成为孩子亲近自然的“引路人”,使孩子真正成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
  一、亲近自然——让幼儿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我们的课程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的内容比我们的教材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们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因此我们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机会,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
  的确,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认识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拥有了自己的主导权。幼儿通过与自然的对话,感受自然社会中的千变万化,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
  在《踏青去》的主题活动中,我利用散步的时间,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使孩子们不但感到自由轻松,还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同时,我还通过让幼儿放风筝,到绿油油的草地上找昆虫、做游戏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春风吹面的和煦,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受。孩子们通过外出的种种感知与活动,确实感觉到春天来了,这比看几幅图片讲述要生动得多,形象得多。又如《亲亲泥土》这一主题中,幼儿在自由玩弄泥土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感观了解了泥土的色彩、气味、软硬等特征,进一步激发孩子亲近自然的欲望。
  二、拥抱自然——以幼儿兴趣为起点建构“农”味课程
   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建构“农”味十足的课程,为幼儿创造接触“农”味环境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真正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作为教师,也应打破教室才是课堂的局限,能够结合不同的季节,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熟悉喜爱的学习环境中。
  春天到了,我们带领孩子走进田间地头,让他们通过与春天的对话,真切地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了。这时路边的野花、发芽的庄稼都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春天。同时我们还通过让孩子找找春天的故事、古诗、散文画画美丽的春天等活动,使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别样的认识。
  夏天里,路旁的野花,草地里的小虫,都成了孩子们探索的乐趣。除了探索,孩子们还寻找不同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夏季物品:芭蕉扇、小拖鞋、夏季裙装。
  到了秋天,收获后的田地里到处有落下的稻草、稻谷、豆粒等。孩子们充分利用这些东西,变废为宝:稻草在孩子们的手中就变成了可爱的草鞋、小辫子、稻草人、树、轮船、电视机等等;稻谷和豆粒被贴成了各种有趣的图案。同时,孩子们利用地里的杂物、路边的树枝,玩一些“骑马”“炸碉堡”等民间游戏。
  一到冬天,孩子们就拿着废旧泡沫粘贴雪人。在“农”味十足的课程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夏的乐趣、秋的收获、冬的诗意,充分体验大自然的“野趣”。
  三、回归自然——以幼儿生活体验为基点进行生成性开发
  《纲要》指出“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让幼儿在观察研究中积累经验。”的确,幼儿的生活体验大多来自周围的人、事、物,同时幼儿的反应又是随时发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育也应随机应变。为此,我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来诱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1.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那就是让幼儿回归自然。幼儿亲自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嘴尝一尝,用脑想一想,这样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这样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小麦收割季节来到了,我就带领孩子到田野里去捡麦穗。孩子们平时在家稻谷见得比较多,但对小麦却较陌生。在活动中,小雪小朋友却说:“老师,我发现它跟稻谷差不多哦!” 这时小朋友都围来过来,我让孩子们先仔细观察,到底小雪说的对不对?有的说小雪说得对,有的说不对 …… 最后我请小朋友自己到地里请教农民伯伯,请他们为自己解答所有的疑问。听了农民伯伯的回答,胡颖青小朋友马上说“哦,我知道了!小麦加工后会变成面粉,能做成我们吃的蛋糕、馒头、面条等等,稻谷加工后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大米。老师,我说对吗?”在生活中难以区分的小麦和稻谷,孩子们通过看、摸、比较,很轻松地把它们区分开来了。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激发了探究的兴趣。
  孩子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和对自然、社会的亲自观察中,获得第一手经验和知识。为此,我还经常带幼儿到农家观察家畜、家禽;去菜地认识韭菜和葱,观察其形状、颜色等;去树林观察棕树、樟树等,认识这些树的叶、干、枝及其功能等,并把捡来的落叶让幼儿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树叶帖画;还带领幼儿到羽绒厂去参观,了解羽绒服的制作流程等。
  2.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社会。
  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我园地处城区边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周围有万达广场、家纺市场等等,拥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走出幼儿园,融入大社会,又是我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大亮点。
  为了使幼儿进一步获得有关社会的感性经验,满足他们的探索愿望。我园教师经常带领幼儿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与社会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了解成人的劳动,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增进幼儿对自身、他人、社会的理解,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家纺市场是干什么的”、“万达广场里有什么?”……一个个问题,拉近了孩子和社会距离。在融入社会,亲近社会的同时,我还引导幼儿积极与社会交往,与社会对话。一次次地走入社区,与社区对话,让幼儿对社区多一份熟悉,并体验自己也是社区一分子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关心与爱护社区的温馨情怀,同时懂得并遵守社区生活的规范。“小草有生命,请你爱护它”“请把废物送给我(垃圾箱)”“我要发芽了,别踩我”等,这些带着童真和童趣的标语牌诞生了。
   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更是孩子的欢乐之源。愿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能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田园,融入社会,使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往往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从活动导入到动作的讲解以及巩固练习,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被教师牵着走,按照教师事先设
期刊
幼儿年龄小,思维较大胆活跃,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少,思维容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一系列科技活动,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与现象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一、选择适宜的科学活动主题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只有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才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深入孩子当中、做孩子的朋友、和他们谈心,我们发现孩子们关注的活动还真多:有“鸟窝”、有“白色污染”、有“花纹世界”、有“我
期刊
幼儿从家长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的事物,模仿家长的言行,在家长影响下形成性格。所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是幼儿园一份丰厚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很好地补充了幼儿园某方面资源的空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家长资源的利用却是困难重重的。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并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合理地利用“家长”这个教育的“活资源”呢?  一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
期刊
汉字作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形、音、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阶段开展趣味识字活动,如果方式方法得当,不仅能增进幼儿对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与创造性,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尤其对入小学后在低年级阶段的孩子,识字和不识字,孩子学习的效率是很不一样的。因此笔者对幼儿的趣味识字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和一些家庭中进行识字阅
期刊
一、文化教育学思想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文化教育学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给人以许多的启发。文化教育学派注重从历史文化和生命阐释入手研究教育。狄尔泰作为文化教育学先驱,正是他将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内部世界,把哲学研究变成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成为与自然科学界限分
期刊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活动气氛相对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幼儿可以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
期刊
幼儿园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内开展的幼儿喜爱的、主动参与的、模拟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代表着儿童的自由、天真、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是在实际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能如愿地按自己的意愿游戏吗?都能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并
期刊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音乐活动之一的歌唱教学活动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艺术的生活世界,体现着艺术价值。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摒弃以“教会孩子学会歌曲”为着眼点的歌唱教学观,逐步形成“要从艺术生命的高度关注歌唱教学活动”这一共识,把幼儿作为一种艺术灵魂的力量,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灵感、性格参与到歌唱教学活动之中,使歌唱教学活动呈
期刊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所以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