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虽日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宁国市为例,总结了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和经验做法,分析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认识、队伍建设、技术支撑、宣传培训、品牌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0-0108-03
  1 引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日益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基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如镉大米、毒豇豆、毒韭菜等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愈发重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四个最严”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近年来,宁国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其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大力推进信息化监管和绿色化生产。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宁国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 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宁国市地处皖东南,连接皖浙2省7县市,市域总面积2487km2,总人口38万余人,是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市粮油、茶叶、蔬菜、水果、水产、肉、禽蛋等主要农产品的年产量分别达9.5万t、0.28万t、5.98万t、0.47万t、0.77万t、3.6万t、0.6万t。近年来,宁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力打造安全放心和高品高效农业。
  2.1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早在2012年,宁国市率先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局作为专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机构,并且在19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分别明确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在所有行政村分别配备1名以上协管员。2016—2018年,宁国市利用安徽省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项目,在所有乡镇、街道共建成了农产品安全快检系统41套。
  2.2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建立了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名录。2017年建成“宁国市农业投入品应用系统”,将辖区所有农药、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管理,对经营主体、产品品种、进货来源实行备案管理和进销货数据分析。2018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属地农药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并实现了兽药经营环节追溯管理全覆盖。开展农业投入品常态化监测活动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2017—2018年立结案11起假劣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相关违法违规案件。
  2.3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专项整治 每年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收储运环节,近3年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生猪屠宰等重点环节的执法检查,严格开展农兽药安全使用、生产记录、生猪屠宰、“两鱼两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2.4 树立农产品品牌和诚信意识 截至目前,全市有效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农产品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个,获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比重达60%。制定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依法公开农业主体守信和违法信息,开展放心农资示范店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示范主体创建等诚信评选活动,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 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
  3.1 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 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宁国市以物联网示范县项目为抓手,结合市内农业主导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于2014年建立了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成功上线。该平台系统融合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移动巡检执法、物联网集成与应用、农产品溯源、网格化管理、远程专家咨询和农技服务等应用,同期开发PC端和手机APP应用,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和服务三大整合,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人工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此项工作成果,还于2017年6月29日至7月3日应邀参加了“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览”。
  3.2 实施绿色防控和减肥减药增效生产模式 宁国市推进农业全域绿色发展,面积为2万hm2的山核桃基地登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连续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减药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项目建设区。目前,全市已建成面积为200hm2水稻和面积为133.33hm2的茶叶绿色防控与减药增效核心示范区、辐射面积3333.33hm2,建成中药材、水果和蔬菜等特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个、面积133.33hm2,在特色农作物上推广应用生物药剂防治技术3333.33hm2,在粮油作物及蔬菜、果树、茶叶、中药材、山核桃等经济园艺作物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7万hm2,在中药材、山核桃等作物上開展了套种紫云英、红花草等绿肥实验,全面示范推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技术措施。
  3.3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 2015年,宁国市紧紧抓住安徽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契机,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4321”工程,于2016年9月获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有效期3年)。2017年,经安徽省农委提名、农业部认定后,宁国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之一。创建期间,宁国市上下一心,严格对照创建标准,逐级逐项落实责任,有效创新监管手段,积极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提升了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 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监管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力量不足,老龄化严重,且乡镇监管机构人员和村级协管人员多数是兼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本身性质复杂,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农业技术等专业知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加上近年来《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多的能力要求。
  4.2 技术力量欠缺 一是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不足,目前仅能开展少量农药残留定量检测;乡镇、街道检测机构则以对蔬菜瓜果中农药残留和猪尿中“瘦肉精”的快速检测为主,对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肉体组织中兽残、抗生素残留的定性检测较少,且检测技术掌握生疏。二是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逐渐步入智慧监管阶段,国家、省、市各级监管信息平台和APP应运而生,往往导致农户需要重复填报生产销售信息,加上部分农户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电子化事物接受能力也不强,因此迫切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整合智慧监管软件等应用功能,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户真正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4.3 公众安全意识不够 一是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强,对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农兽药安全使用等规定缺乏法制观念,往往不能100%执行各类安全规定;二是部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缺少必要了解,也很少参与监管部门的工作互动。
  4.4 农产品品牌不突出 一是部分农业主体缺乏品牌创建意识,对品牌打造、开发的投入不足;二是由于农业生产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导致农产品品牌分散、缺少向心力、宣传乏力;三是多数农产品品牌质量基础工作差,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5 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管理责任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的大事来抓,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行业负责、乡镇属地管理、主体第一责任”的原则,明确“县、乡、村、企”3层、4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的职责分工:县级政府要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全局质量安全统筹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等工作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还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级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来,并由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各村、各生产经营主体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部门监督指导责任、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齐抓共管之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常运转。
  5.2 优化监管队伍,提升监管能力 一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和运行机制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管理制度,提升监管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大监管队伍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三品一标”认证、信息化监管平台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养;三是积极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建设活动,全面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点,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员”(乡镇监管员、乡镇检测员、村级协管员、生产单位内检员)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
  5.3 出台人才政策,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评优评奖政策和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吸收年轻、高学历和农产品检验检测、计算机、农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做好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正常运行的条件保障,加强县级检测人员定量检验和乡镇检测人员取样速测能力的学习培训,完善检测体系人员和管理制度,实施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加快推进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资质的“双认证”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强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的方式,建设或优化提升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的软件功能,并加快与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服务功能。
  5.4 强化培训宣传,推动社会共治 一是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培训,督促指导主体建立生产记录、产地准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增强其法律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宣传活动,更多地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经营人员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法规、科普知识以及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等知识;三是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竞赛、民意调查等各类互动活动,全力推动全社會共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5.5 培育优势品牌,提升质量层次 一是大力宣传追求绿色、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产品消费观念,为品牌农产品生产营造良好氛围,使企业认识到加速发展名、特、优品牌农产品是大势所趋、竞争所逼、市场所需;二是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多层次的农业生产合作模式,为品牌农产品的孕育打好基础,同时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积极创建以地域优势农产品为主的区域公用品牌;三是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与大中专院校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激发产业生机和活力,提升品牌农产品质量层次。
  6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民心工程,更是需要全社会一代代人共同用心经营的事业。当前,我国国情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然会越来越受重视,政府必会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因为这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水平的期待,也是现代农业产业高效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要健康发展,质量安全是前提;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质量安全是关键;要让企业领跑行业未来,质量安全是动力。共同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要广泛宣传全国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典范。让所有人都自觉的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践行人、监督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在OpenCV框架下的python 3环境中,开发了一种处理红枣病害叶片图像的技术,通过提取红枣病害区域HSV色彩空間分离H、S、V通道颜色分量图,经过灰度变换得到3个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进行腐蚀、膨胀形态学处理,去噪后再进行平滑及阈值分割操作,最终获得较佳的红枣叶片病斑区域的分割方法。结果表明,基于HSV色彩空间的病斑分割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红枣叶片的病害特征,为机器视觉在红枣病虫害识别的
期刊
摘 要:红枣和山楂具有药果兼用性,红枣山楂复合果糕可作为山西的地域识别产品进行研制生产,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红枣和山楂资源的目的。该研究利用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红枣山楂复合果糕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果浆和山楂果浆(红枣泡发,果水比均为1∶1.5打浆并过滤)各占总配方质量的25%、淀粉糖浆15%、蜂蜜20%、琼脂2%;最佳烘制工艺为装盘厚度2cm,烘制温度60℃,烘制时间16h。另外,在4种防腐剂中筛选出
期刊
摘 要:选择宿迁地区常見的6种园林绿化树种(龙柏、女贞、枇杷、桂花、木香、海桐)为研究对象,每隔3d、连续7次,监测叶片滞留可吸入量,对比分析树木单位叶面积滞留可吸入量(DPLA)、单叶滞留可吸入颗粒物量(DPL)以及单株滞留颗粒物量(DPP)。结果表明:6种园林绿化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留PM10量按大小排序:枇杷(0.1642mg·cm-2)>桂花(0.1249mg·cm-2)>海桐(0.1181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深入调研,该文分析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的思路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132-02  潍坊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始终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檢测体系、执法体系、监管体系,持续探索农
期刊
摘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作物育种学是我国高等涉农院校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其实践教学在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农民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该文分析了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文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分别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教
期刊
摘 要:利用2009—2012年南通市市区、如皋和吕泗3个酸雨监测站的酸雨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南通市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体建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和强酸雨的发生天数在南通市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酸雨年平均pH值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的趋势。酸雨的发生百分率、平均pH值及天数都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和月际分布特征。气象条件是酸性物颗粒扩散形成酸雨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期刊
摘 要:基于CNKI中国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从发文量及年份、学科分类、关键词、基金来源与研究层次、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机构等方面对中国喀斯特地区耕地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其前沿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对于喀斯特耕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地区的土地石漠化、土壤退化、土地利用、土地类型等方面。中国喀斯特地区耕地的研究与“五年规划”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自“十一五”规划后,该
期刊
摘 要: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为核定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标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用地流转行为,而且实现了耕地保护由单纯依据数量向质、量、生态三方并重的转变。该文以埇桥区耕地分等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分析了2018年间埇桥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增加、减少以及耕地质量建设信息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运用ArcGIS软件对各类耕地质量变化
期刊
摘 要:针对高等教育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于缩小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区间差距和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点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点按教育规模可分为3级教育规模区,其中1级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北京、湖北以及江西,2级区主要位于中部河南、陕西、四川、湖南等省份,3级教育区主要包括西部、南部边陲省份以及东部高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草莓产业在苏北地区发展迅速,但草莓在栽培过程中易发生各种病虫害。该文总结了苏北地区草莓常见的10種病虫害,并对每种病虫害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方法。  关键词:草莓;病虫害;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88-03  草莓(strawberries),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