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者砚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家境贫寒,六岁的程砚秋经人介绍,投入荣蝶仙门下学艺。从前学戏,先要与师父立下字据,言明几年期满,学艺期间的食宿问题,以及满师后给老师义演若干年作为报酬,等等。程砚秋所立字据是以八年为期。八年期间由荣家供给食宿,但演戏的收入归老师。满师后还须继续效力两年,在两年之内,全部戏份收入都要孝敬老师。
  他的母亲像送病人上医院动手术那样签了“关书”,送他去荣家的那天,一路叮咛:“说话要谨慎,不要占人家的便宜,尤其是钱财上。”这句话,程砚秋说:“我一生都牢牢地记着。”
  程砚秋学戏很苦,荣家所有的生活琐事也都要做,无异于童仆。荣蝶仙脾气又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常常无端拿他出气。程砚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饭,学戏的时间很少。那时荣蝶仙穿的是布袜,清晨起来,程砚秋要把袜子捧到他的面前。因为自己的手不干净,沾着煤渣或灰土,冬天还有冻裂的血痕,程砚秋不敢直接用手递袜子,就在手掌上放一块白布,把袜子搁在白布上,再捧给荣蝶仙。在程砚秋出师前,师父把他的腿打伤了,留下很大的血疙瘩。成名后的程砚秋赴欧洲时,经一位德国医生的手术才把腿治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学艺的八年,是我童年时代最惨痛的一页。”
  因有家世之悲,心思重的程砚秋常低眉含颦,面无欢容。年龄稍大些后,多半因为营养不佳,情绪一直也比较抑郁,师父认为这个孩子不宜于学花旦,让他专攻青衣。荣蝶仙还发现这个孩子嗓音很不一般,且扮相沉静明丽,如珠蕴椟中,时有宝光外熠。
  程砚秋学艺可比梅兰芳苦多了,他也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凭着自身条件、勤奋刻苦以及高人指点,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唱到情感至深处,其声竟细若游丝。观众聆听,大气都不敢喘。这是他声腔艺术最讲究的地方,无人能及。故而梅、程之间彼此颉颃,关系就颇为微妙了。程砚秋最早的艺名叫菊侬,后改为艳秋。有人说这个更名含有深意,因为艳于秋者厥为菊。
  1923年9月18日,也就是程砚秋结婚后5个月,他与自己的戏班“和声社”一行赴沪演出。这次演出,气势极盛,每晚舞台上的花篮都不下五六十个,全场无一空位,另有许多人环立而视。戏院门口,汽车200余辆,马车不计其数。程砚秋每日茶会、堂会、剧场演出几乎占满了所有的时间,真可谓无一息之闲,也无一丝之暇,人极劳累。但他依旧是容颜焕发光泽,嗓音穿云裂石。
  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说:“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是打吗啡。”这话近于谑,可还真无法否认。只要听程上瘾,就非此不可,若再去听别人唱的青衣,便觉淡而无味。所以,后来喜欢程的听众越来越多,就是这个道理。因程砚秋未走红以前曾一度拜梅兰芳为师,亦受其关照和提携,于是行内有这样的说法:程腔骨子里多为梅腔。如不深加体会,一时不易察觉。因为梅腔加上程氏的嗓音和口劲,已经脱胎换骨,难以辨认了。
  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最耐人寻味的是《玉堂春》一剧,他柳眉入鬓,凤眼传神。行腔乍疾乍徐,一股细音,唯其独有。高则如天外游云,低则似花下鸣泉,听来惊心动魄。装扮也别致,身着红色罪衣罪裙,脸似鹅蛋,眼皮上一层黛绿涂得停匀,妩媚中带出青楼女子的憔悴和满腔哀怨的神情。他的表演强调的是冤案中的冤情,而非着意于一桩花案里的风情。这样,程氏《玉堂春》在格调上就比其他艺人高出了许多。程砚秋身材高大,观众初见,都暗自吃惊:“这么大块头的一个青衣呀!”但等演出开始,被他的各种表演身段所吸引,你便不会觉得他是个庞然大物,而是个美妙妇人,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程砚秋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论起他的化装,至今是个谜。因为程砚秋最不乐意让人家看他化装,除非是与他朝夕相处的至交。他的化装室也只有负责化装的人和他的太太果素瑛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的人一概“挡驾”。看过程砚秋戏的人都知道,他在台上的最动人之处,就是那一双眼睛了。好多人都琢磨:他的眼睛是怎么画的?有人说,他的眼皮是用毛笔蘸着碾碎了的炭精勾画出来,然后再涂上胭脂。程砚秋舞台上那飞若流丹、澄如秋水的眼神,就来自这黑红相间的奇妙勾画之中。
  (选自《21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编》,有删节)
  阅读上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戏份”是指程砚秋从小就体现出来的演戏的天分,正因为有这种天分,且能吃苦耐勞,再加上有高人的指点,所以成名成家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B.他的母亲像送病人上医院动手术那样签了“关书”,所谓“关书”,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卖身契。
  C.文题言曰“菊者砚秋”,我们约略地可以看出,程砚秋从小就喜欢菊花,这一点从他小时候的艺名“菊侬”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D.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是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戒掉了。
  2.读文章画线部分,说说程砚秋的师傅为什么认为小程砚秋不适宜于学花旦,而让他学青衣呢?
  答:
  3.程砚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斩获蜚声中外的名声呢?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友不再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以各种奇怪的理由实施道德绑架,只要谁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可能引发一场口水大战。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某一条新闻的众多评论,普遍“一边倒”。久而久之,关于同一件事的两种声音,一种“有话”到了泛滥,另一种“无话”成了寂寥。个性,在寂寥的沉默之中,被消磨殆尽。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有一句话:“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的。”这无疑成了当代
期刊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于热带,属于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披垂著长藤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铺缀著野花如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與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冷冷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如果,我去了,将带著
期刊
庄子是一位非常善于利用事物来比喻道理的高手。他的类比通俗易懂,且思想深刻,让人听后感觉美妙得无以复加……  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夫前去聘请,见面后二位大夫对庄子说:“我们大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麻烦您。深望先生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有三千岁。楚王把它珍藏在竹匣里,盖上了锦缎,供奉在庙堂之
期刊
民国七年(1918年)5月15日是现代文学史绕不开的一天,甚至是中国白话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就在这一天,一位作家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体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2018年5月15日,《狂人日记》诞生了整整一百年。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他的文章很有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
期刊
北大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北大校长的人文素养自不是寻常人可比。正因如此,北大校长念错字,在固有印象中便是不可理解、难以原谅的低级错误,让人跌破眼镜。  理性地看,一个人的文字水平乃至人文修养的高下,并不必然决定着当校长是否称职,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能治校,为学生学习和教授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文字水平乃至讲话水平差一点,也不失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况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与
期刊
前些时日,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又火了一次,原因竟是校长念错字。  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此事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林建华成为网友们议论的对象。5日下午,林建华为念错字道歉。不过,这封道歉信再次在网络上引起争议。  致歉信(节选)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
期刊
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国学大家,精通诗词、书法和绘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及书画等艺术作品。但在央视播出的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书法、绘画之美》中,范曾竟将成语“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成了(gá)。  当时的观众正沉浸在他营造的古典文化氛围中,听到这样的错误发音,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汉字博大精深,在公众场合读错字也不是林校长的“专利”。  蔡元培  北大的灵魂人物蔡元培老校长
期刊
前些时日,一段视频在朋友圈疯传,一名外卖小哥蹲坐在雨中,抱着自己的外卖箱号啕大哭。视频配文称,外卖小哥之所以大哭是因为送餐下楼后,电动车被偷了。“外卖小哥不容易,送餐赚的是辛苦钱,电动车被偷了,剩下的餐沒办法送了,手机要被催爆了,接着要被差评了,要被扣钱了!多重打击下,他不得不痛哭……”不少人对外卖小哥表示同情。  然而,视频被热传之后一个个疑点也渐渐冒出!比如:发起捐助的网友联系了外卖小哥所在的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的,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宣纸,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的特点。具有这样
期刊
1.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