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融合·契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乃至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虽然素养一词有点抽象,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有着实实在在的载体,体现在字词语句之中。小学主题作文教学,其核心素养更是体现在遣词造句、构段谋篇之中。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小学主题作文核心素养策略研究,以供参考。

一、整合教材单元主题,确定作文写作主题


  1.围绕单元要素丰富主题。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小学作文训练与教材单元主题是密切相连的,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统编教材在编排中更是将这一精神贯彻始终。每一单元围绕一个语文要素,通过讲读、自读以及写作,助力学生对单元要素从走近到理解,再到融会贯通。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其单元要素中有“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安排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讲读课文,并进行观察日记拓展,接着引导学生学写观察日记。教材编排虽然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但对于他们来说,仍停留在感性认知上,对于究竟怎么写观察日记还处于茫然阶段。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有效拓展,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按照日期编排,以便让学生明白连续观察策略,明白日记写作技巧。
  2.聚焦文本思想提炼主题。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学生的习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仅仅依赖于单元习作训练,还要穿插于具体的文本阅读之中,结合文本的思想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这样通过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从中提炼主题,拓展习作空间。如有可能,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与教材编者对话,理解教材编排体系,尽可能结合其要素提炼第二主题,以丰富习作训练。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主要是写日出时的景象,通过修辞写出了太阳的努力;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重点写了游双龙洞的顺序。单元习作主题是“游”,不言而喻,其训练主题是写游记。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训练主题结合讲读课文进行分解,并且穿插到相应课文之中,进行课课练。比如《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可以重点穿插采用拟人修辞写出精气神;而针对《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课,可以侧重训练观察顺序。这样通过步步训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单元习作训练难度,而且还能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掌握单元要素。

二、融合学生生活资源,精选作文素材


  1.选择学生生活素材。习作是学生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习作训练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或者单纯教授技巧,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其情感,让真情实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新课标也曾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引导他们用眼看,用耳听,获取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为积累一手素材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与社会接触不多,单纯靠他们自己获取生活素材,写作内容必然贫乏。对此,教师可以“主动出击”,对学生的生活资源进行整合筛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更丰满;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学生生活体验,为学生写出高质量的生活作文创造条件。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获取最直接的感受,为写出个性习作打好基础。
  2.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其习作素材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但又不是他们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整合再加工后生成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全新的材料。这种整合的过程,更多依赖于学生的一种直观体验。同一种景物,由于学生个体的体验不同,感悟不同,其呈现也不同。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观体验,引导他们敢于发挥想象,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样是写春游,可以写旅游途中景色,可以侧重于写春游中发生的事情,当然更可以写自己的心情。这样,即便是同一个素材,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即便是同一个主题,选材也可以有所侧重;即便是素材相同,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针对《我爱家乡的 》这篇习作指导,教师可以从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引导他们说说家乡的特产,调查一下是否品尝了解过。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如有可能,还可以直接将特产带入课堂,让学生观察品尝,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激活写作灵感,从而写出精彩的习作。

三、契合写作思维训练,优化作文语言表达


  1.借助语言积累发展习作思维。新课标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文教材文本不仅是语言表达典范,更是思维严密的代表。具体教学中,教师借助一篇篇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辨析写作思维,明白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在与教材编者、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在获取文本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提升习作表达技巧。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扣住“和”字,理清“将”和“相”之间关系,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和”的根源,继而从中感知作者的表达技巧。学生写作时,可以引导他们写一写同桌、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纠纷,鼓励他们尝试用“朋友和”“同桌和”进行命题,着重写出“和”的前因后果。
  2.借助语言感悟验证习作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习作属于一项技能,需要长期训练才有效。教材只是个例子,文本中渗透很多写作技巧,通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而且还能推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悟提炼,从而有效掌握。比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民俗单元,其写作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具体教学中,针对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可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春节的风俗,然后让他们进行比较,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具体缘由是什么。同样,《腊八粥》这一课重点写了熬粥与喝粥两件事,作者又是怎样处理详略的。这样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的方式,鼓励他们借助示例进行比较分析,继而自主寻找出教材写作规律,并渗透到习作训练之中。这种思维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掌握单元要素,而且还能将其融入写作中,为其综合素养提升做好储备。
  总而言之,寫作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研读教材,精准与编者对话,准确把握教材单元主题,并且整合学生生活资源,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在全面提升写作水平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为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习作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从现阶段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从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授小学生习作知识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爱习作,会写作。一、爱是基础:培养兴趣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兴趣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比教学习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1.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处于小学不
期刊
“读书看皮,阅文看题”,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预言”,从不同的侧面传递作者文学创作的目的、文章主旨、写作对象和写作情感。这体现出标题的特点和规则,同样也表现出标题在文章阅读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而言,标题对文章内容具有概括性交代的作用,为读者阅读文章提供线索,有时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围绕标题进行导入,为学生提供辅助阅读的有效信息。一、將古诗
期刊
四年级的孩子虽已初步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但是内容相似度较高,表达平铺直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打开生活那扇门,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帮助他们寻获习作的方法,极为重要。一、立足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儿童体悟文本语言内涵的同时,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增强自主表达的信心  部编教材体系明确,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的归总,给教与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内涵
期刊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小说主要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保尔最初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在水手朱赫来的引领下,一步步自我觉醒,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的、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在革命中,他经受住了爱情、疾病、挫折等一系列考验,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创作小说,最终百炼成钢。保尔身上体现出的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定的信念激励着我们。为
期刊
老子提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讲究“术”“道”并重,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术”指的是阅读技巧和方法,若在教学中只引导学生掌握套路化的阅读方法,那么学生的阅读就会陷入模式化;“道”指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若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和阅读技巧的训练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术”“道”并重的方法,在
期刊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它凝结着编者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新课标颁布之后,教师逐渐意识到教科书编者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隐性的对话主体。编者通过精心设计教材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作业系统等,帮助师生教学语文,参与课堂对话。由此,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养成编者意识。一、编者意识之意义所在  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阅读以范文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紧抓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合优化课堂,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智慧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更丰富,更精彩。笔者以教学中的实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智慧地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紧抓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
期刊
叶圣陶说:“语文课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就要让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阅读及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小学是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大部分学生把课后时间交给了各类兴趣班和家庭作业,很难抽出时间阅读。笔者就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奠定学生的自能阅读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微时间
期刊
肖培东老师以“浅”字概其课堂之特点。细品其课堂案例,可知其名“浅”实“巧”,独具匠心,能始终紧扣文本语言教学,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彰显文本意识,使课堂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一、大处落笔,巧设主问题  一篇文章或深或浅,学生的思维则随之或模糊或浅显,要突破思维浅滩,需要老师精心设置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推动学生思维,带领学生从文本的表层走向深层。  肖老师十分擅长设置主问题,所以他的课堂总是主
期刊
叔本华说:“人生幸福的首要本质要素是我们的人格。”那么人格是什么?在心理学中经常以“个性”来表达人格的概念,它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一个特征。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常被模式化、填鸭式、教师独尊化的教学旧观念打压束缚,这无法使学生得到个性的自由舒展和发挥,当然也就谈不到令学生感到幸福。因此,要建立初中语文幸福课堂,就必然要打破旧的教学观念,秉持个性教学观,建立自由“学习场”,营造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