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赵孟(颊)书画印考辨——由俞和作伪赵孟(颊)书画出发(下)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一些仿俞和作伪赵孟(颊)的书画作品n(一)天津博物馆藏《高上大洞玉经》n此帖并非学自赵孟(颊),而是学自俞和,略得形模,又多有自身习气,签款“赵”字“走”部的“之绕”比之俞和伪作更加局促紧迫,相去赵书真迹的疏朗大气远甚,所伪印鉴极其低劣,属下下品.即便如此,此帖书法整体水平在众多伪作中还是可居中上,人们历来以俞和作伪小楷(如《道德经》等)为参考品,将之定为真迹.又有据此作伪的本子,行笔抖擞,水平较之下等,款署月、日正好与此帖颠倒,为“大德九年八月十日”.徐邦达等已有考辨.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东巴文字形和文献,运用“语义场词族词”的三级比较法,对纳西语表“同胞、世代、胎盘、生育、粪便”等同源词的早期音义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发展演变做了详细说明.认为古文字字形结构所蕴含的理据,为同源词的系联、词义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0年12月5日至6日,第四届国际汉字汉语文化研讨会以腾讯会议和腾讯直播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学术召集人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的36位学者在大会上发表了论文.会议还秉持了历届传统,特设青年论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6位博士后和硕博士研究生在论坛上报告了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300余位师生通过视频会议和直播收看了本次会议.
期刊
本文以《说文解字》“一曰”例中的言形部分为切入点,分析“一曰”与原解之间的关系,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一曰”的作用与定位.“一曰”言形部分包括记录字际关系12例,由于义的两歧对形体进行别解5例,对构形构意的别说22例.综合观之,“一曰”言形部分与许慎《说文》构形及训释系统的特点相适应,可以对难以嵌入《说文》训释系统的部分内容进行微调.“一曰”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协调许慎所追求的词义训释系统与汉字构形系统的平衡.
秦赵高所撰《爰历》是秦“书同文”运动的法定识字教材,是汉语汉字史、秦汉史的重要研究对象,惜早已佚亡.《爰历》开篇内容今喜见于汉简《苍颉篇》,自出土以来,其开篇语内容一直未被正确认知.今通过对汉简有关材料的钩稽研究,认为《爰历》开篇四句应释读为:“爰历次貤,继续前图.辅勤颗咀,跋涉旅途.”第一、二句“爰历次貤,继续前图”句义为“经过重复不断地(讽诵、摹习),(现在)按照前书(《苍颉》七章)的法度继续(学习)”.该二句具有劝学性质,当为《爰历》的开篇劝学语.第三、四句“辅勤颗咀,跋涉旅途”是《爰历》正文开始部
罗常培保留在家里的文稿,主要是一些非出版发表目的 而形成的资料.可以分为三类:笔记类、讲义类、文稿书稿类.本文介绍这些文稿的概貌,就作者的个人意见阐明文稿的价值.作者认为,罗常培未刊稿记录了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资料,有些学术资料很有历久弥新的创新性;文稿的很多地方记录或显示了罗常培的研究方法,对后世有借鉴意义.
《礼记·缁衣》“上人疑”章载“章好以示民俗”,俗,郭店简、上博简分别作“(惫)”“谷”,读作“欲”,合乎《缁衣》古义.考察先秦至汉初用字情况可知,战国时期“俗”“欲”皆可以“谷”为之.秦汉之际用字分化,风俗之义用“俗”,意愿、希望等义用“欲”,二字用法分明.秦汉时人以“民俗”理解“上人疑”章的“谷”或谷声字,基于当时的用字习惯,遂用“风俗”之义的本字“俗”,故传本作“俗”.此转变不能简单理解为文字讹误,或汉儒变更文本.这一做法或战国至汉初“化俗”“正风俗”观念影响下的表现.
水书以“水书习俗”为现实存在形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水书“反书”源于“水书习俗”与主流习俗之“反”;“反书”别义是后起的;“水书习俗”中诸多“正”与“反”的观念,在他者叙事下,“反书”的认知得到加强和固化.
四年前的盛夏,七月的北京,炎热似火,我却度过了如入冰窟的一天.这一切都是因为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回“学术主持”.rn这是一位著名“书法家”的个人作品展.“书法家”不仅在书法界有造诣、有影响,是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塔尖上的人物之一,在学界也是了得,是中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展览当天来了一批级别很高的官员,展览期间也不断有部级干部走动,这位书法家在政界的关系可见一斑.据说,展出的一个巨幅长卷也早已被南方的一位商人出价千万元买走,“书法家”还曾向其任职的那所名校捐出巨款.如此顶级的“书法家”可谓政、商、学、书四界皆同
期刊
本文通过对齐白石1920年前三份润格的解读,简略梳理齐白石早期的画学渊源、所涉画种及卖画的实际情况等诸多问题.由此,笔者断定齐白石不仅有着较强的市场意识,同时具备与此相匹配的态度与能力,并进一步揭示齐白石并非被动沦陷于市场,而是在市场上主动地有所作为的客观事实.
1930年6月,颜文樑曾与刘海粟等四人结伴游览意大利.旅意期间,他参观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四城的诸多名胜古迹,欣赏了诸多古今艺术杰作,还创作了14幅油画写生作品.游历中的观摩活动及写生行为体现了颜文樑崇尚古典写实的艺术观念.因此,1930年的意大利之旅是颜文樑留欧期间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