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启蒙幼儿思想,推进幼儿健康成长,还需要构建幼儿健康、健全的性格,实现幼儿身心的均衡发展,进而构建幼儿正确的三观。“用爱感化”是贴合幼儿身心发展和成长动态的德育教育策略,也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重要情感沟通载体。文章就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作为切入点,浅要论述了幼儿德育工作中“用爱感化”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德育;幼儿教育;“用爱感化”;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和幼儿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幼儿心灵塑造、幼儿人格养成、幼儿道德观念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幼儿性格和道德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正处于需要被呵护、需要被关爱的一个阶段。因此,幼儿教师“用爱感化”对幼儿多关心多爱护多教育,同时也应当“用爱感化”开展德育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爱的教育”之下做到爱学习、爱生活、懂礼貌和讲文明,逐渐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除家庭环境以外的“管理人”“教育人”和“监护人”,不仅需要传授幼儿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1]。而且,幼儿年龄较小,离开家庭之后,大多都是由幼儿教师进行照顾,中国传统文化中“师者,父母也”,所以幼儿教师应当用爱“浇灌”幼儿,呵护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逐渐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的社会人。另一方面,幼儿德育工作是幼儿学前教素质教育的核心,除了培育幼儿良好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为幼儿积极学习和乐观生活的打好基础。
(二)幼儿德育工作的现状
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幼儿德育教育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同时,幼儿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幼儿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对于幼儿的社会生活、日常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2]。但是近些年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使得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存在认识不深入的情况,进而忽视了德育培养,仅仅是将德育知识传递给幼儿[3]。这种缺乏德育培养的德育知识传递教学方式,让幼儿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
此外,由于缺乏德育培养的正确观念,使得幼儿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更多注重的是某个德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结合幼儿实际发展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方式。具体表现在德育培育过程中方式单一,没有关注幼儿道德素质培养和思维能力发展,与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理念背离。
二、幼儿德育工作中“用爱感化”的教育策略
(一)关爱幼儿,了解幼儿思想状况
“用爱感化”要求幼儿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身体发展,以“爱的教育”“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幼儿谈心,以关爱、感化的模式对幼儿进行疏导[4]。所以,幼儿教师开展“用爱感化”德育工作的首要策略就是积极关心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幼儿的思想状况。这需要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避免强势生硬的教育培养方式,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针对一些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幼儿,幼儿教师更应当以关爱和关怀的方式进行帮助,以便于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这样,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有了一个“爱的桥梁”,为下一步的“用爱感化”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单亲”幼儿的问题往往较多,对他们进行德育工作,区别于其他幼儿。所以,针对班级中的一些“单亲”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当通过整体观察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特点。通过制定学生思想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思想状况,然后针对性进行德育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这些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拉近师生距离,逐步用爱感化他们,与他们产生情感维系。同时,在交流沟通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才能逐步在得到学生认可的基础上,实施德育教育。
(二)关注环境,利用班级感化幼儿
德育教育过程中,学习环境和周围环境对于幼儿的德育情感和德育思维影响较大。所以,在实施“用爱感化”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应当重点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为幼儿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班集体[5]。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充满爱及和谐的班集体中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幼儿教师首先需要为全体同学设定一个集体和諧班级的构建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有参与性和德育教育性。建立互帮小组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让学习能力或者体育水平相对较好的幼儿,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或者体育水平较弱的幼儿,让幼儿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充分结合,通过教师引导和互帮互助,让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和体育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样,就能在教师引导下,沐浴在“爱”和“感动”的环境下,构建了一个和谐班集体。
(三)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模范榜样
“为人师表”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标准往往会影响幼儿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这是因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德育教育的践行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举动往往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幼儿建立一个德育模范和榜样,用爱感化学生,用爱教育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被爱”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培养,进而学会去“爱别人”“爱生活”“爱学习”等的良好德育品质。
结束语: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是人的基本要求,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用爱感化”,不仅对幼儿时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正面影响,对于幼儿往后的发展也不可忽视。作为素质教育的初步阶段,幼儿往往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学习经历。所以,幼儿教师开展“用爱感化”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儿情感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多关心多爱护。同时,幼儿教师应当发挥出自己的“榜样力量”,用爱感染和教育幼儿,最终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德育课程重建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1,{4}(16):12.
[2]吴慧丽,环荣仙.扣好幼儿德育的第一粒扣子——浅谈幼儿园德育工作实践[J].好家长,2021,{4}(11):76-77.
[3]宋娜.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德育工作的启示[J].吕梁学院学报,2020,10(06):91-93.
[4]陈燕.德育之花常开 德育之乐常奏——对新时期幼儿德育工作的基本认知和实践反思[J].启迪与智慧(中),2019,{4}(12):12.
[5]王艳.以“立德树人”促幼儿园教育内涵化发展——以大班德育游戏为例[J].求学,2021,{4}(24):41-42.
关键词:幼儿德育;幼儿教育;“用爱感化”;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和幼儿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幼儿心灵塑造、幼儿人格养成、幼儿道德观念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幼儿性格和道德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正处于需要被呵护、需要被关爱的一个阶段。因此,幼儿教师“用爱感化”对幼儿多关心多爱护多教育,同时也应当“用爱感化”开展德育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爱的教育”之下做到爱学习、爱生活、懂礼貌和讲文明,逐渐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除家庭环境以外的“管理人”“教育人”和“监护人”,不仅需要传授幼儿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1]。而且,幼儿年龄较小,离开家庭之后,大多都是由幼儿教师进行照顾,中国传统文化中“师者,父母也”,所以幼儿教师应当用爱“浇灌”幼儿,呵护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逐渐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的社会人。另一方面,幼儿德育工作是幼儿学前教素质教育的核心,除了培育幼儿良好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为幼儿积极学习和乐观生活的打好基础。
(二)幼儿德育工作的现状
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幼儿德育教育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同时,幼儿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幼儿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对于幼儿的社会生活、日常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2]。但是近些年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使得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存在认识不深入的情况,进而忽视了德育培养,仅仅是将德育知识传递给幼儿[3]。这种缺乏德育培养的德育知识传递教学方式,让幼儿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
此外,由于缺乏德育培养的正确观念,使得幼儿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更多注重的是某个德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结合幼儿实际发展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方式。具体表现在德育培育过程中方式单一,没有关注幼儿道德素质培养和思维能力发展,与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理念背离。
二、幼儿德育工作中“用爱感化”的教育策略
(一)关爱幼儿,了解幼儿思想状况
“用爱感化”要求幼儿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身体发展,以“爱的教育”“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幼儿谈心,以关爱、感化的模式对幼儿进行疏导[4]。所以,幼儿教师开展“用爱感化”德育工作的首要策略就是积极关心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幼儿的思想状况。这需要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避免强势生硬的教育培养方式,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针对一些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幼儿,幼儿教师更应当以关爱和关怀的方式进行帮助,以便于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这样,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有了一个“爱的桥梁”,为下一步的“用爱感化”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单亲”幼儿的问题往往较多,对他们进行德育工作,区别于其他幼儿。所以,针对班级中的一些“单亲”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当通过整体观察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特点。通过制定学生思想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思想状况,然后针对性进行德育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这些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拉近师生距离,逐步用爱感化他们,与他们产生情感维系。同时,在交流沟通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才能逐步在得到学生认可的基础上,实施德育教育。
(二)关注环境,利用班级感化幼儿
德育教育过程中,学习环境和周围环境对于幼儿的德育情感和德育思维影响较大。所以,在实施“用爱感化”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应当重点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为幼儿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班集体[5]。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充满爱及和谐的班集体中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幼儿教师首先需要为全体同学设定一个集体和諧班级的构建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有参与性和德育教育性。建立互帮小组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让学习能力或者体育水平相对较好的幼儿,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或者体育水平较弱的幼儿,让幼儿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充分结合,通过教师引导和互帮互助,让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和体育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样,就能在教师引导下,沐浴在“爱”和“感动”的环境下,构建了一个和谐班集体。
(三)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模范榜样
“为人师表”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标准往往会影响幼儿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这是因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德育教育的践行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举动往往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幼儿建立一个德育模范和榜样,用爱感化学生,用爱教育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被爱”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培养,进而学会去“爱别人”“爱生活”“爱学习”等的良好德育品质。
结束语: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是人的基本要求,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用爱感化”,不仅对幼儿时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正面影响,对于幼儿往后的发展也不可忽视。作为素质教育的初步阶段,幼儿往往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学习经历。所以,幼儿教师开展“用爱感化”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儿情感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多关心多爱护。同时,幼儿教师应当发挥出自己的“榜样力量”,用爱感染和教育幼儿,最终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德育课程重建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1,{4}(16):12.
[2]吴慧丽,环荣仙.扣好幼儿德育的第一粒扣子——浅谈幼儿园德育工作实践[J].好家长,2021,{4}(11):76-77.
[3]宋娜.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德育工作的启示[J].吕梁学院学报,2020,10(06):91-93.
[4]陈燕.德育之花常开 德育之乐常奏——对新时期幼儿德育工作的基本认知和实践反思[J].启迪与智慧(中),2019,{4}(12):12.
[5]王艳.以“立德树人”促幼儿园教育内涵化发展——以大班德育游戏为例[J].求学,2021,{4}(2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