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课程开发的研究综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课程开发关系到高等学校学生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从大学课程开发的层次、影响因素、课程开发的方法以及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大学;课程开发;课程层次;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从1935年卡斯威尔和坎贝尔合著的《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研究算起已有近八十年,而大学课程开发的研究较晚一些。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实践方面,英美等国的很多大学和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都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在职教师制订了有关课程编制理论和方法的课程。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建立了专门从事课程编制的机构,在英国、荷兰、丹麦等国,都有全国性的课程编制机构或课程咨询委员会;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州(省)都设有课程编制中心。在理论方面,近年来“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培训”(Faculty Development,简称FD)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不断发展,有关大学单门课程编制的著作和论文也日渐丰富,如戴曼德(R. M. Diamond)教授的《课程编制和评价:实践的视角》(Designing &Assessing Courses &Curricula: A Practical Guide,1998)、爱伦·H·米勒的《面向大学教师的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University Lecturers,1987)以及洛弗尔和劳伦斯合著的《大学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College Teachers,1992)等[1]。
  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处于计划体制的影响下,高校的课程主要由上级决定,因此国内关于大学课程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相关著作是张圻福的《大学课程论》(1992)[2],20世纪末在王伟廉等人的倡导和研究下,关于大学课程开发的研究逐渐增多(王伟廉,1999;蔡映辉,2006、2007;腾跃民等,2006;吴庆华等,2006;梁钊华,2007)。概括起来,关于大学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课程开发的层次问题;第二,影响大学课程开发的因素;第三,大学课程开发的方法模式;第四,大学校本课程开发。
  一、大学课程开发的三个层次
  “从课程组织和领导的角度看,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单门课程(学程或教程)进行计划的活动。第二个层次是对某学科或专业的课程总体进行计划的活动。我们过去曾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第三个层次则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的课程编制活动。在课程理论上,第一个层次可以称为微观课程的编制,后两个层次则可以相应地称为宏观课程的编制。”[3]
  1、单门课程的开发
  目前这一层次的课程开发受到教育部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但总体上看,教师在编制自己所教的课程时,已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门一门课程来进行的,而且进行任何形式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这一层次的课程开发活动都是最基本的,因此各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开发者和教育研究者对这一层次的课程开发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就课程开发过程而言,单门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第一线的教师。在开发单门课程时,其过程并非呈线性状态。较少有教师考虑用理性方法系统地开发课程。
  2、培养方案的编制
  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过去都使用“专业教学计划”这一概念。西方大学多用“program”一词,有学者将这其译成“教学计划”或“课程”。这一层次的课程编制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而言,所以或应称为培养方案的制订或编制。它可以针对一个学科或专业,也可以针对学科或专业领域中的某个方向(也称为主修),或针对人才培养的某个方面(如素质教育),有时也可以横跨学科或专业(如跨学科主修),甚至有时还可以针对一个特定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外语六级水平培训计划)。在我国,主要负责进行这一层次课程编制的是各系的学术委员会或类似的组织。在这些组织中,学术委员会主任、系主任或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对课程编制活动进行直接的领导。
  3、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活动
  由于学校的规模有大有小,在实际上,规模庞大的高等学校很少有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课程编制的。即使有计划活动,也多是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而真正的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活动,一般发生在大学下面所属的专业学院一级。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过程与上述两个层次的课程编制过程有很大不同。据比格兰分析,这一层次的课程编制过程通常有四种目的:(1)使课程方案与学院的发展战略相吻合;(2)修改旧的或建立新的发展战略;(3)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4)跟上当前改革的潮流。在学院一级,很少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选择。在这一级的课程编制过程中,主要是对那些比较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课程问题做出决策。
  也有人从狭义的课程来理解校级课程开发。“我们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校级课程编制活动。首先,校级课程编制活动的实施者是分管教学副校长及其委托人(主要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编制者);其次,校级课程编制活动的内容为制订以学校为单位的课程计划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活动。”…… “一般来讲,狭义的课程即指经编排的学科知识,而广义的课程是学校为给学生提供称心如意的学习经验的机会所使用的一切手段。”从可行性方面考虑,“我们提出一个假设——校级课程编制活动主要从对课程的狭义理解出发。”[4]
  (二)影响大學课程开发的因素
  美国1990年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教师当被问到在开发单门课程开始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时,46%的教师回答是自己所教课程的内容,其他依次是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16%,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15%,选择能促进学习的各种活动9%,挑选教科书和其他资源和根据外部标准设定目标均是6%,查看先前课程对学生所作的评价和查看先前课程的考试成绩均不足1%。   影响大學单门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学者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两类。“影响大学单门课程编制的内部因素包括高等教育思想、编制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大学单门课程编制的外部因素包括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大学为课程编制提供的物质条件以及大学环境。”[5]
  (三)大学课程开发的方法
  “大学单门课程编制包含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对需要的调查及表述、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6]
  对需要的描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描述该门课程;(2)该课程在专业课程计划、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3)学生、教师、系、学院要为该课程的开设各做什么贡献;(4)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其原因;(5)描述教师教和学生学这门课程的作用;(6)描述编制和讲授该课程的潜在的复杂因素。此外还要考虑需要配备哪些教学资源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并且在列举课程资源后,教师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工作,要阅读资料、考察需要的场地、与课程涉及到的人员进行交流。
  确定课程目标依然可以使用泰勒关于目标的三个来源理论,要注意目标的表述。
  课程内容选择必须遵循五条原则:整体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满足性原则、效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组织内容可以依据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即连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
  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可以参考下表,
  课程方案评价表[7]
  (四)大学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活动的总和。”[8]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地方品牌高校的打造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独特风格的养成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科研化,有利于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发的课程决策过程,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9]
  从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来看,“先进而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定位引领着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民主开发的学校组织结构确保了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教师知能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地方高校课程开发的基础;客观公平的评价机制与满足师生成就欲的激励机制是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助推力。”[10]
  与上类似,也有学者提出大学校本课程开发要有明确而独特的办学宗旨,民主开发的学校组织结构,教师在职培训的制度化,学生参与,资源支撑,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11]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类型大体可分为四种: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内容的改编、体系与结构的调整和整合;外来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网络课程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蔡映辉. 大学单门课程编制理论与技术的探讨[J]. 高教探索, 2007, (1):102
  [2]张圻福. 大学课程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3]王伟廉.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层次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23(5):64
  [4]吴庆华,鲁双庆. 高等学校校级课程编制活动的思考[J]. 江苏高教, 2006, (4):54
  [5]蔡映辉. 试析影响大学单门课程编制的因素[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3(3):80-83.
  [6]蔡映辉. 大学单门课程编制理论与技术的探讨[J]. 高教探索, 2007, (1):103
  [7]Allen H Miller. Course Design for University Lecturers, London: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7. 70-71
  [8]梁钊华. 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7, (8):49
  [9]杨明权,袁书卷. 关于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74-75
  [10]梁钊华. 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7, (8):49-50
  [11]张燕. 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4):48-4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音体美专业英语阅读能力难以培养的情况,从非语言因素方面着手,提出影响音体美专业大学英阅读能力的非语言因素,并对此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音体美专业;阅读能力;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1.引言  音体美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艺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科水平差,英语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低似乎已是大学校园人人
煤炭催化具有降低反应温度,明显提高碳转化率和气化反应速度等优点为了降低催化气化成本,推进福建无烟煤催化气化的工业化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一种高效,廉价且易得
摘要: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作为语言教师,都有可能从事试卷的设计和命题工作。有关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是每一个语言教师都应该掌握的。尤其是成绩考试和诊断性考试。本文就初级阶段留学生听力诊断性考试入手,进行分析并给予一定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级 留学生 听力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0  语言测试  测试是教育评估的主要手段,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我国是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
通过建立沉降炉中煤粉颗粒燃烧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多尺寸煤粉的未燃烬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粒径的煤粉的未燃烬度对煤粉群总未燃烬度的影响情况。在该模型中,引入对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如何在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即“毕业即就业”一直是高校诸多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的一大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及总结,提出了运用模拟教学法来解决《基础会计》课程实训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基
大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力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都设有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的
摘要: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学习,认真的思考,提高党性修养,健全人格,完善情商,锤炼意志,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具备榜样模范的标准,才能够提高公信力,最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掌握主动权,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辅导员;辅导员公信力;情商  【中图分类号】G640  一、辅导员公信力的定义界定及研究意义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