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等式与方程是数与代数教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于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突破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操作中体验等式与方程的本质与特征,让教学变粗糙为精致,最终使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含义由模糊逐渐到清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分类操作 等式与方程 数学活动经验
一、初上与反思
1.初上
“等式与方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方程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数量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未知的、可变的数是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思维层次发展,一开始,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环节一:教学等式
出示题图。
(1)先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
师: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简要介绍天平)你们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50 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作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 50,右边是100。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
环节二:初步感知方程
出示天平图。
教师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观察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教师揭示方程的意义,像x 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指导学生比较50 50=100,x 50=150,2x=200这三个等式,体会等式与方程的逻辑关系。
环节三:认识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小结: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2.反思
但是在随后的练习反馈中,部分学生对于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有的学生认为以下两种答案是正确的。
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前面部分的教学有如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对方程和等式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不够,笔者的“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在板块中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其实就是因为初学时没有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好好体会这两个概念,笔者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够,导致他们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关系。随后,笔者查了一些资料,基于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一个数学概念的图示,有相应的活动程序、对象以及某些原理相联系的其他图示。所形成的一种个体头脑的认知框架,数学课堂教育应关注于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以及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这种学习。笔者想到要设计活动,让学生自己内化概念。课标明确指出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要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标准,在分类过程中如何认知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笔者决定修改教案,于是第二次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二、改变与反馈
1.改变
环节一:看天平写式子
回忆:天平如何称物体?怎么知道天平是否平衡?
师:看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质量大小。
生:50×2=100。
师:根据这4个天平,你能写出哪些式子?
生:x 50
【关键词】分类操作 等式与方程 数学活动经验
一、初上与反思
1.初上
“等式与方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方程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数量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未知的、可变的数是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思维层次发展,一开始,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环节一:教学等式
出示题图。
(1)先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
师: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简要介绍天平)你们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50 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作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 50,右边是100。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
环节二:初步感知方程
出示天平图。
教师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观察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教师揭示方程的意义,像x 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指导学生比较50 50=100,x 50=150,2x=200这三个等式,体会等式与方程的逻辑关系。
环节三:认识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小结: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2.反思
但是在随后的练习反馈中,部分学生对于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有的学生认为以下两种答案是正确的。
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前面部分的教学有如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对方程和等式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不够,笔者的“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在板块中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其实就是因为初学时没有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好好体会这两个概念,笔者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够,导致他们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关系。随后,笔者查了一些资料,基于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一个数学概念的图示,有相应的活动程序、对象以及某些原理相联系的其他图示。所形成的一种个体头脑的认知框架,数学课堂教育应关注于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以及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这种学习。笔者想到要设计活动,让学生自己内化概念。课标明确指出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要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标准,在分类过程中如何认知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笔者决定修改教案,于是第二次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二、改变与反馈
1.改变
环节一:看天平写式子
回忆:天平如何称物体?怎么知道天平是否平衡?
师:看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质量大小。
生:50×2=100。
师:根据这4个天平,你能写出哪些式子?
生:x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