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测是市场规划的先行。本文以计量模型为工具分析了南京市社会资金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从而对南京市2011-2020年的信贷投放空间进行预测。
关键词: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信贷投放空间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22-02
引言:信贷投放空间关乎金融业(主要是银行)的生计大事,因时制宜地对信贷投放空间进行准确的预测是必要的。南京市是长三角的重要经济金融中心之一,本文在预测其未来资金需求总量与各个渠道供给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差额计算出南京市在2011-2020年的信贷投放空间,以期对金融业的信贷投放决策提供参考。
一、资金需求总量分析
(一)测算思路
1、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区域GDP增长率存在相关性。由于测算目标为城乡统筹的资金需求总量,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采用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通过搜集区域1995-2008年的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增速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已有数据推算南京市的GDP增长率;
3、利用1、建立的回归模型分别测算区域规划期内的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
4、利用2008年南京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确定南京市城乡统筹投资各重点领域占比,并考虑南京城乡统筹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的资金需求量。
(二)总量测算
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测算
根据1995—2008年南京市GDP和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用IN表示)建立回归模型:
IN(亿元)=-171.2695+0.625338×GDP(亿元)
(-4.517905)(32.25827)
注:括号内数据位对应变量的t统计量
R2=0.988600F=1040.596
经计算当置信度为 时,各项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检验。
由R2=0.988600,F=1040.596可知拟合程度较高,方程显著性较好。
根据南京市近年发展状况、“十一五”规划及远期规划,综合分析国家和江苏省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确定南京市2010-2020年GDP增长率变化。
近期:2010-2013年GDP年平均增长率14%
遠期:2014-202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8%
根据以上GDP增长率的预测,预计2020年GDP达7654.09亿元。
由预测的2010-2020年GDP值,根据回归模型,估计2011-2020年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见表一
二、资金供给总量分析
(一)中央财政投资供给
南京市中央财政的供给资金从2001年的92.1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55.84亿元。2001—2008年南京中央财政的供给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来看,虽然国家的财政政策从2005年开始已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长三角地区的政策未变,随着国家对南京城乡统筹建设的支持,对南京的投资支持在近几年内仍会继续。
(二)地方财政投资供给
“十五”期间,南京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从2001年的204.76亿元增长到2008年742.4亿元。2005年,南京市财政收入收支总量、增加额、增长幅度、完成预算比例均创近几年最好水平,这样都为“十一五”的提前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面的“十二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南京地方财政可比收入年均预计增速为20%,使南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三)银行贷款
2005—2008年,南京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5263.25亿元增8562.27亿元,增幅近3299亿元,而增速整体上是趋涨的,分别是13.3%、19.6%和20%。具体的数字如下图所示。
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调整缓慢。截至2008年末,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83.1亿元,增长18.15%。从近年来贷款投向看,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制造、能源及公共设施等优势行业,但对农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企业等弱势行业、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连续几年的负增长,同时消费贷款投放相对较少。在信贷政策影响下,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贷款继续得到控制,新增贷款集中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及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高收益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在效益高、发展迅速的能源、公共服务管理及热门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四)外资投入
“十一五”期间,面对比较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南京市积极贯彻“以开发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着力改善外资环境,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水平。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5-2008年全市注册外资和实施使用外资的状况如下:
三、融资总量空间
(一)政府资金运行分析
1、资金来源
这里说的政府主要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资金主要是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在2005-2008年期间累计621.25亿元,累计地方财政支出358.58亿元。
2、投入方向
政府财政支出有多个方向,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等方面。
(二)一般性商业金融资金运行分析
一般性金融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类,他们分别有各自的融资渠道和操作方法。
1、资金来源
(1)银行业。商业银行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解决资金需求者需要的中介机构。其资金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这里的存款包括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机构的存款。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562.27亿元,比年初增长20.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65.83亿元,比年初增长27.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483.10亿元,比年初增长18.8%。
(2)证券行业的主体部分包括了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资金主要是来自吸收客户证券保证金,上市公司通过在一级证券市场上融资。2008年末,南京证券公司法人机构3家,外地法人营业网点70多家。证券业的发展使南京金融业体系更加完善,更好的吸纳社会资金。
(3)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来积累资金,截至2008年末,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93.5亿元,增长33.3%;非人身险保费收入31.1亿元,增长10.4%。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16.7亿元,增长34.6%。
2、资金运用
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前提,投入方向主要是投资收益率高、风险低、资金回笼快、运转良好的行业,商业银行的投资方式主要是通过信贷。截至2008年末,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83.1亿元,增长18.16%。
投资方向上,证券公司的投资和商业银行一样,主要用于投资收益性高的行业。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战略投资,在区域内建设厂房、改善流程工艺、配置新型设备等。
3、银行业融资规模空间测算
根据南京市建市以来的数据分析,预计近期(2010-2013年)国内银行信贷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的26%,远期(2014-2020年)为22%。基于此,预测南京市2011-2020银行信贷投放量和资金需求空间如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信贷投放空间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22-02
引言:信贷投放空间关乎金融业(主要是银行)的生计大事,因时制宜地对信贷投放空间进行准确的预测是必要的。南京市是长三角的重要经济金融中心之一,本文在预测其未来资金需求总量与各个渠道供给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差额计算出南京市在2011-2020年的信贷投放空间,以期对金融业的信贷投放决策提供参考。
一、资金需求总量分析
(一)测算思路
1、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区域GDP增长率存在相关性。由于测算目标为城乡统筹的资金需求总量,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采用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通过搜集区域1995-2008年的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增速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已有数据推算南京市的GDP增长率;
3、利用1、建立的回归模型分别测算区域规划期内的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
4、利用2008年南京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确定南京市城乡统筹投资各重点领域占比,并考虑南京城乡统筹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的资金需求量。
(二)总量测算
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测算
根据1995—2008年南京市GDP和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用IN表示)建立回归模型:
IN(亿元)=-171.2695+0.625338×GDP(亿元)
(-4.517905)(32.25827)
注:括号内数据位对应变量的t统计量
R2=0.988600F=1040.596
经计算当置信度为 时,各项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检验。
由R2=0.988600,F=1040.596可知拟合程度较高,方程显著性较好。
根据南京市近年发展状况、“十一五”规划及远期规划,综合分析国家和江苏省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确定南京市2010-2020年GDP增长率变化。
近期:2010-2013年GDP年平均增长率14%
遠期:2014-202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8%
根据以上GDP增长率的预测,预计2020年GDP达7654.09亿元。
由预测的2010-2020年GDP值,根据回归模型,估计2011-2020年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见表一
二、资金供给总量分析
(一)中央财政投资供给
南京市中央财政的供给资金从2001年的92.1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55.84亿元。2001—2008年南京中央财政的供给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来看,虽然国家的财政政策从2005年开始已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长三角地区的政策未变,随着国家对南京城乡统筹建设的支持,对南京的投资支持在近几年内仍会继续。
(二)地方财政投资供给
“十五”期间,南京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从2001年的204.76亿元增长到2008年742.4亿元。2005年,南京市财政收入收支总量、增加额、增长幅度、完成预算比例均创近几年最好水平,这样都为“十一五”的提前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面的“十二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南京地方财政可比收入年均预计增速为20%,使南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三)银行贷款
2005—2008年,南京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5263.25亿元增8562.27亿元,增幅近3299亿元,而增速整体上是趋涨的,分别是13.3%、19.6%和20%。具体的数字如下图所示。
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调整缓慢。截至2008年末,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83.1亿元,增长18.15%。从近年来贷款投向看,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制造、能源及公共设施等优势行业,但对农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企业等弱势行业、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连续几年的负增长,同时消费贷款投放相对较少。在信贷政策影响下,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贷款继续得到控制,新增贷款集中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及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高收益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在效益高、发展迅速的能源、公共服务管理及热门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四)外资投入
“十一五”期间,面对比较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南京市积极贯彻“以开发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着力改善外资环境,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水平。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5-2008年全市注册外资和实施使用外资的状况如下:
三、融资总量空间
(一)政府资金运行分析
1、资金来源
这里说的政府主要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资金主要是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在2005-2008年期间累计621.25亿元,累计地方财政支出358.58亿元。
2、投入方向
政府财政支出有多个方向,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等方面。
(二)一般性商业金融资金运行分析
一般性金融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类,他们分别有各自的融资渠道和操作方法。
1、资金来源
(1)银行业。商业银行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解决资金需求者需要的中介机构。其资金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这里的存款包括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机构的存款。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562.27亿元,比年初增长20.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65.83亿元,比年初增长27.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483.10亿元,比年初增长18.8%。
(2)证券行业的主体部分包括了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资金主要是来自吸收客户证券保证金,上市公司通过在一级证券市场上融资。2008年末,南京证券公司法人机构3家,外地法人营业网点70多家。证券业的发展使南京金融业体系更加完善,更好的吸纳社会资金。
(3)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来积累资金,截至2008年末,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93.5亿元,增长33.3%;非人身险保费收入31.1亿元,增长10.4%。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16.7亿元,增长34.6%。
2、资金运用
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前提,投入方向主要是投资收益率高、风险低、资金回笼快、运转良好的行业,商业银行的投资方式主要是通过信贷。截至2008年末,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83.1亿元,增长18.16%。
投资方向上,证券公司的投资和商业银行一样,主要用于投资收益性高的行业。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战略投资,在区域内建设厂房、改善流程工艺、配置新型设备等。
3、银行业融资规模空间测算
根据南京市建市以来的数据分析,预计近期(2010-2013年)国内银行信贷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的26%,远期(2014-2020年)为22%。基于此,预测南京市2011-2020银行信贷投放量和资金需求空间如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