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打开思路 让范文提供拐杖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见写作之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作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我认为习作应该建构起表达的思维支架,用生活唤醒学生的写作,打开其思路,用例子教会其写作技巧,把两者结合起来,即教“写什么”与“怎样写”。
  【关键词】
  写作 建构起表达思维支架 打开思路 写作技巧
  写作最能衡量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写作之重要。那么,作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有人说重在教“写什么”。毋庸置疑,打开思路,寻找写作内容,确是重要一环。有人认为,初学习作者,应该指导“怎样写”,也就是写作技巧和方法。我认为小学阶段的习作,应该两者结合,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打开思路,从范文拎出写法,提供给学生拐杖。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翻转熟悉的写作材料
  写作来源于生活,孩子有孩子的天地与生活,一旦进入他们的世界,话题就多了,想写能写会写的就多了。基于这一点,平时教孩子写作应该尽量涉及他们的生活领域,触发他们的某一根神经,调整好他们的状态,让其有话可写,这样他们才能思泉涌出,越写越兴奋,越写越好。
  上“写菜”一课,课伊始,我抛出“喜欢吃什么菜,菜是什么样子的”的话题,让孩子交流,这话题学生感兴趣,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天南的海北的,学生总想说出点新奇的美食来,兴趣使思维跳跃起来了,思维的跳跃让孩子徜徉在奇异的美食享受里了,奇异的美食让听的、说的脑神经都亢奋了……突然,我话锋一转,出示“西红柿炒蛋”图片,告诉大家今天要“写什么”——写一道“西红柿炒蛋”。孩子们“想象的菜谱”与“现实的小菜”相差十万八千里,我抓住时机挑衅“谁能把这道家常小菜说得有模有样”,学生说不出道道,“不容易吧”,学生意识到越“家常”越不好写,紧跟着,我出示一个片段:香喷喷的番茄炒鸡蛋出锅了,由又黄又嫩的鸡蛋和又红又大的番茄组成。装番茄炒鸡蛋的盘子是白的,还带了点漂亮的纹样。纹样有红色的窗花,蓝色和黄色组成了几朵绽放的花儿。学生读后懂得这是写碟子,力量没用在“菜”的点子上,“要怎样才能写好呢?”既是老师的提问,也是学生此时最想解决的问题。着急啊,怎样才能写好呢?惭愧啊,自认为小菜一碟的“小菜”也写不好。这些想法都写在学生的脸上。
  学生有了贴近自己生活的经历,就有话说了,写起来也就十分自如。学生懂得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了。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作文要与做人相结合,防止写出虚假作文。
  二、用好的例子及时雨般地播洒写作技巧与方法
  “范文”就是“技法”的最好载体。一篇好的范文,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指导。“作前指导”,都离不开范文。离开了范文,我们的所有技法,都变得抽象而空洞。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习作课,本身就是从不会到会的模仿过程。借助范文引路,不失为学习写作的好路子。
  学生已然进入“饥渴”状态,到底该怎样写好?我适时渗入“一样一样写过去”“多用‘颜色’”“让味道‘动起来’”“用上‘比较’”“用上‘好像’”等写作技巧,我不是干瘪瘪地塞给学生,而是融合在学生的习作评析中完成的。如,“一样一样写过去”,引用《大杂烩》的片段,找出有哪些料,明白何为“一样一样”;找《羊肉泡馍》片段中的颜色,感受颜色带来的美感;填补《臭豆腐》片段中空缺的动词,感悟味道的游荡;用《片儿川》中与拌面、杂酱面、法国美食大龙虾的对比,体味片儿川与众不同的美味;用《小笼包》体会“好像”的妙处。接着,我又引导孩子赏析张海迪、老舍等作家写美食的片段,进一步巩固五种写作方法,顺带明确了为什么要写美食。我引导学生来评析这些片段,感悟“一样一样写过去”“多用‘颜色’”“让味道‘动起来’”“用上‘比较’”“用上‘好像’”等等写作方法。
  这样给了一个实在的载体,抽象空洞的技法就变成了鲜活的文字,“范文”给了学生拐杖,孩子“得法”了,把“西红柿炒蛋”说得津津有味了。
  因此,我们要用好范文,提炼文中的技法,给学生以拐杖,而非模子,让学生“得法”,而非格式。不要说写作需要技巧,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门艺术,在起步阶段,都得老老实实从一招一式学习开始。
  三、当场练习,落实方法的活用
  你也许会担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被束缚,学生写的内容会千篇一律,“同唱一首歌”了,这你大可不必担心。为什么?因为我并没有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范文的样式写,而是引導学生提炼文中的技法,所以,范文没有成为绳索缚住学生的思维,而给想写好“家常菜”又写不好“家常菜”的学生以拐杖,让学生有“法”可依,让写有了着力点,甚至是翅膀,就慢慢会走了,会飞了。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当场让学生写,鼓励孩子把方法都用上。
  当堂写作,不让习作变成带回家的负担,能让学生趁热打铁,用灵感、热情写作,能有效提高审题、构思、运用语言的能力,真实地进行一次习作过程的训练,有效防止“拼作文”“抄作文”,能当堂检验学生能否“用法”把“西红柿炒蛋”写得“色香味俱全”。
  四、习后评改,参悟提升技巧
  “作后评改”非常重要,与“作前指导”并不矛盾,应该是相辅相成,前后呼应的。这个前后呼应的过程,就是学生习作能力有效提升的过程。没有“指导”,学生不得法,没有“评改”,学生不悟法。
  孩子“得法”了吗?会用了吗?看看孩子的作品就明了了:有十三个学生把五种方法全用上了,其余大部分学生也能用上二至三种方法,作者亲自朗读,听起来舒服,感觉真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口味姿态不一的“西红柿炒蛋”呈现在你的眼前。讲评与修改,不可忽视,通过这样的简要评改,作前指导的写作技巧,在学生的实践中就体现出了差异。点评中,也是紧扣作前指导的技法落实和运用,带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评是为了指导下一步习作能力的提升。这是孩子把“法”提高层次的重要一环。
  实践出真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记住,这是孩子们在“悟法”。
  总之,建构起表达思维支架,用生活唤醒学生的写作,打开其思路,用例子教会其写作技巧,把两者结合起来,借此打破“作前指导的机械”与“不指导后评改层次不一”的局面。
其他文献
四、行文:只求顺畅 忽视“兴波”  在几种常见文体中,记叙文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最爱。原因很简单,大家从小就学写记叙文,对记叙文的写作“套路”了如指掌,再加上素材积累非常丰富,有东西可写,自然情有独钟。而从中考阅卷的情况看,写记叙文很少出现跑题现象,只要正常发挥,一般都能拿到“切入分”。另外,从对高分作文的统计情况看,记叙文更是占到总数的6成以上。所以,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在考场上尽可能写记叙文。  把事
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从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到现在的实施新课程,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的收获比原来大了,实践能力强了,思维活跃了。因此,我认为,必需研究新教法创设生机勃勃的新课堂,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浅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开始如果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节课就算失败。因此,我在课
地膜覆盖是粤北地区冬种马铃薯丰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介绍了粤北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的时间、方法和揭膜培土的时间,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相应的选地整地、种薯切块消毒、基肥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
学生的作文因文采而精彩,当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写作中掌握真谛,形成能力时,就能够铸造出更多的精彩的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开展写作教学,培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素材积累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它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写作思维的发展。教师如
随着新课改的路程不断前进,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都在不断地变化,同时也不断需要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语文教师,高中的语文虽然难度上是一个质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它们
技法指津巧合,凑巧相同或吻合。编述故事时,巧合是一种黏合剂,能把本来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成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巧合是过滤器,能
一天在柜中找东西,并未找到想要的,却意外发现了一只老旧的按键手机。手机看上去有些年头了,酒红色的外壳上有着些许细小的裂缝,颜色也泛白了,按键上的符号、数字已模糊不清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和非洲臀果木提取物治疗老年不稳定膀胱和(或)逼尿肌肌力减弱的疗效。方法44例下尿路症状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不稳定膀胱和(或)逼尿肌肌力减弱。患者随机分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