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的最高境界不在吃菜,而在“吃人”
陈晓卿爱搜集美食,他常开玩笑说,一直在寻找自己不吃的食物,到现在还没找到。陈晓卿选馆子的第一标准就是味道,只要味道好,他宁可去路边大排档,他和朋友们很少“吃空调,吃地毯,吃转盘桌子”,更多的是去小饭馆,为此,他也常常笑称自己的美食品位一直上不去。
陈晓卿搜美食大概要追溯到大学时代,读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记忆最深刻的,是梁先生写到1926年他赴美留学四年归来,“乃把行李寄存于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三个品种一个不落,吃得我牙根清酸……这顿饭,乃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梁实秋的文字让陈晓卿对北京的本地饮食产生了兴趣。他在微薄的生活费里省下结余,按图索骥找到几处梁文中记述的小吃,这种寻找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在影响着儿子,现在已经成了父子搜食队。
细读陈晓卿的美食专栏会发现,美食其实只是由头,更多揉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美味固然重要,但和谁吃饭总体上决定了饭局的趣味性。甚至,在哪里吃,或者吃不吃,都已经是次要的了。
纪录:以美食见人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一位朋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陈晓卿拍的不是美食,是乡愁。
《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更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在陈晓卿看来,《舌尖2》需要传达出一些“更在意”的东西。“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陈晓卿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舌尖》展示的中国美食,能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变迁,看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倔强、节俭、坚韧。
比如其中《家常》这一集呈现了人生的几个阶段,里面既有大家庭的故事,也有夫妻二人小家庭的故事,其中还有产妇生产的故事,如果看一个中国家庭,这一集基本上都展现全了。仔细琢磨这几个人生阶段的时候,会发现都有相应的美食能够与之结合。比如孕妇坐月子的汤就有三种,炖汤、煨汤和煲汤。而这些合在一起,正好聚合成一个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不管环境如何,不管生活水平好坏,中国人都善于把最平凡的东西做出最极致的味道。
陈晓卿说,《舌尖2》拍摄时都是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向美食界的专家请教,会听到很多关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故事。他希望通过《舌尖2》来告诉大家,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文明不仅仅是唐诗宋词,还包括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饮食也一样。
(白轮船整理)
陈晓卿爱搜集美食,他常开玩笑说,一直在寻找自己不吃的食物,到现在还没找到。陈晓卿选馆子的第一标准就是味道,只要味道好,他宁可去路边大排档,他和朋友们很少“吃空调,吃地毯,吃转盘桌子”,更多的是去小饭馆,为此,他也常常笑称自己的美食品位一直上不去。
陈晓卿搜美食大概要追溯到大学时代,读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记忆最深刻的,是梁先生写到1926年他赴美留学四年归来,“乃把行李寄存于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三个品种一个不落,吃得我牙根清酸……这顿饭,乃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梁实秋的文字让陈晓卿对北京的本地饮食产生了兴趣。他在微薄的生活费里省下结余,按图索骥找到几处梁文中记述的小吃,这种寻找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在影响着儿子,现在已经成了父子搜食队。
细读陈晓卿的美食专栏会发现,美食其实只是由头,更多揉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美味固然重要,但和谁吃饭总体上决定了饭局的趣味性。甚至,在哪里吃,或者吃不吃,都已经是次要的了。
纪录:以美食见人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一位朋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陈晓卿拍的不是美食,是乡愁。
《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更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在陈晓卿看来,《舌尖2》需要传达出一些“更在意”的东西。“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陈晓卿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舌尖》展示的中国美食,能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变迁,看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倔强、节俭、坚韧。
比如其中《家常》这一集呈现了人生的几个阶段,里面既有大家庭的故事,也有夫妻二人小家庭的故事,其中还有产妇生产的故事,如果看一个中国家庭,这一集基本上都展现全了。仔细琢磨这几个人生阶段的时候,会发现都有相应的美食能够与之结合。比如孕妇坐月子的汤就有三种,炖汤、煨汤和煲汤。而这些合在一起,正好聚合成一个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不管环境如何,不管生活水平好坏,中国人都善于把最平凡的东西做出最极致的味道。
陈晓卿说,《舌尖2》拍摄时都是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向美食界的专家请教,会听到很多关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故事。他希望通过《舌尖2》来告诉大家,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文明不仅仅是唐诗宋词,还包括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饮食也一样。
(白轮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