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设计问题,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使学生乐于学习,更加主动地发挥其学习潜力。
【关键词】 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一、激发兴趣,诱导参与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往往以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转移,而学习兴趣又是促进小学生勤奋学习的重要的动力因素。
从小学数学的生活性来讲,学习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室,更应该是学生本身的生活环境。教室更多的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學习和理解,而教室外的内容则是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也是较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揭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例如讲解三角形的面积,首先可以留一点问题给学生,比如自己家里那些东西是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一样?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图形通过一些折叠后可以变为三角形呢?可以的话,可以让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做手工,把一些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变为三角形。通过简单的生活型任务,让学生对这个概念首先产生了好奇,对于老师的授课是有积极的影响的,而且还能够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
从小学数学的学生主体性来说,小学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授予,而是引导;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积极探求、跃跃欲试的学习心态。
二、了解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指导学法
我们只有在了解小学生的基本特点的情况下,把教材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那么,小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认知在有意识,有目的的发展,但相对是局限的。在记忆上,机械记忆仍为主要方式,但随意记忆是在上升的。思维水平上,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但形象思维是较大的部分。所以,教学方式上,老师要采用直惯性强,启发意义大的方式,让学生的意识和思维转动,这是学生敲开数学大门的重要一步,即勤于思考。
小学生在注意力和意志力方面,也有一些特质。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浓厚的兴趣性,同时关注的范围小,且是不稳定的,容易分散的。自控力也不是很好,意志力较薄弱。所以一节40分钟的课堂,学生是无法完全高度集中的。当然,不是说调整课堂的时间,而是调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得课堂最大程度上高效。课堂的开始,可以是数学故事或是趣闻导入,让学生进入状态,那紧接着以引导的方式传达所要授课的重点,中间可以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穿插必要的互动或其他内容,使得课堂快乐氛围得到保持。
三、严格规矩和习惯,学生互动,师生互动
1、关于规矩,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定的规矩,相应的章程,那么优质的课堂,或者是说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无从谈及的,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没有一定相应的约束,是不科学的。当然,规矩不意味着严肃,也不意味着传统,更不是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而是在一个普遍的准则里,在一定的条件下所拥有的自由,在那个尺度里,自由发挥,积极探索与思考。
关于习惯,西方哲学家培根是这样说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之所以是百战的前提之一,是因为习惯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领导者,它在不自觉中对我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把习惯练成自然,把思考数学问题当成习惯,真正的融入到生活,那么培养的不再是数学这个学科的素养,还会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
2、学生和学生为什么要互动?怎么去互动呢?
之所以要互动,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探索性,需要学生来思考,然而各自思考的范围,程度却是有限的。互动可以充分发挥组员的个人优势,在辩论中提升数学思考力,也培养合作意识。这对于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怎么样去互动呢?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男女比例相近,取长补短。任务分配,老师的各项任务分配到组,而组内各项任务则各自细化,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任务,那么自然而然每个人的兴趣都会提升的。
3、那么焦点话题,师生互动呢?
为什么师生要互动?怎么样互动?非常客观的来讲,在专业知识上,老师会比学生要了解的多些,储存量也更大,学习的经验也更多些,所以学生和老师互动,也是学生提升的重要方式。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为学生学习注入一股动力,也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怎么样互动?首先,老师要学会把握时机,比如上文提及的从长方形的面积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新旧知识的交界处,延伸,挖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出疑问,在思想上和老师配合。同时,遇到新旧跨度较大的情况,那么老师的引导作用便是极其重要,比如是从面积跨度到体积的联系,便需要老师的洪荒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提示,继续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带到新高度。
综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极其重要而漫长的过程,也是我们需要一直探索的过程,一切理论皆为理论,而在实践运用里,必须结合实际,做出相应调整,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乐学。
【关键词】 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一、激发兴趣,诱导参与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往往以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转移,而学习兴趣又是促进小学生勤奋学习的重要的动力因素。
从小学数学的生活性来讲,学习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室,更应该是学生本身的生活环境。教室更多的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學习和理解,而教室外的内容则是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也是较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揭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例如讲解三角形的面积,首先可以留一点问题给学生,比如自己家里那些东西是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一样?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图形通过一些折叠后可以变为三角形呢?可以的话,可以让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做手工,把一些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变为三角形。通过简单的生活型任务,让学生对这个概念首先产生了好奇,对于老师的授课是有积极的影响的,而且还能够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
从小学数学的学生主体性来说,小学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授予,而是引导;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积极探求、跃跃欲试的学习心态。
二、了解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指导学法
我们只有在了解小学生的基本特点的情况下,把教材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那么,小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认知在有意识,有目的的发展,但相对是局限的。在记忆上,机械记忆仍为主要方式,但随意记忆是在上升的。思维水平上,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但形象思维是较大的部分。所以,教学方式上,老师要采用直惯性强,启发意义大的方式,让学生的意识和思维转动,这是学生敲开数学大门的重要一步,即勤于思考。
小学生在注意力和意志力方面,也有一些特质。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浓厚的兴趣性,同时关注的范围小,且是不稳定的,容易分散的。自控力也不是很好,意志力较薄弱。所以一节40分钟的课堂,学生是无法完全高度集中的。当然,不是说调整课堂的时间,而是调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得课堂最大程度上高效。课堂的开始,可以是数学故事或是趣闻导入,让学生进入状态,那紧接着以引导的方式传达所要授课的重点,中间可以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穿插必要的互动或其他内容,使得课堂快乐氛围得到保持。
三、严格规矩和习惯,学生互动,师生互动
1、关于规矩,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定的规矩,相应的章程,那么优质的课堂,或者是说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无从谈及的,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没有一定相应的约束,是不科学的。当然,规矩不意味着严肃,也不意味着传统,更不是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而是在一个普遍的准则里,在一定的条件下所拥有的自由,在那个尺度里,自由发挥,积极探索与思考。
关于习惯,西方哲学家培根是这样说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之所以是百战的前提之一,是因为习惯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领导者,它在不自觉中对我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把习惯练成自然,把思考数学问题当成习惯,真正的融入到生活,那么培养的不再是数学这个学科的素养,还会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
2、学生和学生为什么要互动?怎么去互动呢?
之所以要互动,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探索性,需要学生来思考,然而各自思考的范围,程度却是有限的。互动可以充分发挥组员的个人优势,在辩论中提升数学思考力,也培养合作意识。这对于数学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怎么样去互动呢?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男女比例相近,取长补短。任务分配,老师的各项任务分配到组,而组内各项任务则各自细化,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任务,那么自然而然每个人的兴趣都会提升的。
3、那么焦点话题,师生互动呢?
为什么师生要互动?怎么样互动?非常客观的来讲,在专业知识上,老师会比学生要了解的多些,储存量也更大,学习的经验也更多些,所以学生和老师互动,也是学生提升的重要方式。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为学生学习注入一股动力,也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怎么样互动?首先,老师要学会把握时机,比如上文提及的从长方形的面积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新旧知识的交界处,延伸,挖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出疑问,在思想上和老师配合。同时,遇到新旧跨度较大的情况,那么老师的引导作用便是极其重要,比如是从面积跨度到体积的联系,便需要老师的洪荒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提示,继续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带到新高度。
综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极其重要而漫长的过程,也是我们需要一直探索的过程,一切理论皆为理论,而在实践运用里,必须结合实际,做出相应调整,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