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预习作业实效化探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文言文是“难啃的骨头”。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虽然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课后的检测结果更糟糕。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并且找到一种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不同于其他篇章,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学生眼中都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不乏许多不朽之作。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所以,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标是汲取古代思想之精华以及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智慧。而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跨越。它需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需要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把握句篇的含义。
  如何解决课堂时间有限与繁重的文言文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呢?抓好文言文的预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预习,就是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也不断尝试着“预习”,可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要想使预习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预习作业的设置至关重要。
  一、 文言诵读的具体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明: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读”应当是文言文学习的首要任务,读得好不好也决定文言文后期学习的效果。
  文言文诵读,包含正音和断句两部分。
  首先,关于正音方面,重在调动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意识。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生字词预习要求。即:(一)圈出生字、词语,拼拼读读,不理解的做个记号。(二)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并给每个生字组词,看谁组的词语多,并把生字的部首、组的词语等记录下来。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后,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了,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其次,关于断句方面,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在设计文言文预习作业的时候,教师可将每篇文本中的经典常考句、引领文意句摘取出来,让学生进行断句停顿练习。注意,这里的断句是在文本原有标点的基础上,对文句进行节奏、意思等的划分。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句话属于经典常考句,正确的断句停顿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 知人论世的填空化
  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自行发现理解文本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当然,这种自主与独立并不是排它的、自我的或是漫无边际的,它仍是基本对话,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笔者尝试着“填空式”的对话方式。如,教学《兰亭集序》时对王羲之的简介:王羲之, 书法家。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早年苦练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美谈。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誉为“ ”。此填空题,既可以引起学生自觉了解王羲之的意识,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如东晋、王右军、书圣。
  三、分析文本的多元化和翻译文句的灵活化
  “多元化”是指教师在设计若干问题的时候,大体应从课文内容、创作思路、作者情感、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几方面入手。当然,根据文章体裁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问题设计也应丰富多样,随文而变。“灵活化”是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重点文句的翻译。
  仍以教学《兰亭集序》为例,问题设置如下:
  (一)文章开头哪几句交代了此次盛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找出原句,并用自己的话组织出来。
  (二)作者于文中为我们描述了两种性格反差极大的人,这两类人的区别是什么,共同点又是什么?找出对应句子并说明。
  两道题的设置,答案都是文中原话,这就属于文本理解层面,而第二问的设计,还属于文句翻译。
  三大板块的作业设计模式题型简单,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涉及面广。
  同时,为了使预习作业达到最大程度的实效化,教师设计和检查预习作业时,还应遵守少量性、可行性、评价及时性等原则。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学思想也要革新,教学技巧也要与时俱进,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也是如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课前预习作业的实效化设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要通过预习作业逐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实效化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它真正成为教师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自己任教九个年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韧与执着。面对学生,做到心中有爱,以德育人。因为这是学生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  一、纸条传情,心灵沟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整体,如果将后进生视为边角去掉,固然也可以圆满,但却失去了很多。作为班主任,不应放弃一个学生,应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唤醒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当学生犯
期刊
顾德希老先生在《对年轻朋友的热切期盼》中强调 :“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母语学习的这种一般性规律,否则就要碰壁。”如果能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这对语文学习将大有裨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乐于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积累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断重复练习而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因此,培养习惯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激发学
期刊
“温故而知新”,它不仅仅是一句督促大家勤复习的话,如果仅是常回头看看的话,是不够“为师”的程度的。  对于这句话,向来有多种理解方式。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解释较为经典:“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这是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来看待这句话,它应该对人们有所启示。  如何温故?如何梳理?又会知晓何新呢?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
期刊
在一般教育模式下,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并且还要“精批细改”,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通例。然而现实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批改作文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沉重负担,因为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基本上都是七八十人,一个语文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全收全改需要多少时间?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只练不改,学生提不起精神,达不到训练目的。这样的现实,很难想象作文教学会有较好的效果。面对教师笼统机械的评语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实行体验性学习,倡导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背景,创设研习情境,师生合作交往,学生互相感悟,最终获得心理觉解与情感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关注阅读对象对文本内涵的心理感受、对言语形式的读解把握,要求阅读对象通过个体的独特体验
期刊
遵循新课改理念,语文课堂应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中华文化源远精深,语文课堂应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学生对语文课应该兴趣性较高,参与性较强。实则不然,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窘迫,限制了教师的知识传播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如何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融入生活并且加以运用。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师“教”的模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才有可能达
期刊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叫自主学习,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质量优劣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规律,在教和学这个问题上历来就意见杂陈。语文课的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怎么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
期刊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教学  1.有效性教学提出的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2.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
期刊
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是自己的神圣职责,有许多教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关心学生。教师应把言传、身教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端庄仪表,文雅举止,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方饱含情感的空间。一言一行,春风
期刊
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但凡语文素养高、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勤于积累、喜欢阅读的学生。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积累”是语言的根基,没有积累,语文学习便成了无源之水。  语文是人文成分很浓的东西,不能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而只能用“举三反一”的方式。也就是说,学语文要使“输入”远远大于“输出”, 语文积累一定要“勤”字当头。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积累  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重建,不是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