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大力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终生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老师只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结果是很多学生只会考试,没有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因为老师只看中学生在各种考试中所取得的分数,所以,在应试教学中,忽视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即使偶尔做些实验,也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并草草了事,根本不会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呢?
  
  一、利用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么重视实验都不会错。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方式,将实验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挖掘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型的根本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了做好利用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工作,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教学体会,供各位参考。
  1.创设让学生乐意探究的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乐意对新鲜的事物作研究,因此,良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事实上,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能主动的发现探究性的问题是很难的,毕竟学生还是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这么讲,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不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用火柴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火柴棒哪个部分烧黑,判断酒精灯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教高,哪部分温度较低?并思考外焰温度高的原因,或内焰温度低的原因,这就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对熟悉的或者他们认为有用、有意义的问题,常常产生兴趣,因此,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将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或者要与学生的兴趣为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可以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等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这些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最容易激发他们思考、探究欲望的。
  此外,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便于学生深入的思考、探究。化学实验现象错综复杂,影响实验现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
  2.利用实验检验提出的猜想
  在进行探究学习时,学生面对问题需要提出各种解决方法的猜想,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有用,需要实验进行验证。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不能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只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做实验。某些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总是做记录数据的事。要面向全体学生,经常轮换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角色。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如在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微粒知识学习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的假设的验证,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
  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能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要看他们能不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有时候需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有时候需要采用反证的方法进行。这些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验证的思路可以从质量不变,变大或变小的思维角度进行假设验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质量变大的有镁带燃烧的实验;质量小的有木炭燃烧的实验。这些反常的实验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增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经,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很多探究内容,不—定要进行化学实验的。比如,原子的结构,学生是无法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的。只能依靠想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其次,要营造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氛围。初中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常受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鼓励。
  其次,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进行探究学习时,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也不一定片面的追求探究的结果。而应该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到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
  总之,化学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好它为学生的发展做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列求和是数列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文介绍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数列求和 公式法 裂项法 错位相减法 倒序相加法 分段求和法    数列求和是数列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对于数列求和问题,一般是先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如果通项公式能够求出,可先求出通项公式,再决定使用哪种求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求和方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数
教育艺术是中外教育家长期探讨的教学理念之一。从课堂行为组织的角度来说,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组织教学的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用一系列创造性的艺术。运用好这一教育艺术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获得学习的较高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来谈一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
【摘要】:在教学中,有时候当我们的老师揭尽全力也不能讲明白、让学生弄懂的时候;当我们在恼狠着学生“怎么这么笨”的时候,也许你可以改变一下你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做着学、玩着学”,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是笔者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做法,仅供参考。  【关键字】:数学实践活动 开发 实施 策略  “我都讲了100遍了,你怎么还没听懂?”老师声嘶力
【摘要】对学生实行隐性分层教学,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它给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发挥生物教学的特点,精心设计隐形分层教学方案,从课堂提问到反馈练习,从分层辅导到分层评价,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教师的赞许和同学的肯定中体验成
在中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数学各类运算的基本形式可以利用公式直接求解,但是许多问题都会涉及到复杂形式的计算或者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来求解的运算,需要我们用某种方法进行形式转换,使问题得以直接求解或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变量替换法",它是一種常用的基本运算技巧,应该使学生学会熟练、灵活运用,以提高运算能力.
什么是学困生?班里成绩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通常就是学困生。这些学生不但成绩不好,纪律也非常差,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学困生”,他们各方面表现表面上都低人一等。事实上,由于智能因素而出现的学困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应该怎么帮助这一类的学生摆正心态,摆脱过去的影响,重新热爱学习,投入学习之中呢?  一、查找成为学困生的原因  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我
【摘 要】随着公众对教育功能的认可和教育地位的确立,在中小学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匮乏,尤其是生均资源低下的情势下,中小学课外培训学校应时而生,且从上个世纪末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同时,应关注得是是中小学课外培训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回顾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其对中小学课外培训教师的涉及却是凤毛麟角。专业课外培训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研究课外教育培训教师工作及考评的必要性。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包括电能的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都伴随着电能的变化,下面谈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及其利用。  一、化学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如果设法让转移的电子在电路中定向移动,便可形成电流,依据该原理可制成各种化学电池,为人类提供较方便、优质的电能,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  在外电路还没有接通以前,化学电池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能进行的,当外电路接通以后,电池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就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钥匙”,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指导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是学习英语成败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