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船王包玉刚会李嘉诚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嘉诚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龙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
  经过充分论证之后,李嘉诚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曾有人断言: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经济的命脉。此言不虚,当时九龙仓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九龙仓的资源丰厚程度,在当时,让港岛所有商贾垂涎欲滴。
  
  江河日下怡和系
  
  已逾百年历史的“九龙仓”,本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英资企业,由凯瑟克家族在1886年创立,资本结构上又隶属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与香港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
  然而,作为英资的怡和系对中国政府却心存芥蒂,在“九七过渡”问题上始终抱有悲观态度,转而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的势力反而日渐衰微。到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降到历史最低比率。
  在怡和系的执掌下,九龙仓虽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物业,但在经营方式上却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着用自有资金兴建楼宇的理念,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缓慢,使得集团陷入财政危机。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将自己一步步逼向绝境。此时,另有华商才俊却看中了九龙仓的前景……
  
  李超人看上九龙
  
  早年,九龙仓货迁出的旧址将成为九龙地王,而九龙仓股票却一直被市面低估。1977年12月中旬,敏感的财经评论家对九龙仓进行分析,以《九龙仓业务开始蜕变》为题,指出九龙仓集团如能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未来10年可以出现年增长20%的良好势头。该评论家还预测时价13.5元的九龙仓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这位评论家与李嘉诚在九龙仓的问题上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一个在明处大造舆论,一个在暗处大量吸纳九龙仓的股票。
  李嘉诚曾多次构想,若由他主持九龙仓旧址的地产开发,绝不至于陷于如此困境。实际上,李嘉诚真正发迹靠的就是地产股市,他之所以看好九龙仓的股票,正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嘉诚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龙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经过充分论证之后,李嘉诚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这个数目,无论对李嘉诚还是对怡和系,都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界限。李嘉诚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他通过智囊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和香港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股置地,置地控股九龙仓,香港置地实际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
  经过测算,李嘉诚持有的九龙仓股份约占到九龙仓总股数的20%,这意味着,目前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将不是怡和系的凯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诚。
  九龙仓成交额开始骤升,引起证券分析员的关注,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介入,一时间,大户小户纷纷出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到1978年3月,九龙仓股价急速窜到每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已和九龙仓每股实际估值相当接近了。”李嘉诚暗想。这时候,李嘉诚持有的九龙仓还不满2000万股,他不得不等股价回落,以稍低的价格将九龙仓增至20%的水平。按照《公司法》,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是其控有的股份在50%以上。否则被收购方反收购,会使收购方的计划前功尽弃。现在九仓股票的股价已被炒高,要想增购到51%的水平,非李嘉诚的财力所能及。
  入主九龙仓董事局的路程,对李嘉诚来说还十分艰巨。转瞬间,九龙仓的老板已经在布置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龙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实际上,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慌忙之中,向香港第一财团英资“汇丰银行”求救。
  据说汇丰掌门人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立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日后长江实业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即便不从长计谋,就谈眼下,如果扫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定贷款支持怡和,收购九龙仓将会是一场黄粱美梦。
  权衡之下,李嘉诚最终答应沈弼停止收购。然而,骤雨初歇狂风又至,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加入了战局。
  
  包爵士中场入局
  
  李嘉诚退出了收购,引来八方强手介入角逐,其中一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包玉刚。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坐上香港首席富豪的宝座,可在当时,李嘉诚论实力和声誉都还比不上包爵士。据1977年吉普逊船舶经纪公司的记录,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
  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美国重新开发本土油田,同时,亚洲拉美都有油田相继投入开采。这样,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油轮闲置。油轮是包氏船队的主力,包氏从油轮闲置,联想到世界性的造船热,预示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来临。
  “先知先觉”的包氏准备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他瞄准的产业正是香港百业中前景最诱人的房地产。李嘉诚虽然不清楚包玉刚吸纳九龙仓股是作为一般性的长期投资,还是有意控得九龙仓,但他可以肯定包玉刚对九龙仓会感兴趣。九龙仓码头迁址,新建的码头气势更宏伟、设备更现代化。执世界航运业之牛耳的船王包玉刚,何尝不愿拥有与其航运相配套的港务业?
  在华人商界,论实力,论与银行业的关系,能与怡和抗衡的,非包玉刚莫属。李嘉诚权衡得失,已胸有成竹,决定把球踢给包玉刚,预料包玉刚得球后会奋力直捣龙门。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这场香港商界史上最著名的秘会。
  
  李包两强私密会
  
  1978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两位华商俊杰在中环的文华酒店一间幽静的雅阁会晤。一位是具有学者风范的未来地王李嘉诚,另一位是洋溢着海派作风的登陆船王包玉刚。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文华酒店正是怡和旗下产业,然而现在,两位华商俊杰却坐在怡和的酒店里密谋起“怡和之翼”九龙仓的前途命运。
  李嘉诚秘密约见包玉刚,包猜想他一定有要事相商,在当时他们二人的私交并不甚密。包玉刚欲减船登陆,苦于无门,当他将目标瞄准九龙仓时却发现李嘉诚已捷足先登。九龙仓对包氏来说,实在至关重要,它的码头货仓有利他发展海上航运;它的地盘物业,可供他在陆地大展拳脚。
  经过简短的寒暄,李嘉诚即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想把手中拥有的九龙仓1000万股转让给包玉刚的意思。转让?包玉刚想,天上没有掉下来的好事。包玉刚低头稍加思索,便悟出了李嘉诚的精明之处。李嘉诚很清楚包玉刚的情况,知道他需要什么。用包玉刚所需要的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这一‘转让’,可真是一家便宜两家的好事。
  对包玉刚这方面而言,他可以从李嘉诚手中接受九龙仓1000万股,再加上他原来所拥有的部分股票,他已经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如果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控制资产雄厚的九龙仓。而对于李嘉诚来说,他以10-30元的市价买了九龙仓股票而以30多元脱手给包玉刚,一下子就获利数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没有太多的解释,没有冗长的说明,更没有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两个同样精明的人一拍即合,秘密地订下了一个同样精明的协议: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三亿多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一个决定两家英资企业命运的历史性协议,在华商两强低声细语中顺利达成。最终结果是,他们都如愿以偿坐上了英资洋行头把交椅的宝座。
  
  互接绣球霸天下
  
  1980年6月中旬大战终于暴发。趁包玉刚赴欧参加会议之际,纽璧坚突发袭击,正式挑起九龙仓大战。部署香港置地采取换股之法,试图将其持股权增至49%。具体做法是将价值100元的置地股换取市价77元的九龙仓股。条件十分诱人,股民蜂拥而至。若香港置地已控得49%的股权,包氏是无论如何也购不满51%的绝对股权,香港置地只需再踏半步,即可击碎包玉刚的“吞并美梦”。
  电光火石间,包玉刚闻讯急忙返港部署反收购。他首先获得汇丰银行的22亿港元贷款保证,紧接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105元的现金吸收散户手中九龙仓,目标也是49%。105元的现金,比被九龙仓股票抬高了的价值100元的置地股更加诱人。星期一开市不到2小时,包玉刚一下子付出21亿现金购足2000万股,使控股权达到49%,获得了这场战役的决胜权。
  纽璧坚见大势已去,索性将香港置地控有的九龙仓1000多万股转让给包玉刚,香港置地套现获利7亿多港元,至此,包玉刚在九龙仓的控股量已成绝对多数。包玉刚成功夺得九龙仓,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故有人称“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
  这场被后来奉为传奇的“联手”,直接导演九龙仓从一家英资巨擘变为船王的家族企业,又间接促成了李超人成功吞并另一家英资巨擘“和记黄浦”,使得英资在香港的势力格局渐成溃败之势。仅从这一点而言,“九龙仓一役”可谓香港经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秦 琼
  《商道》杂志QQ群②群号:26396944
其他文献
转载广州日报2009年05月29日报道:为同学洗鞋两月赚8000元    2009年5月,中山大学举行了“中大科技园杯”创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12支参赛队伍中,不同的创业方式体现出不同的智慧火花——刷新团队为同学清洗运动鞋,试点期间两个多月收入8000多元。刷新团队以“洗出健康、洗出自信”为口号,本着优良的服务在同学中间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团队负责人小刘说其实他是从一件很小的事情出发才有了今天
期刊
很多导购员喜欢用“请随便看看”来代替“欢迎光临”,殊不知这句“请随便看看”的欢迎语正好给顾客灌输了一种“看看就走”潜意识。  ——一句话,可能促成一笔生意,也可以推掉一笔生意。    接近顾客是店铺销售的一个重要步骤,有道是接近顾客就是接近财富。自然地接近客户,不但拉近了与顾客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尽快地促成交易。反之,言行不当,未等你开价便有可能已把顾客吓跑了。  下面我和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接近顾
期刊
有专家预测,中国在本世纪中期,不到两个工作人口就要抚养一个老人。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国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    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对人口问题心态复杂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全球人口趋势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口高峰期(14亿)将比预期来得更快,然后将进入人口减少阶段。中国劳动力人口将在2016年达到顶峰
期刊
商人性格和商人命运    中国人讲,“一命二运三风水”,意思是说一个人一生的贵贱、成败早已命中注定。  但是,命是先天的,运是后天的。命基本上是难以改变的,而运是可以改善的。命是规律是客观的,运可以通过人为主观的改变而得到改变。  也就是说,所谓命运的注定,或许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的性格本身。好的性格有助于养成好的习惯,你的习惯形成了你的素质和修养。素质和修养又决定你一生的是非成败,荣辱贵贱。  在研
期刊
病症:开张依始,就要坐大班台,装修办公室,请小姐接电话……  疗法:先多想想怎么赚更多的钱,而不是把钱花掉。把事做起业,钱赚到手了,想怎么“发泡”都行。    一、病名:犹豫症  病症:现时生活较稳定,觉得没意思和没新鲜感,有一种创业的冲动,但又怕万一失败反而比现在还糟糕。  疗法:想清楚自己最愿意过什么生活。如追求稳定,想办法过得有滋有味就行了,不必自讨苦吃去创业;如是想创业,就要有一去不回头的
期刊
从近二十年的女性消费热点看,从服装、化妆、美容瘦身、整容一路过走着,当新的热点出现时,对前者并不会产生冲击,甚至有着相辅相成的效果。    创业之路如何起步,有关高人总结出以下四种创业赚钱思路,供有意创业的朋友参考、借鉴:    思路一现个性独占市场    个性店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日本,意为风格独特、更具专业化、创意鲜明的店铺。目前在现有国内市场上,个性化概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个性化
期刊
投资创业就像男女谈恋爱一样,有时也要讲缘分。缘分一到,任你天南海北、三教九流,都会转而向着同样的目标迈进。    火车站捡来宝贵商机    今年42岁的杨师傅现在感觉还像做梦一样。回到以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对美食一窍不通、平时连厨房都不进的大老粗怎么会干上餐饮业呢。杨师傅原来在一家钢铁厂上班,单位体制改革被“裁”下来后,就开始靠做力工活为生。这两年,他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与妻子商量后,打
期刊
市场已经饱和,如果你想有所作为,那么你就得别出心裁。  ——在一种人们没有抵御意识的氛围下进行推销,赚钱就两个词,轻松加愉快!    回程的旅游大巴缓缓驶出九寨沟。天刚放亮,晨曦照在远方的雪山顶上,闪着柔柔的光。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凛冽的寒气,驱散了游客们残存的一点睡意。  公路两旁不时有站着的藏族女孩在招手。导游笑着问大家:“这些女孩是推销工艺品的,要不要叫两个上来?”“不要不要,这些玩意儿全是骗
期刊
别人都说好,没有购买的人,当然也想试试,口碑宣传是最好的广告方式。    坐火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火车上的食物价格很高,而且不好吃,卫生可能也不那么让人放心。在市场上,品牌产品的价格可以比非品牌产品的价格高出一些,但是在火车上,这个规律就不存在了。比如同样的饮料,市场上每瓶卖三元,到了火车上就要五元。火车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在这个封闭的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大多是被迫的。尤其在硬坐车厢,
期刊
4、价值成本法   方总经理: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公司派了三个顾问师,替我们改善库存与采购系统,二个月的时间要支付240万的费用,相当于每个人每月40万,我都可以雇用三个厂长了。   销售人员:报告总经理,根据贵企业提供的每月平均库存为二个月,金额为6000万,由于生产数量逐年成长,库存金额与平均库存月份也逐年上升。我们的顾问群花了二个星期对贵厂采购作业流程、生产排程、现场生产、作业流程的现状,作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