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与“红”字不曾相离的传奇人生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细致,荔枝花开香万里,荔枝,听我来为荔枝唱颂词……”11月30日晚,一曲《荔枝颂》,回荡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参加广州粤剧团60周年志庆晚会的几千名观众深受震撼,难以置信89岁的红线女竟有这样的精气神。
  清脆圆润的嗓音,是红线女的天赋;深情的表达,是她独特唱腔的精华。那一晚,最后一句“卖荔枝——”,“枝”字如西方花式花腔层层翻叠,随之滑出一个高调,红线女的手空中一收,将声音收归体魄,引来掌声雷动。
  没想到,这竟成了她的绝唱。12月8日晚,一代粤剧名伶、表演艺术大家红线女猝然病逝,享年89岁。而此前一天,她还在自己的红线女艺术中心给广东粤剧学校的28名学生亲自上课。她给广东粤剧留下了“南国红豆”的千古佳誉,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倾国倾城的人生传奇。
  红线女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把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出身粤剧世家的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一个有着浓郁南粤文化气息的姓名。原籍广东开平县单水乡,她的家庭是当地的大族,父亲邝亦膜在广州开设药材店。红线女家族中有不少粤剧名伶,其堂伯父邝新华(邝殿卿)是同治年间粤剧再度兴起时的著名武生,外祖父声架南(谭杰南)是驰名于东南亚的武生,舅父靓少佳是历任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红线女生长在这样一个与粤剧渊源很深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八九岁时就跟留声机学唱粤曲。但她最初萌发想入戏班学唱粤曲的念头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理由是“成戏不成人”。后因日军侵华,家道中落,1938年,红线女由母亲带领,从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取艺名小燕红,这才算正式踏上从艺之路。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喜欢红线女聪明听话,勤奋好学,有空便对她悉心教导,尤其在用气发声功法和行腔运字技巧方面,红线女受益良多。靓少凤还认为红线女“小燕红”的艺名不好,对她讲述了“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建议她改为红线女,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艺名。
  抗战时期香港沦陷,红线女在广州认识了之后同为粤剧大师的马师曾,参加了他的剧团。1943年,在《刁蛮公主憨驸马》中,饰演刁蛮公主的蓝茵突然肚子痛得难以忍受,可是舞台下面的锣鼓已经敲响了。在极度紧张之下,马师曾命令红线女顶替蓝茵出场。红线女忐忑不安地一边上妆一边翻曲本,就这样硬着头皮出场了。谁知救场大获成功,红线女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1944年,红线女嫁给了比她年长24岁的马师曾,11年之后,两人离婚,但艺术上的合作却一直没有中断。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在香港的十年,她拍过近百部电影,是粤剧、电影双栖影星。逢到新片上映,观众祝贺她演出成功的花牌曾有三层楼那么高。但是红线女不甘做摇钱树,她用私房钱组建真善美剧团,50年代初,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下,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把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红线女也就此成为举世闻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一代名伶也好,电影明星也罢,红线女最终选择成为了一个红色艺术家
  无论如何,红线女的一生和这个“红”字,始终不曾相离。
  她是红极一时的一代名伶。她创造红派艺术,开辟了粤剧表演的崭新时代。她的“红腔”在高音域创造了难以攀登的高度,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她演过四大美女,也可以演让周恩来叫绝的革命女性。无论是小家碧玉、大家闺秀,还是宫廷贵人、青楼妓女,都动人心弦。
  在60多年的表演生涯中,红线女不仅让粤剧“红腔”传遍大江南北,观众还遍及东南亚和美洲。连苏联和东欧的评委也被她的《荔枝颂》所征服,心悦诚服地送上“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金日成和胡志明更是点名要看她的表演。
  因为红线女主演的一出里程碑之作《山乡风云》,周总理把“南国红豆”的赞誉给了广东粤剧。也因为红线女和她的丈夫马师曾,粤剧这个有着巨大地域障碍的地方剧种,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大剧种。
  然而,一代名伶也好,电影明星也罢,红线女最终选择成为了一个红色艺术家。1955年,因为周总理的邀请,红线女放弃了在香港如日中天的电影事业,回到内地。毛主席给她题字说:“活着、活着、再活着!要做人民的红线女!”她放弃了曾经的显赫,只带回一颗那个年代特有的赤子之心。
  1966年“文革”开始,红线女受到迫害,离开了舞台,到广州扫大街,并且多次被造反派剃“阴阳头”。次年被下放到广东英德茶场劳动。因为“文革”,红线女有十三年零两个月没有唱戏。“最初,他们把我关在省粤剧院三楼。后来,他们说你回家吧……回来后的工作还是拉大幕。养鸡也试过,一个人管3间养鸡房,500多只鸡。”红线女回忆道。就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过对粤剧的爱。
  2009年在香港,红线女携亲自配音配唱的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做推广时,张学友、刘德华两位天王巨星到场献花。张学友更是当场学唱了一段女姐的《搜书院》。并让女姐现场示范如何一边喂鸡一边练声走步。这个养鸡练声法,就是红线女当年在劳动改造时发明的。她当时心中就一个信念:以后肯定还会有机会演戏的,所以她必须要练声,不练声以后怎么演戏?
  当文革结束,红线女重新站在舞台上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所有受迫害的艺术家中。她的状态和神韵,恢复得最快最好,功力丝毫不减当年。
  “我永远记得自己要成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我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艺。所以,我还要进步,还要努力”
  红线女的一生演过200多个粤剧剧目,塑造过众多女性角色,汇成独特的“红派”表演艺术体系,是粤剧艺术史上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她对艺术的追求始终不曾停步,她曾拜梅兰芳为师,请程砚秋设计身段、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改进《思凡》的唱腔,最终完成红派艺术的创造。“我还记得当年在天安门观礼台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遇见梅兰芳梅先生,他和我说,你的艺术很好,还是回来工作好。后来我拜梅先生为师,他的很多话直到今天我仍然记着,所以我现在也督促自己,能学多少是多少。”
  一生中,红线女几乎拿遍一个艺术家可以获得的所有荣誉,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终身成就奖、联合国的“杰出艺人奖”,都只是其中之一。但她最终想做的,只是在粤剧不景气的今天,身体力行,为这门艺术尽毕生之力。“我喜欢这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永远记得自己要成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我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艺。所以,我还要进步,还要努力。”
  红线女一贯热心扶掖后辈,辛勤培育新人。早在1973年,她便负责广东粤剧训练班,担任专职教学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指导青年剧团、实验剧团,组建红豆剧团,负责培训工作,开展改革试验,积极培育人才。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红线女奔走呼号,身体力行,重排旧剧,编演新戏,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独领风韵的“红腔”再以醇美、委婉的风姿撩拨着观众的心扉。
  2010年,红线女在舞台上领取“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一双红色高跟鞋分外耀眼。八十几岁的年纪,依旧可以把年轻的晚辈主持人白燕升耍得团团转到找不到方向,然后当众哈哈大笑。唱起《荔枝颂》时,依旧是震撼当场、声线绕梁不减当年的高腔。她笑称“我是18岁的红线女”时,全场都会心地笑、鼓掌,大家由衷觉得台上的老太太属于一段传奇——风华绝代,青春不老。
  红线女爱穿红色。见过她的人都会感慨,她的美,她的年轻。无论何时,老太太总是一头华发,映衬着白皙的面容,红框眼镜下依然是顾盼生姿的眼睛。
  戏成就了她,她也成就了戏。成戏又成人,成人又成戏。
  唱传奇的名伶,自己成为了传奇。
  (摘编自《东方早报》2013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0日、《游遍天下》2010年第10期、南海网)
  红线女:(1924年—2013年)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
  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
  其代表曲《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2009年获得“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其他文献
Q:问/本刊记者戚尔达  A: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林乾  2013年4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选“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唐浩明所著《曾国藩》一书名列其中。这是榜单中唯一一本以晚清官员为中心的传记文学作品。与此同时,清史名家、中国政法大学林乾教授出版新著《正能量@曾国藩:一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典范》更引发了当代人对曾国藩这尊“封建社会最后的精神偶像”的关注。  一百多年来,曾国藩的所言
期刊
《与大自然的对话》  这部纪录片,寻找、记录了一群心中戴着魔法指环的人,他们是科学家、老师、义工和平凡的小市民,这些人跟自然环境的亲密程度与你我不同,因此他们对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态度,也会有更深刻的体认。  纪录片是以“诞生”、“挑战”、“和谐”三个主题,以及十四个动人的故事串连而成。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主角,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与智慧,努力与大自然沟通,试图重新找回人与环境的共存之道。  《
期刊
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这大概是城市人越来越怀念自然的原因。  人造品完全替代自然的日子还远远没有到来,  人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的,是氧气这一类东西以外的什么  远离自然的人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什么呢?寻找氧气?负离子?叶绿素?紫外线?万变的色彩?无边的幽静?人体的运动和心态的闲适?
期刊
既然是完美的道德观念,理想就不大可能成为现实。实现了的理想,就不是理想了  今天我想谈谈什么是理想主义?为什么大学要培养理想主义?这里首先谈关于理想的三个特征。  第一,理想不是现实,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理想意味着善良完美的观念,是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公元前5世纪的柏拉图是古希腊世界里最著名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著作集中讨论“善”,即“good”。从11世纪到18世纪,欧洲流行主观
期刊
完美意味着提升人的灵魂,或升华一个人的性格。完美意味着去向最好的瞄准,就是朝着最好的进发。  田:到底什么是完美?到底谁有权去决定什么是完美的,什么是不完美的,这个标准怎么掌握?  桑:刚才我们讨论的绝大多数内容并不涉及完美,比如说刚才讲的性别、身高、相貌、智慧等。即便我们能够实现基因上的改良,这些所谓的改良或增强并不能够说就是达到了完美。因为我们所讨论的这些特质,并不是完美本身,而是在一个竞争性
期刊
官本主义实质:只要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社会资源  官本主义就是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在这种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中,权力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官本主义严格来讲是一种权力本位主义。  在官本主义体制下,权力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准,也是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权力支配着包括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内的所有社会资源的配制,只要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社会资源。你会发现
期刊
问/罗皓菱  答/张炜  这个时代不需要庞杂的巨量的文字,而是需要苛刻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  今年图博会上,山东作家群以整体面貌与读者见面。您认为山东作家群有什么共性的特征?  理解山东作家并不容易,大家一个基本的印象就是山东作家很扎实,很愿意写现实,视野比较开阔,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最重的一批作家。我们说齐鲁文化,很多人把齐文化和鲁文化混同了,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个农耕文
期刊
没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只要顾客有需求,我们就做  我18岁进工厂,成为拖拉机厂一名电焊工人,上班几年后觉得无聊,就在街边摆起了四张桌子,开始卖麻辣烫。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  1994年3月,海底捞第一家火锅城在四川简阳正式开业,我、我太太、同学和同学太太四人,就是海底捞的创业团队。那时我连炒料都不会,只好买本书,左手拿书,右手炒料,就这样边炒边学,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
期刊
问/帕斯卡尔·梅里格 林天宏 赵涵漠  答/贾樟柯  “最强大的是别人不敢欺负你,而不是你去进攻别人,因为你不是一个应该被欺负的人”  与其他导演比起来,你开始学习电影好像很晚?是的。上中学的时候,我是个影迷。但没想过当电影工作者。当时我最热衷的是文学,在中学里成立了一个诗社,后来开始写小说。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就跟家里商量,去了太原学习绘画,我那时候从文学转移到了绘画,想当个画家。上世纪90年
期刊
演员这个职业,最初吸引我的不是现在得到的这些荣誉和光环,而是能过上与普通人不一样的生活  我今年36岁,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在很多方面我给自己的打分就是0分。比如说,我不能与很多孩子一样能够跟父母长久地待在一起,直到今年夏天我才刚刚把他们接到了北京。我也不觉得我是一个在表演上特别努力的艺人。  我大概七岁的时候就被选去当演员了。那是我第一次演电视剧,和现在的经历完全不一样。我当时喜欢拍电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