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针对幼师在校生文化基础薄弱等情况,研究和掌握新课导入技巧,并结合导入的途径和模式,在技巧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幼师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新课;尝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93-01
引言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又比较强,许多概念原理抽象难懂。尤其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若不精心设计,只是几句平平淡淡的开场白,也会索然乏味,不易激发疑问、启发诱导,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长期从事幼师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思想政治课要教得生动,教有新意,就必须研究和掌握新课导入技巧,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课堂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设置悬念
即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但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经济常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没有改变”一课,教师可以利用“设置悬念”来导入新课:二次大战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主要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工作日有所缩短,“白领工人”相对增多,工资水平有较大提高,多功能彩电、空调、冰箱及小汽车等也进入了工人家庭······这难道说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没有改变吗?这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促使学生以更大的心理期待来获取释疑。然后,教师再逐层剖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其受资本家雇佣、剥削的经济地位;劳资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因此,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可能摆脱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二、创设意境
即利用幼师学生好奇心理,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故事等作为导语,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知识殿堂。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课,教师不应一开始就全面阐述其功能和作用,不如先利用“创设意境”来导入新课。
例如,1998年6月至8月,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水涨普遍超过警戒线,超越历史最高水位;千里大堤,曾几处发生溃堤和决口,险象环生。······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中华民族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形成了“万众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彻底胜利。
又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6个民族血脉相通,凝结成患难与共、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展示出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国家力量和民族气蕴。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见证了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地震灾难,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洪救灾和抗震救灾斗争的彻底胜利,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国家建设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后备基金,彰显了我们党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和向心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我们是不能保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也不能使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样,教师就为整整一节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有助于使学生很快进入特殊的意境,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社会保障制度”。
三、巧用归谬法
即利用幼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先论证某一个不能成立的观点,由此启发和引导学生抛弃谬误,从正面接受和掌握真理。这对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讲授“我国的经济制度”一课,教师倘若一开始就落入俗套,从正面讲述目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效果不见得很好。不如“巧用归谬法”,从反面推论:如果“全盘西化”,拋弃公有制或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结果会怎样呢?那就会像邓小平同志总结的那样:“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中国又会陷入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悲惨境地。当然,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排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也会走进死胡同。真理越辩越明,同学们会进一步明白: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可见,教师若能合理、恰当地运用“归谬法”,对优化课堂教学会起促进作用。
四、抛砖引玉式
讲述一则与教学内容、思想相适应的实例,启发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如讲授《师德常识》“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课,教师没有必要先对学生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我是运用了“抛砖引玉式”:一部高质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是文学、艺术大师们匠心独运、千锤百炼的结晶。它或者通过纵论古今、横批时弊而令人深思、震撼心灵;或者以立意新、取材巧,情节跌宕起伏、局面峰回路转而使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或者通过塑造美好形象、表现崇高精神而催人奋进,使人们获得真的启迪、善的启发、美的享受。
我进一步引导:同样,作为当代幼师生,未来的幼儿教师,同学们只要树雄心、立牡志,努力争做“四有”新人,像陶行知先生所讲的那样,“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么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社会主义教育园地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奉献出高质量的作品——桃李满天下。通过启发和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温故而知新
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适度提供旧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联想,从而引出新课。奥苏伯尔指出:“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已有知识是新知识的固定点。”如讲授“科技强国,教育兴国”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回答上一节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有关内容,然后强调经济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关键在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即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实施和实现“科教兴国”。这样便于在已有的知识上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问的联系,使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识“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温故而知新”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要努力使之焕发青春。
以上是笔者在幼师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围绕导入新课所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当然,“教无定法”,导入新课的途径和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无论运用哪一种模式,在导入技巧上都要力求做到“实”、“活”、“新”、“精”。
“实”就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导入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遵循教学规律的进程,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能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滥用导入,搞花架子,应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活”就是要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导入的选择和运用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照搬某种模式,要灵活加以运用。同时,上述几种导入,如“设置悬念”与“创设意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两者可以穿插、交替使用,互为补充,互为前提,综合运用,相得益彰。
“新”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更新知识和观念,努力培养面向新世纪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尽量利用校园网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含量,使导入发挥应有的作用。
“精”就是要精当、简洁。导入新课只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引子,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因而,在一节课的完整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应精心设计、简洁简练,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才能实现省时增效,“寓教于学”、“寓学于乐”。
[关键词]幼师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新课;尝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93-01
引言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又比较强,许多概念原理抽象难懂。尤其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若不精心设计,只是几句平平淡淡的开场白,也会索然乏味,不易激发疑问、启发诱导,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长期从事幼师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思想政治课要教得生动,教有新意,就必须研究和掌握新课导入技巧,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课堂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设置悬念
即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但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经济常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没有改变”一课,教师可以利用“设置悬念”来导入新课:二次大战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主要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工作日有所缩短,“白领工人”相对增多,工资水平有较大提高,多功能彩电、空调、冰箱及小汽车等也进入了工人家庭······这难道说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没有改变吗?这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促使学生以更大的心理期待来获取释疑。然后,教师再逐层剖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其受资本家雇佣、剥削的经济地位;劳资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因此,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可能摆脱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二、创设意境
即利用幼师学生好奇心理,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故事等作为导语,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知识殿堂。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课,教师不应一开始就全面阐述其功能和作用,不如先利用“创设意境”来导入新课。
例如,1998年6月至8月,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水涨普遍超过警戒线,超越历史最高水位;千里大堤,曾几处发生溃堤和决口,险象环生。······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中华民族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形成了“万众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彻底胜利。
又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6个民族血脉相通,凝结成患难与共、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展示出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国家力量和民族气蕴。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见证了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地震灾难,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洪救灾和抗震救灾斗争的彻底胜利,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国家建设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后备基金,彰显了我们党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和向心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我们是不能保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也不能使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样,教师就为整整一节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有助于使学生很快进入特殊的意境,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社会保障制度”。
三、巧用归谬法
即利用幼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先论证某一个不能成立的观点,由此启发和引导学生抛弃谬误,从正面接受和掌握真理。这对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讲授“我国的经济制度”一课,教师倘若一开始就落入俗套,从正面讲述目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效果不见得很好。不如“巧用归谬法”,从反面推论:如果“全盘西化”,拋弃公有制或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结果会怎样呢?那就会像邓小平同志总结的那样:“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中国又会陷入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悲惨境地。当然,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排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也会走进死胡同。真理越辩越明,同学们会进一步明白: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可见,教师若能合理、恰当地运用“归谬法”,对优化课堂教学会起促进作用。
四、抛砖引玉式
讲述一则与教学内容、思想相适应的实例,启发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如讲授《师德常识》“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课,教师没有必要先对学生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我是运用了“抛砖引玉式”:一部高质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是文学、艺术大师们匠心独运、千锤百炼的结晶。它或者通过纵论古今、横批时弊而令人深思、震撼心灵;或者以立意新、取材巧,情节跌宕起伏、局面峰回路转而使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或者通过塑造美好形象、表现崇高精神而催人奋进,使人们获得真的启迪、善的启发、美的享受。
我进一步引导:同样,作为当代幼师生,未来的幼儿教师,同学们只要树雄心、立牡志,努力争做“四有”新人,像陶行知先生所讲的那样,“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么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社会主义教育园地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奉献出高质量的作品——桃李满天下。通过启发和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温故而知新
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适度提供旧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联想,从而引出新课。奥苏伯尔指出:“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已有知识是新知识的固定点。”如讲授“科技强国,教育兴国”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回答上一节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有关内容,然后强调经济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关键在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即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实施和实现“科教兴国”。这样便于在已有的知识上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问的联系,使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识“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温故而知新”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要努力使之焕发青春。
以上是笔者在幼师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围绕导入新课所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当然,“教无定法”,导入新课的途径和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无论运用哪一种模式,在导入技巧上都要力求做到“实”、“活”、“新”、“精”。
“实”就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导入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遵循教学规律的进程,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能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滥用导入,搞花架子,应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活”就是要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导入的选择和运用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照搬某种模式,要灵活加以运用。同时,上述几种导入,如“设置悬念”与“创设意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两者可以穿插、交替使用,互为补充,互为前提,综合运用,相得益彰。
“新”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更新知识和观念,努力培养面向新世纪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尽量利用校园网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含量,使导入发挥应有的作用。
“精”就是要精当、简洁。导入新课只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引子,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因而,在一节课的完整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应精心设计、简洁简练,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才能实现省时增效,“寓教于学”、“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