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平:“三来一补”企业的开拓者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伴随着一阵阵巨响,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厂房轰然倒塌,短短几天被夷为平地。在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之后,这家当年风光无限的“粤字001号”企业,已经在人们眷恋的目光中消失,成为历史。太平手袋厂是珠三角“三来一补”企业的缩影。
  
  1978年,唐志平在东莞市太平服装厂任业务负责人,参与创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谈判。1985年,唐志平成为太平手袋厂首位民主选举的厂长,是太平手袋厂第三任厂长,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厂长。1990年,唐志平离职,下海创业,目前是虎门镇一家玩具厂老板。
  唐志平说,经济发展始终是“后浪推前浪”的残酷。1996年,太平手袋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太平手袋厂命运的不断转变,探索出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由只做加工变成采购兼加工,再变成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从“三来一补”到自主品牌。直到今天,不少城市还在沿用着这样的发展模式。
  下面是唐志平的讲述:
  
  开放才几天港商就来了
  
  1978年7月30日,香港老板张子弥来东莞找到了我们太平服装厂。当时陪他来的,还有华润公司老总和广东省轻工的老总。
  张子弥是香港信孚手袋有限公司的老板,他在那边有两三百人。当年7月发了一个文件,规定广东可以试点搞“三来一补”。文件下来没有多少天,他就到了。
  其实那个时候,香港的人工成本高了,张子弥可能是已经面临破产。他听到中国搞开放,他就第一个来了。他是先通过华润公司找到广东省轻工,省轻工正好有个东莞人,就介绍他到东莞来。
  当时太平镇是个小镇,跟虎门镇是不同的两个镇。太平到处都是田,只有一条马路可以通车。那个时候我在太平服装厂做供销业务,太平服装厂是东莞二轻局下属的企业。香港老板来的时候,我也是负责跟他谈业务。
  张子弥原籍是上海的,长得很高,他做生意很聪明。7月30日下午,快到晚上的时候,他找到我们,拿了一个做好的黑色手袋,又拿了一些手袋的配件,就是些半成品的裁片,什么都不教,叫我们看着做,问我们能不能做。
  当天晚上,我们3个人通宵,用缝纫机把它做出来了。他觉得很好,做得一模一样,而且速度很快,他要的就是速度。过去中国人都是很散漫,没什么时间观念的。他投资就是怕不能及时交货,要赔钱。他看我们这么快,这么认真,第二天(1978年7月31日)就跟我们谈判了。
  当时这边是太平服装厂一个老板、二轻局的局长,我也在现场。张子弥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搞来料加工,大家互利互惠。我们还是把他当成谈判对手,但大家有共同利益,马上就拍板了。他赚的是大头,我们赚小头,当然很快谈得下来。
  当时服装厂的厂房张子弥看不上,他看中了太平竹器厂的厂房。因为竹器厂是个两层的旧楼,旁边有个大鱼塘,将来可以填平。张子弥就在服装厂挑了三十几个年轻人,在竹器厂挑了3个年轻人,我们就用了太平竹器厂的厂房。那时很复杂,同一个门进去,一边是竹器厂,一边是手袋厂。
  当时是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我们是中国第一家。那时都是“工业学大庆”,我们搞“三来一补”,是很先进的。
  那时还没有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担心是很多的。跟外商一起做,有没有资本主义的成分?搞“三来一补”对不对?会不会犯错误?这些担心都有。但中央号召我们开放,应该是没错的,不管外边有什么闲言闲语,我们就抱着虎门人“敢为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就这样定下来。
  
  


  计件工资引来走后门的
  
  15天后,设备就进厂了。刚开始是小部分设备进来。设备很多是旧的,有七八成新,从香港运来。原材料、所有设备都是张子弥的,我们一分钱不投资,就是出厂房、人力,工厂的主权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赚加工费,每个月加工费的20%偿还给他做设备款。当时平均一打手袋是20元左右,我们收12元的加工费。发到工人手上,一打大概是几毛钱。
  张子弥一开始在东莞待了好几天。他从香港带了几个电工、机修工和技术人员过来,教我们用设备。我们之前都是用脚踏的,他的全部是电动的。有些比较难学的,他就亲自示范给我们看。大家学会后,他就偶尔来一下东莞。
  半个月后,我们就投产了。我们保质保量,合作愉快。他在不到半年之内,把香港整个工厂都关闭了,几百台车都进到我们这里。
  在服装厂的时候,我们工资很低,分等级,一个月18元、28元,很高级的工程师也就是几十元。但是我们一开始,就接受张子弥的建议——计件,多劳多得。管理上我们要学他的。当时都是“大锅饭”,我们这么做也是很够胆的。
  一计件,就超过100元的工资。当时用的厂房是太平竹器厂的,大家同一个门进,工资差别却很大,竹器厂的人很羡慕,三五个月竹器厂就被我们吞并了。我们不断赚钱,把旁边鱼塘填了,还兼并了竹器厂和综合修配厂(都是二轻局的下属企业),从200多平方米做到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面积。
  我们还根据他的建议,搞了管理制度。当时是用手写的,贴在工厂门上,规定不准迟到,不准抽烟之类。不像我们以前在服装厂是没有制度的,什么都根据制度来。
  一两年后我们就达到了差不多700人,在小镇上是个大厂。加工费达到差不多每年200万元。3年后,我们200多万元设备款全部偿还完毕,整个工厂都是我们的了。当时工人都是本地人,都在自己家里吃住。那个时候我们工资高,很麻烦,很多人走后门找到我,拎着礼品,很难打发的。当时二轻局的一些领导,也把自己的亲戚安排到我们厂里来。
  由于张子弥第一个进来,很多外商都在关注他是否成功。因为当时都很怕共产党的政策,那时没有那么相信共产党的,怕什么都被抢光了。张子弥层次高,有眼光,他不怕。他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很多老板都过来参观。他引进了很多商人过来,五金、电镀、制衣、手袋都有。
  当时中央的精神是引进外资,解决劳动就业,解决温饱问题。当时是搞劳动密集型,我们达到了这个效果。因为太平镇人少,我们还去九江招工,一年就招200人。
  我们不仅解决了就业、温饱,解决了资金,还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品质要求,有了跟国际接轨的意识。我们保质保量,经常是加班加点,熬通宵,当时有了质量意识、“时间就是金钱”的意识。如果不及时交货,老板(张子弥)要赔钱。出问题就不做了,但我们有这个意识帮他做好。
  
  


  港商建议搞补税仓
  
  补税仓搞到现在都是可行的。张子弥这个客户对中国是真正做了很大贡献的,第一个提出来的是他。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进很多外商,我们还引进了中国第一台赠送车。1979年1月,张子弥无偿送了一辆日本丰田小面包车给工厂,后来还送了3辆卡车。当时东莞县委书记还是开北京吉普,没空调的。我们的面包车是有空调的,当时也是很新鲜的事,县委和二轻局的领导都经常坐我们的车。我们的车牌号是“广东93369”,当时车牌还没有用“粤S”这样的字。
  我们有意识帮张子弥做好,他自己生意也越做越大,他还送给我们厂电梯、空调、风扇。1981年的时候,他就从香港运了个很大的电梯给我们。那个时候别的厂都没有电梯的,他这个电梯很科学,想在几楼停就按几楼,主要是运材料上楼。
  3年以后,我们已经跟张子弥结算清楚了,我们就跟外贸部门挂钩。当时中国还不全部开放,全部进出口只有外贸公司独家经营,工厂自己没有自主进出口权。我们也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当时国家号召要创汇。我们通过外贸跟他签合同,外贸收他美金,我们收外贸的人民币。
  


  我们就从“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变成了“进料加工、正常贸易”,从单纯的加工型变成自己采购原料,就多了很多钱。我们做大了,可以跟全世界做。这个过程中国家也赚了外汇,而且正常贸易国家是收税的,以前的补偿贸易是免税的。
  我们搞“进料加工”也应该是第一批,不过没有核实。这个时候,我们第一任的女厂长刘艮因为得了病,去广州做了两三次手术也没有好,过世了。她对人没有架子,是我们印象最好的领导。她过世之后,二轻局安排了副厂长刘积光做厂长。
  我们转到正常贸易后,还是以张子弥的单为主。他也做大了,就在中山、南海也做,生产皮箱之类的。当时交通很不方便,路很烂,虎门到深圳都要6个小时。在海关报关,要搞你一天半天。张子弥建议搞补税仓,黄埔海关搞了论证,大胆尝试,在南海建了中国第一个补税仓,货物打个封条就可以走。当时国内有些原料没有的,我们也是从补税仓拿,结算的时候再扣钱。
  
  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我是1985年开始做厂长的。以前的厂长都是东莞二轻局任命的,到了1985年,国家搞体制改革,刚刚推行厂长责任制,上边就安排搞全厂的大选举。全厂700多个工人都参加了投票,我得到了600多票,做了厂长。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实实在在干的。在创汇的过程中,我们这个厂对我们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学会了香港人的技术,偿还设备完了后,我就两头搞,一头搞外贸,一头大胆地向国内市场推进。当时做内销为的是多赚利润。
  当时一进国内市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厉害。我们一开展销会,连柜台都被推倒的。我们在上海第一百货公司,设了中国最大的展销点,开了七八个展销会。第一个展销会一开,七八重人就围了过来,他们挤不进来,拿了钱就扔过来,我们就扔个包给他,看也不看的。
  当时国内的包都是军用帆布包,印着一个毛主席头像,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字。我们用的是尼龙布,都有印花,例如美少女之类的图,红红绿绿的,国内都没有的,很新鲜。学生背的包上印着娃娃,很漂亮,这种包我们生产了10万个,一个集装箱拉到上海,4天就卖完了。
  上海人很聪明。他们把所有厂家几年的库存品,也放到我们展销会上。借着我们的效应,他们把几年的库存全部清完。所以那些上海厂都很感谢我们,很多人都来过我们厂参观学习。
  在上海,我们的展销会还轰动了当地所有的报社、电台,他们都报道了,还来过我们厂采访。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也专门来做了报道,珠江电影制片厂还在我们厂里拍了一部分镜头。
  我们做内销,就拿样板给那些百货公司看,主要是女装包、书包,他们都很感兴趣。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各大百货公司都非常受欢迎。全国大约20个大城市的大百货公司,我们都打进去了。
  我们当时在广东省注册的是“金虎”牌,是广东省优质产品,还获得过国家出口产品金奖。
  
  员工都出去做老板了
  
  邓小平1992年南巡,那时才真正全部开放了。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走了十几年了。
  后来的事情我就知道得很少了,我是1990年离开太平手袋厂的。当时多生了一个孩子,违犯了计划生育,单位要我从厂长位子上退下来。
  我后边的厂长都是“代厂长”,一直到倒闭的时候还是“代厂长”。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走了,那些工人学会了做手袋,很多自己出去做老板,开手袋厂去了。张子弥也走了,去了澳洲,不再给太平手袋厂做,他是认人不认厂的。好多客户也都不做了,外贸公司后来也不和太平手袋厂合作了。那个时候外边的厂也多了,太平手袋厂就衰落了。
  早些时间手袋厂拆掉了,很多报社都来找我,我都不见。这种事情搞得不好很犯众怒,人家说我们出风头,我怎么说都是只有错,没有对的。早几天中央来了体制改革委员会的人,也去看了太平手袋厂的旧址,问怎么拆掉了。虎门的领导说,今后打算在这上面建一个纪念广场。
  那个时候我们引进外资,收到了效果,创造了经济效益。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你回头看,那个时代已经落后了。但当时我们搞“三来一补”,搞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现在我们是讲高科技,但也不能否认过去。没有以前就没有现在,就走不到现在这个阶段。(编辑/张科)
其他文献
  由于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既存在着某些共性,又有着诸多差异,于是产生了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行为规制方面的互补性,它们分别具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基础和原因,有自己独
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享年99岁,他的长寿秘诀何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无论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繁忙的建设年代,薄一
柔性输电业务蓬勃发展变频产品进入爆发增长期余热余压利用迎来拐点当前股价:38.16元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
“本市具备齐全手续的建筑垃圾处置生产企业,经行政审批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严重不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很低.就全国范围而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滞后,再利用率不足1%.”
期刊
  妥善解决消费争议尤其是小额消费争议,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是贯彻“十一五”规划,实现以人为本,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法制内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
近年来,种植早春甘蓝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争取早熟早上市, 甘蓝的播 种期一再提前,违背了客观规律,再加上栽培措施不当,致使春甘蓝发生“未熟抽薹”现象 日益严重。 甘
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为“史上最强限塑令”.《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
期刊
  值“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重新审视我国农村实践中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亟待改革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分析了其制度缺陷、比较了三种不同的路径并提出
  在我国能源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国能源领域却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能源体制改革,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能源福利等问题,本文试图从能源立法的角度对能源问题的解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治水思路,从单纯的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雨洪资源